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 年高考政治压轴训练 15
一.选择题(共 22 小题)
1 .(2024•南宁模拟)2023 年 12 月,广西文旅厅发布了《没有好果子吃》短视频,其呈现了父母从反对女 儿远嫁认为“没有好果子吃 ”,到向往广西遍地水果“有好果子吃 ”的剧情反转,淋漓尽现了在广西实 现“水果自由 ”的幸福感,背后隐藏的是地域形象的塑造以及对青年文化的应援。关于“有没有好果子 吃 ”这一话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在“是 ”与“非 ”之间骑墙居中
②自相矛盾,违反思维明确性要求
③通过偷换概念,实现多元的创意表达
④运用迁移方法,宣传广西的地域特色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 .(2024•凌源市二模)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到“ 中国式现代化 ”。同学们运用《逻辑与思维》中 的所学知识,对其中的部分讲话内容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
讲话摘录
思考启示
①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 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
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可以推理出如 果没有党的领导,就无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②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 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
这是一个关系判断,启示我们要实现中国式 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③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需要全国上下团结奋 斗
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肯定前件必然
能肯定后件
④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
的
这是一个联言判断,启示我们要正确认识实 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艰巨性和光荣性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3 .(2024•镇江开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 者的行为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得请求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 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从这一规定可以推出 ( )
A .文体活动分为自愿参加的文体活动与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
B . 自愿参加的文体活动与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是种属关系
C .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没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就不要承担侵权责任
1
D .如果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就要承担侵权责任
4 .(2024 春•广东期末)高二某班同学在学习《逻辑与思维》时候,对所学内容作出以下论断,其中正确 的是 ( )
①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员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关系是属种关系
②国际组织分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③七国集团一边要建设和平安全的世界,一边又参加“反华联盟 ”会议——违反矛盾律
④奇数是不能被 2 整除的整数——犯了“否定定义 ”的逻辑错误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5 .(2024•邓州市校级开学)从“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角度来看,小李的表达主要错在 ( ) 甲:小李,明天的研讨会,你参加吗?
乙:谁说我不参加?
甲:你参加,赶紧去填报名表吧。
乙:我要是参加,早就去填表了。
甲:那你到底是参加还是不参加呀?
①违反了同一律,思维具有不确定性
②违背辩证否定观,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③“A ”和“非 A ”,不能断定他们同时都不成立 ④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 ”的逻辑错误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6 .(2024•江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 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从这一规定 可以推出 ( )
