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临床输血安全,临床输血安全,第1页,国际输血工作重点转移,欧洲和美国,AABB,输血协会多年已将输血工作重点由,血站,血液安全,转向,医院临床,输血安全,临床输血安全,第2页,一、输血安全,临床输血安全,第3页,世界卫生组织,(WHO),为输血安全提出三大战略,无偿献血,严格筛查血液,临床合理用血,临床输血安全,第4页,无偿献血,临床输血安全,第5页,无偿献血,挑选安全献血者,这是确保安全输血前提和基础,无偿献血者血液安全性高于有偿献血者,5-10,倍,重复献血者血液更为安全,临床输血安全,第6页,严格筛查血
2、液,临床输血安全,第7页,严格筛查血液,病,毒标志物筛选检测是排除病毒阳性血液、防止带病毒血液用于临床而使受血者感染、提升输血安全有效伎俩,临床输血安全,第8页,尽管血液经过严格程序筛查、检测等处理,但,输血仍有风险,,依然存在发生输血不良反应,(,非感染性风险),及输血传输疾病,(,感染性风险),可能,临床输血安全,第9页,输血不良反应是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输血可能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临床输血安全,第10页,输血传输众多病原体,造成感染性疾病发生,病毒:,HBV,、,HCV,、,HIV,、,CMV,等,寄生虫:疟原虫等,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等,细菌,朊病毒:由蛋白质组成,临床输血安
3、全,第11页,我国对血液及血液制品病原体检测现实状况,RPR,为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ELISA,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临床输血安全,第12页,这些检测为大幅度降低输血传输艾滋病和肝炎作出了决定性贡献。不过,我国当前输血检测技术和发达国家依然有相当距离,临床输血安全,第13页,血清中病毒标志物组成,病毒颗粒,病毒组成成份:如病毒抗原、核酸等,机体在病毒刺激下产生特异性物质:如抗体,临床输血安全,第14页,血清中病原体标志物检测方法,病毒颗粒:电子显微镜检测,抗原或抗体:免疫学检测法,如,ELISA,、化学发光法等,核酸:核酸杂交技术与核酸扩增技术,(NAT),病原体分离培养与判定是各种病原体检测
4、金标准,但通常不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临床输血安全,第15页,HIV,感染,临床输血安全,第16页,HCV,感染,临床输血安全,第17页,HBV,感染,临床输血安全,第18页,HBV,感染,1966,年发觉了乙型肝炎病毒,当前全世界约有,3.5,4.0,亿人是感染,HBV,患者或携带者,当前中国约有,1.4,亿人,是感染,HBV,患者或携带者,当前全世界每年约有,1,百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约有,15%,40%,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终末期肝病或肝癌,资料起源,:,世界卫生组织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临床输血安全,第19页,全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携带者,(3.5,4.0,亿,)
5、分布示意图,低发生率,8%,资料起源,:,世界卫生组织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临床输血安全,第20页,核酸扩增技术,(NAT),可用于筛查献血者,HCV,HIV,HBV,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微小病毒,B19(Parvovirus 19),临床输血安全,第21页,临床合理用血,临床输血安全,第22页,合理用血就是只为确实有输血适应证患者输血,防止一切无须要输血,从而降低患者经输血感染病毒风险,当前,在我国临床输血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陈旧输血观念。假如不快速更新这些观念,树立合理用血新观念,就不可能做到科学合理用血,临床输血安全,第23页,临床输血新观念,全血不全,
6、通常输注保留血比新鲜血更安全,尽可能降低白细胞输入,临床输血安全,第24页,全血不全,血液保留液是针对红细胞设计,在,4,条件下只对红细胞有保留作用,而对白细胞、血小板以及不稳定凝血因子毫无保留作用,血液离开血循环,发生“保留损害”,临床输血安全,第25页,通常输注保留血比新鲜血更安全,输血不但提倡成份输血,而且提倡输注保留血,:,一些病原体在保留血中不能存活,输保留血方便有充分时间对血液进行复检,临床输血安全,第26页,尽可能降低白细胞输入,尽可能降低白细胞(尤其是淋巴细胞)输入患者体内已成为当代输血中新观点,白细胞是血源性病毒传输主要媒介物,临床输血安全,第27页,输血前要明确输血适应证,
