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docx

上传人:唯嘉 文档编号:10120537 上传时间:2025-04-22 格式:DOCX 页数:552 大小:1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2页
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单选题(共1500题) 1、(2020年真题)班主任王老师在“每月一星”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王老师运用的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实际锻炼法 C.品德评价法 D.情感陶冶法 【答案】 C 2、 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隐性课程 【答案】 A 3、问题解决被看作是思维活动的最普遍形式,突出地表明人的心理活动的智慧性和创造性,其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 ) A.分析假设 B.总结反思 C.解决问题 D.检验假设 【答案】 D 4、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 )对教育学的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于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A.赫尔巴特 B.凯洛夫 C.保罗?朗格朗 D.培根 【答案】 D 5、以美国“六三三”学制为蓝本确立的哪个学制一直延续到新中国建立之后?(  )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寅学制 【答案】 C 6、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 A.德育意义 B.德育内容 C.德育目标 D.德育任务 【答案】 C 7、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是(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 D 8、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 A.六三分段设置 B.五四分段设置 C.九年整体设置 D.多种形式设置共存 【答案】 C 9、关于新课程理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学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B.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C.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D.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答案】 A 10、“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于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这一观点属于()。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答案】 D 11、罗老师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湖的雄伟壮观。他在教学中贯彻了( ) A.直观原则 B.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 C.循序渐进 D.巩固性 【答案】 A 12、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原理》 C.《论雄辩家》 D.《论演说家的教育》 【答案】 D 13、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答案】 D 14、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杨贤江 D.晏阳初 【答案】 C 15、(2021年上半年真题)教师向学生依次呈现一组单词,要求他们记住,随后进行自由回忆。结果发现,最后呈现的单词更容易被回忆起来。这种现象称为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答案】 B 16、据《论语》所载,孔子教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后《学记》又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都是强调了()。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 B 17、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体现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特点。 A.创造性 B.长期性 C.复杂性 D.示范性 【答案】 D 18、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答案】 B 19、小月看到马路上有人随地吐痰,立刻产生厌恶的情感,这种情感属于()。 A.道德感 B.美感 C.归属感 D.理智感 【答案】 A 20、方雨认为社会法制应符合社会大众权益,当它不符合时就应该修改。根据科尔伯格理论,他处于道德发展的哪个阶段?(  ) A.服从与惩罚 B.社会契约 C.维护权威或秩序 D.普遍伦理 【答案】 B 21、明明在考试前一天计划自己在第二天的考试中利用一个小时来做卷子.半个小时进行检查。但是,第二天考试过程中明明发现自己离考试结束只有十分钟了还有几道题没有做完,于是他加快了做题速度。那么明明利用了哪些学习策略?() A.计划策略.监控策略 B.计划策略.调节策略 C.计划策略.调节策略.监控策略 D.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答案】 D 22、下列关于教育形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根据教育的形式化程度,可将教育划分为形式化教育和非形式化教育 B.根据教育的实施机构不同,可将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C.近代社会的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D.正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学生在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中所受到的教育 【答案】 C 23、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指的是() A.班风 B.班集体舆论 C.班级规章制度 D.班级目标 【答案】 B 24、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 ) A.教育要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B.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C.教育目的的确定不应从个人出发 D.教育要为社会生活做准备 【答案】 B 25、张丽在进行道德判断时,能够超越某种规章制度,更多考虑道德的本质,而非具体的原则,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其道德发展处于哪一阶段? ( ) A.社会契约 B.相对功利 C.遵守法规 D.普遍伦理 【答案】 D 26、初中阶段开设的历史与社会课,融合了历史与地理的知识,该课程属于(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答案】 B 27、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 )产生为标志。