A .一方危困状态下签订的合同与显失公平的合同是种属关系
B .如果民事法律行为不是显失公平的,则不能请求予以撤销
C .有的仲裁机构裁决予以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显失公平的
D .一合同被仲裁机构裁决撤销,因此,该合同是显失公平的
7 .(2024 秋•静海区校级月考)被“感动中国 ”栏目组推选出的感动中国人物均是在某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的人。某人被“感动中国 ”栏目组推选为 2022 年“感动中国人物 ”,肯定是他在某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上述推理 ( )
①体现了人们的思维具有间接性和能动性
②符合逻辑推理规则,能够说服他人接受
2
③结论的正确性取决于其推理内容的正确性
④前提和结论正确,但推理结构存在错误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8 .(2024 秋•雨花区校级月考)2023 年 10 月 26 日 11 时 14 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顺利将 3 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重返“天宫 ”第一人汤洪波经验丰富,担任指令长,圆梦“天宫 ”最年轻的航天员 唐胜杰动手能力强,会开坦克和飞机的航天员江新林处事果断,三人在任务安排上各有侧重点,但工作 互为备份,能够实现互补、相互配合,发挥团队优势。从辩证思维角度看,本次飞行乘组的选拔 ( )
①遵循辩证思维的特征,在整体性和动态性的对立统一中选拔人才
②采用了矛盾分析的方法,分别对每位航天员的个人优势进行考察
③借助了聚合思维方法,主要围绕飞行乘组选拔这个轴心进行分析
④运用了综合方法,全面考虑飞行乘组团队配合对执行任务的影响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9 .(2024 秋•五华区校级月考)在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过程中,医生经过询问发现,同一天就诊的中 毒者吃的食物各有不同,但是所有人都吃了某农贸市场出售的一种蘑菇。据此他断定,中毒可能是由这 种有毒蘑菇引起的。下列推理的方法与材料最一致的是 ( )
A .清洗后在阳光下自然晒干的衣服上似乎有种格外好闻的气味。研究者为探究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找来棉质新毛巾,用超纯水多次洗涤,然后将湿毛巾分别放在有阳光的室外、阳光被遮挡的室外以及室内 环境中自然干燥。结果,在室外阳光下晒干的毛巾上发现一系列独特的“香气分子 ”
B .海水中的鱼虽然在体形、大小、种类等方面不同,但它们的鳃片上都有一种能排盐的特殊构造,叫 “氯化物分泌细胞 ”组织。而淡水中的鱼虽然也在体形、大小、种类等方面不同,但它们的鳃片上都没有 这种“氯化物分泌细胞 ”组织。因此,人们得出结论:具有“氯化物分泌细胞 ”组织是海鱼在海水中长期 生活而其肉不咸的原因
C .研究人员在秦兵马俑上发现了一种多用途功能的复合材料。这种材料呈青灰色,在兵马俑战士的颈 部和头部、手臂和身体,马的头部和颈部、四肢和蹄子等处均有发现,可能是用于陶俑不同部位的填补、 粘接和抹平等。据此,研究人员推断该复合材料使用与陶俑制作有因果联系
D .人类模仿鸟的飞行结构发明了飞机,模仿鱼发明了潜艇,模拟狗鼻子的嗅觉发明了“ 电子警犬 ”
10 .(2024•陕西开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 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 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 .只有一个人有选举权,他才年满 18 周岁
B .只有一个人年满 18 周岁,他才有选举权
3
C .只要一个人年满 18 周岁,他就有选举权
D .只要一个人没有选举权,他就不满 18 周岁
11 .(2024•深圳模拟)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 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以此任物,亦必矣。”(出自《父善游》)下列与该故事中犯的逻辑 错误一致的是 ( )
A .只有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才具有选举权
B .人类的认识能力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
C .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和共同犯罪
D .他热爱科学,长大以后一定能成为科学家
12 .(2024•西城区二模)一个“ 间 ”字,画出一幅场景:两扇门的门缝中有一个月亮。表达的景象是:夜 晚,皎洁的月光从门缝中透入。《说文•门部》释:“间(閒),隙也;从门,从月。”具象的含义是门缝, 而奥妙在于画面中各种事物的关系,也就是抽象义,表达出的概括特征是缝隙(或形成缝隙)。 由“缝 隙 ”产生更多的词义,如活动的场所叫“空间 ”,活动的过程有“时间 ”,让人产生隔阂叫“离间 ”,派 到敌方窃密的人叫“ 间谍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 .表象是文字发明之源,汉字保存了传统文化基因甲骨文“ 间 ”
B .破译先人的文字密码,主要是分析,而不是综合
C .古人运用联想和类推,使一个字发展出多种词义
