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金融调研报告
金融调研报告
——20__年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一.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前三季度,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国民经济呈现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867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其中,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669亿元,同比增长
3.4%;第二产业增加值175118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175975亿元,增长8.4%。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秋粮有望再获丰收
全国夏粮总产量13189万吨,比上年增加196万吨,增长1.5%;早稻总产量3407万吨,比上年增加78.3万吨,增长2.4%;秋粮有望再获丰收。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803万吨,同比增长1.3%,其中猪肉产量3831万吨,增长2.1%。生猪存栏47541万头,同比增长1.5%;生猪出栏50259万头,增长1.9%。
(二)、工业生产稳中有升,企业利润继续增加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集体企业增长4.5%,股份制企业增长11.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7.9%。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制造业增长10.3%,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8%。分行业看,41个工业大类行业增加值全部实现同比增长。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8.9%,中部地区增长10.5%,西部地区增长11.0%。分产品看,前三季度464种产品中有338种产品同比增长。其中,发电量增长6.8%,粗钢增长8.0%,钢材增长11.7%,水泥增长8.9%,平板玻璃增长11.3%,十种有色金属增长9.8%,焦炭增长8.2%,硫酸(折100%)增长4.8%,烧碱(折100%)增长4.4%,化学纤维增长7.5%,乙烯增长6.4%,微型计算机设备增长8.4%,集成电路增长9.3%,汽车增长15.3%,其中轿车增长14.5%。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7%,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82148亿元,同比增长
4.5%。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环比增长0.72%。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4864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7个百分点。其中,主营活动利润35801亿元,同比增长4.9%。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5个行业主营活
动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14个行业主营活动利润比去年同期减少,1个行业由去年同期主营活动亏损转为盈利,1个行业主营活动亏损比去年同期减少。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9元,以利润总额计算的利润率为5.4%,以主营活动利润计算的利润率为5.6%。
(三)、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房地产投资增速略有回落
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920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2%),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99001亿元,增长17.6%;民间投资196611亿元,增长23.3%。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18.8%,中部地区增长23.4%,西部地区增长23.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6799亿元,同比增长31.1%;第二产业投资132607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投资169802亿元,增长22.3%。在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130386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采矿业投资9835亿元,增长11.1%;制造业投资106773亿元,增长18.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3778亿元,增长17.0%。前三季度,基础设施(不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投资48403亿元,同比增长25.1%。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前三季度到位资金348540亿元,同比增长20.4%。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16.6%,国内贷款增长16.6%,自筹资金增长20.1%,利用外资下降8.5%。前三季度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65497亿元,同比增长13.3%;新开工项目301504个,同比增加25228个。从环比看,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28%。
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112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9.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7%),2
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6
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9.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3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1449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3%;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6.4%。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843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5.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3.9%。全国商品房销售额54028亿元,同比增长33.9%,增速比上半年回落9.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34.5%。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516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3%,降幅比上半年缩小7.1个百分点。9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446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6.6%,增速比6月末回落2.6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87828亿元,同比增长28.7%,增速比上半年回落3.4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增长32.3%,自筹资金增长18.4%,利用外资增长23.4%。
(四)、市场销售增长平稳,乡村增速快于城镇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81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3%),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84571亿元,同比增长11.0%。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5799亿元,同比增长12.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3018亿元,增长14.5%。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8178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商品零售150639亿元,增长13.4%,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78729亿元,增长12.1%。其中,汽车类增长9.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7%,家具类增长20.6%。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3.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环比增长1.24%。
(五)、出口增速有所回落,进口增速略有加快
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30604亿美元,同比增长7.7%,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出口16149亿美元,增长8.0%,回落2.4个百分点;进口14455亿美元,增长7.3%,加快0.6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顺差1694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进出口16162亿美元,增长7.8%;加工贸易进出口9894亿美元,增长0.7%。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7945亿美元,增长8.9%;加工贸易出口6250亿美元,下降0.9%。进口额中,一般贸易进口8217亿美元,增长6.8%;加工贸易进口3644亿美元,增长3.6%。9月份,进出口总额3561亿美元,同比增长3.3%;其中出口1856亿美元,下降0.3%;进口1704亿美元,增长7.4%。
(六)、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收窄
