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市政道路路基、路面、排水、附属等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测量定位放线质量保证措施
(1) 严格控制道路、管道、桥涵的轴线、标高,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放线、校正,用水准仪检测标高,控制道路、管道、桥涵坡度、标高;
(2水准仪和全站仪要按计量要求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施工使用;
(3用于测量的钢卷尺、皮尺等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诲次测量后都应由其他测量员或施工管理人员复核。
2、路基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 路基挖至设计标高后,用人工修整平整,使其宽度、标高、路拱、平整度等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然后用20t以上的压路机碾压,使其压实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挖方路段路槽底面以下0〜30cm深度范围内压实度>95%。压实后的路基宽度、横坡度、平整度、及高程要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2) 路基基底必须为密实原土,如为杂填土、淤泥等不良地质,要予以挖除,换填符合路基填土要求的土,并按规范要求分层回填、分层压实至设计路基面标高,以经换填碾压后的土层作为路基持力层。
(3) 挖方路基开挖后要及时进行路基边坡坡面防护,以免受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影响边坡稳定。
(4) 路基填筑施工前,先进行场地清理,清除施工范围内的表土、杂填土、淤泥、树根、草皮、垃圾、积水及地面上影响施工的构筑物。
(5) 当在地面自然横坡(或纵坡)陡于1: 2的斜坡上填筑时,填土前要先把原地面挖成台阶状,台阶宽>2米,向内倾斜4%。
(6) 检查填土的质量,回填土尽量使用无膨胀性且经压实后具有较高强度的粘性土或砂土,以保证路堤的稳定性。填料粒径规定:路槽底下0〜80cm深度范围内不得大于10cm, 80cm深度以下不得大于15cm。
(7) 在填筑前,对填料进行含水量等指标的试验,填筑时检查填料的含水量,使之在最佳含水量下进行。填筑高度小于80cm或不填不挖时,将原地清理后,表面翻松30cm深,然后整平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5% ;填土高度大于80cm时,将原地表整平后压实,使基底以下30cm范围的压实度不小于93%,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后才开始填筑。
(8) 填筑时采用水平分级分层卸料、摊铺,最大松铺层厚不超过30cm,最小
松铺厚度不小于10cm。并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
(9填筑由路中向路边进行,先填低洼地段,后填一般路段,使路基保持一定的路拱和纵坡,横坡坡度为2%。
(10填方路基边坡采用1: 1.5为了达到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效果,填方边坡采用满铺式草皮护坡,过水塘路段采用浆砌片石护坡,以保证路基不受常水位的浸泡而起路基变形。石砌护坡采用M7.5浆砌片石护脚、护面、护肩,用M10砂浆勾缝、抹面,其所用材料、砌筑质量要符合设计规范要求;草皮护坡采用M7.5浆砌片石骨架+植草皮护坡,其质量要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11) 碾压时,按先边缘,后中间的顺序进行。注意纵横向碾压的接头必须重叠。横向接头对振动压路机一般重叠40〜50cm,三轮压路机一般重叠后轮的1/2前后相邻两区段的纵向接头处重叠1〜1.5m。碾压时做到无漏压、无死角并确保碾压均匀。
(12) 开始碾压时,土体较疏松,强度低,先轻压,随着土体密度的增加,再逐步提高压强。推运摊铺土料时,机械车辆均匀分布行驶在整个路堤宽度内,以便填土得到均匀预压,否则要采用轻型光轮压路机(20t)进行预压。正式碾压时,用振动压路机,第一遍静压,然后由弱到强。
(13) 碾压时如土质的含水量小于或大于最佳含水量的要撒水或晾晒才能进行压实。压实时出现弹簧土的,要将弹簧土清挖掉,用砂砾石换填后再继续压实。
(14路堤边缘压实不到的地方,仍处于松散状态,雨后容易坍塌,土方填筑时两侧多填宽40〜50cm并压实,压实工作完成后再按设计宽度和坡度刷齐整平。
(15)填方路基压实度要求:路槽底面以下0〜80cm深度范围内压实度>95% ;80cm以下深度范围内压实度>94%。
3、级配碎石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保证措施
(1) 认真选材,使用材料要符合标准。
(2) 混合料配料准确、拌料均匀。
(3) 摊铺厚度不得超过规定厚度,超过规定须分层摊铺碾压。
(4) 碾压时如出现梅花蜂窝现象,需加强找补,达到级配均匀密实、平整,无浮石。
(5) 按规定控制含水量,以免过湿而产生软弹。如局部出现此现象,应按规定采取晒晾、翻晒。
(6) 为保证密实度,应增加碾压遍数,追加密度。
4、沥青封油层施工质量保护措施
(1) 沥青稀浆封层采用改性沥青,矿料采用ES-2型,其质量要符合《公路沥
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表的要求。
(2) 稀浆封层要在透层乳液充分渗透、水分蒸发后铺筑,该段时间一般不宜少于24h。施工前先将基层清扫干净,且基层表面要干燥,严禁雨天施工,施工气温不得低于10°C。
(3采用稀浆封层铺筑机进行铺筑,铺筑机工作时要匀速前进,铺筑要达到厚度均匀、表面平整的要求,其质量要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的要求。铺筑后的稀浆封层表面不得有严重的划痕,接缝处不得出现余料堆积或缺料现象,3m直尺检测接缝处的不平整度不得大于6mm。
(4)稀浆封层铺筑后,必须待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干燥成形后方可开放交通。
5、沥青碎石质量保证措施
(1) 沥青碎石使用的粗集料、细集料分别堆放,料与料之间必须有隔离设施。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集料不得混杂堆放,设立标识牌。原材料堆放场地要硬化处理。
(2) 对石屑等细集料、填料采取防雨措施,以防止受潮影响使用。
(3) 储存沥青的沥青罐温度不宜低于130C,并不高于170C,在冬季停止施工期间,沥青可在低温状态下存放。较长时间存放的沥青在使用前要经过质量检查,不合格的沥青不得使用。使用和存放沥青过程中要采取防雨措施。
(4) 集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10〜30C。
(5) 混合料温度高于195C废弃。
(6) 施工环境温度大于10C,且处于连续升温的过程中施工,气温低于10C时不得进行沥青路面的摊铺。
(7) 布料器相应于摊铺速度调整到保持一个稳定的速度均衡地转动,两侧保持有不少于布料器2/3高度的混合料,以减少离析。
(8诲台压路机必须作全幅碾压,防止压实度不均匀。
(9) 尽量避免人工找补,在必须人工找补或更换混合料时应在现场主管人员指导下进行,缺陷严重时应予以铲除,并调整摊铺机或改进摊铺工艺,工人不得站在热沥青混合料表面。
(10) 压路机不得在当天成型的路面上转向、调头或停留。
(11) 注意冷接缝处的平整度。
6、改性乳化沥青面层施工施工质量保护措施
(1) 材料要求:粘层沥青采用快裂的洒布型改性乳化沥青,其规格和质量要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的要求.