D .用符号表达具体形象,思维具体提纯为思维抽象
13 .(2024 秋•海口月考)“低空经济 ”是一种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导的经济活动,涉 及低空飞行、航空旅游、科研教育等行业和应用场景,产品包括无人机、直升机等。低空经济主要由低 空制造产业、低空飞行产业、低空保障产业和综合服务产业构成。某校学生兴趣小组展开讨论,得出如 下结论:
低空制造产业促进低空经济的发展。
低空旅游促进低空经济的发展。
所以,低空旅游是低空制造业。
在上述三段论推理中 ( )
A .犯了“ 四概念 ”的逻辑错误
B .大项在前提和结论中都是周延的
C .犯了“小项不当扩大 ”的逻辑错误
D .中项在前提中都不周延,违背逻辑规则
14 .(2024•河北区一模)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摆脱了传
4
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加快形 成新质生产力是基于 ( )
①以创新思维培育未来产业的发展需要
②以逆向思维倒逼传统产业转型的需要
③以底线思维加快提升发展效能的需要
④以综合思维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的需要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15 .(2024•南昌开学)粮食安全是“ 国之大者 ”,保障粮食安全供给始终是做好“三农 ”工作的头等大事。 近年来,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粮食安全有关政策措施,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底线,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 系,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对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三农 ”工作没有做好,可能是因为粮食安全供给没有保障
②如果做好了“三农 ”工作,那么粮食安全供给肯定具有保障
③要运用聚合思维,全方位、多途径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
④要立足超前思维,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实现种源自主可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6 .(2024•河西区三模)2024 年 1 月 1 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 ”开启商业首航。在邮轮的 船身中部,设计师安装了一对“鱼鳍 ”——减摇鳍。当水流经过的时候,通过调整减摇鳍的角度,可以 过滤掉 88%的摇晃,邮轮能够平稳前进。以下对邮轮安装减摇鳍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运用类比推理,研究和模仿生物的构造与功能
B .运用联想思维,将鱼鳍功能运用到游轮设计上
C .运用聚合思维,借助头脑风暴法产生设计思路
D .运用分析思维,具体分析减摇鳍对邮轮的影响
17 .(2024•湖南二模)啤酒瓶盖的锯齿的数量是多少个?如果你留心观察,会发现所有啤酒瓶盖的锯齿数 都是 21 个,这是由制造商们经过不断尝试而得到的最优结果。密封性与开盖的安全性是锯齿数考虑的 主要因素,最初瓶盖锯齿数是 24 个,后来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当啤酒瓶盖锯齿数为 3 的信数时更牢固, 且锯齿数为 21 的瓶盖开盖更为简单,爆瓶的危险系数也更低。对此,下列判断或推理正确的是 ( )
①只有留心观察,才能知道啤酒瓶盖的锯齿数是 21 个
②“密封性与开盖的安全性是瓶盖锯齿数考虑的主要因素 ”是联言判断
③“ 当瓶盖锯齿数为 3 的倍数时更牢固 ”的科学研究发现使用了求同求异法
④“所有啤酒瓶盖的锯齿数都是 21 个 ”通过换质位推理可得出“21 个锯齿的都不是非啤酒瓶盖 ”
5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18 .(2024•浙江开学)钟鼓楼、景山、故宫、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天坛……北 京中轴线上的这些地标,真实地存在于许多中国人的生活里,它们是触手可及的历史,是热辣滚烫的现 在,更会陪伴着我们去往绚烂多彩的未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
①这段文字中最少有两个性质判断、两个关系判断
②钟鼓楼、故宫、天坛等都属于北京中轴线的外延
③这段文字完整地揭示了北京中轴线的质的规定性
④这段文字中的判断源于实践并需经受实践的检验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19 .(2024•武进区校级开学)某校高三(3)班同学围绕“人生发展 ”召开主题班会,下列对同学们的见 解进行逻辑分析正确的是 ( )
序号
见解
逻辑分析
A
不为未知的将来担忧,只为 清楚的现在努力
这是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
B
民事主体的物权包括所有
权、用益物权、抵押权和知
识产权
该划分违反了越级划分的逻
辑错误
C
无学习之浇灌,人生之树绝
不会花蕾满枝。
可推出“人生之树花蕾满枝,
必有学习之浇溜 ”
D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我们要做有准备的人!
