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品存储安全与油库计质量管理的探讨 油库作为接卸、储备、发放成品油的场所,其管理工作可谓千头万绪,任何一个作业环节的疏漏,就可能造成油库人员财产损失。但事务皆有主次、缓急之分,围绕“安全管理和“计质量管理两条主线展开工作、实现安全与计质量管理工作的效应最大化与协调发展是油库管理的核心理念。 安全管理是油库整个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油库其他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确保。而计质量管理是推动油库管理工作水平和技术革新工作不断发展的源动力,是勇于担负社会责任的大企业形象的具体体现。同时,安全管理与计质量管理二者又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安全管理是计质量管理的前提,它渗入到计质量管理的
2、具体工作中,为计质量管理提供前提和确保;计质量管理又反过来对安全管理起到促进作用,能及时反映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 一、油品存储安全是油库管理的生命线 一、影响油库安全的因素 影响油库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四方面:1、人员,主要是管理和操作人员的素养。2、物,包括储存油料、储罐以及各种监控传感设备,先进的监控及传感设备是确保油库安全的硬件条件。3、自然环境,油库的外部自然环境,特别是雷电以及各种地质灾害是影响油库安全的重要因素。4、管理,主要指油库的规章制度和管理组织结构。规章制度是确保油库安全的制度确保,而组织结构的合理与否也是直接影响能否及时、有效地解决油库安全问题。
3、 强化油库安全管理,重要的是找出油库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纳相应措施解决处理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和实时评价。首先要全面了解影响油库安全的诸多因素以及各因素间的互相关系,如管理和操作人员的素养;储存油料、储罐以及各种监控传感设备的先进程度及质量;油库的环境,包括油库建筑的安全防火要求,是否完善地配备了常用的消防器材,能否处理各种预料不到的自然事故;还有油库的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组织结构。然后要进行安全评价,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大类,评价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进而提出安全对策,使系统危险降到可以承受的程度。最后要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制约油库安全管理的最主要的
4、隐患是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落实不到位。只有扎实做到制度完善、落实有效,才能最大程度确实保油库的安全。 二、如何提升油库安全管理水平 提升油库安全管理水平,应逐步建立全面安全管理模式,构建油库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实现油库长治久安。 油库管理应当审时度势,努力建立以安全信息管理、安全标准化管理、预期型安全目标管理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为内容的全面安全管理模式,并不断丰富油库安全管理内容,主要在六个方面做文章。 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 油库应当始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管生产必管安全的原则,采纳“层层分解、逐级负责的方法,健全油库安全管理机构。采纳确定油库主任为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
5、班组设立专兼职安全员等管理方法,将油库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计划、安排、协调、监督、检查工作贯穿在每个作业环节、每位员工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夯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基础,最终形成油库自上而下有效的安全管理网络,为油库实现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组织确保。 2. 落实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推行安全标准化管理。 油库应始终将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工作做为安全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长抓不懈,积极推行安全技术规程、安全生产制度、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及安全操作规程的标准化进程。对可能存在的散乱不全或抵触、矛盾的管理制度、作业流程、操作规程进行修订,并结合油库实际状况适当的细化和扩充。 在我国油库管理中,标准制度不健全以及落实不到位
6、是制约油库安全管理的最主要的隐患。 只有抓住落实落实规章制度这条主线,油库安全工作才能落到实处,才能有力度、有效果。要准确理解各项法规制度的内在含义,强化遵遵遵守法律律规制度的自觉性;按管理制度办,按操作规程做,按技术规范管,狠抓安全制度的落实,切实做到制度全覆盖,管理无漏洞,这样才能确保油库的安全最大化。 3. 不断完善安全技术措施 由于成品油易燃易爆的理化特性,油库安全技术措施的建设和完善,是实现安全管理关口前移,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几率和损失的有效途径。 油库管理应始终关注针对生产设施,如码头、油罐、罐区、操作场所的安全监控及传感设备的建设、完善和有效的网络化管理,以精细管理来弥补设备、设施陈旧带来的不利局面。目前,油库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先进的传感仪器以及计量设备的使用,使得人为影响逐步减少。 建立健全设备、设施档案,使设备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对设备建立单台设备档案,设置设备运行、检修、养护等记录,具体记载运行、检修、养护等技术状况,定期整理归档,为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检修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扎扎实实的作好设备的检修保养计划,防止跑、冒、滴、漏的发生。采纳“四定一包,即“定人员、定设备、定期检查、定期修理,分片包干,全库不管设备大小都落实到人头; 坚持设备、设施隐患整改和技术革新相结合的原则,在确保现行设备、设施正常运转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更新换代和技术革新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