资源描述
炼油厂2014年16项管理制度知识考试A卷 2014年 月 日
一 填空 (每空1分,共60分)
2. 油品集聚静电荷量的多少与多种因素有关,当油品中含有杂质,或油与水混合泵送,或不同的油品相混合时,静电荷显著( 增加 )。
3。 燃点是指可燃物质在空气充足条件下,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行着火,并在移去火源后继续燃烧的( 最低 )温度。
6。 当收发、装卸和输转油品的过程中,油品与管线、泵、容器等壁面以及油流与空气相互摩擦或撞击均能使油品带有静电荷,由于油品的( 导电性 )很差,产生的静电不易导走,极易形成积聚。
10。 燃气加热炉灭火后再点火时,需要先赶出炉膛内积存的( 燃料气 ),以防点火爆炸。
12。 汽油线扫线前先用水顶是处于安全方面考虑,防止直接使用蒸汽扫线是导致汽油迅速气化,大量油气高速通过管线进入储罐的过程中产生( 静电 )。
14. 《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规定在用工业管道停用( 2 )年以上重新投用的,应当进行压力试验.
18. 循环水管线的表面色为( 艳绿色 );氮气管线的表面色为( 淡黄色 )
19。 装置大检修期间,对系统整体隔离、置换后,( 局部作业 )可不用上锁,执行相应HSE作业计划书或检维修作业规程.
20。 根据中石油《轻质油品储罐技术导则》要求,石脑油、汽油、航煤及相应馏分油储罐收油温度应≤( 40℃ ).
21。 为避免设备设施或系统区域内蓄积危险能量或物料的意外释放,对所有危险能量和物料的隔离设施均应进行能量隔离、上锁挂标签并测试( 隔离效果 )。
22。 常压储罐是指建造在具有足够承载能力的均质基础上,其罐底与基础紧密接触,储存液态石油、石化产品及其他类似液体的常压(包括微正压,不大于6KPa)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常压储罐一般每( 6 )年应清罐进行一次全面检验。停用超过( 2 )年的常压储罐,启用前应进行全面检验
25。 动火作业前,应对作业区域或动火点可燃气体浓度进行检测。使用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仪或其他类似手段进行分析时,被测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汽浓度应小于其与空气混合( 爆炸下限 )的10% (LEL).
26。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钢和有色金属压力容器耐压试验的压力系数,液压为( 1.25 )。
27。 固体类催化剂对人员的危害,主要是装卸过程产生的( 粉尘 ),会对吸入系统产生影响。
28. 当易燃气体在一个空气不流通的空间里,聚集到一定浓度后,一旦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就会立刻燃烧膨胀发生爆炸,这种现象叫( 闪爆 )。
30。 油品的沸点( 低 ),则其燃点低,越不易自燃.
32. 易沸溢性是指含水的重质油油罐加热,高温重质油品装车遇有罐底明水,或含水油品发生火灾时,油品都会发生沸腾。其主要原因是水被加热而( 气化 ),水汽以高压带动油滴迅速向上喷出。
35。 从事苯、液化气等易燃液体作业人员应穿( 防静电 )工作服。
38。 管壳式冷换设备在用蒸汽吹扫时,一程吹扫,另一程必须有( 泄压 )处,防止液体气化,憋坏设备。
42。 烟、雾、粉尘等物质是( 气溶胶 ),容易进入呼吸系统,危害人体健康。
44. 压力表盘刻度极限值应当为最大允许工作压力的(1。5~3.0) 倍表盘直径不得小于 100 mm。
45. 压力容器安全附件包括安全阀、( 爆破片 )、压力表、液面计等。
46. 静电着火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必须存在静电产生和积聚的条件,并且在静电放电能量应超过点燃油品蒸汽的( 最小 )放电能量;(2)必须存在可燃性混合气体。
48。 可燃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遇明火发生一闪即逝的燃烧,或者将可燃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遇明火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叫( 闪燃 )。
50。 闪点是表示石油产品蒸发倾向和安全性质的项目,闪点越( 高 )越安全。
三 多选 (每题2分,少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共20分)
8. 动火作业监护人员资格培训的内容至少包括( ABCD )等,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A、作业存在的风险,风险控制措施。B、消防、气防器材的使用。C、事故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急救与逃生。D、工业气瓶、焊接机具的使用常识和相关作业的管理规定.