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爱弥尔》 D.《民本主义》 【答案】 B 28、小文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的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射 D.习惯成自然 【答案】 B 29、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教育方针 B.教育规律 C.教育目的 D.教育制度 【答案】 C 30、孔子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表明孔子施教内容( )。 A.责任性 B.脱离社会生产 C.具有全面性 D.结合社会生产 【答案】 B 31、在中学教育的基本方法中,教师引导中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回答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巩固已学过的知识的方法是(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读书指导法 D.演示法和实验法 【答案】 B 32、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的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杨贤江 D.徐特立 【答案】 B 33、教师向学生依次呈现一组单词,要求他们记住,随后进行自由回忆。结果发现,最后呈现的单词更容易被回忆起来。这种现象称为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答案】 B 34、 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积极思考,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这说明他的哪种教学能力比较突出?() A.教学知识能力 B.教学反思能力 C.教学监控能力 D.教学操作能力 【答案】 D 35、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 A.0.25秒~4秒 B.0.2秒~0.5秒 C.2秒~l分钟 D.5秒~2分 【答案】 A 36、学校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月活动,结合历史课、语文课相关内容及主题团队活动、艺术活动等形式,增强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些教育活动所运用的方式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 C 37、(2021年上半年真题)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突然从教室外飞进来一只小鸟,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视线朝向小鸟,这种现象属于 A.随意前注意 B.随意后注意 C.无意注意 D.有意注意 【答案】 C 38、小刘打算用五天时间完成一项任务,但是领导派来了新任务,小刘又很快把精力投人到新任务上。这说明小刘的() A.注意广度大 B.注意的稳定性强 C.注意的分配性好 D.注意转移快 【答案】 D 39、一位数学老师在讲授“圆形”的概念时,通过向学生描述“毛驴拉碾子”的具体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概念。这位老师所使用的直观手段属于(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表象直观 【答案】 C 40、詹姆士和朗格提出了( ) A.丘脑情绪理论 B.情绪的认识一评估说 C.情绪的机体知觉理论 D.情绪的动机一分化理论 【答案】 C 41、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景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是( )。 A.参与观察法 B.行动研究法 C.调查研究法 D.非参与观察法 【答案】 B 42、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答案】 D 43、我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学记》 B.《礼记》 C.《史记》 D.《左传》 【答案】 A 44、孔子的教育著作是( )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 【答案】 B 45、“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的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 B.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疏导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答案】 C 46、把圆周率“3.1415926535……”编成顺口溜“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这运用的是记忆术中的( ) A.位置记忆法 B.缩简和编歌诀 C.谐音联想法 D.视觉联想法 【答案】 C 47、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四书”是指《大学》《中庸》《孟子》和()。 A.《春秋》 B.《论语》 C.《礼记》 D.《学记》 【答案】 B 48、小青的数学成绩不好,她认为这是因为自己脑子笨,不是学数学的料。她的这种归因属于(  )。 A.内部、稳定、不可控的归因 B.外部、稳定、可控的归因 C.内部、不稳定、可控的归因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归因 【答案】 A 49、小杰在阅读《阿Q正传》时,根据文字描述在脑中呈现出阿Q的人物形象。这种现象属于()。 A.创造想象 B.幻想 C.无意想象 D.再造想象 【答案】 D 50、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最基本的需要是()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尊重需要 【答案】 A 51、教育家马卡连柯所提倡的“平行教育”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 D 52、“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体现了( )的观点。 A.内发论 B.外铄论 C.辐合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答案】 A 53、研究显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 )。 A.初中二年级   B.初中三年级   C.高中一年级   D.高中二年级 【答案】 A 54、分析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属于问题解决的(  )阶段。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 【答案】 B 55、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教师与学生都是客体 D.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 【答案】 D 56、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是(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答案】 B 57、大学毕业生择业时多种选择的冲突是( )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答案】 D 58、学习迁移发生的必要条件是两种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原理,学习迁移产生的关键是学习者通过活动能概括出其共同原理。