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1.1型钢转换层施工方案
施工部位:有吊顶的房间
1.1.1.1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
50 x 50 x 5角钢,胀栓,防锈漆材料技术参数满足国标和图纸较高标准。
2)机具准备
一般应备有电焊机、切割机、扫帚、剪刀、皮卷尺、小线绳、粉笔、消防器材等.
3)作业条件
① 安装完顶棚内的各种管线及设备,确定好灯位、通风及各种露明孔位置。
② 各种材料全部配套备齐,且复试合格。
③ 顶棚罩面板安装前,应做完墙、地湿作业工程项目.
④ 搭好顶棚施工操作平台架子。
1.1.1.2工艺流程
1.1.1.3施工要点
1)测量放线
清理现场,复测轴线、标高线控制线,根据吊顶转换层深化图纸,在顶板上弹线定位, 吊点间距为30mm x 12mmo
2)打孔埋胀栓
根据定位使用电钻打孔,清孔后将胀栓砸如孔中。
3)安装角钢吊杆
将已开孔的50 x 50 x 5角码与角钢一端焊接(角钢长度根据吊顶高度确定),此端与 顶板内胀栓连接拧紧。部分房间应顶板下布满管线,无法安装吊杆,或者房间跨度较大(超 过2.5m),吊顶转换层高度较大的则需要在不影响天花标高的情况下,在墙面上设置直角三 角形反支撑点,横向使用方钢管直接与支撑点焊接,具备设置吊杆条件的,方钢管要与吊杆 栓接或焊接,具体是否需要设置三角反支撑点,需要在现场实测实量后确定,如需设置参 考此节内容,部分无法生根的型钢转换层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墙面生根用穿墙螺栓连接.
4)焊接转换层钢架
根据下图将角钢焊接形成装换层.转换层角钢末端用角码与墙体固定。转换层水平网 架由50角钢组成,间距30mm x 12mm,竖向构件间距亦为30mm x 12mm,网架边缘 部分距墙2mm设置50角钢边框,走廊等狭窄空间装换层必须形成“井”字框架体系以 增加整体刚度。
航站楼B1F吊顶转换层钢架分布示意图
SCALE:1:50
转换层平面布置图
转换层剖面图
5)涂刷防锈漆
涂刷灰色防锈漆,分三遍涂刷。
6 )验收
转换层完成后报总包、监理、业主单位验收。
1.1.1.4成品保护措施:
晾放24小时至48小时(具体时间视环境温度而定,一般情况下,温度愈高所需时间 愈短)。高温天气下,防水层应防止暴晒,可用遮阳布或其他物品遮盖。
1.1.1.5质量要求
1)保证项目
① 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检查质量证明书及烘焙记录.
② 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检查焊工相应施焊条件的合格证及考核日期。
③ 1、11级焊缝必须经探伤检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检查 焊缝探伤报告.
④ 焊缝表面1、11级焊缝不得有裂纹、焊瘤、烧穿、坑等缺陷。II级焊缝不得有表面 气孔、夹渣、坑、裂纹、电擦伤等缺陷,且I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等缺陷。
2)基本项目
① 焊缝外观:焊缝外形均匀,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之间过渡平滑,焊渣和飞 溅物清除干净。
② 表面气孔:I、II级焊缝不允许;III级焊缝每50mm长度焊缝内允许直径<0.4t ;且 < 3mm气孔2个;气孔间距< 6倍孔径。
③ 咬边:I级焊缝不允许。
II级焊缝:咬边深度< 0。05t,且< 0.5mm,连续长度< 1mm,且两侧咬边总长< 10%焊 缝长度。
I级焊缝:咬边深度< 0.lt,且<lmm。
3)允许偏差项目,见下表
项
允许偏差(mm)
检
验
次
I级
II级
III级
方
法
焊缝余高
b<20
0。5 〜2
0.5~2.
