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手机壳料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目录
壳料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1.0目的
2.0适用范围
3.3轻缺陷除致命缺陷、重缺陷外的缺陷。
4.0职责
5.2检验条件及环境
5.3检验方法
5.4 检验记录
1.0目的
通过对入厂原材料的检验,确保其符合我司的使用标准。
2.0适用范围
本作业方法适用于凯利通公司对外壳来料的检验标准。
3.0定义
3.1致命缺陷对人体存在安全隐患的缺陷。
3.2重缺陷导致产品失效或使产品性能、使用功能降低,或者使产品存在故障隐患
的缺陷。
3.3轻缺陷除致命缺陷、重缺陷外的缺陷。
3.4壳料指手机的外保护体,材质包括塑料喷漆、电镀,金属外壳等。
4.0职责
IQC检验员按照本工作指引进行日常的按键来料检查工作;
品质工程师负责制定并解释本工作指引。
5.0程序
5.1抽样方法
按照GB2828一般检查水平II,采用一次抽样计数型抽样方案进行检查。致命缺陷AQL
为0,重缺陷AQL为0.40,轻缺陷的AQL为1.0 (单个产品轻缺陷超过两个时,按一个重
缺陷计算)。
5.2检验条件及环境
5.2.1距离:人眼与被测物的距离为30cm—35 cm
5.2.2时间:每片检查时间在10S±5S之间
5.2.3位置:垂直于被测面土 45。角
5.2.4照明:6〜8LUX或40W两盏冷白荧光灯
5.2.5工具:游标卡尺、菲林及以下附表所标注的测试检验工具
5.3检验方法
5.3.1检查区域
A面:整机装配后,正常使用时,第一眼可看到的表面,如正面、打开翻盖后出现的面。也称第一检查面。
B面:整机装配后,正常使用时,非直视区域但通过变换角度可看到的面,如手机的侧面、电池面也称第二检查面)。
C面:整机装配后,正常使用时看不到的面,如取出电池后才看到的表面。也称第三检查面。
D面:需拆开整机后才能看见的部位,如手机内部。也称第四检查面。
5.3.2缺陷描述及判定(超过限度样板的均按重缺陷算)
5.3.3.1外观缺陷
(注:N一数量;D一直径;L—长度;W一宽度;A一面积;S 一距离)
代码
缺陷名称
描述
判定标准
A面
B面
C面
D面
1
色斑
产品表面出现不同颜色的点,也称“混色点”。
按以下要求:
D<0. 2 0mm(色差强)或D<0. 3 0mm(色差弱)N<2
S > 30mm
按以下要求:
D<0.25mm
(色差强)或
D<0.35mm
(色差弱)
N<2
S > 15mm
按以下要求:
D<0.35mm
(色差强)或
D<0.40mm
(色差弱)
N<3
S > 10mm
不限
2
喷油漆点
油漆未开散或油漆中杂质,在产品喷油表面形成小凸点。
3
喷油尘点
素壳表面灰尘或空气中的灰尘在油膜未干时沾在油膜上。
4
银点
不含银粉的涂层表面有银色的点。
5
喷油凹点
因产品表面油污造成不粘油漆而形成凹点。
6
喷油油点
因气管上有油或空气中含油致使喷到产品表面上形成的凹点通常为设备的润滑油一类。
7
喷油水点
因气管内的压缩空气干燥不良含有水分或环境中的水分喷到产品表面上形成的发白的点。
8
喷油纤维丝
产品表面沾有纤维丝,或空气中的纤维丝,喷到产品表面上。
按以下要求:
A<0.05mm2
N<2
S > 30mm
按以下要求:
A<0.08mm2
N<2
S > 15mm
按以下要求:
A<0.1mm2
N<2
S > 10mm
9
划伤
作业人员、后续加工人员操作不当或包装运输过程中造成的产品表面划痕。
无感:
L<1.0mm
W<0.05mm
N<2
S > 30mm有感:不允许
无感:
L<2.0mm
W<0.10mm
N<2
S > 15mm有感:不允许
L<3.0mm
W<0.15mm
N<3
S>10mm
010
喷油麻点
产品表面有较密集的细小凸点。常因油漆问题导致。
不允许
按限度样板
011
削伤
产品加工过程中(如剪切水、削披锋等)因作业不良而造成产品缺损。
不允许
按限度样板
以不影响装配为准