持这种观点的迁移理论被称为(  )。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概括化理论 D.关系理论 【答案】 C 59、(2021年上半年真题)李利今天新学习了20个英文单词,放学后,他就一遍一遍地背诵,直至背会全部单词。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监控策略 B.组织策略 C.计划策略 D.复述策略 【答案】 D 60、《红楼梦》中林黛玉多愁善感,孤僻内向。其气质属于(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 D 61、李老师再教育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特长,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不断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李老师的这种做法适应了人身心发展的哪一特点() A.顺序性 B.阶段性 C.连续性 D.差异性 【答案】 D 6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 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答案】 D 63、学生经常利用画表格的方式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归类,这是运用了(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模式再认策略 D.组织策略 【答案】 D 64、“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答案】 C 65、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区别于其他属性、特征的思维过程称做( ) A.分类 B.概括 C.抽象 D.比较 【答案】 C 6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表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 ) A.内部学习动机 B.外部学习动机 C.社会交往动机 D.自我提高内驱力 【答案】 A 67、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 提出了非指导教学法。 A.罗杰斯 B.加涅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 【答案】 A 68、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斯基称之为( )。 A.教学支架 B.最近发展区 C.先行组织者 D.互相协助 【答案】 B 69、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实际锻炼法 B.个人修养法 C.情感陶冶法 D.榜样示范法 【答案】 A 70、根据富勒等人的教师发展阶段论,衡量教师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关注( ) A.生存 B.情境 C.未来 D.学生 【答案】 D 71、初三学生小岩晚上在家复习功课,忽然灯灭了,他根据物理课上所学的知识,推测可能是保险丝断了,然后检查了闸盒里的保险丝。这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哪个阶段?(  )。 A.发现问题阶段 B.理解问题阶段 C.提出假设阶段 D.检验假设阶段 【答案】 D 72、经常开展竞赛性的学习活动虽然能够提高学习成绩,但学生间相互猜忌、不分享学习资料的现象也很严重,这说明教育( )。 A.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 B.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C.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D.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答案】 D 73、“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属于( )。 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积极强化 【答案】 C 74、当人们在观察某个人时,某一品质在观察者看来是极为突出的,从而对这种突出的品质有了清晰明显的知觉并掩盖了对其余品质的知觉。这种现象称为( )。 A.投射效应 B.晕轮效应 C.皮格马利翁效应 D.首因效应 【答案】 B 75、上初二的小明对隔壁班的女同学小可很是欣赏,可每次见到小可,小明虽然很高兴,但总是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反映出中学生情绪发展的()。 A.不稳定性 B.持久性 C.掩饰性 D.冲动性 【答案】 C 76、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的是( )。 A.管理 B.德育 C.教学 D.服务 【答案】 C 77、注视发光的灯泡几秒钟.再闭上眼睛,就会在眼前的黑色背景上产生与灯泡相似的光亮。这种现象是()。 A.感觉后效 B.感觉对比 C.感觉适应 D.联觉现象 【答案】 A 78、( )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D.课程表 【答案】 D 79、()在中学阶段居于主导地位。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随意后注意 【答案】 B 80、学期结束时,班主任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评价,这项工作属于( )。 A.班主任工作总结 B.班主任工作计划 C.操行评定 D.建立学生档案 【答案】 C 81、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准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历史研究法 【答案】 A 82、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首次明确提出“美育”一词的是( )。 A.蔡元培 B.席勒 C.王国维 D.斯宾塞 【答案】 A 8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B.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C.发展性评价 D.转变旧的学习方式 【答案】 B 84、学习策略的核心是( )。 A.计划性 B.规则 C.方法 D.监控 【答案】 A 85、下列关于操作整合的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稳定性和精确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 B.各个动作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 C.听觉控制不起作用,逐渐让位于视觉控制 D.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 【答案】 C 86、人们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是( ) A.感觉 B.知觉 C.再认 D.回忆 【答案】 C 87、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是学习之母”。这体现了我国目前中小学的教学原则是( ) A.