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高考化学解密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docx

上传人:鱼** 文档编号:10108633 上传时间:2025-04-22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5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高考化学解密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25高考化学解密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 高考化学解密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 1 .(2024 秋•包河区校级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已知 25℃、101kPa 条件下:4Al(s)+3O2(g)═2Al2O3(s) ΔH = - 2834.9kJ•mol - 14Al(s)+2O3 (g)═2Al2O3(s) ΔH = - 3119. 1kJ•mol - 1 ,则 O3 比 O2 稳定 B.表示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6(g)+O2(g)═2CO2(g)+2H2O(g)ΔH = - 1559.8kJ/mol C .已知 HF(aq)+H2O(l)=H3O+(aq)+F - (aq) ΔH<0 ,则 HF(aq)+OH - (aq)═F - (aq)+H2O (l) ΔH> - 57.3kJ•mol - 1 D .一定条件下,使 4mol SO2(g)和 2mol O2(g)充分反应生成 1mol SO3(g),放热 79.2kJ ,则该反 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SO2(g)+O2(g)=2SO3(g) ΔH = - 158.4kJ•mol - 1 2.(2024 春•南充期末)下列模型表示 H2和 O2 的反应过程(“— ”表示化学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过程 Ⅰ是放热过程 B .过程Ⅱ是吸热过程 C .总能量:a>c D .稳定性:b>c 3.(2024 春•雨花区期末)我国科学家研究了不同含金化合物催化乙烯加氢[C2H4(g)+H2(g)→C2H6(g) ΔH =akJ•mol - 1]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1mol C2H4(g)与 1mol H2(g)具有的能量之和小于 1mol C2H6(g)的能量 B .过渡态物质的稳定性:过渡态 1>过渡态 2 C .该反应的焓变: ΔH = - 129.6kJ•mol - 1 1 D .相应的活化能:催化剂 AuF<催化剂 4 .(2024 秋•贵阳月考)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①2H2(g)+O2(g)=2H2O(g) ΔH1; ②2H2(g)+O2(g)=2H2O(l) ΔH2; ③H2O(g)=H2O(l) ΔH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ΔH1> ΔH2 B .常温常压下,过程③不能自发进行 C . ΔH1 = ΔH2+ΔH3 D .根据反应①可得知 H2(g)的燃烧热 5 .(2024 秋•开福区校级月考)我国科学家已经成功催化氢化 CO2获得甲酸,利用化合物 1 催化氢化 CO2 的反应过程如图甲所示,其中化合物 2 与水反应生成化合物 3 与 HCOO - 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乙所示 (TS 表示过渡态,I 表示中间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2 A .化合物 1 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可加快 CO2 的转化速率 B .图乙中形成中间体 I2 的反应为图甲中“化合物 2+H2O →化合物 3+HCOO - ”的决速步骤 C .化合物 1 →化合物 2 的过程中存在碳氧键的断裂和碳氢键的形成 D .从平衡移动的角度看,升高温度可促进化合物 2 与水反应生成化合物 3 与 HCOO - 6.(2024 秋•包河区校级月考)N2O5 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 T1温度下可发生下列反应:2N2O5(g)=4NO2 (g)+O2(g) ΔH>0 。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 K1 =12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反应的 ΔS>0 B .该反应在高温下可自发进行 C .T1 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 K1 ,T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 K2 ,若 K1<K2 ,则 T1>T2 D .T1 温度下,在体积为 1L 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充入 2mol N2O5 ,4mol NO2 ,1mol O2 ,此时反应将向正 反应方向进行 7 .(2024 秋•贵阳月考)一定条件下,金刚石可转化为石墨,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位素 B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金刚石的硬度和稳定性都强于石墨 D .