这是一个不完全归纳推理
A .A B .B C .C D .D
20 .(2023秋•安徽期末)荷,高雅圣洁,被誉为“花中君子 ”。如今,荷叶能纤尘不染的奥秘被揭示出来: 荷叶表面分布着许多尺寸 20—40 微米的凸起结构,而结构表面又被更微小的纳米尺度的植物蜡晶体所 覆盖,这使得灰尘与叶面的接触面积很小,并极易被雨水冲刷带走。材料科学家们根据荷叶的自清洁效 应,开发出具有自洁、抗污功能的纳米材料。科学家发明自清洁材料运用了 ( )
①归纳推理的方法
②求同求异并用法
③类比推理的方法
④联想思维中的迁移法
6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1 .(2023秋•番禺区校级月考)2023 年 11 月 8 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与会专家认为,人工智 能在近些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但同时,对它的潜在风险也应保持高度警惕,只有在充分考虑 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人工智能发展才可持续。这反映出对待人工智能的发展应 ( )
①坚持辩证思维,把握人工智能发展内在矛盾
②利用超前思维,预测人工智能发展趋势
③运用逆向思维,围绕人工智能反向创新
④运用创新思维,推动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2 .(2024•厦门二模)“塔西佗陷阱 ”(TaitusTap)是指当政府部门没有公信力时,无论做好事还是坏事, 都会被认为是做坏事。只有政府做到权责法定、言行一致、公开公正,才有公信力。以上述判断作为前 提,可推出 ( )
①言行一致的政府一定不会被认定为做坏事
②被认定为做坏事的政府一定失去了公信力
③权力越位缺位的政府一定会被认为做坏事
④没有被认为做坏事的政府做到了公开公正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二.材料题(共 3 小题)
23 .(2024•浙江模拟)当前,各地积极布局产业链。大力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不同的布局重点,意味着 不同的实现路径。在纺织、装备、采矿、电力、钢铁等传统产业,存在低端产能过剩、创新能力薄弱等 问题,需主打“改造牌 ”,推动其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脑机 接口、量子信息、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需主打“孵化牌 ”,完善体制机制、产业培 育模式。在重庆的汽车、江西的航空、河南的盾构等制造业优势省份,可主打“特色牌 ”,充分发挥本 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优势。
工信部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切不可盲动。要处理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关系,实 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国家全局谋划和地方错位发展的关系。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超前思维的知识,分析各地在制定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划时应如何科学 布局。
24 .(2024•吉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卫总干事谭德塞在 2024 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希望各国能在今年 5 月以前签署“全球大流 行病预防协定 ”,以共同应对比新冠病毒致死率高 20 倍的“X 疾病 ”。
7
谭德塞说,“Ⅹ疾病 ”代表一种未知病原体所造成的严重流行病,它有机会在任何时间和地点由多种来 源触发,包括鸟兽与人类交流感染、实验室意外泄漏、生化武器等等。“在我们有生之年,我们有可能、 甚至很有可能会面临另一场大流行病。我们不知道它会有多严重,但我们可以做好准备。”
结合材料,运用超前思维特征的知识,对谭德塞的观点做出评析。
25 .(2024•广西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小区因停电造成电梯停运,家住 12 楼的张奶奶走楼梯下楼,却因楼道无应急照明踩空受伤。后被救 护车接往医院并住院 20 余天。张奶奶认为,根据物业服务合同,物业公司应负责包括楼梯间以及照明 在内的公用部分的日常维修、养护和管理。物业公司作为业主共有部分、公共楼道空间的物业服务人, 未按照相关规定提供应有服务,导致其受到伤害,应承担赔偿责任。遂将物业公司诉至法院,请求法院 判令物业公司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物业公司则认为,该住宅楼是 1999 年建成的,建楼时并未设计应急灯,现在也没有安装应急灯的条件。 事发当天是因电力部门检修才停电,安全出口指示灯也是由于停电才不亮的,且安全出口指示灯只是指 示并非照明,与张奶奶摔伤无关。张奶奶摔伤是其自己不注意造成的,在明知当天停电的情况下,下楼 梯时更应谨慎注意。
该案件引起了张奶奶小区居民的热议。有人认为,或者物业公司承担责任,或者张奶奶自己承担责任。 如果法院判决物业承担赔偿责任,那么张奶奶就没有任何责任。结合材料,并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 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8
2025 年高考政治压轴训练 15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22 小题)
1 .(2024•南宁模拟)2023 年 12 月,广西文旅厅发布了《没有好果子吃》短视频,其呈现了父母从反对女 儿远嫁认为“没有好果子吃 ”,到向往广西遍地水果“有好果子吃 ”的剧情反转,淋漓尽现了在广西实 现“水果自由 ”的幸福感,背后隐藏的是地域形象的塑造以及对青年文化的应援。关于“有没有好果子 吃 ”这一话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在“是 ”与“非 ”之间骑墙居中
②自相矛盾,违反思维明确性要求
③通过偷换概念,实现多元的创意表达
④运用迁移方法,宣传广西的地域特色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形式逻辑基本规律
(1)矛盾律
①含义:又称不矛盾律,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 ”和“非 A ”不能同 真,其中必有一假。(简单说:就是不要自相矛盾)
②思维规范: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具有矛盾关系的论 断,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③注意问题: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A .客观事物本身所包含 的矛盾二重性即对立统一是客观存在的,而自相矛盾是思维混乱的一种表现,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
B .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客观事物的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2)排中律
①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 ”和“非 A ”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 真。
②思维规范: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矛盾的论断不能都否定,不能对“是 ”与“非 ”各打五十大板。
③注意问题:避免犯“两不可 ”的错误,是保证思维明确性的基本条件。“二不择一 ”也可以,如弃权。 互相否定的思想并都是矛盾关系,有的是反对关系。如:X 是正数与 X 不是正数(反对关系,可以同 假);X 是正数与 X 是负数(矛盾关系)。
(3)同一律
①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 ”,如果是真的,则就是真的;如果
9
是假的,则就是假的。
②思维规范: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自身必须保持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也不能 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解答】 ①不合题意,在“是 ”与“非 ”之间骑墙居中,属于“两不可 ”;
