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X小学落实“五项管理及双减”政策课外读物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111448 上传时间:2025-04-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小学落实“五项管理及双减”政策课外读物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X小学落实“五项管理及双减”政策课外读物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X小学落实“五项管理及双减”政策课外读物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X小学落实“五项管理及双减”政策课外读物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X小学落实“五项管理及双减”政策课外读物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X小学落实“五项管理及双减”政策课外读物管理制度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文件精神,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一、课外读物管理遵循原则课外读物推荐工作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以下原则:(一)加强研究,创新机制。仔细研读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文件,加强对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创新机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息筛选平台和数据库,积极响应市区关于“组建专业力量探索有关文献资料的采集、加工制作、日常借阅和风险防范等管理模式”的要求。(二)坚持五育并举,全

2、面发展。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中小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三)适宜性。符合中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四)多样性。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二、课外读物管理要求(一)加强审核把关。使用教育行政部门审核通过的教材。杜绝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二)课外读物推荐工作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做到“五必须”:必须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

3、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必须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中小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必须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必须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必须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严格把关、控制数量。(三)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列出的12条负面清单,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做到有方案、有措施、有成效;

4、对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在校园内销售课外读物现象以及对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行为进行有效管控;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程序包括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目录向学生家长公开;开展读书节、书香校园等阅读活动。(四)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对校内课外读物认真排查清理,杜绝办法中列出的12条负面清单中图书存在。(五)加强图书室(角)建设。学校图书室或班级图书角,要定期更新图书,提高使用率,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学校要明确校园书店经营管理要求。校园书店要建立进校园读物的审核机制,严格落实管理办法的原则标准和要求。学校要明确受

5、捐赠课外读物来源,由学校或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把关,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七)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结合运动季、比赛月开展足球、篮球、长跑、跳绳、广播操比赛等体育专项运动竞技赛,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通过学校拓展课、体育社团、校队的专项训练,达到培优提升效果,发展学生体育特长。(八)学校课外读物推荐工作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以下原则(1)方向性。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2)全面性。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

6、生活实际,满足中小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3)适宜性。符合中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4)多样性。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6)适度性。中小学校和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三、建立课外读物监管领导小组学校成立“课外读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全面、高效、有序进行。组长:XX (校长)副组长:XX (副校长)、XX (副校长)成员:组长及副组长负责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方

7、案制度的制定、实施及督查工作。包抓年级领导、各班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是学校课外读物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及宣传者。四、制定制度,分工落实(一)加强对学生携带进入校园读物的管理。学校原则上不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若确实有需要,须由学生家长向班主任报备,得到允许后,方可带入。学校不允许学生将电子阅读设备带入学校。班主任及任课老师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了解其课外读物阅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有效处置。利用晨会、班会、读书活动等,引导学生读好书。同时,做好家校沟通,了解家长自主购买的推荐目录之外的课外读物是否适合学生阅读,给予切实的指导。(二)提高政治站位,压实主体责任课外读物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对于落

8、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加强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课外阅读质量,有利于课外读物与课程教材形成整体育人合力,有利于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各学校需进一步提高政治认识,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充分意识到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把手要亲自抓,以实际行动推动制度完善和工作落实,营造良好的校园阅读生态。(三)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推荐或选用为中学生课外读物:1、存在低-俗-媚-俗-庸-俗等不良倾向,格调低下、思想不健康,宣-扬-超-自-然-力、神-秘-主-义和鬼-神-迷-信,存在-淫-秽、色-情、暴-力、邪-教、赌

9、博、毒-品、引-诱-自-杀、教-唆-犯-罪-等价值导向问题的;2、其他有违公序良俗、道德标准、法律法规等,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3、存在科学性错误的;4、有关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规干预课外读物推荐的;5、存在低-俗-媚-俗-庸-俗等不良倾向,格调低下、思想不健康,宣-扬-超-自-然-力、神-秘-主-义和鬼-神-迷-信,存在-淫-秽、色-情、暴-力、邪-教、赌-博、毒-品、引-诱-自-杀、教-唆-犯-罪-等价值导向问题的;6、进校园课外读物不符合本办法原则、标准、要求的;(四)鼓励广泛阅读,开展家庭读书分享会紧密联系孩子思想、学习、生活实际,阅读各类健康有益的读物,不要一味只看一类书籍,造成阅

10、读面过于狭窄。并且定期进行家庭读书分享,既能和孩子共同经历书籍带来的喜怒哀乐,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又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感受孩子心理和思想上的变化,便于调整读书的方式方法。(五)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监督检查机制学校针对进校园课外读物需做到“凡进必审、凡用必审”,筑牢课外读物进校园的“防火墙”,做好推荐目录的区级备案。区教委责任科室及相关业务部门定期开展抽查和专项督查,并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纳入教材工作机制。区教育督导部门也要将课外读物进校园有关情况纳入督导检查范畴,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对于存在管理办法第十三条中违规情况的,依法依规予以处理。五、加强监管(一)各班在每学期从第二月开始,每月向家长

11、开放一次教育教学家长开放活动(观摩课),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五项管理”监督工作。(二)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携带进入校园读物的管理,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报备制度,畅通社会和群众监督渠道。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对进校园课外读物的推荐情况开展抽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全面了解和把握课外读物进校园情况,根据需要开展专项督查。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课外读物进校园有关情况纳入督导范围。(三)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路径,也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小学部要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家校沟通纽带作用,并通过印发致家长一封信、召开家长会、班会等形式,使“五项管理制度家长知晓,学生熟记,让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普遍认同并广泛支持,使家长尽到监护责任,不给孩子布置额外家庭作业,督促孩子按时休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监督孩子不阅读有害读物,不看不健康的影视片,不玩有害游戏,教育孩子自觉遵守“五项管理制度,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四)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宣传推广,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教育观和作业观,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五)学校成立校长问责机制,纳入行政干部绩效考评。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规章制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