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穿透性心脏外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护理常规】
1. 术前护理:马上行心电监护,氧气吸入,密切观察生 命体征,建立两条静脉通路,警惕心包填塞的出现。
1〕卧位护理:严格限制活动,取平卧位或低半卧位。
2〕饮食护理:依据病情应禁食、水,积极手术。
3〕心理护理:给予患者积极抢救的同时,关于清醒患 者,向其讲解治疗方法、配合要点,消除其紧张情绪,树立 战胜疾病的信心。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马上心电监护,高流量吸氧, 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补液,给予升压药,提升重要脏 器血供,嘱患者尽量放松。必要时配合医生进行心包穿刺放 液,解除心包填塞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
5〕为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准备急诊手术,做好健康教 育。
2. 术后护理:
1〕患者术毕回病房后,马上呼吸机辅助呼吸、多参数 心电监护,监测有创血压及静脉压,妥善固定各引流管,与 麻醉师交接患者状况。
2〕体位及活动:术后应用呼吸机期间床头抬高30°〜 45°,拔除呼吸机后协助床上活动,术后第3天,假设循环系 统已稳定、胸部引流管已经拔除,应起床活动,或坐在靠背 椅上,以后逐渐增加活动量,激励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促进 肺膨胀。
3〕饮食护理:拔除气管插管后4〜6h可试进食,逐渐 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少量多餐, 勿暴饮暴食,适当控制入水量,多吃含纤维素及钾较多的食 物、水果、蔬菜,以补充钾离子、防便秘。
4〕病情观察:
① 注意严密监测心律的变化,必要时备好利多卡因。
② 及时改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术后早期,依据血电 解质测定结果和尿量及时补钾。
③ 做好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容量补充:观察神志、瞳孔、 生命体征、皮肤的色泽及温度、静脉充盈度及尿量。四肢厥 冷、发绀,表示组织灌注不够;皮肤、黏膜颜色苍白,静脉 萎陷,中心静脉压低,提示血容量不够;尿量充沛提示肾脏 灌注优良,循环系统较为稳定。
④ 观察有无心律失常、低心、排、心、包填塞等并发症。
⑤ 胸液量连续3h大于2mL/h,合计二次开胸止血。
5〕用药观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配置剂量准确,确 保输入匀速顺畅,依据医嘱及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进行调整。 遵医嘱给予利尿、强心、扩血管、抗心律失常,同时观察药 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监测有无电解质紊乱。
6〕基础护理:依据基础护理服务规范,做好各项基础
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7〕专科护理:
① 呼吸道护理:拔除气管插管后,给予患者按时翻身、 叩背、雾化吸入。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可用 手轻轻按压伤以减轻咳嗽时引起的不适。
② 坚持心包内、外引流管及尿管的通畅,密切观察引流 液及尿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准确的记录。
③ 妥善固定动、静脉置管,及时调整零点,确保测量的 准确性。
④ 带起搏器者观察起搏器工作状态。
8〕安全管理:协助患者坐起、下床及其他生活护理, 防跌倒坠床发生,复温及物理降温时防烫伤及冻伤。
9〕心理护理:帮助患者适应监护室环境,降低恐惧和 焦虑情绪,讲解限水及查血凝的重要性,取得配合。
【健康教育】
1. 卧位指导:应多休息、适当活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拔除呼吸机后协助床上活动,术后第3天,假设循环系统已稳 定、胸部引流管已经拔除,应起床活动,或坐在靠背椅上, 以后逐渐增加活动量,激励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促进肺膨胀。
2. 饮食指导: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饮 食,多吃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水果、蔬菜,以防便秘。
3. 病情指导:激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患者出 现如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出汗、颈 静脉怒张等症状时,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4. 用药指导:告知患者及家属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重要 性,嘱其切勿自行调节输液泵,输液泵报警及时通知护士。 按时服药。
5. 基础护理指导:坚持个人卫生,常常活动四肢及变幻 体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6. 专科指导:
1〕呼吸技术:目的是促进肺部膨胀,增加肺活量。
2〕有效咳痰:目的是术后排除痰液,防止肺部感染和 肺不张。咳嗽时保护胸部,减少疼痛。方法:吸气后屏住呼 吸3〜5s,然后经慢慢呼气,尽可能呼尽;第2次吸气后, 屏住呼吸,然后用力从胸部深处咳出〔不要从腔后面或咽 喉部咳出〕,再进行2次短促有力的咳嗽。
3〕床上排尿:目的是预防术后尿潴留。
4〕带管期间注意坚持通畅,勿打折、扭曲、受压、脱 出。
5〕注意伤疼痛等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7. 安全指导:做好生活协助,防跌倒、坠床,勤活动防 压疮,吸氧时勿在室内吸烟,以免引起火灾,勿随意调节氧 气流量,以免引起肺损伤。
8. 心、理疏导:帮助患者适应病区环境,降低恐惧和焦虑 情绪。介绍监护病房环境,降低患者术后紧张情绪。告知患 者因气管插管,无法语言沟通,可利用手势、图片、写字等 方式与医务人员进行沟通。
9. 出院指导:
1〕告知患者术后必须要一段时间恢复,嘱患者应在医生 指导下逐渐恢复体力活动及日常工作。强化体育锻炼,如适 当的漫步、运动等,都会起到强健心脏的作用。
2〕坚持平和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坚持大便通畅,必 要时可应用缓泻剂。
3〕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如发热、乏力、呼吸困难、脉 搏不规律等,要及时就医。
4〕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