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二文化生活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0098238 上传时间:2025-04-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文化生活期末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文化生活期末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年级元月份考试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60分) 1、下列对于“文化”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文化就是文学艺术,是相声、小品、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的总称 ②文化源于文化工作者的创作 ③文化离不开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产物④文化是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苹果公司北京时间2015年9月10日发布iPhone 6s系列。有人说:“苹果的电子产品引领了世界潮流,它不仅仅是一件产品,更是一种信仰。"这句话说明 ①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物质产品附着文化的内容 ②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并能促进文化的发展 ③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④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是能够产生经济效益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2015年2月28日,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村镇、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表彰会议强调,要继续锲而不舍地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这表明 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③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④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 “要想剪除旷野的杂草,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这启示我们 A.文化对社会实践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美德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D.应该主动、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5、庄子曰: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道理是(    ) A。优秀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C。落后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6、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将于2015年10月18日在福州举行,这届运动会的主题口号是“福之州,青之运”。“福之州"点出中国唯一一个“与幸福同名"的省会,“福之州”也可表述为幸福的神州大地;“青之运”则暗喻年轻一代将在此集聚能量,展示力量,以新的姿势与节奏,领跑中国。这体现了 ①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举办运动会可促进文化交流 ③各地文化渐趋融合又各具特色 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活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郑和下西洋对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是(    ) ① 传播了中华文明                    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 ③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④开创了大众传媒的新形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央视公益广告《有爱就有责任》很简短,却内涵深厚。作品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挖掘外词Family的内涵:Family=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将外词字母幻化成人物角色,演绎了一个孩子在家庭中成长的故事。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 (    ) ①要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②要立足于传统文化这一根基 ③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④要反对文化渗透,捍卫文化主权 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①③ 9、当今世界,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民,共同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不同文明之间持续开展对话、交流,最终融汇成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这表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③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基础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2015年9月23日,习近平在美国发表重要演讲,强调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习近平演讲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有 ①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②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没有冲突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中华文化容纳世界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1、2015春晚采用3D全息投影技术,使歌曲《锦绣》在动静对比中,实现传统与时尚、手艺与演艺的混搭,带给人们极大的精神享受。这体现了 ①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③大众传媒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 “抬头看春晚,低头抢红包"。2015羊年春节的热门话题里,“抢红包"绝对可以说是最红火的一个.根据材料,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红包"是华人春节的一种习俗,已流传千年。原本是长者向幼者表达爱护祝福之意的红包,在羊年到来之际演变为“现象级"的公众行为。这说明 A. 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 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C. 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D.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13、电视节目《中国达人秀》,将镜头定格在平凡小人物身上,以现实的深度与情感的浓度穿透人性,以开放的创造精神与自觉的文化态度促成了“舶来品”的华丽转身。《中国达人秀》的成功启示我们(    ) ①借鉴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电视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进行文化创新应考虑到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要  ④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 “中国是一个书法大国,拿起鼠标以后,也不能忘了笔杆。”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B.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财富,应该继承和发展 C.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D.传统文化都是精粹,我们应该继承发展 15、2015年3月16日出台的《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明确:各地中小学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加大课时比重。到2025年我国将建立5万所足球特色学校.这表明 ①教育的基本功能随着时代发生了改变 ②教育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④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6、近年来,一些文艺成了市场的奴隶;一些作品金钱至上,唯票房是从;一些创作唯视听快感、娱乐至死。对此政府应该(     ) ①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②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③奏响主旋律,反对价值取向多样化      ④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2015年5月26日,西藏自治区革吉县有关部门对辖区内的文化市场进行了检查。在此次检查中,工作组共收缴非法歌碟4件、盗版光碟50件、淫秽光碟3件。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多种文化并存是一种客观事实 ②文化发展需要有多元化指导思想  ③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    ④建设先进文化有赖于现代传媒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开始注重精神生活,出现了文化多元的现象。社会提倡高雅文化的同时,娱乐化、低俗化、流行化也开始盛行。作为公民,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 ①选择有个性又新潮的文化             ②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③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9、 “四大名著”系列漫画由神界漫画有限公司历经8年时间,160余人共同创作推出。作品已成功授权20多个国家地区,国际发行总量逾600万册。