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学课题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我校教科研课题管理,使教科研工作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促进教研工作的繁荣发展,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课题立项
1、能从学校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课题的立项。
2、课题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学校教育教学,学科建设,及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课题立项根据充分,研究目标明确,内容具体,研究方法、步骤切实可行。
4、凡具有一定研究能力,且能按计划,按时完成课题研究的处室、年级、教研组或教师均可申请承担课题研究。
第三条:责任制
1、各课题组要认真实施课题研究方案及其计划,课题负责人要切实负起责任,使课题研究达到目标要求,防止走过场、搞包装、图虚名,各课题组要对校科研处及市、省课题组负责。
2、课题组成员要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课题组长必须具有较高的职称,有能力统筹安排和把握整个课题研究工作,掌握本课题研究国内外研究的动态,保证课题研究方向正确,内容有创新,成果对教育改革和创新有重要促进作用。
第四条:课题申报
1、申报课题的部门或个人可根据市(区)有关部门的具体通知事项进行选题立项,也可根据实际自行拟定立项。
2、申报部门或个人必须按要求填写《课题申报表》一式三份,报科研处备案并报送上级科研部门申请立项。
3、课题研究中,申报人应维护课题研究的严肃性,对课题所确定的研究目的,主要研究内容、方法、研究计划(阶段目标)不得随意改动。
4、申报人在研究工作期间,如有特殊原因要改动课题的部分内容或无法承担此项研究,应由申报人写出书面报告,报科研处批准或上一级教科研部门审批方可更改或终止课题。
5、每项课题申报或鉴定费,根据省《十四五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执行,费用由学校负责。
第五条:研究、研究制度
各课题组在校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委员会指导下,每一学期课题组负责人应召集课题组成员制定学期研究开展计划,学期结束应做好研究总结;在平时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负责人应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进行研究、研究,原则上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活动。实验期间,每学期至少应召开一次专门会议,
总结和布置科研工作。课题组的研究、研究活动应做好记录,要按照课题目标、内容、运用相应的方法开展研究工作。
所报课题一经立项,要认真组织实施,包括成立课题组、自筹实验经费、制定研究方案。课题研究方案一般包括问题的提出、指导思想、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实验方法、研究步骤和时间、课题研究组织机构、课题参研单位或个人、研究预期成果、课题研究保证措施等。课题研究工作应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统一安排和做好总结、记录及档案资料管理工作。
市级以上课题,研究方案和开题报告需交上级主管部门备案,课题研究时间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文登小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
第六条:课题档案管理制度
各课题组应有专人负责课题的档案管理,申报书、实验方案、实施计划、教案、个案、调查、测试、总结、汇报、音像资料、试卷、学生的有关情况、活动记录等等,均有存档,特别要注意保存原始资料,对课题实施情况做好记录,并备有课题研究大事记。.
第七条:成果汇报制度
各课题组应在科研处组织下定期举行研讨汇报活动,向本校教师和领导汇报(展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每学年至少开展1—2次。级教科研课题由市科研部管理部门组织
阶段性成果汇报活动。
第八条:成果和鉴定
1、课题研究工作结束时,课题申请人写出《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并附下列材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自我评价、课题研究的主题报告,全部研究成果,研究报告、科研论文等;反映研究过程成果的主要资料(包括文字、图表、录音、录像、实物等)。
2、根据课题申报级别,校级课题由科研处申报校科研领导小组进行鉴定。对于市(区)级及以上的则报请有关部门进行鉴定,经审读和实地调查后,上级科研部门作出结题安排。
3、鉴定方式可以召开鉴定会,也可采取通讯方式进行。
第九条:成果评奖及推行
科研处每年对校级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评选,对课题研究成果突出者发给证书给予奖励,有实用价值的进行推广,并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申报为高一级课题。并将成果择优推荐有关报刊发表,积极促进优秀科研成果的转化。
中学班级清洁卫生管理制度
为建立“平安、和谐、卫生”校园,净化、美化、绿化校园环境,防止疾病蔓延,杜绝卫生事故的发生。革除陋习,养成健康的卫生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卫生素质,确实保障学生健康。
卫生要求:
(一)教室:
室内地面做到干净、清洁,无污水,注意死角,桌内杂物清理干净,桌椅摆放整齐。前后门窗玻璃及窗框干净无尘。可见黑板在上课前及时擦净,大课间时用水彻底擦试一次,讲桌物品摆放整齐,垃圾及时清理,没有垃圾外溢现象。抹布、水盆、水桶、扫把、簸箕、拖布等摆放整齐,物归原位。灯管、空调要做到干净无尘,室内卫生重在保持。
(二)卫生区卫生:
地面干净、整洁、无污水,楼道窗户玻璃明亮,无卫生死角,自行车停放处自行车摆放整齐,地面清理干净。
卫生分工安排准则:
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确保安全。根据班级人数,合理安排各项工作具体人数。由本班卫生委员统一安排,各卫生组长协同管理,切实保证责任到人,进行相应的自查和互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要求及处罚:
1、值日生必须按时到校清扫卫生,一周累计迟到二次,罚卫生清扫一周。
2、到校后有不主动清扫卫生者,一周累计二次者,罚卫生清扫一周。
3、有不按要求打扫卫生者,一周累计二次者,罚卫生清扫一周。
4、值日生有不服从卫生委员、卫生组长命令并顶撞的,一周累计二次者,罚卫生清扫二周。
评比及奖励:
1、卫生优胜组:一个月评比一次,根据学校检查情况及平时观察到的情况综合考评,并对优胜的卫生组进行奖励。奖励时间提前公布。
2、卫生星2名:根据卫生组长及卫生委员的提名进行投票选举,并进行奖励和公示,在课堂上提出表扬。
五、保持个人卫生:
1、服装整洁、勤剪指甲、常洗澡,每天早自习前进行检查。
2、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零食和不干净的东西,不喝生水。
3、认真做好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做到读、写姿势和握笔方法正确。
中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及时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XX中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组织机构
组长:校长
常务副组长:分管副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5人、校长助理1人
成员:校医、学生处主任、大队辅导员、各班主任
校长为我校传染病防控和疫情报告的第一责任人,校医任疫情报告员,学生处、大队部负责日常晨检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各班班主任负责日常晨检工作。学校其他教师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疫情报告员提供情况。
二、疫情报告员职责
(一)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报告工作。
(二)定期对学校学生的出勤及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三)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
(四)严格病例登记,发现传染病或疑似病例时须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立即登记(项目包括:发病日期、所在班级、姓名、性别、年龄、症状、是否就医、排查结果、采取措施等),并及时向校领导和所在地区的疾控中心及教育主管单位报告。
(五)接受卫生部门对学校疫情登记报告和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
三、本校传染病疫情报告顺序
第一发现f班主任f校疫情报告员f校领导、市疾控中心i
四、传染病疫情的监测
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课病因和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课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登记在册。传染病疫情监测工作分以下几个部分:
(一)晨检:晨检应该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及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二)缺勤人员追查:班主任应对因病请假学生的情况进行追查,7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果是因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请假的,要密切观察本班其他学生的健康状况,以便做到对传染病疫情的早发现、早防控。
五、传染病疫情报告
(一)报告内容及时限
1 .在同一班级内,1天内有三列或者连续三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及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 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 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二)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具体联系方式如下:
疾病控制预防中心:XX
XX: XX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