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株洲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133733 上传时间:2025-04-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株洲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株洲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株洲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姓名            记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32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分,每题3分〕 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 憔悴(qiáo)       并蒂〔tì〕       荫蔽〔yìn〕     小气(lìng)  B. 一霎〔shà〕时    贮蓄chù    沐浴 〔mù〕     着落(zhuó) C.侍弄(shì)        分歧〔qí〕       匿笑〔nì〕      徘徊〔huái〕   D. 莅临(lì)       粼粼〔lín〕       祷告 〔dǎo〕     姊〔zhǐ〕妹 答案:C 2 .以下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 嘹亮   恍然大悟    筋疲力竭    各得其所     B. 发髻    美不甚收    自做主张    花枝招展 C.  静谧    油然而生    淅淅沥沥    咄咄逼人   D. 酝酿     花团锦簇     迥然不同    喜出望外 答案:B  3、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交通监察部门加大了整治力度。 B、学校展开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加强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 C、通过这次失败,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粗心马虎原来就是自己成功路途最大的障碍。 D.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答案:D  4.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排序是〔      〕〔3分〕 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忽略了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 ①玉兰花肥大的绿叶上闪烁着太阳的金光。 ②连平常我非常喜爱听的清脆的鸟鸣,也听而不闻了。 ③窗外碧水粼粼,垂柳依依 。 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景致,现在都视而不见了。 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答案:A  5、以下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春》一文的作者用诗的笔调,描述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朝气蓬勃的景象, 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感情。 B.《济南的冬天》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述了一幅幅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天净沙.秋思》是我国明朝散曲家马致远的作品,其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答案:C 〔二〕、按原文默写〔8分,每题1分〕 6、〔1〕、              ,洪波涌起。 〔2〕、夜发清溪向三峡,                  。 〔3〕、我寄愁心与明月,            。〔4)、               ,断肠人在天际。 〔5〕正是江南好风光,                (6)                 ,应傍战场开。  (7)《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 答案:秋风萧瑟;思君不见下渝州;随风直到夜郎西;夕阳西下;落花时节又逢君;摇铃故园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三〕、综合性学习 语言运用(共9分) 7、材料一:地铁一通,方便你我。距离成都地铁1号线开通,已有数年时间。时至今日,成都已经开通了6条地铁。按照计划,到2020年,成都将开通13条地铁线路!成都,曾被人戏谑为“成堵〞,成天堵车,而地铁无疑是最快捷的交通出行工具,在这里奉劝大家,出行请“下行〞,优先选择地铁。 材料二:                                   ,含轻轨在内,总目标为到2020年,实现我市地铁建设运营线路15条,其中开通运营线路13条,里程500公里,在建项目6个,线路两条,里程150公里。 材料三:成都将加快建设已获批38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到2020年末,开通运营1号线三期,3号线二、三期,4号线二期,5号线一、二期,6号线一、二期,7号线,10号线一期,18号线一期等项目。在以上38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基础上,再开通运营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10号线二期,11号线一期,17号线一期等项目,共计120公里。由此,全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500公里 。#8195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则材料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含标点35字以内,数字算一个字)(3分)                                                                      (2)在材料二的横线处填入合适的语句,将其补充完整,注意语意连贯。(3分)                                                                                                                                                   (3)成都地铁自建设以来,方便了市民的出行,让整个城市的一环、二环、三环乃至外环连接起来,四通八达,有效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但也有人担心:整个城市地下都被掏空了,一旦碰到地质灾害或人为破坏该怎么办呢?关于这种担心你认为成都地铁在建设中应该注意什么?(3分)                                                                                                                                                              答案:〔1〕2020年成都地铁〔或“轨道交通〞〕〔1分〕运营里程将达500公里〔1分〕,在建150公里〔1分〕,方便市民出行。〔1分〕 〔2〕成都地铁建设项目全长共计650公里 〔3〕成都地铁建设不仅要合计交通问题,更要合计安全问题;〔1分〕地铁建设应在安全方面留有余量,充分合计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以及人为破坏因素所造成影响,让地铁兼顾安全性和便捷性;〔1分〕地铁建设要请各方面专家科学论证,要权衡利弊,科学决策;〔1分〕要向市民宣扬地铁建设在安全性方面的合计,消除大家的顾虑和恐慌。〔1分〕 〔合计到初一同学实际状况,可以一点给2分,答到两点即可给满分,老师阅卷时可酌情合计。〕 二、白话文阅读:〔29分〕 〔一〕《漫步》〔15分〕 莫怀戚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8、对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忍受,艰难支持〕 B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C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形容水的明净〕  D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由意思。   〔看法不一致〕  9、在漫步时,家庭中发生的分歧是什么?“我〞的决定是什么?“我〞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定?〔3分〕 分歧:                                                                             决定:                                                                             决定理由:                                                                              10、“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这句话里的“早已〞与“还〞、“强壮〞与“高大〞能否互相调换?