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措施.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110020 上传时间:2025-04-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措施 "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具备丰厚的文化功底 教师文化功底深厚,才有可能把课上得有味道,才有可能高效驾驭语文教学,才可能春风化雨、吸引同学学习兴趣,才可能在备课、上课中倾吐智慧,走上课堂轻轻松松地得到要领,翻出新知,轻轻松松地解决同学心头疑虑,把难点重点疑点都变为课堂上的闪光点,使得课堂满堂悦色。 《在山的那里》是中学的第一篇课文,又是现代诗。课前精琢细雕,凝成导语部分"新学年翻开了人生崭新的一页,多了一份憧憬、多了一分思索、一份成熟。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你却可以控制他的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你却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你却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控制他人,你却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你却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你却可以事事尽力。人生,一个朴实而深入的字眼,是一个为自己而创造的过程,是一个让自己发光发热的瞬间。创造你诗意的人生,敞亮你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一席话敲击少年的心灵,点燃学习的火种,使他们饱含学习激情。课堂上受感染、受感动的同学正跃跃欲试。 "点石成金促高效',把一堂课的几个环节化繁为简 一位青年教师上《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到第四段。课堂上,老师只向同学提出一个思索问题:"这是一个怎样可怜的小女孩?'同学带着问题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参加交流、充当首席,同学学得自觉主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课上得很成功。一道思索题就解决了文本的"写什么'的问题,同时渗透了"如何选材'、"怎样写'的教学;一道思索题涵盖了完整阅读教学的两个流程:一是指导理解文本的语言,知道课文"写什么':二是指导同学学习语言的表达,知道课文"怎样写'。一读一写,从读到写,读写结合。一个简单不能再简单的问题构成了同学思维的"脉相',"纲举目张'。 《在山的那里》起源于童年经验,童年的"我'偏偏又是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激烈好奇心的少年,诗中真实的"隐秘的想望'影响"我'的一生。诗看似线条单纯,却情感起落跌宕,波澜迭出,在一种强有力的冲突中饱满完成了最后的"海对山'的逆转。这首诗意蕴落在"山和海',在诗中"山'指什么,"海'指什么,课堂的流程制定简单到四点:一是多诵读;二是解决一个问题:"我看到题目首先想到什么?在山的那里是什么?'三是识字和写字、四是老师简介写作背景、引导明确"山'和"海'的含义、讲解象征手法。 2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注重教学语言的能力 语文是一门最基本的语言类的学科,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要具有优良的教学语言能力,要对教学语言有全面的熟悉,并能够合理的掌握,这样才干在语文教学中正确应对语言方面的各种问题,使同学听明白、搞清楚,培养同学的学习兴趣,使语文教学质量得到提升。语文教师要注重自身的教学语言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对同学起到思想教育、陶冶情操的作用。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在合适的位置和教学点运用具有思想性强的语言,营造出课文内容的氛围,将同学的注意力吸引住,把同学带入课文内容的意境之中,让同学深入地体会到文章的内涵。要达到语言的思想性必须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努力钻研语言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干使语言丰富多彩、内涵深入、富有吸引力。其次,语文教师要规范自身的教学语言。 每一位教师都要注重言传身教,作为语言类学科的语文教师更应该注意这一点。如果在教学中缺乏语言的规范性,不但会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而且还会误人子弟,因此,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规范,在课堂上做到使用标准的一般话,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教学和考试中的正音、正字、朗诵等环节。第三,语文教师要强化教学语言的针对性。初中语文课文文章众多,每篇文章要表达的意思和内容各异,文体有记叙文、说明文、散文、文言文,有喜剧、悲剧、感情剧等,如果语文教师不管什么类型的文章都使用同一种教学语言,必定会使同学感到语文教学的索然无味,同时也不能使同学领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意境,教学质量自然不会好。所以,语文教师要强化语言的针对性,依据不同的课文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充分发挥语言的感染力,帮助同学充分理解文章的主旨意思,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培养同学语文的学习兴趣 如果同学对语文学习没有任何兴趣,那么他的语文学习成绩一定不会理想。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它能够加强同学的主动思索能力,激发同学丰富的想象力和观察力,这样才干提升语文的教学质量。同学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一个老师讲课是否出色有趣,是否能够清楚地表达讲述的内容,能否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望对培养同学的兴趣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自身的教学方式,想方设法地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 语文教师可以使用"导入法'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金色花》一课时,为了表达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的意境,教师可以在讲课时营造一个让同学感受爱的氛围,在课堂上为同学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第一段,可以引导同学跟唱,欣赏几幅影片的图片,让同学心得母爱,由此导入课文,让同学们明白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深入体会到母爱是世上最伟大、最无私的一种情感。之后,导入正文:"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通过这种导入方式,可以有效抓住同学的情感,将同学带入文章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受文章的魅力,增加了同学对语文学习的深厚兴趣,提升了同学对文章的认知程度,教学成果十分显著。 