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班表演区小猪变干净了游戏来源:表演区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他们喜欢操作各种材料随乐自由地表演。但在游戏中发现小班表演区存在对教师的依赖性,需要教师组织、引导表演。如何让幼儿自主地游戏,解决依赖问题,我们在市级课题幼儿园活动区游戏中“微课”的研发及运用研究和县级课题一日活动中提升幼儿自主行为的实践研究的指引下,提出了投放微视频的策略,让幼儿在观看中自主地研究和表演。预期目标:1. 能尝试使用微视频进行自主表演。2. 对表演活动感兴趣,体验表演的乐趣。材料投放:一体机、光盘、角色装扮材料、场景布置材料。游戏玩法:能根据需要选择故事视频进行研究表演。游戏推进一:观察:晨晨和函函来到表演区先是选择
2、自己喜欢的裙子、小兔发箍等装扮自己。函函在盒子里翻阅了一下,看到了故事小猪变干净了的标识,她说“我们表演小猪的吧?” “好函函说:我要戴一个小猪的头饰。戴上头饰后,晨晨把光盘放进一体机开始播放了,这时只见她们都安静地关注着一体机的视频,没有动作也没有声音,直到结束。接着便听见她们说“再来看一遍好吗?”“好、好”,于是她们又再次播放光盘。她们还请娃娃家的好朋友一起来看,大家都看得很投入分析:*分析幼儿:1. 两位幼儿对故事表演感兴趣,能使用道具装扮自己。2. 能正确使用一体机和光盘。3. 对教师提供的视频感兴趣,能持续专注地观看,但发现幼儿在观看视频后并没有进行表演。4. 能大胆用语言表达需求,
3、能认识光盘中的标识。5. 能大胆与人交往,邀请同伴共同游戏。*分析材料:1. 一体机界面标识清楚,一目了然,操作简单,幼儿只需按一两个按键就可以正常使用,易于掌握,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2. 故事微视频为上网下载的动画视频,形象生动幼儿非常喜欢,但视频更多地体现故事情节的发展,对故事语言的关注比较缺少,不能很好地支持幼儿熟悉掌握故事对话。调整推进:将动画版的微视频调整为静态的图片加上教师形象生动的配音的微视频,让幼儿将注意力转移至故事语言上,使幼儿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更加清晰地听清楚角色间的对话,从而为表演时的语言表述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同时增加导入语:“小猪变干净了故事中有谁?你想扮演谁?想好
4、了就戴上头饰准备表演吧!”游戏推进二:观察:在活动导入时,老师介绍了在表演区投放的新视频。小恬恬和萱萱来到表演区和其它小朋友一样,先把自己美美的装扮一下,接着她们打开一体机,翻开光盘盒子,这时两人是一起翻看的,还一边商量着要哪一个,小恬恬好像看到了什么说“小猪的,小猪的”,萱萱说:老师刚才说换了一个小猪变干净了的,我们看一看恬恬说“好”。很快她们找到了,播放后,她们先是非常认真地在看,然后还时不时地跟着说一说故事中的角色对话,但没有分角色,也没有表演,只是跟着说一说。分析:*分析幼儿:1. 幼儿对新投放的视频感兴趣,能明确视频的作用。2. 有较好的专注力,能认真观看。3. 具有自主研究的能力,
5、能跟着学说故事中的语言。4. 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和同伴协商、交流共同游戏。*分析材料:相对于第一次投放的微视频来说,本次的微视频幼儿的注意力能够较为明显地转移到故事语言上来,观察中发现幼儿能够将故事的角色对话说出来,但是还只是停留在语言表述上,说不上真正的情节表演。*分析教师支持策略:1. 在导入中推介新视频引发幼儿的关注。2. 隐性策略:微视频中的导入语让幼儿明确表演内容及规则。调整推进:前面两次的微课投放帮助了幼儿对故事情节以及故事中角色对话的了解,但如何用语言、动作来展现故事,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还是较难的,考虑到小班幼儿乐于模仿的研究特点,再次对微课进行调整。1. 增加布置场景材料
6、池塘、树林等背景板块。2. 提供场景布置图作片头并配上导入语:“小朋友们小猪变干净了的故事表演马上就要开始了,请跟着布置好,和老师一起来表演吧!”3. 录制班级教师分角色表演的故事视频。4. 增加结束语:“小朋友们为你们的表演鼓鼓掌吧!现在把道具送回家吧!”游戏推进三:观察:涛涛、萱萱进入表演区,她们就选择了小猪变干净了的光盘,戴上头饰,然后跟着微课的导入语进行布置场景,涛涛搬来背景板块和萱萱她们商量着“这样放”,大家一边对照着微课画面,一边抬着背景说“这样这样”。表演就开始了,这时她们看到自己的老师在视频中就开始一边笑一边又认真地看起来,不过看着看着涛涛开始情不自禁地跟着学起来,小猪的动作
7、小猪的语言,有那么一点点样子了。第一遍播放完了,萱萱说“我们再来看老师? ”大家都说好。第二遍时,涛涛就学着袁老师的样子表演小猪,萱萱就学着李老师表演小兔子说“你身上多脏啊,快去洗洗吧”。站在一旁的老师笑着为他们竖起了大拇指。分析:*分析幼儿:1. 能关注新材料并正确使用。2. 具有自主研究的能力,能根据视频研究场景的布置,研究角色语言和动作。3. 喜欢表达,体验快乐,看到老师与自己一起表演感到快乐。*分析材料:1. 场景材料的投放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参与的兴趣,有助于幼儿故事情节的表现。2. 微课中的场景布置图能较为直观支持幼儿布置场景。3. 班级老师表演的视频能让幼儿有亲切感、安全感,能在教
8、师的带动下易于进入情境,在情境中模仿、研究与创造。*分析教师支持策略:1. 显性策略:用动作肯定幼儿的表演。2. 隐性支持:表演前的导入和表演后的评价。调整推进:(一)微课调整1. 增加幼儿表演的微课。向同伴研究也是幼儿研究的一种方式,因此在后续增加幼儿表演的微课,一是满足幼儿向同伴研究的需求,二是不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而且能够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表演的兴趣。2. 增加只有独白语,没有故事画面和角色对话的微课,支持幼儿创造性地表演。3. 删减微课中的场景图,给幼儿提供更大的自主与创造的空间。(二)表演材料调整鼓励幼儿共同参与道具的制作。幼儿是环境的主人,纲要指出:幼儿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在后续的活动中我鼓励幼儿参与表演道具的制作,如在美工区让幼儿用手印画的方式制作森林背景图,用撕贴的方式制作池塘等。(三)教师支持策略拍摄幼儿表演视频,供幼儿分享,引发其余幼儿对表演的关注,再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表演的兴趣,同时将好的表演制作成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