该反应的反应热 ΔH =(b - a)kJ•mol - 1 3 8 .(2024 秋•河东区校级月考)中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利用太阳光在催化剂表面实 现高效分解水,其主要过程如图所示。 已知:几种物质中化学键的键能如表所示。 化学键 H—O 键 O =O 键 H—H 键 O—O 键 键能(kJ•mol - 1) 463 496 436 138 若反应过程中分解了 2mol H2O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总反应为 2H2O2H2 ↑+O2 ↑ B .过程Ⅲ属于放热反应 C .过程Ⅱ放出了 574kJ 能量 D .过程 Ⅰ吸收了 926kJ 能量 9 .(2024 秋•和平区校级月考)臭氧层中 O3 分解过程如图所示,E 、E1 、E2 、E3表示能量变化量,均为正 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催化反应①②均为放热反应 B .决定 O3分解反应速率的是催化反应② C .E1 是催化反应①对应的正反应的活化能,(E2+E3)是催化反应②对应的逆反应的活化能 D .总反应的焓变 ΔH =E3 10.(2024 秋•顺义区校级月考)CH3OH 是 CO2资源化利用的重要产物之一,H2 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 有关这两种物质的燃烧过程中焓的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4 A .由图 1 推知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释放的能量 B .图 2 中,若生成的 H2O 为液态,则焓的变化曲线为① C .2H2(g)+O2(g)=2H2O(l) ΔH = - 240kJ/mol D .2CH3OH(g)+3O2(g)=2CO2(g)+4H2O(g) ΔH = - 1340kJ/mol 11 .(2024 秋•浙江月考)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已知正丁烷的燃烧热为 2878kJ•mol - 1,则表示正丁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H3CH2CH2CH3(g) +13O2(g)=8CO2(g)+10H2O(l) ΔH = - 5756kJ•mol - 1 B .BaSO3(s)+4C(s)=BaS(s)+4CO(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 ΔH>0 C .H2 的热值为 142.9kJ•g - 1 ,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H2(g)+O2(g)=2H2O(l) ΔH = - 285.8kJ•mol - 1 D .已知 C(石墨,s)=C(金刚石,s) ΔH =+1.9kJ•mol - 1 ,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12 .(2024 秋•铜梁区校级月考)结合已知条件分析,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所有数据均在 常温常压条件下测定) 选项 已知条件 热化学方程式 A H2 的燃烧热为 akJ/mol H2(g)+O2(g)=H2O(g) ΔH = - akJ•mol - 1 B 1mol SO2 与足量 O2充分反应后,放出 热量 49. 15kJ 2SO2(g)+O2(g)=2SO3(g) ΔH = - 98.3kJ• mol - 1 C H+(aq)+OH - (aq)=H2O(l) ΔH = - 57.3kJ•mol - 1 H2SO4(aq)+Ba(OH)2(aq)=BaSO4(s)+2H2O (l) ΔH = - 114.6kJ•mol - 1 D 31g 白磷比 31g 红磷能量多 bkJ P4(白磷,s) =4P(红磷,s) ΔH = - 4bkJ•mol - 1 A .A B .B C .C D .D 13 .(2024 秋•浙江月考)已知 2SO2(g)+O2(g)=2SO3(g)的反应机理和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5 反应 Ⅰ :V2O5(s)+SO2(g)=V2O4(s)+SO3(g) ΔH1 =+24kJ/mol 反应Ⅱ:2V2O4(s)+O2(g)=2V2O5(s) ΔH2 = - 246kJ/mol A .V2O4(s)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加入更高效的催化剂可使该反应的ΔH 减小 C .总反应速率由反应Ⅱ决定 D .反应 Ⅰ 的能量变化取决于 E1与 E2的差 14 .(2024 秋•兴宁区校级月考)Na2CO3(aq)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下列选项正确 的是 ( ) A .H2CO3(aq)=CO2(g)+H2O(l)为放热反应 B .(aq)+H+(aq)=o;(aq) ΔH =akJ•mol - 1 C .o;(aq)+H+(aq)=CO2(g)+H2O(l) ΔH =(c - b)kJ•mol - 1 D .(aq)+2H+(aq)=CO2(g)+H2O(l) ΔH =(a+b - c)kJ•mol - 1 15 .(2024 秋•北辰区校级月考) 已知:CO2(g)+H2(g)=CO(g)+H2O(g) ΔH =+41.2kJ•mol - 1, 部分键能数据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化学键 C =O H—H O—H 6 键能/(kJ•mol - 1) 808 436 464 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必须加热才能进行 B .CO 中 C≡O 的键能为 1082.8kJ•mol - 1 C .