②错误, 自相矛盾违反的是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③正确,短视频中通过偷换“好果子“这一概念,实现多元的创意表达;
④正确,短视频呈现了父母从反对女儿远嫁认为“没有好果子吃 ”,到向往广西遍地水果“有好果子吃 ” 的剧情反转,运用迁移方法,宣传广西的地域特色。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 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
2 .(2024•凌源市二模)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到“ 中国式现代化 ”。同学们运用《逻辑与思维》中 的所学知识,对其中的部分讲话内容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
讲话摘录
思考启示
①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 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
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可以推理出如 果没有党的领导,就无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②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 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
这是一个关系判断,启示我们要实现中国式 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③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需要全国上下团结奋 斗
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肯定前件必然
能肯定后件
④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
的
这是一个联言判断,启示我们要正确认识实 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艰巨性和光荣性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假言判断
①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的复合判断,用“如果……那么…… ”、“只有……才…… ” 等做逻辑联结词。
②假言判断的真假,并不取决于前件和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前件和后件之间是否有条件关系。 【解答】 ①正确,根据题可知讲话摘要是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推理,否定前 件就要否定后件,可推出如果没有党的领导,就无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10
②错误,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是联言判断而非关系判断;
③错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需要全国上下团结奋斗是必要 条件假言判断而非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④正确,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启示我们要正确认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艰 巨性和光荣性,“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 ”是个联言判断。
故选:B。
【点评】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 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3 .(2024•镇江开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 者的行为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得请求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 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从这一规定可以推出 ( )
A .文体活动分为自愿参加的文体活动与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
B . 自愿参加的文体活动与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是种属关系
C .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没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就不要承担侵权责任
D .如果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就要承担侵权责任 【分析】本题考查:假言推理及其方法
①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规则:
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②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规则:
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
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③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规则:
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
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解答】A 错误,文体活动分为自愿参加的文体活动与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这是错误的划分,犯 了“划分标准不一 ”的逻辑错误;
B 错误, 自愿参加的文体活动与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是交叉关系;
C 错误 D 正确,“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的行为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得请 求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这说明其 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是承担侵权责任的充分条件,故如果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
11
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就要承担侵权责任,C 的表述把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 当做承担侵权责任的必要条件。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 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
4 .(2024 春•广东期末)高二某班同学在学习《逻辑与思维》时候,对所学内容作出以下论断,其中正确 的是 ( )
①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员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关系是属种关系
②国际组织分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③七国集团一边要建设和平安全的世界,一边又参加“反华联盟 ”会议——违反矛盾律
④奇数是不能被 2 整除的整数——犯了“否定定义 ”的逻辑错误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概念的含义;形式逻辑基本规律
1 、概念的含义
(1)概念的含义及特征:就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反映某一客观事 物的概念不等于客观事物本身。)