012
碰伤
产品包装运输等过程中受外力撞击导致的表面压痕。
013
夹水线
来自不同方向的流体熔接不良造成,常称“熔接线”。
按限度样板
不限
014
气纹
热气冲出造成气纹、流纹、气花,有类似指纹的波纹,造成产品表面光泽不同。在水位周围出现较多。
按限度样板
015
缩水
产品表面凹陷,在柱位或胶位厚处形成。
按限度样板
以不影响装配为准
016
厚/薄胶印
产品壁厚(横截面高度)相差较大导致产品表面出现的类似缩水的印痕。
按限度样板
017
模印
在原应平滑的表面因模具本身凹凸不平导致产品不平滑。
按限度样板
代码
缺陷名称
描述
判定标准
A面
B面
C面
D面
018
模花
因模穴上有砂眼、伤痕等使产品同一位置出现大小、长短程度一样的伤痕。
按限度样板
不限
019
顶高
有顶针印的表面肉眼看出比别处高出一点,形成凸点。
不允许
按限度样板
020
制品发白
产品在脱模时局部受力处发白(颜色偏白)如:“边位发白” “扣位发白”“拖白” “顶白”。常见有顶针造成的“顶白”
不允许
按限度样板
021
冷胶
产品表面胶点粘在模具形成。每件在同一位置,但大小不一。也称“粘胶”。
不允许
按限度样板
022
混色
产品表面混有一团一团、一块一块其它颜色的塑胶。
不允许
按限度样板
023
色纹
产品表面出现不同颜色,呈流线型分布的色带。也称“黑纹” “白纹”。
不允许
按限度样板
024
缺胶
产品柱位、边缘等部位充填不足,或因产品柱位、扣位粘在模具上,造成后续啤件成型不全。
不允许
以不影响装配为准
025
盲孔
产品孔位满胶,形成“堵孔、塞孔”,模具断针造成。
不允许
026
披锋
产品边缘、顶针印、孔位溢料形成飞边、毛剌,有刮手感或影响装配。
不允许
突出边缘<0.1mm或按限度样板
以不影响装配为准
以不影响装配为准
027
卷边
披锋受挤压或碰撞后翻卷
不允许
028
胶丝未脱
披锋加工后胶丝未完全脱离产品。
不允许
029
注塑起丝
素材表面用力平搓后出现絮状物。
按限度样板
不限
030
污渍
产品表面的油渍、指纹、灰尘、蹭迹或其它污渍物。
喷漆前不允许有;喷漆后不可擦的不允许有。
导电漆喷涂范围内不允许
031
色差
产品颜色相对样板或装配件有偏差。
按限度样板
不限
032
流平不均
产品表面出现象桔皮似的皱纹。也称
“桔纹”
按限度样板
不限
033
积油
产品表面喷油局部或整体油厚。
按限度样板
以不影响装配为准
034
少油
产品表面喷油局部或整体油量不够。
引起色差的按限度样板,其余的不允许
按限度样板
035
喷油爆裂
产品喷油后局部出现爆裂现象。常因开油水过强引起。
不允许
按限度样板
036
表面漆飞油
表面漆飞到超焊线位置或EMI喷涂区域。
不限
按限度样板
037
EMI飞油
导电漆射到要求的喷涂范围以外或产品表面。
不允许
在EMI必不喷区域不允许
代码
缺陷名称
描述
判定标准
A面B面
C面
D面
038
EMI油皮
片状导电漆沾在产品表面未擦拭干净。
不允许
039
脱漆
油漆粘附力不合格导致漆层表面有掉漆现象。
不允许
040
起泡
涂层表面有水泡状的点称为起泡。
不允许
041
胶水
指产品表面或背面粘有胶水等粘性物质。常因双面胶或不干胶未清除干净。
不允许
在EMI范围内不允许或按限度样板
042
喷涂范围不符
产品表面漆或导电漆的喷涂范围与样板不符。
不允许
043
爆柱
产品柱位压螺母后开裂
/
不允许
044
塌陷
产品柱位压螺母后因过分受热而塌陷。
/
045
印刷内容错误
丝印/移印内容、字体与样板不符。
不允许
/
046
印刷油大
丝印/移印笔画与样板比肥大、模糊。常因印油过稀引起。
按限度样板
047
印刷少油
丝印/移印笔画与样板比细小,甚至部分缺边、断线、露底。常因印油过干或塞网引起。
按限度样板
048
印刷起牙
丝印/移印笔画边缘呈锯齿状凹凸不平。
按限度样板
049
印刷起毛
丝印/移印笔画边缘不光滑,呈丝状毛边。
按限度样板
050
印刷歪斜
丝印/移印位置与样板比整体平移或倾斜。
按以下要求:
平移< 0.2mm,倾斜度<5°
051
印刷重影
丝印/移印字体重叠。
不允许
052
印刷飞油
丝印/移印油墨飞溅到印刷范围外。
不允许