当 4.48LCO2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0.4NA D .1mol CO2(g)和 1mol H2(g)充分反应生成 CO(g)和 H2O(g),吸收 41.2kJ 的热量 16 .(2024 秋•北辰区校级月考) 已知 2SO2(g)+O2(g)=2SO3(g)的反应机理和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 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反应 Ⅰ :V2O5(s)+SO2(g)=V2O4(s)+SO3(g) 反应Ⅱ:2V2O4(s)+O2(g)=2V2O5(s) A . ΔH = - 198kJ•mol - 1 B .V2O4(s)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总反应速率由反应Ⅱ决定 D .通入过量空气,可提高 SO2 的平衡转化率 17 .(2024 秋•六合区月考) 已知反应 =H2O ΔH1; =NO2 (g) ΔH2;N2(g)+H2(g)=NH3(g) ΔH3;则反应 2NH3(g)+O2(g)=2NO2(g)+3H2O (g)的 ΔH 为 ( ) A .2ΔH1+2ΔH2 - 2ΔH3 B . ΔH1+ΔH2 - ΔH3 C .3 ΔH1+2ΔH2+2ΔH3 D .3 ΔH 1+2ΔH2 - 2ΔH3 18.(2024 秋•六合区月考)通过以下反应可获得新型能源二甲醚(CH3OC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C(s)+H2O(g)=CO(g)+H2(g) ΔH1 =akJ/mol ②CO(g)+H2O(g)=CO2(g)+H2(g) ΔH2 =bkJ/mol 7 ③CO2(g)+3H2(g)=CH3OH(g)+H2O(g) ΔH3 =ckJ/mol ④2CH3OH(g)=CH3OCH3(g)+H2O(g) ΔH4 =dkJ/mol A .反应①②为反应③提供原料气 B .反应③也是 CO2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 C .反应 CH3OH(g)=CH3OCH3(g)+H2O(l) ΔH =kJ/mol D .反应 2CO(g)+4H2(g)=CH3OCH3(g)+H2O(g)的 ΔH =(2b+2c+d)kJ/mol 19 .(2024 秋•长安区校级月考) 已知化合物 A 与 H2O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 B 与 HCOO - ,其反 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TS 表示过渡态,I 表示中间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化合物 A 与 H2O 之间的碰撞均为有效碰撞 B .平衡状态时,升温使反应逆向移动 C .该历程中的最大活化能 E 正 =16.87kJ•mol - 1 D .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和反应热 20 .(2024 秋•静海区校级月考)S(单斜)和 S(正交)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①S(单斜,s)+O2(g)═SO2(g) ΔH1 = - 297. 16kJ•mol - 1 ②S(正交,s)+O2(g)═SO2(g) ΔH2 = - 296.83kJ•mol - 1 ③S(单斜,s)═S(正交,s) ΔH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B .S(单斜,s)═S(正交,s) ΔH3>0 ,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 C .S(单斜,s)═S(正交,s) ΔH3<0 ,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 D .等质量的单斜硫和正交硫分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者放热多 21 .(2024 秋•静海区校级月考) 已知化合物 A 与 H2O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 B 与 HCOO - ,其反 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TS 表示过渡态, Ⅰ表示中间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8 A .化合物 A 与 H2O 之间的碰撞均为有效碰撞 B .该历程中的最大能垒(活化能)E 正 =16.87kJ•mol - 1 C .使用高效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和反应热 D .在总反应中,逆反应的活化能比正反应的活化能大 22 .(2024 秋•南安市校级月考)N2O 和CO 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 Pt2O+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其反应 为:N2O(g)+CO(g)=CO2(g)+N2(g) ΔH ,有关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如图 1 所示,能量变 化过程如图2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由图2 可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 .由图 1 、2 可知 ΔH = ΔH1+ΔH2 = △E2 - △E1 C .加入 Pt2O+作为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历程,但不会改变反应的焓变 D .