(2)概念的内涵: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概念中的反映,它反映事物“质 ”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 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
2 、形式逻辑基本规律
(1)矛盾律①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 ”和“非 A ”不能同真, 其中必有一假。(简单说:就是不要自相矛盾)
②思维规范: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具有矛盾关系的论 断,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③注意问题: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A .客观事物本身所包含 的矛盾二重性即对立统一是客观存在的,而自相矛盾是思维混乱的一种表现,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
B .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客观事物的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2)排中律
①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 ”和“非 A ”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 真。
②思维规范: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矛盾的论断不能都否定,不能对“是 ”与“非 ”各打五十大板。
③注意问题:避免犯“两不可 ”的错误,是保证思维明确性的基本条件。“二不择一 ”也可以,如弃权。
12
互相否定的思想并都是矛盾关系,有的是反对关系。如:X 是正数与 X 不是正数(反对关系,可以同 假);X 是正数与 X 是负数(矛盾关系)。
(3)同一律
①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 ”,如果是真的,则就是真的;如果 是假的,则就是假的。
②思维规范: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自身必须保持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也不能 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③注意事项:不同时间或不同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统一的。 【解答】 ①错误,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员是不同类的事物,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关系是全异关系;
②正确,依据课本知识可知,政府间国际组织是按照国际组织成员的性质来划分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是按照地理范围来划分的,故选项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③正确,依据课本知识可知,七国集团一边要建设和平安全的世界,一边又参加“反华联盟 ”会议, 违反了思维一致性要求,犯了“ 自相矛盾 ”错误,违反矛盾律;
④错误,定义一般是肯定性陈述,但并非不能用否定性陈述,当某些事物的特有属性正好在于缺乏某 种属性时,我们也就可以而且必须从对象缺乏某种属性方面来揭示该对象的特有属性。故奇数是不能被
2 整除的整数,没有犯“否定定义 ”的逻辑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 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5 .(2024•邓州市校级开学)从“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角度来看,小李的表达主要错在 ( ) 甲:小李,明天的研讨会,你参加吗?
乙:谁说我不参加?
甲:你参加,赶紧去填报名表吧。
乙:我要是参加,早就去填表了。
甲:那你到底是参加还是不参加呀?
①违反了同一律,思维具有不确定性
②违背辩证否定观,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③“A ”和“非 A ”,不能断定他们同时都不成立 ④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 ”的逻辑错误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形式逻辑基本规律
13
(1)矛盾律
①含义:又称不矛盾律,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 ”和“非 A ”不能同 真,其中必有一假。(简单说:就是不要自相矛盾)
②思维规范: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具有矛盾关系的论 断,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③注意问题: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A .客观事物本身所包含 的矛盾二重性即对立统一是客观存在的,而自相矛盾是思维混乱的一种表现,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
B .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客观事物的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2)排中律
①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 ”和“非 A ”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 真。
②思维规范: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矛盾的论断不能都否定,不能对“是 ”与“非 ”各打五十大板。
③注意问题:避免犯“两不可 ”的错误,是保证思维明确性的基本条件。“二不择一 ”也可以,如弃权。 互相否定的思想并都是矛盾关系,有的是反对关系。如:X 是正数与 X 不是正数(反对关系,可以同 假);X 是正数与 X 是负数(矛盾关系)。
(3)同一律
①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 ”,如果是真的,则就是真的;如果 是假的,则就是假的。
②思维规范: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自身必须保持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也不能 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③注意事项:不同时间或不同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统一的 【解答】 ①不符合题意,同一律要求人们的思维要具有确定性,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混淆概念, 也不能转移论题。小李的说法犯“两不可 ”的错误,并没有违背同一律的要求;
②错误,首先辩证否定观坚持既肯定又否定,并不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而且也不符合题目设问 的限定角度;
③④正确,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 ”和“非 A ”,不能断定他们都不 成立,否则违反排中律,违背了思维的明确性要求,犯“两不可 ”的错误。小李“谁说我不参加? ”与 “我要是参加,早就去填表了 ”的说法,犯“两不可 ”的错误。
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 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14
6 .(2024•江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 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从这一规定 可以推出 ( )
A .一方危困状态下签订的合同与显失公平的合同是种属关系
B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