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防宣扬与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开展消防宣扬与教育培训,必须熟悉其内容和形式,才能不断革新形式、改善方法、拓展渠道,实现消防宣扬与教育培训对象分众化、形式多样化、工作实效化。一、消防宣扬的主要内容和形式针对不同的对象,消防宣扬的内容和形式也有所不同。一家庭、社区消防安全宣扬的主要内容和形式1.家庭成员学习掌握安全用火、用电、用气、用油和火灾报警、初起火灾扑救、逃生自救常识,常常查找、消除家庭火灾隐患;教育未成年人不玩火;教育家庭成员自觉遵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不圈占、埋压、损坏、挪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占用消防车通道、防火间距,坚持疏散通道畅通;提倡家庭制定应急疏散预案并进行演练。2.社区居民
2、委员会、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应建立消防安全宣扬教育制度,制定居民防火公约,重要防火时期、“119消防日活动期间组织居民参加消防科普教育活动和消防安全自查、互查及灭火、逃生演练;发动社区老年协会、物业管理公司职工、消防志愿者、义务消防队员参加消防安全宣扬教育工作,与社区老弱病残、鳏寡孤居家庭结成扶持对子,上门进行消防安全宣扬教育,帮助查找消除火灾隐患,遇险情时帮助疏散逃生;为每栋住宅指定专兼职消防宣扬员,绘制、张贴住宅楼疏散逃生示意图,开展楼内消防巡查,保证疏散通道畅通、防火门常闭、消防设施器材和标志标识完好。3.社区居民委员会、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应在社区、住宅小区因地制宜设置消防宣扬牌栏、橱窗等
3、适时更新内容;小区楼宇电视、户外显示屏、广播等应常常播放消防安全常识。4.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等应引导城镇居民家庭和有条件的乡村家庭配备必要的报警、灭火、照明、逃生自救等消防器材,其他乡村家庭应储备灭火用水、沙土,配备简易灭火器材,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5.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等应将家庭消防安全宣扬教育工作纳进“平安社区、“文明社区、“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评定内容。二乡村消防安全宣扬的主要内容和形式1.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应制定完善消防安全宣扬教育工作制度和村民防火公约,明确职责任务;指导村民建立健全自治联防制度,轮换进行消防安全提示和巡查,及时发现、消除火灾隐患。2.在人员相对集中的场所建
4、立固定消防安全宣扬教育阵地,教育村民安全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引导村民开展消防安全隐患自查、自改行动;教育村民掌握火灾报警、初起火灾扑救和逃生自救的方法。3.农忙时节、火灾多发季节以及节庆、民俗活动期间,乡镇、村应集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安全宣扬活动。4.乡镇政府应在乡村集市、场镇等场所设置消防宣扬栏牌、橱窗等,并及时更新内容;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消防文艺演出;催促乡镇企业开展消防安全宣扬工作。5.乡镇、村应设专兼职消防宣扬员,激励乡村基干民兵、村镇干部和村民加入义务消防队、消防志愿者队伍,与弱势群体人员结成扶持对子,上门宣扬消防安全知识、查找隐患,遇险时协助逃生自救。三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宣扬
5、的主要内容和形式1.人员密集场所应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设施等位置设置消防安全提示;结合本场所状况,向顾客提示场所火灾危险性、疏散出口和路线、灭火和逃生设备器材位置及使用方法。2.文化娱乐场所、商场市场、宾馆饭店以及大型活动现场应通过电子显示屏、广播或主持人提示等形式向顾客告知安全出口位置和消防安全注意事项。3.公共交通工具的候车机、船场所、站台等应在醒目位置设置消防安全提示,宣扬消防安全常识;电子显示屏、车机、船载视频和广播系统应常常播放消防安全知识。四单位消防安全宣扬的主要内容和形式1.单位应建立本单位消防安全宣扬教育制度,健全机构,落实人员,明确责任,定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宣扬活动。2
6、单位应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张贴逃生疏散路线图。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至少每半年、其他单位至少每年组织一次灭火、逃生疏散演练。3.单位应设置消防宣扬阵地,配备消防安全宣扬教育资料,常常开展消防安全宣扬教育活动;单位广播、闭路电视、电子屏幕、局域网等应常常宣扬消防安全知识。五学校消防安全宣扬的主要内容和形式1.学校应落实相关学科课程中消防安全教育内容,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分类开展消防安全宣扬;每学年组织师生开展疏散逃生演练、消防知识比赛、消防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应组织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观一次消防科普教育场馆。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119消防日等集中开展消
