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化工管道工程风险识别与控制
1测量放线
1.1危害识别
⑴在交通繁华地带作业,易造成人员发生交通事故。
⑵冬季施工人员易冻伤。
⑶在水网地带施工时,易造成人员溺水事故。
⑷在林地区域作业抽烟、焊接等,易造成火灾事故。
1.2削减措施
⑴勘查前,应确定路线,配备通讯工具和GPS导航仪,佩戴好信号服,并配带一定量的水和食品。
⑵测量人员应配备人防护用品和外伤急救包。
⑶穿戴好保暖衣物,并配备防冻伤应急药品。
⑷车辆驾驶员应认真遵守交通规则,严禁超速、疲劳或酒后驾车。
⑸在草丛、林地、农作物田地中作业应严禁吸烟、烤火等。
⑹在水网地段放线时,要对水域地带情况进行了解,作业人员要佩戴救生衣。
2作业带清理2.1危害识别
⑴在沟壑、水网地段施工,易造成车辆或设备侧翻事故。
⑵在清理障碍物时,使用的工具操作不规范,易造成邻近人身伤害。
⑶在沟壑清理作业带时,易造成人员高处(滑)落伤害事故。
⑷在农田清理作业带时视线差,造成人员或设备碰、压、坠坑事故。
⑸不按划定的范围作业,易造成植被破坏。
⑹在草丛、林地作业抽烟、烤火等,易造成火灾事故。
2.2削减措施
⑴作业带清理必须经指定的道路缓慢行走,严禁随意乱轧。
⑵施工带内较大或有危险性的建筑设施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清理;清除较大树木时要注意周围的人员,选择合适的倾倒方向,作业时要有人监护。
⑶使用机械设备扫线时,应先勘查好路线,由专人指挥扫线。
⑷在农田清理作业带时,前方要有人指挥,对有沟坑处要做出醒目标志。
⑸施工作业时,严格按照清理作业带进行行走,非作业区禁止进入。⑹在林地、草丛、农作物田地中应严禁抽烟,烤火。
3管材拉运
3.1危害识别
⑴管材吊装时捆绑不牢,发生脱落,易造成材料损坏,人员砸伤。
⑵吊索、吊具存在缺陷,吊装时,发生材料脱钩、吊索断裂,易造成材料损坏,人员砸伤。
⑶在运输管材,超速、疲劳驾车,易造成事故。
⑷拉运管材捆绑不牢或超高,运输过程发生脱落,易造成交通事故。
⑸堆管场地选择不当,上方有电力线,吊装过程,易造成触电事故。
⑹管材堆放过高,易造成滑落砸伤人。
3.2削减措施
⑴吊装的管材要捆绑牢固,吊装作业要有起重工指挥。
⑵吊装前,应对使用吊索和吊具进行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⑶在沟壑处要有防护措施和警示标志。
⑷在行驶时应小心、谨慎,不得超速和疲劳驾车。
⑸拉运管材捆绑是牢固,不得超高。
⑹堆管场地应选择合适平整的地方,上方不得有电力线。
⑺管堆高度不宜超过规定层数,两侧要有防滚动措施。
4管沟开挖
4.1危害识别
⑴开挖前,未对地下设施进行了解,开挖时,易造成地下设施损坏。
⑵开挖未按规定放坡,易造成坍塌伤人。
⑶开挖的管沟,未加警示标志,发生车辆和行人坠沟,易造成人身伤害和车辆损坏。
⑷人工清沟时,沟边的硬物落入管沟内或坍塌,易造成人员砸伤和窒息。
4.2削减措施
⑴管沟开挖前,应对地下设施情况进行了解,办理破土作业许可证,并向施工人员交底,机械开挖要设专人指挥。
⑵开挖沟管要按规定放坡,挖出的土要离沟边1米以外。
⑶在靠近道路、建筑物及构筑物开挖管沟时,施工点要设置明显警示标记,夜间应设照明,并在沟边设置警示带。
⑷人工清沟时,下沟前应清除沟边的硬物,对有可能发生坍塌地段要有防护措施。
5组对焊接
5.1危害识别
⑴电焊机、焊把线及电源线损坏或未接地,易造成人员触电。
⑵吊管设备行走无人指挥,易造成人员砸伤或压伤。
⑶管材吊装捆绑不牢或吊具破损,易造成管材脱落伤人。
⑷作业人员未穿戴防护用品或使用不正确,易造成弧光伤眼和皮肤。
⑸管材组对时,人身体部位在管径内,易造成人员挤伤。
⑹磨光机打磨管时,砂轮破碎,易造成人身伤害。
⑺在管沟里连头,沟边土质松软发生坍塌,易造成人员窒息伤害。
⑻大径管线焊接完后,管未及时封堵,人员进入管内,易造成人员窒息。
5.2削减措施
⑴施焊前,应对电焊机、焊把线及电源线和接地进行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作业。