正如其董事长讲的,画风、内容要有自己的特点,在差异化竞争下具有文化自信,才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这说明 ①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②文化自信是文化国际化的根本途径  ③文化自信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  ④文化自信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前提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0、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城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们需要(    ) ①积极借鉴外来文化②杜绝外来文化的影响③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④把培育“四有”公民作为根本任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    )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③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清除各种思潮对我们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是 A.培育“四有”公民 B.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C.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D.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3、高尔基说:“智慧是珠宝,如果用谦虚谨慎镶边,就会更加绚烂夺目.”这表明(    ) A. 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有利于促进思想道德修养B。 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利于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C. 只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就一定能提高科学文化修养D. 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与科学文化修养无关 24、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当前我国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是(    ) A.培育“四有”公民B.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C.努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5、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一直繁荣发展、绵延不断,甚至连佛教礼仪、服装等细枝末节的元素都保留得非常完整。这说明(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独树一帜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D。中华文化异彩纷呈 26、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依靠键盘书写,汉字书写能力下降的情况,中央电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大型电视活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下列关于汉字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 ①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③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④汉字传承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7、 “横平竖直写字"与“堂堂正正做人”紧密相连,汉字的一笔一画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从形意到声韵组合都极富美感,这在世界文化领域是绝无仅有的。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          B。具有地域性        C。具有包容性        D.博大精深 28、战争年代驰骋沙场、奋勇抗敌是爱国;和平时期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是爱国。这表明  A.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B.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C.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最深厚感情的结晶 D.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往往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29、罗素说:“假如中国人愿意的话,他们的国家是最强大的国家。但他们希望的只是自由而不是支配。”这句话生动的诠释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    )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30、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不仅要有中国制造,更要有中国创造;不仅要有中国声音,更要有中国价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    ) ①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②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④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简答题(共40分) 31、 材料: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三条路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1)请写出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33、2014年11月8日,由河北科技大学和河北省教育出版社联合举办的“祁淑英《中国三钱》读书分享会暨善美青春•出彩人生——青年读书人活动”启动仪式在河北科技大学举行。此次活动旨在弘扬中华读书传统,引导广大的青年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学以致用,在读书中确立人生远大的目标,促进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说明举办青年读书人活动的依据.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 试题分析:③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同意,对于文化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是,文化离不开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产物,同时文化是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故入选。①②选项观点错误,文化与文学艺术并不等价,并不是相声、小品、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的总称,文化源于文化工作者的创作实践活动,故排除。 考点:文化的特点、含义 2、C 【解析】①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苹果的电子产品引领了世界潮流,它不仅仅是一件产品,更是一种信仰说明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物质产品附着文化的内容,同时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故入选。②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而不是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并不是所有的经济都能促进文化的发展,故排除. 【考点定位】文化的特点、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名师点睛】正确理解文化的反作用①文化是依存于社会又反作用于社会的精神力量,但它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力。②文化虽然也能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始终是第二位的,它不可能与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等量齐观。③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表现为不同性质的文化促进或阻碍经济、政治的发展或变革。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对文化的作用要作具体分析。 3、A 【解析】 试题分析:题肢③说法过于绝对,文化的作用是具有双重性的,故排除;题肢④说法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从材料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可以知道,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文化的作用 4、D 【解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文化对社会实践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故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观点强调用美德占领灵魂,说明人要积极主动接受健康文化的影响,而不是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故排除。C选项观点错误,美德并不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故排除。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用美德占领灵魂,启示我们应该主动、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故入选。 【考点定位】文化对人的影响 【名师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这些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也未必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5、D 【解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强调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并不是优秀文化促进社会发展,故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强调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而不是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并没有涉及落后文化阻碍社会发展,故排除。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庄子的观点体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故入选。 【考点定位】文化影响人的表现 【名师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必须 要有一定的途径,因此,在发展社会中必须加强文化环境、文化场馆的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时一定不要忘记“文化对人生的塑造作用";文化对人影响具有双重性,不能说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有益的促进。 