053
遮光漆漏光
已喷遮光漆的产品对准40W灯管光源观察有漏光现象。
/
不允许
5.3.3尺寸、配合、性能缺陷(均为不允许)
序号
缺陷名称
测试名称
检验方法及条件
测试要求
不良描述
1
尺寸超差
尺寸测量
用卡尺或投影仪测量产品的关键、重要尺寸及装配尺寸
每批至少测量2pcs,尺寸在工程设计规格内
尺寸超出
规格
2
配合不良
装配检验
配套相应外壳配件要求配合良好,错位度(即起级、刮手)<0.15,离缝偏离正
常不得大于0.2 ,运动部位(如转轴部位)不允许有干涉、阻力。
每批至少装配2pcs合缝或错位小于或等于规定值,无干涉
合缝或错位大于规定值,有干涉
3
变形
平整度测试
将待测物品平整面放置于平台上,测试缝隙最大位置,用塞规平滑塞入。
按AQL抽检变形度按图纸要求或<0.2mm。
变形度超出规格
序号
缺陷名称
测试名称
检验方法及条件
测试要求
不良描述
4
熔接线强度不足
熔接线强度破坏性试验
自制测试机架,在产品熔接线处作120°弯折,均匀加力,正反各一次。
产品无脆断现象
产品发生脆断
5
跌落试验不良
跌落试验
将机壳模拟成整机组装(机壳内填充同等重量的硅胶),1m六个面每面2次自由跌落(水泥地面)。
无离壳、壳裂、变形及表面漆、导电漆片状脱落
出现离壳或壳裂、变形或表面漆、导电漆片状脱落
6
油膜耐磨性不够
RCA耐磨试验
产品油膜表面固化后,用RCA耐磨仪在175g力下对产品有耐磨测试要求的表面进行耐磨测试。
橡胶漆(有做橡胶漆方案时,此标准再双方确定);UV漆或普通PU漆3转时;被测面不露底材
达不到要求转数产品露底材
7
表面附着力不够
附着力试验
在涂装/电镀表面任选一平整区域,用尖锐刀片划1 x 1 的小格,每个方向6条,刀片划透至底材表面,再将3M6#号胶纸(客户另有其它标号的,按客户要求)完全粘附(透过胶粘带看到的涂层颜色全面接触)后5分钟,在接近120°方向,在0.5〜1.0秒内平稳地撕离胶纸。检查涂装/电镀面及胶纸面。
被测面无脱漆或起皱现象
被测面脱漆或起皱
8
油膜硬度不够
硬度试验
按GB/T6739-96的要求,三菱或中华所要求硬度等级的铅笔,以10g ± 5g的力在产品涂装面以45°角平移磨擦2CM (产品尺寸不够时,视产品具体的大小而定)。
UV漆或普通PU漆用2H铅笔,橡胶漆(有做橡胶漆方案时,此标准再双方确定),划破见底材。
划破见底材
9
油膜耐溶性不够
耐溶性测试
用直径5的清洁棉布沾酒精在涂装面施压来回擦拭。要求:酒精浓度99.5%,压力5gf,擦拭速度:1秒钟来回一次,次数:2次。
被测面无变色、起皱及脱漆
被测面变色或起皱、脱漆
10
EMI电阻值过大
EMI电阻值测试
使用电阻仪测量产品测量点间的电阻(产品电阻值测量点及阻值要求见图纸要求)。
电阻值小于或等
于
规定值
电阻值大于规定值
11
EMI附着力不够
EMI附着力试验
在EMI表面任选一平整区域,用尖锐刀片划1 x1 的小格,每个方向6条,刀片垂直于被划面且划透至底材表面,再将3M720#号胶纸完全粘附(透过胶粘带看到的涂层颜色全面接触)后5分钟,在接近120°方向,在0.5〜1. 0秒内平稳地撕离胶纸,检查EMI面及胶纸面。
小方格脱漆面积
<5%
小方格脱
漆面积》
5%
12
EMI密着力不够
EMI密着力试验
在被测部品的EMI表面选择较平整区域,将3M720#胶纸粘附被测区域,用橡皮擦拭胶纸表面使其紧密粘附:静置90±30S后迅速以90。〜180。撕脱胶纸。
导电漆点状/浅雾状
脱落为合格
片状/浓雾状为NG
备注:以上4-12项每批抽取1PCS进行测试。
5.3.4产品包装缺陷(均为不允许)
序号
缺陷名称
描述
1
无标识
内包装袋或外包装箱未贴标签纸或现品票。
2
标识错误
标识的产品名称、编码、数量等与内装产品不符,或标识内容不全。
3
产品混装
不同产品或不同模号的产品混装在一起。
4
包装材料不符
胶袋外箱、珍珠棉、纸箱、吸塑盘的规格尺寸不合要求,或未按规范包装。
5
包装材料破损
包装材料破损,难以对货物起到保护作用。
5.4检验记录
《材料检验报告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