5
0。5~3。5
1 对接
焊缝
(mm)
b>20
0。5〜3
0.5〜
3.5
0~3.5
用
焊
<0。1t 且
〈0。1t
<0。1t 且
缝
不大于2。0
且不大于
2.0
不大于3.0
量
规
2角焊
焊角尺寸
hf <6
0~+1.5
检
缝
(mm)
hf〉6
0~+3
查
焊缝余高
hf <6
0~+l. 5
(mm)
hf>6
0〜+3
3 组合
焊缝
T形接头,十字接头、角接头
〉t/4
4 焊角
尺寸
起重量>50t,中级工作制吊车梁T形接头
t/2 且 >10
注:b为焊缝宽度,t为连接处较薄的板厚,hf为焊角尺寸。
1.1.1.1转换层验算书(最终以设计院审核通过的验算书为准)
1、竖向构件的验算
1 )吊顶荷载计算
A、计算单元:角钢吊杆及水平网架自重=(3+1。2+2.8 )x 3.77=26。39kg,取26O 4kg
(50x5角钢重量为3.77kg/m )
B、轻钢龙骨吊顶自重取0.15KN/m 2。
”型钢转换层自重取 0。073KN/
N=1。35 x (0.15+0。073 )x 1.2 x 3O 0=1。084KN
1 画间而耻
w戒仙-抵杭窟
i it画回料作卷
①竖向构件自身的强度验算:
N / An 1. 084 / 4. 77 22. 7KN /
fu
f 1. 25
117KN /
L50 * 50*5
截
面
面
积
A
每
i米
重量
!
」E7T
/cwi4
Zcwr3
J "
/cwt3
J '
t an
1
/oh4
/cm3
£
/ 5
/em4
few?
/cwr
r
/ ar
侦L
fan4
4
。80
3
.77
:
.42
1
1。21
7
.90
3
.13
:
。53
1
7.79
5
.03
:
。92
4
。63
2
。56
2
。31
<
.98
)2
0。9
2)竖向构件强度、刚度及焊缝强度验算
② 竖向构件的刚度验算:
l0/i 28 /0.98 28.6350
lo:计算长度取2。8m
i:回转半径取0.98cm
③ 5#角钢(型号为50 x 50 x 5 )下端角焊缝强度计算:
该处为正面角焊缝,根据钢结构规范:
f N / h l 1. 084 103 /(0. 7 4) (5 0 2 4) 24.67N / mm2
。了 1.22 160 195.2N /mm 2
七:焊脚尺寸hf取1.5耻〜t之间,保守取4mm,由于为直角焊缝故乘以0。7系数
L 焊缝计算长度取1-2七,(50 — 2x4) x2
故,角钢下端焊缝强度满足要求。
④ 5#角钢(型号为50x50x5 )上端与预埋件间焊缝强度计算:
该处为侧面角焊缝,根据钢结构规范:
f N / h 11. 084 103 / (0. 7 4) (50 2 4) 24.67N / mm2
fw 160N /mm 2 t,
七:焊脚尺寸七取1。5"~t之间,保守取4mm,由于为直角焊缝故乘以0。7系数。
L 焊缝计算长度取1 — 2七,(50-2x4 ) x2
故,角钢上端与预埋件间焊缝强度亦满足要求。
结论:使用50x5角钢作为转换层吊杆竖向,能够满足强度、刚度要求。
2、膨胀螺栓承载力验算
与结构的连接方式采用两个M8的膨胀螺栓,尺寸8*80
单个螺栓的荷载设计值为NSD=1。084/2=0.542KN
fcu, k=26.8
1 )锚栓受拉钢材破坏计算:
本条计算主要根据《JGJ 145 — 201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第6。1。1、6。 1.2条
① 锚栓钢材破坏受拉承载力标准值NRk, s = As x fstk=23。94KN
② 锚栓钢材破坏受拉承载力分项系数Y Rs,N=1.3
③ 锚栓钢材破坏受拉承载力设计值NRd, s =NRk, s/yRs,N=18.41KN
④ 地震作用下锚固承载力降低系数k=1
⑤ 经安全性及地震荷载系数系数调整之后单个螺栓钢材破坏受拉承载力设计值
NRd,s=16.74KN
⑥ 判断NSD是否小于NRd,s,即锚栓的拉力设计值是否小于锚栓钢材破坏受拉承载力 设计值:满足要求
⑦ 设计荷载效应与材料承载能力的比值(应力比):0.04
2)混凝土锥体受拉破坏验算:
本条计算主要根据《JGJ 145 - 201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第6.1.3〜6。1。
9条
① 开裂混凝土单根锚栓受拉,理想混凝土锥体破坏时的受拉承载力标准
值 N0RK, c =7。0*(fcu,k) 0.5 * (hef)1。5=21。56KN
② 混凝土锥体破坏时理想临界边长SCr,N = 3hef=252。 mm
③ 理想化破坏锥体投影面面积A0C, N =S2Cr,N =63504.mm2
④ 根据螺栓及连接板确定的破坏锥体投影面面积AC,N=131947.20mm2
⑤ 两个螺栓 AC, N =(C1+S1+0。5*SCr,N) x SCr,N=131947.2 mm2
⑥ 螺栓至连接板最小边距C对受拉承载力的影响系数es,N=0.7+0.3*Cmin /
CCR,N<1O 0 (CCR, N 取 1。5*hef)=131947.20mm2
⑦ 表层混凝土因密集配筋剥离对受拉承载力的影响系数ere, N=0。5+hef/2 <1o 0
⑧ 外拉力N相对于群锚重心的偏心距eN=0.
