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破氰工艺-—氯氧化法
利用氯的强氧化性氧化氤化物,使其分解成低毒物或无毒物的方法叫做氯氧化法.在反应过程中, 为防止氯化氤和氯逸入空气中,反应常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故常常称做碱性氯化法.氯氧化法于1 9 4 2年 开始应用于工业生产,至今巳有六十多年了,因此,该方法比较成熟。
1氯氧化法的特点
1。1氯氧化法的优点
1 〕氯氧化法是一种成熟的方法,在工艺设备等方面都积存了丰富的经验。
2〕不少氤化厂用氯氧化法处理含氤废水能获得较满意的效果,氤化物可降低到0.5mg/L甚至更低.
3〕氤酸盐能进一步水解,生成无毒物。
4〕硫氤酸盐被氧化破坏,废水毒性大为降低。
5〕有毒的重金属生成难溶沉淀物,排水含重金属浓度达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6〕如果废水中含碑,氯把三价碑氧化为五价碑,进而形成更难溶的砷酸钙而除去。碑可达标。
7〕氯的品种可选择,其运输、使用比较为人们所熟悉.
8〕既可用于处理澄清水也可用于处理矿浆。
9〕既可间歇处理,也可连续处理。
10〕工艺、设备简单,易操作.
11〕投资少。
1.2氯氧化法的缺点
1〕处理废水过程中如果设备密闭不好,CNCl逸入空气中,污染操作环境。
2〕不能破坏亚铁氤络物和铁氤络物中的氤化物,也不能使其形成沉淀物而去除,故总氤有时较高, 尤其是处理金精矿氤化厂贫液时,由于贫液含铁高,可释放氤化物很难降低到0.5mg/L以下。总氤化物含 量更高。
3〕当用漂白粉或漂粉精处理高浓度含氤废水时,由于用量大,废水中氯离子浓度高,与铜形成络合物, 使铜超标。
4〕排水氯离子浓度高,使地表水和土壤盐化、水利设施腐蚀。
5〕氯离子浓度高时使钙、镁大量溶解,废水从尾矿库渗漏出来后,污染地下水,使地下水中钙、镁、 氯浓度大为增高,严重地影响水的功能,严重时不能饮用、不能灌溉农田。
6〕处理尾矿浆时,如尾矿含硫较高,可能造成氯耗大为增加。
7〕氯系氧化剂尤其是液氯的运输和使用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氯泄漏造成的人畜中毒、农田及鱼塘受 危害的事故在其它行业时有发生。
8〕属于破坏氤化物的处理方法,不能回收废水中任何有用物质。
9〕近年来氯产品价格上涨,处理成本高。
正因为这些原因,一些发达国家在利用二氧化硫一空气法等其它方法取代氯氧化法。
2氯氧化法反应机理
由于氯氧化法的反应条件不同,废水组成不同,发生的化学反应也不尽相同。研究氯氧化法的反应机 理关于降低氯耗、提升处理效果、防止二次污染、降低处理成本有重要意义。
2。1氯与氰化物的反应
氯与氤化物的化学反应视氯加入量不同有两种结果,当控制反应条件尤其是加氯量一按时,氤化物仅 被氧化成氤酸盐,称氤化物的局部氤化或不完全氧化: CN—+ClO—+H2O=CNCl+2OH-
生成的CNCl在碱性条件下水解:
CNCl+2OH—=CNO—+Cl—+H2O
反应速度可按下式计算:
[CNCl]
=k[CNCl] [OH-]
dt
k为反应速度常数,可从图4—1中查到。在pH10~11, 10〜15分钟CNCl即可水解完毕。pH11时,
只必须1分钟。温度对CNCl水解的影响见图4-1,pH值与CNCl水解速度关系见图4—2,温度对水解的影响 见图4—3。
