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通运输安全应急指挥建议书 一、项目的背景和必要性 1.1 项目背景 2021汶川地震、2021玉树地震以及2021冰冻雨雪灾害等突发事件多次证实:交通运输是应急救助的“生命线。 近年来,我国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在交通运输安全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存了较多经验。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海上搜救中心、海事局及部分省市已经建立或正在筹建各自的交通应急指挥系统。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必需改善。 首先,无法发现或尚不能及时发现各类交通突发事件的发生状况,无法获取或尚不能及时获取事故现场的音视频数据等。 其次,我国交通业务主管部门虽对交通各类基础设施具备一定的监控
2、能力,但对交通突发事件缺乏有效的检测能力。 第三,目前的监控能力相对分散,缺少对监测区域内各类基础设施、车辆船舶的统筹监控,缺乏对整个路网、水网运行状态的统一监控。 目前,我国部门交通主管部门已经储备了一定数量的应急物资、装备、车辆船舶,一些交通主管部门还成立了专门的专业应急队伍,但是,由于目前的应急物资还采纳自己购买、自己存储、自己使用的方式,应急处置过程中,应急资源调配仅限于本部门登记在册的应急资源,尚不能依据应急处置必需求,统筹调配应急资源,资源调配的科学与合理性得不到确保。 此外,在调配应急资源后,尚不能及时掌握应急资源调配状况和应用动态、应急车辆的动态位置和应急专业人员的装备状况。
3、1.1.3交通运输安全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和技术指导 目前,我国交通运输安全应急指挥平台各类基础数据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有效整合,各类监测监控信息缺乏统一标准接入、各类交通突发事件发生、发展信息尚未实现统一标准收集和汇总、各类应急物资、设备和人员信息缺乏统一汇总;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急系统在功能、性能、接口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和标准化管理,难以满足应急过程中信息互联互通、应急联动的必需求。 1.1.4各省应急平台各自独立,信息不能共享 目前,我国交通部门交通运输安全应急指挥平台都各省市自主建设,都按照各省市对应急业务的理解建设,缺乏对交通运输安全应急指挥平台的统一的熟悉,
4、各省市采纳不同的数据标准和技术路线,系统之间不能联合运作,信息不能互联互通和共享。 目前,我国交通应急处置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在应急信息公布的过程中,信息采集、信息编辑、信息审核、信息公布都相对独立、常常出现信息采集不及时、信息公布不一致、信息内容不全面等问题,不能有效引导交通和提供公众信息服务,并可能引起公众恐慌和此生事故的发生。 依托现有交通运输安全应急系统,从顶层进行梳理,整合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综合、评估决策、综合公布等应急处置过程关键环节,研究交通应急处置机制、信息管理方法,探究交通安全应急平台建设技术规范参照框架,提升交通应急反应信息获取、信息传输、科学决策和公众
5、服务的能力。 1.3 必要性 只有建立了统一的交通运输安全应急指挥平台建设规范,才能为交通运输安全应急指挥平台中各类基础数据提供统一的数据建设标准和有效整合的方法,才能为各类交通监测监控信息提供统一的信息接入标准,才能为各类交通突发事件发生、发展信息提供统一的收集和汇总标准,才能为各级交通运输安全应急指挥平台在功能、性能、接口等方面提供统一的技术指导和标准化管理。并避免在交通信息化过程中走弯路,减少重复投资,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1.3.2强化交通应急过程中信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要求 只有建立了统一的交通运输安全应急指挥平台建设规范,才能解决多年来由于我国各省交通运输安全应急指挥平台独立建
6、设,各省交通运输安全应急指挥平台不能实现互联互通、协调联动、统一调度的问题。 只有建立了统一的交通运输安全应急指挥平台建设规范,才能为社会公众提供及时、一致、内容丰富的应急信息服务,为应急指挥人员提供科学的、可靠的辅助应急决策方案。 二、项目前期科研及工作基础 2.1 国家应急现状与规划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自然、社会和技术风险交织并存,公共安全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近些年来,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逾百万,综合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对公共安全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和严重危害。综其原因,我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不够,应急通信指挥手段缺乏,突发公共事件现场的信息不能及时报告;关于一些综合
7、性事件,不能及时有效的推测预警;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由于专业指挥系统互相独立和分散,缺乏综合协调和指挥能力,影响了应急处置效率。 因此,国务院关于全面强化应急管理工作的看法把“推动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列为 “强化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建设 的首要工作,明确指出 “加快国务院应急平台建设,完善有关专业应急平台功能,推动地方人民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形成连接各地区和各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体系。同时,在 “十一五 期间组织实施 “国家公共安全应急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重大项目,以期构建国家公共安全早期监测、快速预警与高效处置一体化应急决策指挥平台,实现国家公共安全应急成套核心技术
8、与重大装备自主研发能力的突破,实现应对重大公共风险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确保型的重大转变、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高科技型的战略转变。 2.2 交通运输行业现状 目前,交通应急管理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果,交通应急相关法规正在完善,交通应急预案体系正在深入,交通应急硬件系统初具规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指导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应急管理文件,我部编制了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与救助系统布局规划,建立了1个国家专项应急预案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和2个部门预案水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公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为基础的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9、体系。各省也正在逐步完善相应的应急预案体系。 多年来,交通部逐步强化了海上搜救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按照有关国际公约要求,并结合国内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搜救工作的实际,先后建成了GMDSS,全国沿海主要港口、水道24个VTS,北方海区、长江口、珠江口以及琼州海峡水域AIS,沿海主要港口水域CCTV系统。各类监控信息均可通过网络传输到搜救中心,尤其是基于Inmarsat/VSAT和CCTV系统,可实时接收传输遇险现场视频图像信息,提升了搜救协调和指挥能力。同时,在电信部门大力支持下,中国沿海和长江干线主要城市开通了12395全国海水上搜救专用报警 。 为了更大程度上满足海上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行动,
10、我部建设了“海上搜救应急决策指挥系统和“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指挥显示系统,该系统已与我部运行管理的海事卫星地面站实现专线大容量光缆互联。 由部组织的“省级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工程、“区域性道路客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和“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信息化示范工程正在各省积极展开推广,可为应急提供辅助决策服务。为配合公路信息管理,我部建立了路网中心,可通过电视监控系统实时掌握现场状况,尤其针对大跨高墩特长桥隧、交通量大的路段、危险路段长下坡、多桥隧相连、枢纽立交互通,可进行实况交通及其他安全信息采集。为进一步强化交通行业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部正在进行“交通移动应急通信指挥平台等相关规划工作,将为完善公路应急处置工作打下合格的硬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