(2粘层沥青施工时的稠度和用量通过试洒确定,并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的要求。喷洒要均匀,过量处要刮除。
(3) 当气温低于10°C或路面潮湿时,不得浇洒粘层沥青。
(4) 浇洒粘层沥青后,除沥青混合料运输车辆外严禁其他车辆、行人通过。
(5粘层沥青洒布后待其破乳、水分蒸发完后要及时铺筑上一层沥青混凝土层。
7、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 所有商品沥青混合料的质量要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2) 沥青混合料要及时摊铺,要严格控制摊铺温度;要随时调整摊铺厚度、路拱和平整度;
(3) 沥青混合料摊铺后要及时碾压平整、密实,严格控制各阶段的碾压温度;
(4) 按设计、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接缝处理,接缝要平顺、密实。
8、排水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 在管沟开挖的过程中,严格控制管道中线位置和基底标高,全过程监测中线和高程,用水准仪测量高程,用全站仪控制中线,防止超挖;
(2) 为保证基底土不被扰动和不被水浸泡,机械开挖高程控制在比基底设计高20〜30cm范围内,然后用人工修坡挖至设计标高成形。基槽挖至标高后尽快验收,合格后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 为保证基槽的正常排水,槽底应保证足够的宽度;
(4) 在土方开挖前准确测定各井位置,并设四个交叉桩,以便完成开挖后,浇注平基时恢复管道中线;
(5管道安装,应认真检查管材,管材不得有裂缝,掉边缺角等易造成渗漏的缺陷;并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
(6)管道基础采用的C15预拌混凝土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并按要求抽样做试块检验,基础混凝土要浇筑平整,振捣密实。
(7) 管道轴线、标高、渗水量要符合设计要求。
(8检查井、雨水砌筑砂浆要严格按配比拌和,按规定留制试块,及时试压,井身砌筑时应经常吊线检查井身的垂直度,抹面平整严实,不得有空鼓裂缝,爬梯安装准确牢固。
(9)管沟要分层回填、分层压实。
9、路缘石及平石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 路缘石
每5m设1控制点挂线安装砌筑,砌筑时先用M7.5水泥砂浆座浆卧底3英钟3厚,再安砌路缘石,用木锤或橡胶锤敲打压平、稳固,安砌接缝为8〜10mm。经校核路缘石边线及高程无误后,用1: 2水泥砂浆勾缝密实,无空鼓现象。铺砌好的路缘石应缝宽均匀、线条顺直、顶面平整、砌筑牢固。
(2) 平石安砌
按设计标高用M7.5水泥砂浆浇筑座浆3厚,平石按路面横坡斜向路缘石,进水井两侧的平石稍为倾向进水井以利排水。
平石安装接缝为8〜10mm ,并用1: 2水泥砂浆勾缝密实,无空鼓现象。铺砌好的平石要缝宽均匀、线条顺直、勾逢密实,表面平整、砌筑牢固。
养护不少于7天,此期间严禁碰撞、踏踩。
10、人行道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人行道用块料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并经有关部门检验合格、监理验收签字后,方可进场使用。
(2人行道基层必须平整、碾压密实,其宽度、高程、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3拌制砂浆。人行道块料铺设采用7.5水泥砂浆,拌制砂浆用的水泥和砂子质量要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并抽样送检合格、经监理验收签字后方可使用;砂浆要拌制均匀,随拌随用,并要按要求抽样做试块检验。
(4)铺砌人行道块料。根据人行道设计高程及坡度进行放线测量,放出纵横坡度线及边线,铺砌时应轻轻平放,用木锤或橡胶锤轻敲压平。铺砌时若发现块料松动或高低不平时,将块料取起,重新整平夯实砂浆垫层,然后再铺回块料,不准向块料底塞浆或支垫硬料,必须使块料平铺在满实的砂浆上稳定,无松动、
无空鼓现象。
(5) 盲道砖应避开井盖铺砌,左右两边25〜50cm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盲道要起点、终占、拐弯处及交叉处无需铺设提示盲砖,铺设长度大于行进盲道宽度。
(6填缝。用砂子填缝,填缝要饱满密实,无空鼓现象。
(7)人行道块料铺设后要及时洒水养护,并要及时清除干净石料表面的浆污渍,使其恢复原来的颜色,保持美观,在养护期间禁止行人通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