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添加小学语文文章标题方法
虽然,文章的好坏主要不取决于题目,但题目对文章却是有一定影响的,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添加小学语文文章标题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巧用修辞法
巧用修辞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使标题更加形象生动,吸人眼球。
1、比喻。其作用在于使标题具有诗意美,尤其是针对抽象的材料或话题,用比喻手法拟题能够化虚为实,给人以自然、可触之感。如标题《智慧是一间寂寞空屋》,就将无形、抽象的智慧,喻为一间寂寞的空屋,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让阅卷老师产生疑问:将"智慧'比作"寂寞空屋'有何意图?在后文如何把"智慧'和"寂寞空屋'联系起来?阅读兴趣油然而生。
2、拟人。拟人的最大功效在于生动,使标题有生命和动态美。如标题《无诚信的就诊报告》,就采纳了拟人手法,能够顿时激发读者的联想:"无诚信'实化为一个人,去就诊,那么医生针对"无诚信'的病就要开药方!这就有利于生动地显示无诚信的危害。这与一般的"人要诚信'之类的标题相比,要灵动很多。
3、对偶。对偶能够使得标题工稳,有节奏感。如标题《尽赏自然,尽得清欢》《用眼去看,用心去听》,均用了对偶,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使标题看起来整齐醒目,读起来朗朗上口。
4、双关。双关,常见的有语意双关和谐音双关两种形式。巧妙使用双关法拟题,能让标题内涵更为丰富饱满。如标题《薄暮依旧炒米香》《生命"诚'可贵》,就用了双关,前者是语意双关,"炒米香'不仅实指炒米的香味,也暗指人与人关系和谐温馨;后者是谐音双关,"诚'原意是"确实',而在此处确是指"诚信'。这两个标题都受到了阅卷老师的青睐。
当然,合适拟题的修辞手法还有很多,比如叠词、借代等,在此不作赘述。
二、引用或化用法
古典诗词佳句、俗语、成语、名言警句、广告词、当今流行歌词等,如果能确切地引用或化用为标题,既浓缩凝练,又新颖独特,可使文章题目富有诗情画意、哲理韵味、幽默趣味。具体做法如下:
1、照搬。就是直接引用。有些名言诗句本身就蕴含着深入的哲理,闪耀着理性的光辉,恰当照搬,不乏说服力与感染力。如标题《闲敲棋子落灯花》,写出了科技通信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无暇感受身边景致,无暇享受闲适淡雅情怀的窘迫。
2、仿换。就是间接应用。有时候原句不能与所给材料很好地契合,那么,只要在原句基础上稍作修改,即仿写或变幻,可以给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如标题《为"诚'消得人憔悴》《天道酬诚信》《腹有"雅量'气自华》,就是仿换"为伊消得人憔悴'"天道酬勤'"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成语而来的。
三、前后增补法
材料作文一般都有关键词,增补法就是在提炼出的关键词的前面或后面做适当的增补,以此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使作文内容由大变小,由虚到实,由抽象到具体,使文章议论深入独到。如标题《心田半亩种青春》《一事能狂便青春》《青春的那些事》《民族智慧,代代传承》《生活智慧和城市景象》《庄子的智慧》,就是在材料中的关键词"青春'"智慧'前后增补内容,缩小了写作范围,对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行"小切口,深分析',体现出自己深入而独到的思索,新颖夺目。
四、凸显中心法
所谓中心,就是文章中心内容。文章中心内容涉及到什么,就以什么为题。
1、如果文章以写人为中心,就直接以人物为题,如标题《我家的老顽童》《荒山种茶人》《老爹》,以人物为题,使重要人物形象特别,让人印象深入。
2、以记事为中心,就是直接以事件为题。如标题《捉蜂记》《清明扫墓忆外婆》,这些事件引人入胜,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好奇心。
3、如果强调环境,就直接以环境为题。如标题《王大爷的早餐店》《小巷面条香》,题目中的环境渲染了事件发生的氛围,衬托了人物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4、如果强调某物在全文中的作用,就直接以某物为题。如标题《冰糖葫芦》《父亲的扁担》,出现在题目中的"物',无疑起到了贯串全篇的线索的作用,能够将全文的内容很好地联系起来,使文章结构完整。
2添加小学语文文章标题方法一
第一,标题要具体,
有内容。如小学语文课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标题十分具体,让人一看标题就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二,标题要贴切。
所谓贴切的标题,就是标题和文章的内容相照顾。例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草船借箭》和《飞夺沪定桥》这两篇课文,标题就十分贴切。它们和课文中最重要、最出色的那一部分内容互相照顾,把它们鲜亮而形象地表达出来了。标题要贴切内容,而标题中的用词同时也要注意生动,这样才干吸引读者,加强感染力。
第三,标题要简洁。
标题的文字不能太多,要简洁,要用最少的文字把文章的内容概括地表达出来。例如小学课本中的课文《描》,它的标题只有一个字,但将课文的主要内容全部概括出来了,十分简洁,又十分醒目。有的文章,内容比较丰富,难以用一个标题概括地表达全文内容,往往除了一个主要的标题外,还要加上一个副标题,以便使标题不仅能反映文章的内容,而且使文章的中心也更为明确。例如,有位同学听了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的讲话后,写了一篇记叙文,并给这篇文章拟了这样一个标题:《攀高贵在少年时――听苏步青爷爷谈学习》。这个标题把文章所记叙的主要内容简洁、具体地表达了出来,又把文章"一个人要想攀登科学文化高峰,重要的是在青少年时代就要树立起雄心壮志,就要勤奋学习'这个中心,明确而又简洁地点了出来。