7、可输可不输,果断不输,只给患者输注其需要血液成份,提倡成份输血,临床输血安全,第28页,二、成份输血,临床输血安全,第29页,成份输血优点,浓度和纯度高,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降低输血传输性疾病发生,便于保留,使用方便,综合利用,节约血液资源,临床输血安全,第30页,临床上应用血,液成份,全血,红细胞制剂,粒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FFP),冷沉淀,血浆蛋白制品,临床输血安全,第31页,全血输注,临床输血安全,第32页,全血输注,全血有效成份主要是红细胞、血浆蛋白和个别稳定凝血因子,其主要功效是载氧和维持渗透压,当前全血是主要用于分离血液成份原料,临床输血安全,第33页,红细胞输注,临
8、床输血安全,第34页,红细胞输注,临床输血中红细胞应用最多,需要输注红细胞临床情况又各不相同,临床应用红细胞时,应依据患者详细情况决定治疗方案,临床输血安全,第35页,悬浮红细胞,是从全血中尽可能移除血浆后制成高浓缩红细胞,适应证,适合用于临床各科输血,血容量正常慢性贫血需要输血者,外伤或手术引发急性失血需要输血者,心、肾、肝功效不全需要输血者,儿童慢性贫血尤其适合本制品,临床输血安全,第36页,采取白细胞滤器过滤去除,99.9%,白细胞而制备,该制品输血不良反应少,,在发达国家已逐步替换悬浮红细胞,少白细胞红细胞,临床输血安全,第37页,因为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发发烧性非溶血反
9、应患者,准备作器官移植患者,需要重复输血患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纯合子型,地中海贫血等患者,可从第一次输血起就选取本制剂,少白细胞红细胞适应证,临床输血安全,第38页,输入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患者,本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高钾血症及肝、肾功效障碍需要输血患者,因为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发发烧反应患者也可用本制剂,洗涤红细胞适应证,临床输血安全,第39页,血小板输注,临床输血安全,第40页,血小板输注,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降低或血小板功效缺失病人出血症状,恢复和维持人体正常止血和凝血功效,临床输血安全,第41页,各种慢性血小板生成
10、不良性疾病(恶性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发血小板降低,输注血小板使之提升到某一水平,预防出血,预防性血小板输注,临床输血安全,第42页,治疗性血小板输注,血小板生成降低引发出血,大量输血所致血小板稀释性降低,脾肿大,感染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特发性血小板降低性紫癜(,ITP,),药品引发免疫性血小板低下,血小板功效异常所致严重出血,用于治疗存在活动性出血血小板降低病人,临床输血安全,第43页,血栓性血小板降低性紫癜(,TTP,),溶血尿毒综合征(,HUS,),肝素诱导性血小板降低症(,HIT,),血小板输注禁忌证,临床输血安全,第44页,血小板输注注意事项,输注前要轻摇血袋,
11、混匀,血小板输注应用过滤器(滤网直径,170m,),禁止向血小板中添加任何溶液和药品,因故未及时输用不能放冰箱,最好置于血小板振荡箱保留,临床输血安全,第45页,血小板输注前景,预防性血小板输注为主,机采单个供者血小板应用为主,建立血小板,HLA,分型供者库,临床输血安全,第46页,粒细胞输注,临床输血安全,第47页,粒细胞输注,多年来,对中性粒细胞过低患者釆用预防性粒细胞输注方法已废弃,而治疗性粒细胞输注也,呈日益降低趋势,浓缩粒细胞输注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多,,其适应证要从严掌握,临床输血安全,第48页,粒细胞输注,普通认为,要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且充分权衡利弊后才考虑输注粒细胞,即:,中性
12、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有明确细菌感染,强有力抗生素治疗,48h,无效,临床输血安全,第49页,新鲜冰冻血浆,临床输血安全,第50页,新鲜冰冻血浆适应证,主要用于补充体内各种凝血因子缺乏:,单个凝血因子缺乏补充(无对应浓缩制剂时),肝病患者取得性凝血功效障碍,大量输血伴发凝血功效障碍,口服抗凝剂过量引发出血,抗凝血酶,缺乏,免疫缺点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降低性紫癜等,临床输血安全,第51页,冷沉淀,临床输血安全,第52页,冷沉淀输注,适应证,:,先天性或取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先天性或取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血管性假性血友病,甲型血友病,临床输血安全,第53页,其它血浆蛋白制品,