7、防宣扬活动。3.小学、初级中学每学年应布置一次由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的消防安全家庭作业;一般高中、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应激励学生参加消防安全志愿服务活动,将学生参加消防安全活动纳进校外社会施行、志愿活动考核体系,每名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消防安全志愿活动应不少于4小时。4.校园电视、广播、网站、报刊、电子显示屏、板报等,应常常播、刊、发消防安全内容,每月不少于一次;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消防安全宣扬教育场所,配置必要的消防设备、宣扬资料。5.学校教室、行政办公楼、宿舍及图书馆、实验室、餐厅、礼堂等,应在醒目位置设置疏散逃生标志等消防安全提示。二、消防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和形式针对不同的群体,消防教育培训的
8、内容和形式也有所不同。一单位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单位应当依据本单位的特点,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明确机构和人员,保证教育培训工作经费,按照以下规定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1.对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职工进行上岗前消防教育培训;2.对在岗的职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消防教育培训;3.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其他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4.单位应定期开展全员消防教育培训,落实从业人员上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制度;组织全体从业人员参加灭火、疏散、逃生演练,到消防教育场馆参观体验,保证人人具备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单位对职工
9、的消防教育培训应当将本单位的火灾危险性、防火灭火措施、消防设施及灭火器材的操作使用方法、人员疏散逃生知识等作为培训的重点。二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开展以下消防教育培训工作:1.将消防安全知识纳进教学培训内容;2.在开学初、放寒暑假前、学生军训期间,对学生普遍开展专题消防教育培训;3.结合不同课程实验课的特点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教育培训;4.组织学生到当地消防站参观体验;5.每学年至少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6.对寄宿学生开展常常性的安全用火用电教育培训和应急疏散演练。各级各类学校应当至少确定一名熟悉消防安全知识的教师担任消防安全课教员,并选聘消防
10、专业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消防辅导员。中小学校和学前教育机构应当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认知特点,保证课时或者采用学科渗透、专题教育的方式,每学期对学生开展消防教育培训。小学阶段应当重点开展火灾危险及危害性、消防安全标志标识、日常生活防火、火灾报警、火场自救逃生常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初中和高中阶段应当重点开展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灭火基本知识和灭火器材使用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学前教育机构应当采用游戏、儿歌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幼儿开展消防安全常识教育培训。高等学校应当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消防安全专题讲座,在校园网络、广播、校内报刊等开设消防安全教育栏目,对学生进行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灭火知识、火灾自救他救知识和火
11、灾案例教育培训。有条件的一般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可以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置消防类专业或者开设消防类课程,培养消防专业人才,并依法面向社会开展消防教育培训。人民警察训练学校应当依据教育培训对象的特点,科学安排教育培训内容,开设消防基础理论和消防管理课程,并列入学生必修课程。师范院校应当将消防知识列入学生必修内容。三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消防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和形式1.利用文化活动站、学习室等场所,对居民、村民开展常常性防火和灭火技能的消防安全宣扬教育;2.组织志愿消防队、治安联防队和灾害信息员、保安人员等开展防火和灭火技能的消防教育培训;3.在火灾多发季节、农业收获季节、重大节日和乡村民俗活动期间,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火和灭火技能的消防教育培训。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确定至少一名专兼职消防安全员,具体负责消防安全宣扬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