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D、多孔玻板吸收管
E、真空采样瓶
参考答案:D
关于雄激素的作用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 刺激雄性附性器官发育并维持成熟状态
B. 刺激男性副性征出现
C. 促进肌肉与骨骼生长,使男子身高在青春期呈冲刺式生长
D. 分泌过盛可使男子身高超出常人
E. 维持正常的性欲
正确答案:D
内脏疾病常引起体表某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称为牵涉
痛,其机制是患病内脏与发生牵涉痛的皮肤部位
A. 位于照体的同一水平上
B. 位于骊体的同一瓠切面.上
C. 位于驱体的同一触状切面F.
D. 受同一洵圈节段的后根神绿支配
E. 受同一奇髓筒段的前根柯经支配
正确答案:D
公卫助理医师历年真题解析5篇第2篇
某45岁男性日平均摄入蛋白质88g、脂肪60g和碳水化合物
320g。该人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日均净供能量分别是
A、1958.9kJ、 3780kJ、 5376kJ
B、84.5kJ、216kJ、307.2kJ
C、352kcal、 540kcal、 1280kcal
D、303.8kcal、645.7kcal、1582.5kcal
E、72.9kJ、155kJ、379.8kJ
参考答案:C
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的迟发性神经病多在急性重度中毒后多长
时间发生
A. 2〜3年
B. 2〜3个月
C. 2〜3周
D. 2〜3天
E. 2〜3小时
正确答案:C
该研究者运用了哪种研究方法
A. 历史资料分析
B. 随访研究
C. 生态学研究
D. 筛查
E. 现况研究
正确答案:C
频数分布的类型可分为
A、正偏态分布与负偏态分布
B、对称分布
C、对称分布与偏态分布
D、对称分布与正偏态分布
E、对称分布与负偏态分布
参考答案:C
以下对阈值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 是指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B. 是指能引起组织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C. 阈值即阈电位
D. 是判断组织兴奋性上下的指标之一
E. 组织兴奋性与阈值成反比关系
正确答案:C
公卫助理医师历年真题解析5篇第3篇
患者,女,25岁,已婚。产后2天,恶寒发热,头疼,咳嗽流涕。肢体酸疼,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检查:体温37.8°C,血气分析正常,其诊断是
A、产褥感染外感证
B、产褥感染斜毒证
C、产后发热血瘀证
D、产后发热血虚证
E、产后发热外感证
参考答案:E
以下哪一项不是大气污染对健康造成的间接危害
A、形成酸雨
B、气候变暖
C、臭气层空洞形成
D、机体免疫力下降
E、大气混浊
参考答案:D
将总体中各观察单位编号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然后按一定间
隔距离抽取观察单位,此方法为
A. 单纯随机抽样
B. 机械抽样
C. 分层抽样
D. 整群抽样
E. 多阶段抽样
正确答案:B
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地区的儿童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呆、小、
聋、哑、瘫等临床表现,这种病称为
A. 严重型地方性甲状腺肿
B. 先天性水俣病
C. 地方性营养不良
D. 慢性铅中毒
E. 地方性克汀病
正确答案:E略
引起臭米面中毒的有毒物质是
A. 龙葵素
B. 类秋水仙碱
C. 植物血凝素
D. 3-硝基丙酸
E. 椰毒假单胞菌外毒素
参考答案:E
公卫助理医师历年真题解析5篇第4篇
以下哪种氨基酸是生酮氨基酸
A、亮氨酸
B、异亮氨酸
C、苯丙氨酸
D、缬氨酸
E、蛋氨酸
参考答案:A
粉尘所致的最常见的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是
A. 肺尘埃沉着病(尘肺)
B. 粉尘性支气管炎
C. 呼吸系统肿瘤
D. 粉尘沉着症
E. 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
正确答案:A
碳酸锂中毒的早期症状为
A. 厌食、恶心、呕吐
B. 震颤、共济失调
C. 发热、定向障碍
D. 癫痫大发作
E. 下肢水肿、多尿
正确答案:E
无机砷是确定的人类致癌物,其引起的肿瘤最常发生在
A、肝
B、脑
C、骨骼
D、肺
E、皮肤
参考答案:E
霍乱患者已住院或死亡,对其住所进行一次全面消毒以去除疫源地内的病原体称
A. 终末消毒
B. 随时消毒
C. 预防性消毒
D. 物理消毒
E. 紫外线消毒
参考答案:A
公卫助理医师历年真题解析5篇第5篇
假如上述诊断成立,首选的治疗药物是
A. 左氧氟沙星
B. 头孢曲松
C. 万古霉素
D. T胺卡那
E. 青霉素G
正确答案:E此题考查考生对肺炎链球菌肺炎抗生素选择的理解能力。
结合上述临床表现,初步考虑诊断为肺炎链球菌肺炎,而肺炎链球菌肺炎最敏感的药物仍为青霉素,只有对青霉素过敏、耐青霉素或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者,方考虑使用呼吸喹诺酮类、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等药物,而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者才使用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故E答案为正确答案。A、B、C、D答案可排除。
错误的心理治疗概念是
A、治疗者受过严格训练
B、劝说是根本技能
C、以医学心理学的某种理论体系为指导
D、治疗的关键是帮助患者开展自己
E、是特殊的人际关系
参考答案:B
维持躯体姿势的最根本的反射是
A. 肌紧张
B. 腱反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