13、白蛋白制品,免疫球蛋白制品,各种凝血因子制品,2,巨球蛋白、纤维粘连蛋白等其它血浆蛋白制品,临床输血安全,第54页,三、临床输血新技术,临床输血安全,第55页,临床输血新技术,本身输血,白细胞过滤,血液辐照,临床输血安全,第56页,本身输血,临床输血安全,第57页,本身输血,概念: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采集患者本身血液或血液成份,经保留和处理后,当患者手术或紧急情况需要时回输给患者一个输血疗法,临床输血安全,第58页,本身输血分类,依据血液起源和保留方法主要可分为:,贮存式本身输血,稀释式本身输血,回收式本身输血,临床输血安全,第59页,贮存式本身输血,临床输血安全,第60页,贮存式本身输血,概念:
14、就是将自己血液预先贮存起来,以备未来自己需要时应用,当前应用最为广泛是择期手术前预存自己血液,以备手术时使用,临床输血安全,第61页,贮存式本身输血,AABB,标准:术前血红蛋白,(Hb)110g/L,,血细胞比容,(Hct)0.34,患者均可应用,常见于全髋关节置换术、血管外科手术、心脏外科手术或胸外科手术,无年纪及体重限制,无并发症孕妇亦可应用,临床输血安全,第62页,稀释式本身输血,临床输血安全,第63页,稀释式本身输血,在术前(麻醉后即刻)采集一定量血液,同时输注胶体液及晶体液,(,按,13,百分比,),来维持血容量,处于血容量正常血液稀释状态,(ANH),下施行手术,最大程度地降低术
15、中红细胞丢失,采出血液于手术结束前或术后回输给患者,临床输血安全,第64页,稀释式本身输血,血液稀释程度:普通血细胞比容,(Hct),不宜低于,0.25,血容量要维持正常或稍高于正常,血红蛋白,(Hb),应维持在,80,100g/L,术中必须亲密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血细胞比容,(Hct),和尿量改变,必要时应监测中心静脉压,临床输血安全,第65页,回收式本身输血,临床输血安全,第66页,回收式本身输血,概念:用严格无菌操作技术与自体血回输机将患者在手术中或创伤后流失在术野或体腔内无污染血液回收,经机器过滤、洗涤、浓缩等处理后,于术中或术后回输给患者自体,临床输血安全,第67页,回收式本
16、身输血,按回输时间分为:术中回收式本身输血,术后回收式本身输血,外伤时回收式本身输血,按处理方式可分为:,非洗涤回收式本身输血,洗涤回收式本身输血,临床输血安全,第68页,白细胞过滤,临床输血安全,第69页,白细胞过滤,原理:经过机械阻滞作用以及依赖白细胞黏附特征使血液经过特殊材料制成滤膜后将白细胞黏附在其上,临床输血安全,第70页,白细胞过滤作用,预防非溶血性发烧性输血反应,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发生,预防一些输血相关病毒传输,预防,HLA,同种异体免疫反应,临床输血安全,第71页,血液辐照,临床输血安全,第72页,血液辐照,因为异体血液中含有大量淋巴细胞等免疫活
17、性细胞,可发动针对受体靶器官免疫反应,造成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发生,灭活血液制品内淋巴细胞最常见及有效方法是射线辐照,当前国际推荐:辐照血液是预防,TA-GVHD,最适宜方法,临床输血安全,第73页,临床需要输血患者,可能存在各种特殊情况,在制订输血方案时,应依据详细病情需要和输血目标,在充分权衡输血利弊前提下,正确选择适当血液成份及其剂量,保障临床输血安全,临床输血安全,第74页,四、,急性失血及大量输血,临床输血安全,第75页,急性失血及大量输血,多见于,严重外伤出血(肝、脾破裂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产后大出血,宫外孕破裂出血,术中及术后大出血等,临床输血安全,第7
18、6页,考虑患者失血量,当失血量,15,(约,750ml,,成人)时,经常不需要输血,当失血量为,15,30,(约,800,1500ml,成人)时,,首先给患者输注晶体或胶体液扩容,假如患者已存在贫血且心肺贮备功效降低或有继续失血,应输注红细胞,临床输血安全,第77页,当失血量为,30,40,(约,1500,ml,,成人)时,,在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快速扩容同时,马上输注红细胞,当失血量,40,(,ml,,成人)时,,在主动应用晶体液或胶体液扩容、输注红细胞同时,应依据临床详细情况和相关试验室指标,适量输注血液成份,临床输血安全,第78页,大量输血,定义,:是指在,12-24,小时内快速输入相当于受血者本身血容量或更多血液输血,美国将,24h,内输入,75ml/kg,以上血液定为大量输血,相当于一位,70kg,体重人,24h,内输入,5000ml,血液,临床输血安全,第79页,制订大量输血方案时,需注意:,不宜大量输注全血,合理搭配成份输血,临床输血安全,第80页,五、总结,临床输血安全,第81页,输血安全性是世界公共卫生关注焦点之一,,掌握各种血液成份输注适应证与禁忌证,不停更新临床输血观念,科学、合理地应用输血治疗,大力提倡,本身输血,,有效防治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传输疾病,深入降低输血风险,全方面保障临床输血安全,临床输血安全,第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