9. ( BCD )作业须办理挖掘作业许可证。
A、地面挖掘、打桩、地锚入土深度超过1m 0.5m
B、建筑物拆除C、可能造成某些部分失去支撑的墙壁开槽打眼D、挖掘部位地表情况复杂难以确定作业风险。
B
一 填空(每空1分,共60分)
3. 固定动火边界外(50)米范围内不准有易燃易爆物品。
4. 距动火点(30)米内不准有可燃气体、液态烃或低闪点油品排放、泄漏;半径(15)米内不准有其他可燃物泄漏和暴露。
5.氨气管线的表面色为(中黄色);氢气管线的表面色为(天酞蓝色)
7。 根据中石油《轻质油品储罐技术导则》要求,除石脑油、汽油、航煤及相应馏分油外,其他轻质油品最高收油温度应低于油品闪点( 5℃ )。
9. 工作温度大于等于( 250 )℃或工作温度小于等于( —29 )℃的管道应进行热紧或冷紧.
10. 对于个别不易保温的设备和管道,其外表面温度低于( 60℃ )(防止烫伤运行人员的温度界限)时可以不保温.
11. 自燃点是指可燃物在没有火焰、电火花等火源直接作用下,在空气或氧气中被加热而引起燃烧的(最低)温度。
17. 液体流动时会因摩擦而产生静电,液体的电阻率( 越大 ),产生的静电越多。
18. 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氧舱等。
19。 介质为液氨的管线设备投用前吹扫干净,用氮气置换合格,尤其是不能有水的存在,否则液氨遇水生产氨水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 溶解热 ),这是极其危险的。
20。 液化石油气在( 加压、降温 )条件下可变成液态。
21.对于非人力驱动且起重量大于( 0.5 )吨的各类吊装机具,设备管理部门应建立设备技术档案。
22。 闪点是表示石油产品蒸发倾向和安全性质的项目,闪点越( 高 )越安全。
26. 爆炸极限范围( 越宽 ),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29.涉及工艺技术、设备设施、( 工艺参数 )等超出现有设计范围的改变(如压力等级改变、压力报警值改变等)均属于工艺设备变更。
30。液氨具有腐蚀性,且( 易挥发 ),所以事故发生率相当高。
31.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压力容器停止使用( 2 )年后重新复用的,应当进行耐压试验。
37. 车间的维修计划、( 施工任务单 )、( 质量竣工验收单 )、施工记录、风险评价等所有施工工作票应一一对应。
38。 压力容器一般于投用后( 3 )年进行首次定期检验。以后的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根据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等级来确定,安全等级为1级和2级的,一般每( 6 )年检验一次,安全状况等级为3级的,一般每3年至6年检验一次。
40. 毒物的沸点越( 低 ),毒性越大。
42.对于挖掘深度( 6 )m以内的作业,为防止挖掘作业面发生坍塌,应由技术负责人根据土质的类别设计斜坡和台阶、支撑和挡板等保护系统。
43. ( 饱和蒸汽压 )越高,说明液体越容易气化.
47。 油品出装置防止超温超压,一般出装置温度必须高于油品凝固点10℃以上,进罐温度必须低于( 100℃ ),防止突沸。
48. 管线或系统扫线步骤先扫重质油品,后扫轻质油品,目的是防止油品的( 冷凝堵塞 )。
49. 对于管壳式换热器,在选择管壳程介质时应按介质性质、温度、压力、允许压力降、结垢情况以及提高传热系数等条件综合考虑。有腐蚀、有毒性、温度或压力很高、很易结垢的介质均应走( 管程 )。
50。 通过轻质油品的( 闪点 )指标,可以鉴定该油品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其是火灾危险出现的最低温度.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共20分)7。 临时动火主要包括( ABC )内容。
A、电焊、气焊、钎焊、塑料焊等焊接切割。
B、喷灯、火炉、电炉、熬沥青、炒沙子、电热处理、切割机、砂轮等明火作业。
C、临时用电、电钻、风镐及破碎、锤击、爆破、黑色金属撞击等产生火花的非明火作业
D、锅炉、加热炉、焚烧炉等生产性设备用火
10. 施工安全前期准备工作包含(ABC )。A、安全评价报告及施工方案B、相关人员教育培训与储备C、工机具的检查与储备;安全物资储备D、纠正和制止作业过程中的违章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