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答案】 C 88、学习某个材料30分钟刚好成诵,如果要达到牢固熟记的程度,最佳的过度学习应再增加(  ) A.15分钟 B.20分钟 C.25分钟 D.30分钟 【答案】 A 89、王老师播放一支乐曲后,学生们便在头脑中产生了相应的视觉形象。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对比 B.联觉 C.补偿 D.错觉 【答案】 B 90、期末考试要到了,甜甜变得特别紧张.每天都睡不好,吃不下,害怕自己考不好,连上课都听不进去,一节课都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甜甜的这种心理问题属于()。 A.强迫症 B.焦虑症 C.抑郁症 D.恐惧症 【答案】 B 91、教育既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又是文化本体。这体现了( ) A.教育的文化功能 B.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 C.教育的本质属性 D.教育的社会属性 【答案】 B 92、在出现意外或遇到危险的情况下所表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叫( )。 A.应激 B.激情 C.恐惧 D.焦虑 【答案】 A 93、人们通常认为林黛玉最典型的特点是“多愁善感”,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上述人格特质属于()。 A.共同特质 B.首要特质 C.次要特质 D.中心特质 【答案】 B 94、一个实际身高为180厘米的人,距离观察者分别为3米、5米、15米时,观察者都觉得这个人的大小是不变的。这是由于知觉具有(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 D 95、2012年单项选择:“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反映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情感陶冶法 【答案】 A 96、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应该重视() A.传授学生知识 B.发展学生能力 C.培养学生个性 D.形成学生品德 【答案】 B 97、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答案】 D 98、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答案】 D 99、2012年单项选择:主张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提倡“做中学”的课程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社会课程论 D.要素课程论 【答案】 B 100、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答案】 B 101、 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构成个体独特性的重要特质属于()。 A.首要特质 B.中心特质 C.根源特质 D.共同特质 【答案】 B 102、小强很讨厌洗碗,也不喜欢吃蔬菜。于是妈妈规定小强如果吃饭时能做到多吃蔬菜不挑食,则饭后可以不用洗碗。妈妈运用的手段是()。 A.正强化 B.惩罚 C.负强化 D.代价 【答案】 C 103、 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经常运用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知识和提高认识能力。张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答案】 B 104、人们对美育功能的认识成果有三,不包括( ) A.对美育的直接功能的认识 B.对美育的间接功能的认识 C.对美育的超美育功能的探究 D.对美育的美育功能的探究 【答案】 D 105、小张在放学回家路上将摔倒昏迷的老人送进医院,及时挽救了老人生命。为此,班主任在班上公开表扬小张的行为,号召大家向他学习。这是运用了德育方法中的()。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答案】 B 106、教育活动的中介是(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媒介 D.教育过程 【答案】 C 107、物理教师认为数学成绩好的学生物理学得也一定好,并在日常教学中更加关注和赞许这类学生。该教师的看法属于( )。 A.刻板印象 B.认知失调 C.扇贝效应 D.从众心理 【答案】 A 108、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题是(  ) A.坚持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 B.实施素质教育 C.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D.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 【答案】 B 109、天气凉了,刘老师在商场看中了一件大衣,刘老师既想买女神紫的颜色能衬托出自己温文尔雅的气质,又想买经典黑穿出自己的大气,犹豫了半天也没选好,这是出现了(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多重趋避冲突 D.趋避冲突 【答案】 A 110、教师进修提高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 )。 A.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 B.参加函授、电大课程学习 C.参加自学考试 D.脱产学习 【答案】 A 111、(2022上半年真题)目前,我国中学实行的课程管理体制是( ) 。 A.国家统一管理 B.地方与学校共同管理 C.学校自主管理 D.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共同管理 【答案】 D 112、小东每次锁门离家后,明知已锁过门,但总是怀疑门没有锁上,非要返回检查才安心。他的这种表现属于() A.强迫恐惧 B.强迫焦虑 C.强迫观念 D.强迫行为 【答案】 D 113、“钢笔”这个概念必须同时具有两个属性,即“以金属做笔身”和“书写工具”。这个概念属于( ) A.析取概念 B.抽象概念 C.合取概念 D.具体概念 【答案】 C 114、中学生晓涛时而温和,时而暴躁;时而欢乐,时而忧郁。这说明晓涛的情绪具有() A.两极性 B.适应性 C.复合性 D.社会性 【答案】 A 115、李红学习了英语语法后,加深了对以前学过的中文语法的理解。这种现象属于(  )。 A.负向迁移 B.垂直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答案】 D 116、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就是想不起来。这种现象称为( ) A.高原现象 B.遗忘现象 C.舌尖现象 D.回忆现象 【答案】 C 117、 晓东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其父母承诺如果期末考试成绩优异,就奖励一部华为手机。于是他学习更加努力。晓东的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外部动机 B.近景、内部动机 C.远景、外部动机 D.远景、内部动机 【答案】 A 118、学会写“石”字后有助于学习写“磊”,这种迁移符合( )。 A.水平迁移 B.顺向迁移 C.垂直迁移 D.具体迁移 【答案】 D 119、小亮在解决物理习题时,能够把各种解法逐一列出并加以尝试,最终找到一个最佳解法。小亮的这种解题方法属于(?)。 A.启发式 B.推理式 C.算法式 D.归纳式 【答案】 C 120、最早采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对记忆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 A.