物质的量相等的 N2O 、CO 的键能总和大于 CO2 、N2 的键能总和 23 .(2024 秋•汉 阳区校级月考 )某反应过程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 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 9 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ΔH =E2 - E1 B .升高温度反应的活化能增大 C .反应过程 a 的化学反应速率较 b 快 D .反应过程 a 的活化能较反应过程 b 大 24 .(2024 秋•汉阳区校级月考) 已知如下热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 ④ 高氯酸铵是发射火箭的固体能源,发生爆炸的反应如下: 2NH4ClO4(s)=N2(g)+Cl2(g)+2O2(g)+4H2O(g) ΔH , ΔH 可表示为 ( ) A . B .(4a - 2b+c - 3d)kJ•mol - 1 C . D . 25 .(2023秋•房山区期末)“中国芯 ”的主要原料是单晶硅,“精炼硅 ”反应历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 10 A .历程 Ⅰ是吸热反应 B .历程Ⅱ发生了化学变化 C .历程Ⅲ的热化学方程式是:SiHCl3(l)+H2(g)═Si(s)+3HCl(g) ΔH =+238kJ/mol D .实际工业生产中,粗硅变为精硅的过程无需外界能量供给 11 2025 高考化学解密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 1 .(2024 秋•包河区校级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已知 25℃、101kPa 条件下:4Al(s)+3O2(g)═2Al2O3(s) ΔH = - 2834.9kJ•mol - 14Al(s)+2O3 (g)═2Al2O3(s) ΔH = - 3119. 1kJ•mol - 1 ,则 O3 比 O2 稳定 B.表示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6(g)+O2(g)═2CO2(g)+2H2O(g)ΔH = - 1559.8kJ/mol C .已知 HF(aq)+H2O(l)=H3O+(aq)+F - (aq) ΔH<0 ,则 HF(aq)+OH - (aq)═F - (aq)+H2O (l) ΔH> - 57.3kJ•mol - 1 D .一定条件下,使 4mol SO2(g)和 2mol O2(g)充分反应生成 1mol SO3(g),放热 79.2kJ ,则该反 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SO2(g)+O2(g)=2SO3(g) ΔH = - 158.4kJ•mol - 1 【答案】D 【分析】A .根据盖斯定律, ,说明 O2 能量比 O3能量低, 进行分析; B .根据燃烧热是指 1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进行分析; C .根据 HF 电离放热进行分析; D .根据生成 1mol SO3(g),放热 79.2kJ ,进行分析。 【解答】解:A .不同物质的能量(即焓)是不同的,对于物质的稳定性而言,存在着“能量越低越稳 定 ”的规律,根据盖斯定律,两式相减得 ,说明 O2 能量比 O3 能量低,则 O2 比 O3稳定,故 A 错误; B .燃烧热是指 1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乙烷完全燃烧应生成二氧化碳气 体和液态水,故 B 错误; C . 表 示 HF 电 离 放 热 , 则 , 故 C 错误; D . 生 成 1mol SO3 ( g ) , 放 热 79.2kJ , 热 化 学 方 程 式 : , 故 D 正确; 故选:D。 1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热和焓变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 识进行解题。 2.(2024 春•南充期末)下列模型表示 H2和 O2 的反应过程(“— ”表示化学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过程 Ⅰ是放热过程 B .过程Ⅱ是吸热过程 C .总能量:a>c D .稳定性:b>c 【答案】C 【分析】A .过程 Ⅰ是断键过程,断键吸热; B .过程Ⅱ是成键过程,成键放热; C .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能量越低越稳定。 【解答】解:A .过程 Ⅰ是断键过程,断键吸热,所以过程 Ⅰ是吸热过程,故 A 错误; B .过程Ⅱ是成键过程,成键放热,所以过程Ⅱ是放热过程,故 B 错误; C .H2和 O2 反应,生成水是放热反应,所以总能量:a>c ,故 C 正确; D .b 到 c 的过程是放热过程,b 的能量>c 的能量,所以稳定性:b<c ,故 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热与焓变的相关知识,同时考查学生的看图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属于基本 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3.(2024 春•雨花区期末)我国科学家研究了不同含金化合物催化乙烯加氢[C2H4(g)+H2(g)→C2H6(g) ΔH =akJ•mol - 1]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1mol C2H4(g)与 1mol H2(g)具有的能量之和小于 1mol C2H6(g)的能量 13 B .过渡态物质的稳定性:过渡态 1>过渡态 2 C .