当加氯量增加时,氤化物首先被氧化为氤酸盐:
CN—+ClO-=CNO-+Cl-
或 CN—+Cl2+2OH-=CNO—+2C1-+H2O
生成的氤酸盐又被氧化为无毒的氮气和碳酸盐,称为氤化物的完全氧化,该反应是在局部氧化的基 础上完成的: 2CNO-+3ClO-+H2O=2HCO3-+N2+3Cl-
〔pH〈1时10〜30分钟〕
生成的碳酸盐随反应pH值不同存在形式也不同,当pH值低时,以CO2形式逸入空气中,当pH值高 时,生成CaCOs沉淀。
综上所述,氯氧化法可把氤化物氧化成两种产物,氧化成氤酸盐时称氤化物的局部氧化,氤酸盐在 pH6〜8时水解生成氨和碳酸盐;〔该反应必须1小时左右的时间,一般在尾矿库内完成〕。总反应式如下: CN —+ClO-+2H2O = NH3+ HCOs—+C1—
或 CN+CL+2OH—+H2O = NH3+HCO3—+2C1一
该反应理论加氯比CL/CN =2。73 〔重量比,以下同〕。
氯把氤化物氧化成氮气和碳酸盐的反应称为氤化物的完全氧化反应,其总反应式如下: 2CN-+5C1O—+H2O = 2HCO3-+N2 f +5Cl—
或 2CN-+5CL+10OH—=2HCO3-+N2 f +10C1+4H2O
该反应理论加氯比Cl2 / CN =6。83,处理1kg氤化物比不完全氧化反应多消耗氯4.1kg/kgCN—o 氤化物的不完全氧化和完全氧化之界限并不十分显然,当加氯比刚好满足氤化物不完全氧化必须要 时,残氤往往不能降低到0。5mg/L,因此必须加入过量的氯,此时,氤化物虽降低到0.5mg/L,但氤酸盐也 被氤化一部分,反应进入了完全氧化阶段。氯浓度与氤化物的氧化程度之关系见图4-4.
为了节约氯,人们进行了多种偿试,试图仅靠不完全氧化反应使氤化物达标,但目前尚无结果。实 验说明当调节反应pH值在6〜8。5范围内,实际加氯量比较低,可比完全氧化时节氯30%,而且氤达标.但 必须解决CNCl逸出问题,加氯量不变时,反应pH值与残氯含量的关系见图4—5。
2.2氯与硫氤化物的反应
黄金氤化厂废水往往含硫氤化物,有时甚至很高,硫氤化物、氤化物、氤酸盐的还原顺序如下:
SCN -〈CN—<CNO一
利用氯氧化法处理废水时,硫氤化物必定先于氤化物被氧化.在碱性条件下,硫氤化物的氧化分解与氤 化物类似,也分为两个阶段,即不完全氧化阶段和完全氤化阶段。不完全氧化阶段的产物是硫酸盐和氤酸盐: SCN-+4C1O—= CNCl+ SO:—+3C1-
CNC1+2OH—=CNO-+Cl—+H2O
CNO-+2H2O = HCO3-+NH3
总反应式:
SCN—+4Cl2+10OH-=HCO3—+NH3+8C1-+3H2O+SO42-
或 SCN +4C1O +2OH +H2O=HCO3 +NH3+4CI +SO42
加氯比CL/SCN—=4。9,可见硫氤化物不完全氧化耗氯比氤化物不完全氧化时多。
硫氤酸盐完全氤化生成物硫酸盐,碳酸盐和氮。也是在不完全氧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总反应式: 2SCN—+11C1O—+4OH—=2HCO3-+N2 f +2SO:—+11C1-+H2。
或 2SCN—+11Cl2+26OH-=2HCO3-+N2+2SO42-+22Cl-+12H2O
理论加氯比CL / SCN-=6.73。与氤化物完全氤化时十分接近。