第四,标题要新颖。
文章的内容要有新意,标题也要新颖。例如,写班级中的好人好事,可以给文章拟上《班级新风》的标题,但如果写发生在校园、里弄、商店、车厢等处的好事时,也都在文章的标题中用"新风'这个词,分别安上《校园新风》《里弄新风》《商店新风》《车厢新风》等标题,就使人感到俗气而不新颖了。
第五,标题要有趣。
好的标题还应该使人感到有趣,小学课本中有一篇课文的标题是《蟋蟀的住宅》,这个标题就很有趣。它把蟋蟀住的洞穴比作人的住宅,很吸引人,使人看了这个标题后会产生急于想读一读文章的激烈兴趣。
3添加小学语文文章标题方法二
一、从文章的主题着手添加标题。
文章要告诉人们一件什么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总有一个主题思想,我们可以从这个主题思想着手,提炼出醒目的标题。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标题就十分鲜亮地点出了文章的主题。
二、从事件的特点着手添加标题。
有的文章紧紧围绕一件事来写,事件的自身特点十分清楚,我们就可从其自身特点来添加标题。有位小朋友在习作中写"我'在放学路上看到蛇吃青蛙,先是吓得扭头便走,后来听到青蛙的惨叫声,牵动了他的心,他找来一根棍子打死了毒蛇,救了青蛙。小拟了《蛇口救蛙》这个标题,清楚、明了地将事情的本身勾勒了出来。
三、从切身的感受中去添加标题。
好的标题往往带有激烈的感情色彩,是发自内心的呐喊。如《老师,原谅我吧》《还我双休日》这些标题来自内心的呼唤,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扣人心弦。
四、从求异思维中去添加标题。
标题从文章来,标题新颖,贵在求异。先看看这一篇文章可拟哪些标题,然后选取一个不同于一般的标题。如有篇文章写当〔税务〕员的儿子向做生意的父亲收税的事,小开始拟了《一个令人敬佩的税务员》《铁面无私的税务员》等标题,都显得一般,经过反复比较、思索,小最终想出了《硬小子收税》这个新颖的标题。
4添加小学语文文章标题方法三
一、生动隽永
意味深长、富有诗意的标题,能引发读者的情思:恰切生动的词语,清新灵动,用这样的词语作标题,言简旨远;富含哲理意味的语句,含蓄蕴藉,用这样的语句作标题,发人深省。如"捻亮点点心灯'"举手之劳 润心无声',恰当生动的动词"捻亮'"举'"润',使标题具有动态美感,为标题涂抹上了灵动的色彩。"明镜照己 昏镜照人'准确凝练地诠释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为人处事之道。再如"寻找硬币另一面的价值',形象生动,以小见大,切题快,且贴切地诠释了"事物的其他价值会为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这一论点,使文章富有哲理,思辨性更强。
二、设置悬念
以奇特的物象、反常的组合、离奇的事物、新奇的观点或出人意料的推断等作为标题。在标题上设置悬念,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激起读者急于探求文章内容的激烈的阅读欲望。如"做贼心不虚'"100分,我恨你'"十六岁,老朽了'等,这些题目,违反常理,视角独特,别开生面。再如"天堂里有 吗?',文章以"天堂里有 吗?'这样一个疑问句作标题,设置悬念,读者会不由自主地生出探究问题答案的兴趣,能收到其他句式难以达到的效果。
三、巧用符号
巧妙运用符号的形式来拟写作文题目,不仅能够概括出文章的内容,而且形式新颖别致,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如"10-1=?'"成功=能力+革新+机会'"忍让怯弱'就是巧用符号来拟题,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巧用符号拟题的关键是要对符号的用法熟悉:比如要表达激烈的感情,用感叹号;要表达含蓄的情感,用省略号;表达愤慨的情感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再加上问号;不等号,说明的观点态度,等等。如"那景・那人・那情',标题富有诗意,用间隔号将文章的故事提炼为"那景'"那人'"那情'三个意象,然后用这三个意象再现主人公的人生,抒情味浓,感情真挚。
四、善用修辞
灵活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反问、设问、借代等修辞手法拟题,可以使标题生动、鲜亮、贴切。如"躺着读书,站着做人'(对比)、"梦想为帆,工作为桨'(对偶)、"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比喻)、"读书乐,乐读书'(顶真)、"世界很小是个家'(夸张)等。这些题目,由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手法,所以像一块块磁石,吸引读者去阅读。
五、化用引用
即略微加工具有形象性和意蕴美的诗句、歌词、名言、俗语、书名、影视剧名等作为文章的标题。诗词名句典雅工丽,文化底蕴丰厚;影视剧名、歌曲名、广告词等,为人熟知,通俗易懂。在拟标题时恰当地引用化用这些,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爷爷爱我情'"爱心・童心・我所欲'"酒香也怕巷子深'等,文章标题新颖别致,不仅让人读来倍感亲切,更能收到简洁凝练,以少胜多之效。再如"忙兮忙兮奈假设何',文章标题化用项羽《垓下歌》"虞兮虞兮奈假设何'一句,将全文阐述的重心落在"奈何'两字上,既是对当前种种为利禄而"忙'的社会现象的感慨,又是对当今社会"忙'所产生的诸多负面效应的茫然与无奈,这都是吸引读者阅读的强大磁力所在。
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