该反应的焓变: ΔH = - 129.6kJ•mol - 1 D .相应的活化能:催化剂 AuF<催化剂 【答案】C 【分析】A.根据图示比较能量高低;B.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C. ΔH =生成物所具有的总 能量一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D.活化能越小,催化效果越好。 【解答】解:A.根据图示可知,1mol C2H4(g)与 1mol H2(g)具有的能量比 1mol C2H6(g)的能量 高,故 A 错误; B.根据图示可知,过渡态 1 具有的能量比过渡态 2 高,则过渡态 1 比过渡态 2 物质的稳定性弱,故 B 错误; C. 由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能量可知 ΔH = - 129.6kJ/mol - 0 = - 129.6kJ/mol , ΔH = - 129.6kJ•mol - 1 ,故 C 正确; D.根据图示可知,对应的活化能小,催化效果好,故 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注意物质本身 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活化能越小,催化效果越好,试题难度中等。 4 .(2024 秋•贵阳月考)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①2H2(g)+O2(g)=2H2O(g) ΔH1; ②2H2(g)+O2(g)=2H2O(l) ΔH2; ③H2O(g)=H2O(l) ΔH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ΔH1> ΔH2 B .常温常压下,过程③不能自发进行 C . ΔH1 = ΔH2+ΔH3 D .根据反应①可得知 H2(g)的燃烧热 【答案】A 【分析】A .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热多进行分析; B .根据气态水变为液态水是放热过程进行分析; C .根据盖斯定律② - ③即得到反应① , 进行分析; 14 D .根据燃烧热是指 1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进行分析。 【解答】解:A .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热多,放热越多,焓变越小,则 ΔH1> ΔH2 ,故 A 正确; B .气态水变为液态水是放热过程,常温常压下,过程③能自发进行,故 B 错误; C .依据盖斯定律② - ③即得到反应① , 所以 ΔH1 = ΔH2 - ΔH3 ,故 C 错误; D .燃烧热是指在 101 kPa 时,1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则根据反应②可 得知 H2(g)的燃烧热,故 D 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热和焓变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 识进行解题。 5 .(2024 秋•开福区校级月考)我国科学家已经成功催化氢化 CO2获得甲酸,利用化合物 1 催化氢化 CO2 的反应过程如图甲所示,其中化合物 2 与水反应生成化合物 3 与 HCOO - 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乙所示 (TS 表示过渡态,I 表示中间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15 A .化合物 1 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可加快 CO2 的转化速率 B .图乙中形成中间体 I2 的反应为图甲中“化合物 2+H2O →化合物 3+HCOO - ”的决速步骤 C .化合物 1 →化合物 2 的过程中存在碳氧键的断裂和碳氢键的形成 D .从平衡移动的角度看,升高温度可促进化合物 2 与水反应生成化合物 3 与 HCOO - 【答案】D 【分析】A .根据催化剂可加快反应物转化速率进行分析; B .根据活化能大的反应速率慢,反应速率慢的为决速步,进行分析; C .根据化合物 1 到化合物 2 的过程中二氧化碳中的碳氧键断裂,生成碳氢键进行分析; D .根据化合物 2 与水反应生成化合物 3 与 HCOO - 是放热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A .根据题意和图甲可知,化合物 1 为反应的催化剂,可加快 CO2 的转化速率,故 A 正 确; B .活化能大的反应速率慢,反应速率慢的为决速步,图乙中形成中间体 Ⅰ2 的反应活化能最大,为图 甲中“化合物 2+H2O →化合物 3+HCOO - ”的决速步骤,故 B 正确; C .化合物 1 到化合物 2 的过程中二氧化碳中的碳氧键断裂,生成碳氢键,故 C 正确; D .从图乙可以看出,化合物 2 与水反应生成化合物 3 与 HCOO - 是放热反应,因此降低温度可以促进 该反应的正向移动,故 D 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热和焓变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 识进行解题。 6.(2024 秋•包河区校级月考)N2O5 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 T1温度下可发生下列反应:2N2O5(g)=4NO2 (g)+O2(g) ΔH>0 。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 K1 =12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反应的 ΔS>0 16 B .