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指南录后序》导学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123453 上传时间:2025-04-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指南录后序》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指南录后序》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指南录后序》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目标与重点】 ■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学会借助工具书,注释浅易文言文。 【预习与质疑】 1.知人论世 □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年〕,元已基本上稳定地统治了北方和中原地区,迁都于大都〔今北京〕,并不断南侵。当时南宋王朝的奸相贾似道只顾追求欢乐,不问边事,国势岌岌可危。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元将伯颜大举入寇,前锋直达鄂州〔今湖北武昌〕,朝廷闻报,惊恐万状,乃下诏勤王。次年〔宋恭宗德佑元年〕,贾似道迫不得已,亲自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军大战于池州〔今安徽贵池〕,结果大败,元军大将伯颜进占建康〔今江苏南京〕。至德佑二年〔1276年〕初,又进逼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本文开头说的“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就是上述形势说的。 □文学常识填空。 ①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    ,    〔朝代〕著名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景元三年〔1278年〕兵败被俘,被押到大都〔今北京〕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辞拒绝。文天祥历尽折磨而志不屈,于至元十九年〔1283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就义,年仅47岁。著有文集《        》,他所作《过零丁洋》中的两句“                  ,                  〞是他爱国精神的写照,他在狱中还创作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他的诗集《指南录》,就是用《渡扬子江》诗中“              ,              〞的句意命名,表达了作者心指南宋、冒死南归的一片忠贞爱国之情。 ②“序〞作为一种文体,可分为“书序〞和“赠序〞。“书序〞在正文之前,一般用来说明写作经过、写作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状况等。本文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      》写的序文,因以前已有一篇自序,此为第二篇,故称“后序〞。“赠序〞与“书序〞性质不同,它始于唐朝,是文人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鼓励、推崇,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如唐代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等。 2.口译全文,并在原文中就以下方面做好标记。 ●通假字 ●词类活用 ●特别句式 ●重要的实词、虚词 ●难点与疑点 3.在反复朗诵全文的基础上,填写下面的空缺处。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5〕表达出使元营的经过及逃亡路上的种种苦难,抒发九死一生的感慨。 其中1—4段重在记叙,第5段以抒情为主。 第1段,述说出使的背景。作者决定出使的意图一方面是“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用原句回答〕另一方面是“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用原句回答〕 第2—3段,表达在元营中的经过。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至北营〞的斗争,让敌人“未敢遽轻吾国〞;〔用原句回答〕第二阶段是因为内奸吕师孟和贾余庆出卖,人被扣押;第三阶段是写形势进一步恶化,自己成了俘虏,本来“分当引决〞,〔用原句回答〕但仍“隐忍以行〞,〔用原句回答〕只是为了“将以有为也〞。〔用原句回答〕 第4段,写北行路中得脱的行程。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写得脱后的喜悦;第二层写受误会后的困境;第三层写得舟后急于南下的急迫心情。 第5自然段,以抒情为主,借回忆九死一生的经历,抒发精忠报国的激情。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第一句“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其作用是引出“及于死〞的危难,总起下文。第二层以一组长排比句,一口气历数十八个“死〞,写出十七次非人世所堪的险恶经历,再现了文天祥此次北行历经的苦难;第三层以“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说明了他对死亡的态度,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所以历的苦难无怨无悔的心情。情感痛切,惊心动魄。 第二部分〔6—8〕,说明写作状况和结集的目的、题名。这一部分先说明诗集的由来是“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接着说明结集的目的是“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然后正面阐述了自己的报国心愿,说明了自己“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的报国心愿,特别了他为复兴国家奋斗到底,死而无憾的决心,这些内容如果用八个字概括就是“鞠躬尽力,死而后已〞;最后交代写作时间和诗集名。 【探究与对话】 4.本文记叙,抒情,议论很完美地结合,试结合课文内容加以说明。 【明确】①在记叙的基础上抒情。例如第2段,写被驱北上时,指出“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这里包涵着克制内心无限痛苦的激烈感情。这是在记叙基础上的抒情,而抒情中又带有议论成分。 ②在叙事的前后,用有激烈感情色彩的词句直接抒情。例如第4段关于生与死的问题,文中用大段抒情与描写相结合的文字表达心境。 ③有时将感情融入叙事。如第3段,既写出了当时由中兴有望到无可投奔的境况,又反映出作者由兴奋而悲愤的急剧变化的感情。 5.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历来为后人称颂。但是《指南录后序》中又有“隐忍以行〞。你如何看待文天祥两种不同的态度与选择? 【明确】其实两处文天祥都不惧怕死亡。但《过零丁洋》,文天祥已被俘,一切已无可挽回,生死已完全置之度外;而《后序》中储存生命是为了“将以有为〞。 【积存与运用】 □辨形正音 纾祸〔    〕 献谄〔    〕 羁縻〔    〕 觇视〔    〕  层见错出〔    〕 得间〔    〕 庶几〔    〕 自刭〔    〕 巡徼〔    〕  遽轻吾国〔    〕 檄文〔    〕 自度〔    〕 度外〔    〕 靡及〔    〕  分当引决〔    〕 毗陵〔    〕 二阃〔    〕 愧怍〔    〕 邂逅〔    〕  数吕师孟〔    〕 □句子翻译:翻译以下句子,单独解释加点的词的用法或意义,并指出句中所包涵的特别文言现象。 ①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②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③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④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逐不可收拾。     ⑤予分当引决,然面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⑥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⑦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⑧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⑨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⑩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⑾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     ⑿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     ⒀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撼哉!       □指出以下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 靡 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倒下《曹刿论战》〕 ②相如传目叱之,左右皆靡〔后退《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徒靡弹药,无益吾事〔浪费 《冯婉贞》〕 ④众人皆以奢侈为荣〔奢侈《训俭示康》〕 ⑤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无,不。靡及:达不到〕 数 ①数〔音shǔ义罗列罪状〕吕师孟叔侄为逆 ②此数〔音shù义几<</SPAN>不确定数>〕者用兵之患也 ③范增数〔音shuò义屡次〕目项王 ④蒙冲斗舰乃以千数〔音shǔ义计算〕 ⑤今夫弈之为数〔音shù义技术〕,小数也 间 ①至京口,得间〔音jiàn义空隙〕奔真州 ②间〔音jiàn义间或与有时〕以诗记所遭 ③道芷阳间〔音jiàn义从小路〕行 ④中间〔音jiān义介入,夹杂〕力拉崩倒之声 ⑤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音jiān义一会儿〕 ⑥又间〔音jiàn义秘密地〕令吴广至次所旁丛林中 ⑦于乱石间〔音jiān义中间〕择其一二扣之 □指出以下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以资政殿学士行。 夜则以兵围所寓所 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 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