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上好每一堂课是减负增效的关键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充分条件,备好课不等于能上好课。备课中的主角是〔教师〕本身,而上好课的主角是师生双方。上好课除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外,课堂上要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课堂教学的原则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在课堂上应师生互动,且动而不乱。教师要强化课堂组织教学,注意双边活动来引起同学注意。上课做到明白、准确、新颖、生动、启发同学积极思索,使同学处于优良的学习状态。试想,教师上得很认真,同学不积极参加,不认真听讲,有何效率可言?第二、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综合利用。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地看待,我们一方面要适当地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另一方面我认为,更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继承和革新。
在有限的一节课时间内,运用辅助工具不是越多越好,而要恰到好处,绝不能搞花架子。运用好的教学手段,能启发同学独立思索,发展智力,而不能把它们变成课堂教学上的娱乐,或分散了同学对学习知识的注意力。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演示方法和同学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人于鱼,不如授人渔',教同学学习科学方法、如观察、实验、形象演示与逻辑推理相结合、教师点拨等等,并长期成为一种教学思路、贯穿于每节课堂教学,让同学真正地变"学会'为"会学',变"死学'为"活学'。
创设情境,丰富教学内容,诱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首先要求教学内容丰富,而且贴近同学生活。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是引起同学好奇心并优先注意的直接原因。因此,教师应当挖掘教材新意,注意课内知识及课外教育资源的广泛收集总汇。自己感兴趣,是引起别人感兴趣的首要条件。教师要兴趣盎然地备课,巧妙地创造性地创设情境,使同学有新鲜感,让同学能够积极地亲近数学,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如:教同学如何求平均数的课程时,我以同学四周的事件为实例: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并且统计出班上的语文总分是4338分,数学总分是4672分。现在如何获知我们班的成绩状况?比如我们班每个同学的平均成绩,提问同学如何帮老师想办法算出来。
问题刚提出,同学顿时讨论开了。我顺势引导同学想办法计算,为老师出谋划策。同学带着现实生活中富有趣味性的具体情境学习数学,不经意间激发了认知冲突,将系统知识运用到了生活中。适应了这种情境学习后,同学就会自觉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现实生活,拉近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距离,从而诱发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切忌盲目灌输,可以因势利导,以体验、研究、对比、讨论等方式对知识形象化、感性化,甚至通过合理想象编制成故事性内容 浮现给同学。同学的直接兴趣得到满足,他们很愿意将这种学习满足感和激烈的学习氛围弥散开来。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技巧
专研教法。教法应建立在同学学法的基础上,同时结合教材、同学的特点,从教学法的体系中,优先出上好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实际上,不管什么方法,都应立足于"以教师为主导、以同学为主体的原则',实施寓教于乐,同学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在教学手段上也应该多种形式并进,传统和现代手段相结合的思路,目的是使同学直观、形象、生动地掌握好科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懂得怎样才干学好科学的方法。多做实验、多用投影片、板画、示教板等,做到课堂上演示效果优良,不出差错。以达到激发兴趣、直观教学、轻松学习减负增效。
透同学。要用心去充分了解所教班级每个同学,通过多谈心、多融洽的手段和方式弄清每个同学的兴趣,接受能力,理解水平,各别差异。弄清每个班的整体差异和特点。然后,才干"以学论教',"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同学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同学准备不同问题。例如:某班有几个学习不好的同学,做了很多工作,都没能起到作用。我找了班上的一个成绩较差的同学来担任科代表,但是一段时间后发现该生工作不负责任,几次教育后不见改观,便撤换了他。在撤换决定宣布时,班上许多同学说当时就应该用成绩好的。新的课代表宣布时,全班大吃一惊,这个同学的成绩更差。可几节课下来后我发现,这个同学当上科代表后,慢慢开始变化了,上课认真了,开始做作业了。当上课代表的责任感成为他学习的动力。他的行为的转变慢慢地改变了其他同学对他的看法。但是时间长了,这位同学也有些松懈了,于是,我交给他更多的任务,让他做示范、做实验等等,使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喜爱和重视,他没有辜负老师对他的期望,期末考试时,数学考了82分。让我想不到的是,班上那几名成绩不好的同学,也包括上一任课代表在看到他的进步,听到很多老师和同学对他的表扬后,提出要用成绩和他争课代表的位子,其实他们也希望得到大家的重视,也渴求进步。一位同学的进步,让他们看到自己也有这样的能力。这样,全班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