该反应在高温下可自发进行 C .T1 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 K1 ,T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 K2 ,若 K1<K2 ,则 T1>T2 D .T1 温度下,在体积为 1L 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充入 2mol N2O5 ,4mol NO2 ,1mol O2 ,此时反应将向正 反应方向进行 【答案】C 【分析】A .根据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即熵增,则 ΔS>0 ,进行分析; B .根据 ΔG = ΔH - T ΔS<0 ,反应能自发进行,进行分析; C .根据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进行分析; D .根据 Qc<K1 ,则此时反应将向正反应方向进行进行分析。 【解答】解:A .由 2N2O5(g)=4NO2(g)+O2(g)可知,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即熵增, 则 ΔS>0 ,故 A 正确; B .ΔH>0 ,ΔS>0,该反应若可以自发进行,需 ΔG = ΔH - T ΔS<0,则该反应在高温下可自发进行, 故 B 正确; C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若 K1<K2 ,则 T1<T2 ,故 C 错误; D . ,Qc<K1 ,则此时反应将向正 反应方向进行,故 D 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热和焓变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 识进行解题。 7 .(2024 秋•贵阳月考)一定条件下,金刚石可转化为石墨,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位素 B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金刚石的硬度和稳定性都强于石墨 D .该反应的反应热 ΔH =(b - a)kJ•mol - 1 【答案】D 17 【分析】A .根据同素异形体,是相同元素组成,不同形态的单质进行分析; B .根据该反应的生成物能量比反应物的低进行分析; C .根据能量越低越稳定进行分析; D .根据反应热等于生成物总能量减去反应物总能量进行分析。 【解答】解:A .同素异形体,是相同元素组成,不同形态的单质,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 A 错误; B .该反应的生成物能量比反应物的低,故反应为放热反应,故 B 错误; C .能量越低越稳定,故石墨稳定性强于金刚石,故 C 错误; D . ΔH =E(生成物的总能量) - E(反应物的总能量),该反应的反应热 ΔH =(b - a)kJ•mol - 1 ,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热和焓变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 识进行解题。 8 .(2024 秋•河东区校级月考)中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利用太阳光在催化剂表面实 现高效分解水,其主要过程如图所示。 已知:几种物质中化学键的键能如表所示。 化学键 H—O 键 O =O 键 H—H 键 O—O 键 键能(kJ•mol - 1) 463 496 436 138 若反应过程中分解了 2mol H2O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总反应为 2H2O2H2 ↑+O2 ↑ B .过程Ⅲ属于放热反应 C .过程Ⅱ放出了 574kJ 能量 D .过程 Ⅰ吸收了 926kJ 能量 【答案】B 【分析】A .根据 2 mol H2O 分解生成了 2mol H2和 1mol O2 ,进行分析; B .根据过程Ⅲ断裂 2mol H2O2 中 H—O 键,吸收的能量,生成 1mol H2 中 H—H 键,释放的能量,两 者大小比较进行分析; C .根据过程Ⅱ中生成 1mol H2O2 中 O—O 键和 1mol H2 中 H—H 键,进行分析; 18 D .根据过程 Ⅰ 中断裂了 2mol H2O 中 H—O 键,断键吸收能量进行分析。 【解答】解:A.反应过程中分解了 2 mol H2O,生成了 2mol H2和 1mol O2,总反应为:2H2O2H2 ↑+O2 ↑ , 故 A 正确; B .过程Ⅲ断裂 2mol 过氧化氢分子中 H—O 键,吸收 463kJ•mol - 1 ×2mol =926 kJ 能量,生成 1mol H2 中 H—H 键,释放 436kJ 能量,即总体上吸收了490kJ 能量,为吸热反应,故 B 错误; C.过程Ⅱ中生成 1mol 过氧化氢分子中 O—O 键和 1mol 氢分子中 H—H 键,放出(138+436)kJ =574kJ 能量,故 C 正确; D .过程 Ⅰ 中断裂了 2mol 水分子中 H—O 键,吸收能量(463×2)kJ =926kJ ,故 D 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热和焓变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 识进行解题。 9 .(2024 秋•和平区校级月考)臭氧层中 O3 分解过程如图所示,E 、E1 、E2 、E3表示能量变化量,均为正 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催化反应①②均为放热反应 B .决定 O3分解反应速率的是催化反应② C .E1 是催化反应①对应的正反应的活化能,(E2+E3)是催化反应②对应的逆反应的活化能 D .总反应的焓变 ΔH =E3 【答案】C 【分析】A .