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怎样把小学数学学好.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134907 上传时间:2025-04-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把小学数学学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怎样把小学数学学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把小学数学学好 第一,一定要对它感兴趣,并且要喜爱上它,要学好数学,兴趣最关键,人人都这么说。但归根到底还是基础要好才可能产生兴趣,一个人不可能对那个让自己陷入困境的事情产生兴趣。所以成绩不好的同学还是要把时间多花在第一步上。如果你是一名中同学,那么小学课本应当能看懂吧,你能看懂它,做小学的一些奥数题你一定会觉得其乐无穷。这样你就能培养起对数学的兴趣了。有了兴趣还有什么做不好呢! 第二,课前的工作,这个大多想学习的都懂吧,就是预习。预习课文时,要准备一张纸、一支笔,将课本中的关键词语、产生的疑问和必须要思索的问题随手记下,对定义、公理、公式、法则等,可以在纸上进行简单的复述。重点知识可在课本上批、划、圈、点。这样做,不但有助于理解课文,还能帮助我们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有重点地听讲。 第三,课后要马上做学习巩固刚学的知识。这个所谓的学习,只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基础一定要扎实,这样才干力争上进,成绩才容易突飞猛进,课后复习阅读。课后复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既可解决在预习和课堂中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又能使知识系统化,加深和巩固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一节课后,必须先阅读课本,然后再做作业;一个单元后,应全面阅读课本,对本单元的内容前后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概括,写出知识小结,进行查缺补漏。 第四,在课堂上,要注意力集中,思维要跟上老师,耳朵要精,千万不要漏掉老师的语言,因为老师的话大多都是"金子'哦,对以后都有很大的帮助。 2如何使同学喜爱数学 培养同学学习数学的内在兴趣 "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同学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同学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为了迎合同学的喜好,通过情境〔制定〕、媒体使用、活动组织、物质刺激等手段达成目标。这种"外在化'有一定的效果,但会随着外在因素的消失而消失,是短暂、肤浅的。只有让同学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同学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同学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深入。随着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大,〔教师〕就不宜再采纳直观形象外化的教学手段使同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应提升情境创设的层面,要侧重于有助于同学继续发展的如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深层挖掘教材的情境创设,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同学,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内化角度触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角度上,应变"外在化'为"内在化',把同学对外在学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 例如,在教学《平移》时,某教师为同学创设了一个"金鱼吃小虫子'的童话情境,巧妙地制定了"小鱼金向左平移几格才干吃到小虫子'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同学的注意力引向对金鱼中有特征的部位,让同学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究、比较、体悟。无论在这样的过程中同学有过挫折,有过怀疑,有过失误。但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是让同学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并发现推断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同学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同学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四周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同学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四周。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心得、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同学的感性熟悉,丰富同学的学习过程,引导同学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同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熟悉》时,课前安排同学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课堂中让同学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然后让同学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并组织讨论、交流,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同学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的施行活动,调动同学的多种感官参加教学过程,使同学对角的熟悉有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学完这节课后,又组织同学探究生活中角的运用及好处。比如:能收缩的躺椅的椅面和椅背成大小不同的角(教师用图示展现在黑板上),你更愿意坐哪种形状的椅子呢?为什么?等等。通过调动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让同学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和现象,同时也使同学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3引导同学主动学数学 1. 利用探究问题进行合作学习。数学学习是一个活动探究发现的过程。开展合作学习不仅能帮助同学亲身经历、亲自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而且能培养合作协调能力、合作互助精神。更重要的是换来了合作能力的培养、群体凝集力的加强、学习自信心的激发。 2.利用开放题训练进行合作学习。开放题除了具有形式、内容的开放外,还具有过程的开放、答题方法多样化与结果的开放、答案的不性与知识点的开放。用不同的知识解决开放题的训练能够为同学充分想象和创造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合作学习能使不同层次的同学发表不同看法、发现不同结果,正是这种差异的客观存在,为同学之间的交流搭建了表演的舞台,为同学之间的交流奠定了基础,同学在互相合作中互相促进、互相启发。如:先补条件再解答学习就是属于这类学习,可以依据不同的变化状况,确定不同的解答方法,得到不同结果。同学们方法众多,每个同学都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同学在民主平等的合作氛围中学会了交流、学会了接受、学会了创造! 3. 利用看法冲突进行合作学习。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有时侯会出现一定的看法分歧,此时的合作,会形成深厚的研究氛围。同学自觉的针对问题要害进行质疑,反驳不同的看法,在思维不断碰撞过程中实现解题策略的统一。例如,选问题解题:"3辆卡车运15根电线杆。(1)用几辆车?(2)平均每辆运几根?'哪一个问题才是合适的呢?有的选(1)、有的选(2),看法显然不同,究竟选哪一个争论不休。这时,组织同学开展小组讨论,把问题留给同学自己解决,各小组便顿时沸腾起来,人人激动地要抢先发表看法,阐明观点:题目条件已经知道用3辆卡车,就不用求用几辆车了;18根是3辆卡车运的,正好求平均每辆运几根最终自然的从正反两个方面用理说服,辩明了道理,统一了看法。 4数学学习方法 第一,端正同学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让同学充分熟悉到数学课后学习的重要性。不管是预习学习,课堂学习,还是课后作业,复习学习,告知同学不能只满足于找到解题方法,或是简单的得到答案就好,而不动手具体学习一练,同学应避免犯"眼高手低'的毛病。课后实际联系不仅可以提升解答速度。掌握解题的技能技巧,而且,许多的新问题往往常在学习中出现,这样既能巩固知识要点,而且对我们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最有效地检验; 第二,树立自信,培养毅力。小学数学特别是高年级小学数学学习常有繁杂的计算,比较难懂和不易推理的证实,同学对此应有充足的信心,顽强的毅力和认真仔细的优良习惯,做到善始善终; 第三,养成勤思索、先思索,后解答,再检查的优良习惯。例如碰到一个题,特别是拿起来还没有具体解题思路的题目,同学不能盲目地进行学习和解答,无效计算只是徒劳无功,特别是在考试中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首先应深入领会题意,分清题意。弄清题目的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和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认真思索,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最后再作解答。要切记的是,题目解答完毕后,必须进行反复的检查与验算; 第四,善观察,用技巧。关于一些革新性的题目,同学应该大胆联想,灵活运用公式,寻找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转具体为抽象,则可得巧解,似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如:求1+2+3++99+100的和是多少?同学就必须善于观察,讯杂货哦题目中的规律,发现解题技巧,不难发现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不难发现,此题就是50个101相加的和,即101 x50=5050。因此,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善观察,用技巧就显得极为重要。 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