6、B 【解析】 试题分析:“青之运"则暗喻年轻一代将在此集聚能量,展示力量强调了文化的作用,即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全国青年运动会有利于各地文化的交流与发展,青少年借此展示力量是我国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表现,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活力,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文化的作用、文化的交流 7、C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②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郑和下西洋属于文化交流,在文化领域有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和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同时在经济领域也有贡献,具体即郑和下西洋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是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故入选。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郑和下西洋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并没有开创了大众传媒的新形式,故排除。 考点:文化交流 8、A 【解析】 ①②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同时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这一根基,故入选.③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强调立足传统文化,而不是强调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强调不同文化间交流借鉴,而不是反对文化渗透,捍卫文化主权,故排除。 【考点定位】文化交流、文化创新 【考情分析】文化创新的考情分析: (1)文化创新、企业科技创新是长效热点,也是当前的热点。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提出,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这要求在复习中更要注意有关文化创新的话题,这必将成为高考的出题重点。 (2)文化创意产业近几年增长强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在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前,国家提出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的认识,很容易成为高考命题的切入点。 9、C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不同文明之间持续开展对话、交流,最终融汇成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表明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①④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的源泉,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故②表述错误;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基础,③项错误。本题选C项。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0、B 【解析】题中习近平演讲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有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同时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①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观点强调秉承包容精神,才不存在文明冲突,并不能说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没有冲突,文明和谐并不是中华文化容纳世界文化,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文化多样性 【名师点睛】尊重文化多样性应注意:①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是民族文化,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是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②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是两个方面,既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但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③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并不是说每个国家和民族在实际生活中都能做到。要反对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文化的错误倾向. 11、A 【解析】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2015春晚采用3D全息投影技术,实现传统与时尚、手艺与演艺的混搭,带给人们极大的精神享受.这体现了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①②适合题意;社会实践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③是错误的;④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知识定位】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创新的作用 【名师点睛】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创建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3)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不断繁荣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12、C 【解析】 试题分析:选项A说法错误,因为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故排除;选项B说法错误,因为社会实践是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故排除;选项D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3、C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③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国达人秀》的成功启示我们,借鉴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同时进行文化创新应考虑到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要,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故入选。②选项观点错误,电视并不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故排除。 考点:文化创新 14、B 【解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并没有涉及传统文化的糟粕,也就不能理解为对待传统文化批判继承,故排除.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强调不能忘了笔杆,实际就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财富,应该继承和发展,故入选。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强调文化的继承,而不是强调中国书法的重要性,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故排除. 【考点定位】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名师点睛】对于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的说法对吗?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反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因此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在继承之后才发展,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是先后两个过程。 15、D 【解析】 试题分析: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教育的基本功能没有发生改变,故排除;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故排除。 中小学把足球列入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说明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并且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6、B 【解析】①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针对题中不良文化现象,政府应该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同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故入选。②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设问行为主体是政府,提高眼力,拒绝污染是公民行为,故排除。③选项观点错误,针对不良文化现象,政府应该奏响主旋律,但并不能反对取向多样化,故排除。 17、B 【解析】我国的文化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②说法错误;我国文化市场存在的令人担忧的现象,是因为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导致的,④与题意不符;文化市场良莠不齐,需要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和引导,①③说法正确.该题选B。 18、C 【解析】个性新潮的文化并不一定是健康优秀的文化,所以①不正确.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属于文化生产,不属于文化消费,所以③不正确。作为公民应该是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和提升自身的审美文化品位,所以②④正确。 19、C 【解析】材料中“四大名著”国际发行总量逾600万册,以及画风、内容要有自己的特点等说明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同时有特点,在差异化竞争下具有文化自信,才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体现了文化自信是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前提。因此①④正确。而②③表述错误。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对文化道路和文化目标充满自信,但不是文化国际化的根本途径,也不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在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故正确选项为C。 