比较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得出反应的热量变化; B .决定 O3分解反应速率的是活化能最大的反应 C .正反应活化能=过渡态能量 - 反应物能量,逆反应活化能=过渡态能量 - 生成物总能量; D .总反应的焓变 ΔH =生成物总能量 - 反应物总能量。 19 【解答】A .反应①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对于反应②反应物总能 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②为放热反应,故 A 错误; B .由图可知,反应①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② , 则决定 O3分解反应速率的是催化反应① , 故 B 错误; C .正反应活化能=过渡态能量 - 反应物能量,逆反应活化能=过渡态能量 - 生成物总能量,所以 E1 是催化反应①对应的正反应的活化能,(E2+E3)是催化反应②对应的逆反应的活化能,故 C 正确; D .总反应的焓变 ΔH =生成物总能量 - 反应物总能量= - E3 ,故 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侧重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掌握反应热与物质能量的关系为 解题关键,此题难度不大。 10.(2024 秋•顺义区校级月考)CH3OH 是 CO2资源化利用的重要产物之一,H2 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 有关这两种物质的燃烧过程中焓的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由图 1 推知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释放的能量 B .图 2 中,若生成的 H2O 为液态,则焓的变化曲线为① C .2H2(g)+O2(g)=2H2O(l) ΔH = - 240kJ/mol D .2CH3OH(g)+3O2(g)=2CO2(g)+4H2O(g) ΔH = - 1340kJ/mol 【答案】D 【分析】A .根据氢气燃烧是放热反应进行分析; B .根据液态水的能量低于气态水,进行分析; C .根据 1mol 氢气燃烧生成气态水的反应热为 ΔH = - 120kJ/mol ,进行分析; D .根据 1mol 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气态水的反应热为 ΔH = - 670kJ/mol ,进行分析。 【解答】解:A.H2 燃烧生成气态水的反应是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放热反应,则反应物断 键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释放的能量,故 A 错误; B .液态水的能量低于气态水,若 CH3OH 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能量更多, 曲线在下方,能量变化曲线 不可能为① , 故 B 错误; C .1mol H2燃烧生成气态水的反应热为 ΔH = - 120kJ/mol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g)+O2(g) =2H2O(g) ΔH = - 240kJ/mol ,故 C 错误; 20 D .1mol CH3OH 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气态水的反应热为 ΔH = - 670kJ/mol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H3OH(g)+3O2(g)=2CO2(g)+4H2O(g) ΔH = - 1340kJ/mol ,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热和焓变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 识进行解题。 11 .(2024 秋•浙江月考)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已知正丁烷的燃烧热为 2878kJ•mol - 1,则表示正丁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H3CH2CH2CH3(g) +13O2(g)=8CO2(g)+10H2O(l) ΔH = - 5756kJ•mol - 1 B .BaSO3(s)+4C(s)=BaS(s)+4CO(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 ΔH>0 C .H2 的热值为 142.9kJ•g - 1 ,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H2(g)+O2(g)=2H2O(l) ΔH = - 285.8kJ•mol - 1 D .已知 C(石墨,s)=C(金刚石,s) ΔH =+1.9kJ•mol - 1 ,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答案】B 【分析】A.燃烧热定义为 1mol 物质反应; B.BaSO3(s)+4C(s) =BaS(s)+4CO(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该反应为熵增反应,结合复合判 据分析即可; C.H2 的热值为 142.9kJ•g - 1,对应燃烧热为 - 142.9×28kJ•mol - 1 = - 285.8kJ•mol - 1,燃烧热定义为 1mol 纯物质; D. 已知 C(石墨,s)=C(金刚石,s) ΔH =+1.9kJ•mol - 1 ,说明石墨能量更低。 【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