⑵吊管设备行走时要缓慢,应设专人指挥。
⑶吊装管材要捆绑牢固,使用的吊具和索具要认真检查,确认合格后,
方可使用。
⑷作业人员应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
⑸管材组对时,作业人员身体不得贴近管壁,手不得伸入管内。
⑹磨光机打磨管时,对面不得站人。
⑺在管沟里连头,下沟前,应对沟边土质情况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下沟作业,作业时,沟上要设专人监护。
⑻大径管线焊接完后,管要及时用钢板封堵。
6防腐补
1危害识别
⑴喷砂除锈时,个人防护用品穿戴不齐全,易造成人员眼睛伤害。
⑵热收缩带补时,气瓶与加热点的距离较近,易造成气瓶爆炸事故。
⑶热收缩带补时,周围有易燃物,易造成火灾事故。
⑷两人配合补补伤,烤枪对人,易造成人员烧伤。
⑸沟下补补伤,管线悬空,管线下落,易造成人员砸(压)伤。
⑹施工垃圾未及时回收,随意乱扔,易造成环境污染。
2削减措施
⑴喷砂除锈时,个人防护用品要穿戴齐全,严禁将喷砂嘴对人。
⑵热收缩带补时,气瓶与加热点的距离应保持2米以上距离。
⑶热收缩带补时,要清除周围易燃物,补完成后,要检查确认有无火险隐患。
⑷两人配合补补伤,烤枪不得对人。
⑸沟下补补伤,应首先对沟下悬空的管线进行检查,确认稳固后,
方可下沟补作业。
⑸施工完成后,要及时将废弃的垃圾及时回收,不得随意乱扔。
7下沟回填
7.1危害识别
⑴下沟吊管设备选择不合适,下沟时发生设备倾履,易造成人员砸伤和设备损坏。
⑵使用的吊索和吊具存在缺陷,吊装时发生断裂使管材脱落,易造成人员砸伤。
⑶吊装的管材捆绑不牢,发生脱绳或脱钩,易造成人员砸伤。
⑷吊管下沟时,多台设备配合不一致,易造成吊管设备倾履或滚管事故。
⑸管材下沟时,沟内有人,易造成人员挤伤。
7.2削减措施
⑴选择合适的下沟吊管设备。
⑵吊索和吊具使用前要进行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⑶吊装的管材要捆绑牢固,挂钩要有防脱绳装置。
⑷吊管下沟时,多台设备作业要配合一致,有专人指挥。
⑸管材下沟时,应对沟内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下沟。
8清管、试压
8.1危害识别
⑴清管、试压前,未设置安全警戒线,发生非工作人员误入,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⑵清管、试压时压力不稳、憋压或,发生管道爆炸,易造成人身伤害。
⑶通球过程中,因管线内有异物,从出喷出,易造成人身伤害。
⑷焊接质量不合格,升压过程发生焊撕开介质喷出。易造成人身伤害。
⑸清管、试压时,发生球体或封头飞出,易造成人身伤害。
⑹选择的试压表不符合规范要求、失灵,在清管试压过程中,压力升高引起爆管,易造成人身伤害。
⑺清管、试压出管线未固定或固定不牢,发生管线摆动,易造成人员碰伤。
⑻观察压力表、检查漏点、带压补焊或紧固时,发生刺漏,易造成人身伤害。
⑼试压介质随意乱排放,易造成环境污染。
8.2削减措施
⑴清管、试压前,应在所有与管道交叉道路的路、管线出前方及周围要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周围要设专人监护。
⑵清管、试压时,升压要保持平稳,专人负责观察压力表,防止超压。
⑶通球过程中,管线出前方50米应禁止行人通过。
⑷焊接人员要遵守焊接技术规范,确保焊接质量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⑸清管、试压时,人员不得站在焊缝或封头前方。
⑹试压用的压力表要有出厂检验合格证;压力表的示数应为试验压力的1.5倍;安装在试压管线的易观察部位,压力表应至少安装2块;压力表处必须装安全阀。
⑺清管、试压出管线要固定牢固。
⑻观察压力表不要靠近、检查漏点要侧身,不得带压补焊或紧固螺栓。
⑼试压介质不得随意乱排,要排放到指定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