奥苏伯尔 B.班杜拉 C.阿特金森 D.艾宾浩斯 【答案】 D 121、学校教育具有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功能。其中个体发展主要体现为 A.个性化与道德化 B.社会化与个性化 C.社会化与标准化 D.个性化与趋同化 【答案】 B 122、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这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 B.阶级性 C.社会生产性 D.相对独立性 【答案】 D 123、(2020年真题)梦佳理解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涵义。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梦佳的思维发展水平处于(  ) A.前运算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 D 124、2013年单项选择:杨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这体现了注意的哪种品质() A.注意分配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广度 D.注意转移 【答案】 A 125、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答案】 D 126、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12-18岁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A.强化自我主动性 B.培养勤奋感 C.建立自我同一性 D.获得亲密感 【答案】 C 12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个人修养法 【答案】 D 128、受测验长度影响的测验质量指标是()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答案】 A 129、教育的最高理想是通过( )体现出来的。 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答案】 B 130、在苏联教育家的代表作品中,对我国教育产生过最大影响的是( )。 A.马卡连柯的《教育诗》 B.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 C.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 D.凯洛夫的《教育学》 【答案】 D 131、德国至今从小学到大学仍把宗教课列为必修课,这是教育内容受( )制约的标志。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传统 D.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 【答案】 C 132、个体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体现了身心发展的(  )特征。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 A 133、某教师在讲授课文《春》时,用多媒体播放江南水乡的春景,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生动的场景。其使用的教学方法是( ) A.演示教学法 B.实验教学法 C.欣赏教学法 D.情境教学法 【答案】 D 134、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一德育原则被称为()。 A.教学相长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答案】 B 135、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 A.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 B.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 C.揭示教育规律? D.分析教育现象 【答案】 C 136、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答案】 D 137、相对于学科课程而言,活动课程所具有的特点不包括() A.过程的实践性 B.组织的严密性 C.内容的开放性 D.形式的多样性 【答案】 B 138、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校的物质文化   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C.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   D.学生亚文化 【答案】 C 139、下列不属于教师上课前的“三备”内容的是(  )。 A.备教案 B.备教材 C.备学生 D.备教法 【答案】 A 140、群体是中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个体社会化所必需的( )。 A.教育条件 B.社会条件 C.客观条件 D.物质条件 【答案】 B 141、 在张老师组织的百人大合唱中,如果増加一至两个人,小红感觉不到音量的变化,如增加到十个人左右时,小红就能明显地感觉到音量的变化,这种刚刚能使小红感觉到的音量变化的最小差异称为(?)。 A.A绝对感觉阈限 B.B绝对感受性 C.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答案】 C 142、(2020年真题)王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善于采用各种教学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反映了王老师的哪一方面能力突出?(  ) A.教学操作 B.教学归因 C.教学迁移 D.教学反思 【答案】 A 14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地测算、地形测绘、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等以获得相关学科知识的方法属于 A.实验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实习作业法 【答案】 D 144、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 A.六三分段设置 B.五四分段设置 C.九年整体设置 D.多种形式设置共存 【答案】 C 145、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焦虑。 A.学习 B.行为 C.考试 D.适应 【答案】 C 146、初二(3)班的许多学生在一次英语考试中成绩都不是很理想,情绪低落。班主任为了缓解这种气氛。带领学生去溜冰,学生在一次次的跌倒后又一次次地站起来,丝毫没有沮丧。班主任借机告诉学生:“学会溜冰尚且经历无数次的摔倒才能成功,更何况复杂的学习呢”于是学生们又信心十足地投入学习中。班主任主要运用了哪种德育方法() A.榜样示范法 B.实际锻炼法 C.道德修养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 B 147、强者遇到困难会激发斗志,弱者则会萎靡不振,这体现了人格的( )特征。 A.稳定性 B.统合性 C.独特性 D.功能性 【答案】 D 148、人们的生活经验证明,人们由于长期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就可以使脑的某一方面反应能力提高,如印染工人可以比一般人具有更强的颜色鉴别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教师资格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