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半年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5%,农村上涨2.7%。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4.4%,烟酒及用品上涨0.6%,衣着上涨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5%,交通和通信下降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4%,居住上涨2.8%。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同比上涨4.9%,油脂价格上涨1.7%,猪肉价格下降0.9%,鲜菜价格上涨5.2%。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1%,环比上涨0.8%。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1%,降幅比上半年缩小0.1个百分点;9月份同比下降1.3%,环比上涨0.2%。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2%;9月份同比下降1.6%,环比上涨0.2%。
(七)、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
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206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9元,同比名义增长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在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8.9%,经营净收入增长9.9%,财产性收入增长13.0%,转移性收入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7627元,同比名义增长12.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其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7.1%,家庭经营收入增长8.0%,财产性收入增长23.2%,转移性收入增长17.4%。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7925元,同比名义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中位数6554元,增长13.2%。三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7392万人,同比增加525万人,增长3.1%。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2542元,同比增长13.0%。
(八)、货币供应增长较快,新增贷款同比多增
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07.74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比上月末回落0.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1.23万亿元,增长8.9%,比上月末回落1.0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5.65万亿元,增长5.7%,比上月末回落3.6个百分点。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70.28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103.09万亿元。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7.28万亿元,同比多增5570亿元;新增人民币存款11.27万亿元,多增2.23万亿元。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1月1日发布: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4%,在经历前两月小幅回升后,环比大幅回落0.8个百分点。但同日发布的、样本多为中小企业的汇丰PMI则连续3个月回升,并跃居50%以上。有专家分析认为,官方PMI回落预示着四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将在前三季度的基础上继续放缓,而汇丰PMI回升则说明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发布,当前小企业情况有所好转。基于上述判断,11月调控政策可能进一步放松,但货币政策不会大幅转向。在10月份的官方PMI数据中,11个分项指数除产成品库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有所上升以外,其余各指数均不同程度回落,既显示出国内社会需求的增幅回落,又显示出国际市场的波动对我国经济产生了进一步影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认为,10月份PMI的回落“反映出四季度经济增速仍有继续下调的可能”。
随着经济减速压力增大,市场预期11月份调控政策可能进一步放松。不过,由于汇丰PMI反弹,分析家们并不认为货币政策在11月份乃至四季度会全面转向放松。10月份汇丰PMI为51%,在连续2个月处于收缩区间之后再次跃上50%。由于汇丰的PMI样本多为中小企业,市场认为汇丰PMI回升说明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发布,小企业情况有所好转。
汇丰中国XX表示,10月份汇丰PMI创下了5个月来新高,暗示四季度制造业部门增长仍然相对强劲。决策层日前出台的结构性放松政策将有助于降低经济大幅放缓的风险,确保经济“软着陆”。通胀虽然见顶回落,但汇丰PMI中的采购和产出价格指数仍然在长期水平之上,表明通胀水平仍可能在未来几个月继续保持在年初目标4%以上,因而不会出现货币政策的全面转向放松,短期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利率的可能性都很低。(二)CPI:
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priceinde_)的简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居民消费价格统计调查的是社会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最终价格,一方面同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在整个国民经济价格体系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其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一般来讲,物价全面地、持续地上涨就被认为发生了通货膨胀。
10月CPI同比3.2%,基本符合市场预期。食品价格如期下滑,非食品价格平稳上行,整体CPI环比上涨0.1,符合我们的预期。食品价格中,9月环比涨幅最大的蛋、鲜菜和鲜果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调。寿光蔬菜价格指数显示,10月首周蔬菜价格继续环比上涨,但十一假期之后一周出现明显的回落,随后则再次上行。商务部的周度监测数据也显示,目前蔬菜价格已连续4周上行,但上行幅度有所收窄。猪肉价格继续环比小幅下跌,同时玉米价格震荡走低,令10月猪粮比价维持在6.6左右的较高水平,保障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生猪存栏继续回升,维持年内猪价不会出现超越季节性上涨的判断。
非食品价格中,衣着、旅游价格环比涨幅居前,根据季节性规律,预计11月衣着价格将继续上行,而旅游价格随着假期结束将出现回落。居住类价格10月环比上涨0.2%,其中租房价格环比上涨0.2%,同比上行至4.5%,为28个月的新高。目前主要城市房价环比、同比均在上升趋势中,同时近期水价上调的预期升温,都将对居住类价格产生向上的带动作用,需要警惕未来居住类价格上涨加速推高非食品价格涨幅。
高频数据显示,11月上旬农业部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继续走低,CPI食品各分项均没有出现大幅上行的迹象,据此推断11月食品价格将延续疲弱表现,非食品价格则维持平稳上行局面,预
计11月CPI环比0.1%,翘尾因素与10月基本持平,CPI同比继续小幅上行至3.3%,而12月环比虽然会季节性提升,但翘尾因素的彻底消失将有望带动CPI同比重回3%以下,预计全年CPI同比
2.7%。
PPI同比-1.5%,环比持平,略低于我们的预期。生产资料价格同比回落,其中原材料工业同比下跌幅度较大。10月工业生产回升超预期,而需求并未同步走强,导致价格表现偏弱。国内主要能源、化工、金属等生产资料价格10月基本持平,国际商品价格则出现回落,原油价格跌幅较大,QE退出延后及欧央行意外降息提振美元,美元指数自10月底以来持续回升,同时欧美经济复苏较原先预期偏弱,美元指数和需求两方面都对大宗商品价格形成下行压力。领先指标CRB指数10月环比下跌,同比跌幅则小幅收窄,显示PPI表现将继续疲弱,预计11月PPI同比-1.5%,与10月持平。三.总结:多种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延续了前3季度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
宏观政策作用日益显著:20__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由控通胀转向稳增长,这可以视为一个重要转折点,转向稳定经济增长。其中最重要的是财政支出政策的调整以及相应的政府投资增速由低转高;以及货币政策由紧转松。
受政策效果影响,20__年投资增长由落转稳,支持经济增长率在四季度出现回升。但尚未形成促使经济在7%~8%区间平稳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20__年则是围绕7%~8%区间的经济增长,全面形成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时期,包括确立宏观调控目标,形成兼顾需求侧和供给侧,立足当前,更惠长远的综合性、系统性的政策选项,提高定力,注重把握政策的稳定性,财政政策没有进一步扩张,政府投资项目的选择更为谨慎,更注重与转型升级活动紧密结合。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节能减排、信息基础设施、全国铁路网等方面的建设力度,有力地支持了经济转型升级活动;加大改革力度,积极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大力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这些领域的投资。
与此同时,货币政策在稳定资金链条、稳定货币金融环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同时防范金融风险快速累积方面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和重要经验。宏观经济政策对支持7%~8%区间的经济增长,开始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经济增长未来依然可期: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发展态势,经济增长率一直在7%以上,其基本原因是改革开放使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范围不断扩大,人民创业活力增强和生活水平提高从生产和市场需求两个方面推动了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多种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延续了前3季度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