【考点定位】 【名师点睛】坚持文化自觉和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0、B 【解析】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就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科学事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③④适合题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们需要积极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和有益成果,①是错误的;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21、A 【解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①②③说法正确;要正确对待各种思潮的影响,但④清除各种思潮对我们的影响,说法过于绝对,错误。该题选A。 22、C 【解析】 试题分析: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C说法正确;培育“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A与题意不符;B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与题意不符;D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措施,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3、B 【解析】本题考查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关系的知识点。智慧指科学文化修养,谦虚谨慎指思想道德修养。高尔基的话说明要把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相互结合,通过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促进科学文化修养的提高,B符合题意,A与题意相反。CD错误理解了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本题选B。 24、A 【解析】培育“四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B、C、D项不符合题意. 25、A 【解析】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佛教礼仪、服装等细枝末节的元素都得以保留,世代延续,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故A符合题意.题中涉及佛教文化流长久远而不是强调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故B、C、D均与题意不符. 【考点定位】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知识拓展】儒释道,儒指的是孔子开创的学派,也称儒教。曾长期作为中国官方意识形态存在,居于主流思想体系地位,其影响波及朝鲜半岛、日本、中南半岛、中亚、东南亚等地区; 释是古印度(今尼泊尔境内)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佛教,因悉达多为释迦牟尼佛,故又称释教;道指的是东周时期黄老道神仙家依据《道德经》(即《老子》)《南华经》(即《庄子》)而长期演变创立的宗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在中国境内广泛传播,影响巨大.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26、C 【解析】题肢②错误,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长期积淀.题肢③错误,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见证,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故①④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汉字 【趣味阅读】汉字的起源,可追溯到距今8000年左右的两类符号:一类是以甘肃大地湾遗址的彩陶上的刻符为代表的抽象的、方折形的符号;另一类是以河南贾湖遗址的甲骨上的刻符为代表的肖生象形的符号。前者有序地演变为西安半坡临潼姜寨上的刻划符号系列;后者则发展成为大汶口陶器上的图象.到龙山文化后期,父系社会基本确立,该时期出现了良渚文化玉器上的成组的刻符。这些刻符,有与大汶口陶器图象相同或相象者,也有与西安等地的刻符相类者。这些刻符可能是当时的雏形前汉字系统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良渚文化处于中国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诞生的前夕,夏朝应该是正式的汉字系统形成的最关键的时期。汉字为什么出现得这么晚?根据考古学、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语言诞生的时间,距今约几十万年,而真正的汉字系统却是直到距今约5000年的时候才形成的。 27、D 【解析】 试题分析:源远流长是从时间上来讲的,要从纵向上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博大精深是从内涵丰富的角度来讲的,要从横向上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字的一笔一画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从形意到声韵组合都极富美感,这在世界文化领域是绝无仅有的,这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里的“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体现,D适合题意;其它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故答案选C。 考点:中华文化的特征 28、D 【解析】战争年代和和平时期爱国主义的表现不同,体现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往往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D符合题意;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A说法错误;B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涉及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不符合题意;C说法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爱国主义的形成,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爱国主义 【名师点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不是抽闲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有着共同的要求,也有着不同的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和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用户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9、B 【解析】中国希望的是自由而不是支配,中国崇尚和平、爱好和平。中国始终不渝的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B说法正确;ACD与题意不符。 30、D 【解析】本小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知识。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故排除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故排除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③④正确. 二、简答题 31、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材料中的邯郸成语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例如胡服骑射、不遗余力、破釜沉舟体现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毛遂自荐、完璧归赵体现着爱国主义精神,退避三舍、奉公守法体现团结统一. 【解析】第(1)问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回答本题要注意从材料中找出关键信息然后和中华文化的特征相结合。材料中“早在8000多年前”体现了源远流长;磁山文化和农耕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第(2)问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回答本题要从材料中找到关键词.“完璧归赵、毛遂自荐”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退避三舍”体现了团结统一等. 32、(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一致、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10分) (2)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实现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5分) 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从而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5分) ③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5分) 【解析】(1)本题是基础知识问题,没有任何思维难度,只需记忆熟练,准确表述即可。即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解读设问,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民族精神,关于为什么弘扬民族精神教材有明确表述,即包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以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包括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实现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包括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同时弘扬民族精神需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33、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通过组织青年读书人活动,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提升人们的知识素养,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青年人参与多读书,读好书,有利于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优秀文化的影响.(5分)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青年人多读书、读好书,有利于丰富青年人的精神世界,增强青年人的精神力量,促进青年人的全面发展。(5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要求学生回答举办青年人读书活动的依据,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包括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特点、表现和文化塑造人生。举办青年人读书活动有利于发挥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同时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开展读书活动,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提升人们的知识素养, 13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