精心准备学习。传统教学中老师搞题海战术的很多,布置作业没有选择性,不管是有用无用,是否重复等,布置了一大堆,同学苦不堪言,穷于应付,事倍功半。我认为要减负,就必须精选习题,精心琢磨,自编自拟。这样的学习目的性更强,减负效果更显然。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提升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关键
在传统的观念中,老师与同学是长辈与晚辈的关系。中国有句古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当这个观念深入同学心中时,他们就会觉得老师高高在上,从而对老师有种畏惧感。在课堂上会惧怕发言,总会畏首畏尾;或是当老师讲课出错时,也不能当堂指正;更有些同学由于害怕老师骂自己笨,不懂装懂,日复一日,学习上就更加吃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性情随和、幽默风趣的老师所带的班级学习效率更高。因为老师的随和,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融洽。同学在这样一种毫无压力的学习氛围中才会更自主地去学习。那是一种主动的学习,因而学习效率高,学习效果好,事半功倍。当老师与与同学变为了亦师亦友的关系时,很多事情就水到渠成了。学习于同学而言,会因为学习氛围轻松而变成一种主动性很强的事情。
课外与课内齐头并进
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很多同学在学校认真学习,一回到家就松懈了。常常是放下书包就看电视、玩〔电脑〕,完全将学习置之脑后。其实这时候家长的作用非常大。都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作为孩子最初的老师,应当给孩子创造一个合适学习的家庭环境。起到随时监督、敦促孩子的作用。同时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家庭作业的布置
家庭作业是对同学一天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复习。关于家庭作业,我一般会依据同学能力的不同而区别布置。而且我一向反对给孩子布置堆积如山的作业。题,不在多,而在于精。我愿意一个同学用多种方法解一道题,而不愿意看到他只用一种方法解一堆题。同时,在设置家庭作业时,还应当将其融入施行。譬如,学习了加减乘除后,可以让同学回家给父母算账,算算天天家里都花了多少钱,同时帮着父母买东西等;进行钟的教学时,可以让同学把家里一天的作息时间标记在钟面上;进行几何教学,就让同学自己记住在日常生活中所见过的类似的物体等。
4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有效提升
创设平等的氛围。
教师在教育同学的时候,一定要摆正师生关系,不要认为自己是权威,同学就要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听话,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去俯视同学,用严厉的眼神去威慑同学,用冷冰冰的面孔去面对同学,用尖酸刻薄的语言去讽刺同学。这些都让同学对教师敬而远之,也会让同学的身心受到影响,不喜爱教师,所以不想学习。在和同学相处时,要合计到同学这个年龄段的思维、认知,用同学能接受的方式来教育同学,和同学处在同一个位置,大家在教学中没有上下之分,都是学习的伙伴,教师是同学的帮助者,要从为同学服务的角度对待同学。
教师与同学平等、合作、交流,教师对同学认可、接纳、倾听,是师生对话之源。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在愉快、轻松的时候,接受的信息多,学习效率高。关于小同学而言,这还容易激发他们的革新欲望。弗莱雷指出:"教师不仅仅是从事教,他在教学中通过与同学的对话,教师也受到教益。教师和同学双方都成为教育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发展。'教师与同学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同学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强化说话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有利于培养同学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激励、引导同学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推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并把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弥补同学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体同学也有指导意义。教师要激励、指导同学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且让尽量多的同学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同学说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同学说的质量,这样保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同学的逻辑思维能力。
有利于同学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的学习。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特点,同学学习数学概念、性质、法则是难点。我们不能死记硬背,但并不是说不记不背,对有些概念、公式,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背出,加深理解,学以致用。再进行各种学习,同学便会切实掌握这部分基础知识。
有利于同学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如果说语文学科要求同学口头表达的内容更形象、生动的话,那么数学学科则要求同学说话更准确、精练。数学语言是一种特别语言,必须要准确无误,并且逻辑性强,有时还必须要当机立断的敏捷性,所以数学教师依据教材有计划地并严格训练同学说话,有利于同学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革新。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