为什么?〔3分〕                                                                                                                                                                  11、“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3分〕                                                                                                                                                              12、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责任〞有哪些熟悉?〔3分〕                                                                                                                                                           答案:8、B  9、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决定:“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决定理由: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 10、不能。因为与母亲病弱的身体比较,我的身体是“强壮〞的,与儿子幼小的身体比,“我〞是高大的;母亲基于对儿子的信任,早就开始听从儿子,而“我〞的儿子还未长大,长大后或许会有自己的主张,就目前来看,用“还〞字比较恰当。 11、母亲给我们以生命,儿子是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12、略。〔此题意在培养同学的责任感〕 〔二〕五猖会〔节选〕(12分)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庆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光,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关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13、本段文字选自《                》,作者               。请你再写出出自这本散文集的两篇文章的篇名                                  (4分〕 14.从全文看,作者心情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4分〕                                                                                                                                                                     15、文段中抓住父亲的       和      描写,表现父亲的        特点〔3分) 16.文末两段写大家高兴,而“我〞却觉得“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这里用了怎样的手法?反映了什么?〔3分〕                                                                                                                                                                        答案:13、《朝花夕拾》  鲁迅   14、.高兴地“笑着〞“跳着〞——“忐忑〞“担着心〞地强记——梦幻般“铁钳〞似的背书——热闹却“没有什么大意思〞。〔或者“我笑着跳着〞——“我似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梦似的就背完了〞——“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没有多大意思〞〕〔4分〕 15、语音、动作,严厉、严格 216.对比;含蓄地反映了父亲的严厉对“我〞心灵上的伤害。                         三、阅读下面文言诗文〔29分〕    〔一〕 咏雪〔13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假设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7、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俄而雪骤   〔        〕            〔2〕与儿女讲论文义〔       〕 18、翻译以下句子〔2分〕   未假设柳絮因风起。                                                                                     19、 在这篇小短文中,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3分〕 家庭气氛:                                                                                      关键词:                                                                                  20、与“撒盐空中差可拟〞中“差〞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差强人意      B.参差不齐   C.成绩差          D.出公差  2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假设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答案:17:一会儿    子侄辈   18、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19、气氛;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融洽、和谐、欢快、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答二个记一分〕关键词:“寒雪〞“内集〞“欣然〞“大笑〞20、A  21、B 〔二〕《论语》〔11分〕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 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22.以下句子朗诵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诲/汝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孔子/观于周庙         D.此谓何器/也 23.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⑴ 思而不学则殆 〔     〕〔2〕有敧器焉〔      〕 2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                                                                                  25、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依据文意简要说明。〔3分〕 答案:22、C  23、有害    于此,在这里 24:孔子问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东西}器皿呢〞? 〔三〕花下醉〔5分〕 唐 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26.请说说首句中“不觉〞二字好在哪里?〔2分〕      答:“不觉〞二字传神地描述出诗人目眩神迷,身心俱醉而不自知的情态。                                                                        27. 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表现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暮春〔晚春、春末、春天选一即可〕  通过醉流霞、倚树沉眠、客散酒醒、赏残花等行为和神态,写出了作者的孤独寂寞,同时流露出对花痴迷喜爱之情 。                                                                             四、作文。(60分〕 28、按照要求,完成作文。 〔1〕生活经常会出人意料,或喜或悲,或酸或甜,但或许这就是生活吧。请你以“真没想到〞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自身体验,力求真情实感。 ②数字在500字以上。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班级等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