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学生睡眠管理制度
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为保证中小学生享有充足睡眠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特制定本
一、加强科学睡眠宣传教育。将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培训内容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班团队活动、科普讲座以及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极端重要性,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睡眠卫生习惯,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孩子睡眠管理。
二、明确学生睡眠时间要求。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达到10小时,家校及时互通,确保学生充足睡眠时间。
三、统筹安排学校作息时间。认真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中小学作息时间,上午上课时间8:20;学生7:30前不到校(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家长提出书面申请后,提前开门、妥善安置);课间时间,班主任要组织学生走出教室休息。
四、防止学业过重挤占睡眠时间。加强作业统筹管理,严格按照《XX小学作业管理制度》要求,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避免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
间。
五、合理安排学生就寝时间。班主任及时关注学生晚上就寝时间,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作业可以不写以确保充足睡眠;教师应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加强学业辅导,提出改进策略,如有必要可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
六、指导提高学生睡眠质量。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对睡眠不足的,要及时提醒学生并与家长沟通。指导学生统筹用好回家后时间,坚持劳逸结合、适度锻炼。指导家长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就寝环境,确保学生身心放松、按时安静就寝。
七、加强学生午休管理。学校午休时间为12: 40— —13:20,班主任加强管理,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午休。
学校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活动制度
“增强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 一直以来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我校同时也非常重视学生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认真组织学生开展集体体育活动。为保证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特制定我校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规定。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每周2课时;每天早上20分钟晨跑,上午安排25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下午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每天2次的眼保健操,每周二下午第八节开展社团活动。学校将上述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和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列入学校课表,确保每周进行广播操或大课间操、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的总时间达到要求。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必须确保活动内容
1、大课间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内容的安排要根据学校实际以及季节、气候的情况确定。组织好学生做广播操或者眼保健操,以及结合自己的特长进行体育锻炼。学校要教育学生懂得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锻炼方法。
2、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性。结合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把耐力、力量、柔韧等素质的发展作为重要的、突出的内容,切实提高特殊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3、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除组织学生认真做好市、区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部分外,应结合季节特点、学校特色和场地情况,适当增加简便易行、面向全体、实效性强、较为安全的集体活动内容,如:广播操、眼保健操、跳绳、跑步、球类等相关练习,不断培养学生建立体育锻炼的意识。
二、加强监督检查
学校明确责任,加强检查督促,确保落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逐步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珍视健康的浓厚氛围,同时辐射到每一个家庭,让每个家庭都来关心孩子的体质健康,支持学校体育活动工作的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从实施之日起,由学生会负责对各班进行出勤检查、校行政以及体育教研组负责考评,考评、出勤情况记入班级考核。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考核不合格班级,期末不得评为先进班级。
三、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行安全责任制
1、学校领导小组必须保证校园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材安全。
2、班级活动时班主任和带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安全保护,如发生事故须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中心小学巡课制度
为更好地实行学校精细化管理,及时了解教学动态,监控教学过程,推进常规管理,学校决定从教学的源头入手,在教学的关键处使劲,实现教风、学风、和班风的良性循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学校巡课制度。
一、巡课的意义
建立和实行巡课制度,就是要从巡课中发现教师教学、班级建设、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突出“有效教学”这一主题,逐步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使教学常规要求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不断提升学校育人质量。
二、巡课的内容
(一)师生课前准备
1. 上课铃响前,任课老师必须到达教室(或指定上课地点),进入所在班级。
2. 听到上课铃响,学生迅速有序进入教室,保持安静,等候上课。
3. 到其他场地上课时(如音乐、体育、电脑、兴趣小组、实验课等),学生务必带齐学具、有序排队,在上课铃响之前到达上课地点,不得迟到、缺席,不得擅自留在班级教室。
(任课教师负责组织、班主任有责任提醒)。
4. 上课前值日生擦净黑板、整理好讲台。
5. 学生将本堂课所需书本、学具整齐地摆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与本堂课无关的物品不得放在桌上)。
(二)执行课表情况
1. 是否按课表上课,按规范调课。
2. 是否有私自调换、挪用、挤占其他课程的现象。
3. 是否提前或拖后上课或下课,导致下节课无法正常进行。
(三)教师课堂行为
1. 是否做到着装得体,仪态端庄,教态亲切。
2. 是否坚持使用普通话教学。
3. 是否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大声训斥和辱骂学生的现象。
4. 是否坐着上课(除身体不适、教导处批准外)。
5. 是否在课堂中打瞌睡、接听手机、听音乐、看报刊等有悖于学校要求的现象。
6. 是否有罢教行为,与学生“冷战”,全部让学生自习。
7. 是否有脱岗或中途离开课堂现象。
(四)课堂组织调控
1. 学生情绪饱满,研究状态投入,积极举手发言(用普通话),气氛活跃。
2. 注意力集中,抗干扰能力强,不打闹、不做小动作,不打瞌睡,不东张西望,不随便和周围同学讲话,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3.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做到“静得下来,动得起来”,不得吵闹不休,课堂失控。
4. 未经老师许可,任何学生不能随便离开座位和教室(室外体育课不得上楼或回教室玩耍)。
5. 课堂不在本班教室的,学生下课出教室必须排队,体育课在开课时、下课前都必须列队集合。
(五)其他管理情况
1. 教师担任楼层安全值周的到校情况。
2. 教室、公区和办公室环境卫生状况。
3. 涉及学生的安全、文明等言行举止。
4. 其他来自于人、财、物等方面信息。
三、反馈与处理
1. 巡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巡查人员本着真诚帮助、重在教育和及时解决的态度向有关教师和学生说明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 巡课时发现课堂组织纪律差、教师上课随意性大、研究效率低等情况,应责令该教师出示该堂课的教案,以检查其吻合程度。
3. 突出问题在教师会上进行通报,紧急、重大问题在巡课时立即通报,并由校长找相关人员谈话。
四、巡课安排表
周一:XX
周二:XX
周三:XX
周四:XX
周五:XX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