3激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要把基础教学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教学目标确实定首先要合计到同学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必须求。一节有效的语文课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内容,也不在于课上得有多热闹,而在于同学在有限时间内获取了多少语文知识,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把课的知识含量放在第一位,例如在文言文教学中掌握重要的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掌握特别的句式和特别的用法就必须作为重点内容在备课时予以合计。 教学工具的选择也必须要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如今教学设备多种多样,多媒体,投影仪等等在教学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我慢慢发现,有的时候,有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有的时候它们关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有限制作用。比如PPT形式的教学,有时候,当幻灯片一张张放过的时候,很多同学不会跟随老师的讲解边听讲边记录,觉得自己都懂了,都可以记住,而记忆有一个遗忘的过程,过了一两周再去回忆学过的知识,很多同学只记得讲过,但是说不清楚,再去翻看教材和笔记,才发现什么都没有记。而传统的教具--黑板,在这个时候就奏效得多,因为同学都知道老师写在黑板上的比较重要,他们往往会边听边记,这样就留下了可供复习的宝贵资料,而不会像幻灯片那样使知识成为过眼云烟。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化 生动形象、富于直观的语文教学语言。语文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要求语文教师表达时富有情趣,善于使用一些成语、典故、比喻和穿插一些风趣机敏的话,以增添语言的感染力和情感色彩。语文教学语言的形象性,要求语文教师表达时善于形容、比拟,绘声绘色,充分发挥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感以唤起同学的表象,使同学容易理解学习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最令人深思、最能开启同学的智慧之门的语言,语文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应用,就能使语言充满魅力、富有启发性;就能启迪同学的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就能唤起同学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动脑去思索、动眼去观察、动口去表述,学会写作,从中获得知识。 规范准确、富有科学性的语文教学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必须借助于语言来表达,因此语文教学语言必须要做到规范和准确。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要求语文教师讲课时发音要正确,语句要合乎语法修辞,用一般话;要求围绕中心,句句紧扣,层次清楚,重点特别,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要求遵循规律,论证严密,立论有据,不以偏盖全。语文教学语言的准确,要求语文教师选字用词要科学无误,不含混、不糊涂、不模棱两可。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否规范和准确,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规范准确、言简意赅的教学语言,才具有美感效果,才干启发同学积极思索。反之,则容易造成同学思维的混乱或障碍,妨碍学习的顺利进行。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剔除颠三倒四的罗嗦话、无关紧要的两可话、牵强附会的题外话、不着实际的空洞话、不合语法的半截子话。 4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播放动情的音乐,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人都知道,创设优美的音乐意境,首先能起到渲染气氛的用,这样可以很快地的让同学走进文本,一方面能激发他们潜在的想象力,而且也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作为老师,还有什么不乐意去做呢?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枣核》,主要记叙了一位外籍华人叮嘱"我'带几颗生枣核来试种,借此表达他激烈而又深切的思乡爱国的情怀。在上课之前,笔者让同学闭上眼睛,静静地用心倾听一曲《我的中国心》。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和歌手动情的歌声,同学们很快就被深深吸引。笔者从他们饱含深情的眼神中,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澎湃的内心和对所学课文的期盼。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谁说带着期盼心情的兴趣不是真真最好的老师呢? 激励同学勇敢开口,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说话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说'在市场经济的社会里,显得尤为重要。同学终究要走向社会,以学得本领为社会服务,平常我们通过阅读来让他们熟悉社会,同时还要他们运用语言描述所见所闻来反映社会,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种种看法,以求提升他们熟悉社会的能力。我们教的这些同学大部分来自乡村,他们〔心理素养〕大多不太好。脆弱、怕羞、胆小,课堂上不善于发言,缺乏自信心。这些现象在他们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要同学们能把所见所闻自如地毫无羞涩的说出来,本身就是一件难事,如果不采用一定的手段是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开始笔者让班级里的几个性格开朗大方的同学课前诵读比赛、生动的讲简短的小故事,让其他原本性格内向的同学心里也有点痒痒的感觉,慢慢地地激起他们的兴趣。之后笔者便硬性规定每个同学都要到讲台上进行1-5分钟的发言。 最初同意同学头天做准备,第二天开始表演,从复述故事开始,让那些害怕同学扫除了心理障碍,慢慢开口说,再说的多一些。之后便加大难度,提升要求,笔者当堂出题,由同学即兴发表观点、看法。有时,同学还会互相论辩,谁也不让谁。久而久之原来不说话的能够大声说了,说话的,不仅要说,还持有自己的观点。那些同学由当时被逼上讲台到后来争着、盼着,自觉地、坦然地上讲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不能不说是一种对语文发生兴趣的最好表现。正如魏书生老师说:"同学一旦养成了这种优良的习惯,就像冲破重重阻力进入空间轨道的飞行器,基本可以靠惯性自行运转了。' 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