⑨ 荷载偏心对受拉承载力的影响系数ece,N=1/(1+2eN/Scr,N) =1。
⑩ 混凝土锥体破坏受拉承载力分项系数Y Rc, N=3。
混凝土锥体破坏时混凝土结构受拉承载力标准值NRk,c=N0RK,c*AC,N/A0C,N*es,
N*ere,N*ece, N=53。37KN
混凝土锥体破坏时受拉承载力设计值NRd,c =NRk, c / rRc, N=17。79KN
经安全性及地震荷载系数系数调整之后混凝土锥体破坏时受拉承载力设计值NRd, c= NRd,c/(Y0*YRE)= 16.17KN
判断NSD是否小于NRd, c,即锚栓的拉力设计值是否小于混凝土锥体破坏时受拉承 载力设计值:满足设计
设计荷载效应与混凝土锥体破坏破坏承载能力的比值(应力比):0。08
3、水平构件验算
选取主龙骨受荷载最不利位置计算:即在主龙骨中点位置承受面板及副龙骨传递来的 集中力荷载和主龙骨自身重力的均布荷载.
1)荷载计算
受力单元长度:a=30mm
受力单元宽度:b=12mm
面板及安装龙骨重量:
p1: =15KG/
主龙骨自重:
p 2: =6KG/
该受力单元面板及安装龙骨重力:
G1: = p1 x a x b x g=15 x 3 x 1。2 x 10=540N
该单元主龙骨重力:
G2: = p2 x a x b x g=6 x 3 x 1.2 x 10=216N
主龙骨受集中力荷载标准值:
Fk1=G1=0.54kN
主龙骨自身重力均布线荷载标准值:
Fk2=G2/a=0。 072KN/m
由于型钢转换层主龙骨受力模型受重力为控制作用:
重力荷载分项系数:
中1=1.35
主龙骨受集中力荷载设计值:
Fd1=^1 x Fk1=1。35x0.54=0.792KN
主龙骨自身重力均布荷载标准值:
Fd2=^1 x Fk2=1.35x0.072=0。0972KN
集中力产生的最大弯矩值:
Mmax1=Fd1 x a/4=0。 594KN/m
重力产生最大弯矩值:
Mmax2=Fd2 x a2/8=0.109KN/m
主龙骨受到的最大弯矩值:
Mmax=Mmax1+Mmax2=0。 703KN m
2)水平构件荷载强度验算
主龙骨强度校核
塑性发展系数:Y=1。05
抗弯模量:Wx=72mm
强度验算:6 =Mmax/ y /Wx=92.99N/mm2 < 215N/ mm2
故水平构件强度验算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
3)主龙骨挠度校核
弹性模量:E=2。06x105N/ 2
惯性矩:I=20904
挠度验算:
Fmax=Fk1*a3/48/E/I+5Fk2*a4/384/E/I
=540*303/48/2。 06x105/2090+5*72*304/10/384/2.06x105/2090
=6。72+1。76=8.48mm<10mm
故挠度验算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