处理含硫氤化物和氤化物的废水时,如果控制氤化物处于不完全氧化阶段,硫氤化物也处于不完全氧 化阶段.如果控制氤化物完全氧化,硫氤化物亦然。这是因为两者的不完全氧化产物均是氤酸盐。硫氤化物 的氧化使总氯耗有很大的增加,为此,人们探究减少硫氤化物消耗氯的途径,认为,在酸性反应条件下,将 发生如下反应:
SCN-+2Cl2=S+CNCl+3Cl一
反应完成后,调节pH值6~8,CNCl水解,总反应如下:
SCN—+2CL+2OH =S+CNO—+4Cl—+ H2O
这个反应的加氯比Cl2/ SCN-=2。45,与碱性条件下不完全氧化时加氯比Cl2/ SCN-=4.9相比,减少一半。 而且产物中硫磺在氯浓度不太高时并不再发生氧化反应,故硫氤化物的完全氧化反应加氯比也显然降低. 2SCN—+7CL+10OH =2S+2HCO3—+N2 f +14C1—+4H2O
理论加氯比CL/SCN—=4。28,节氯效果十分显然。近年来国内有人研究出酸性氯化法,其节氯原理大 致如此。
2。3氯与废水中其它还原性物质的反应
除硫氤化物外,氤化厂废水中还有硫代硫酸盐,亚硫酸盐、硫化物、亚铜(以Cu (CN)「、Cu(CN) 32— 形式存在)、亚铁(以Fe(CN)64—形式存在)等,其中,前三种化合物的含量均折算成硫代硫酸盐S2032-含量, 这是分析方法所决定的。这些物质也能与氯发生反应,其方程式如下: S2032-+4ClO-+2OH-=2SO42-+4 Cl-+ H2O
2Cu++C1O-+2OH—+H2O=2Cu (0H)2 I+Cl一
2Fe(CN)64+ClO—+2H+=2Fe(CN) 63-+Cl—+H2O
理论加氯比分别为:CL/S2032=2.54, CL/Cu+=0。56, CL/Fe2+=0。64,但 Fe (CN)64— 一般不会氧化成 Fe(CN) 63-。另外,如果废水碑浓度较高,碑氧化成高价碑也会消耗氯: As033-+ClO-=As043+Cl-
加氯比 CL/As=0。95。
计算氯氧化法的药耗,也应该把这些物质的氧化合计进去。
2。4废水中各种还原性物质的氧化顺序
无论是化学反应还是相变化,都必须要从两个基本方面来研究,既要研究反应的可能性,又要研究反应的 速度即实现这一可能性所必须的时间。关于反应的方向限度或平衡问题,是反应的可能性问题,这是化工热力 学数据,另外,电离常数、络合物稳定常数、难溶物的浓度积都是热力学常数.依据这些数据,我们能够了 解反应或变化是否向某个方向进行,但是,仅了解反应是否可能是不够的,还必须知道反应的速度,例如, 从电极电位看,H2和02很容易反应生成水,但常温常压下,如果不引燃,其反应速度是极慢的.因此,要全 面了解某个化学反应是否可用于工业,必须在研究化学热力学的基础上研究反应的速度一化学动力学.如果 化学热力学研究证实,反应可以进行,但实际上速度很慢,还要研究动力学,以找到提升反应速度的途径, 如提升反应温度,增加压力,改变反应物浓度,调节pH值、加催化剂.
含氤废水中的还原性物质的氧化还原电极电位均小于氯的氧化还原电极电位,因此,从热力学角度讲, 是有可能被氯氧化的。那么反应速度如何呢?施行证实,扇032-、S032-、As032—、SCN-和CN-均能在短时间内(30 分钟)完成与氯的反应,废水中有少量活性氯存在(CLN5mg/L),反应就能进行,然而废水中的氤化物不 仅以游离氤化物(CN—和 HCN)形式存在,还以 Pb(CN)广、Zn(CN) 42-、Cu (CN) 2—、Cu(CN)厂、Fe(CN)U一、 Ag(CN) 2—、Au (CN)2—等络离子形式存在,络合氤化物一般不象游离氤化物那么容易被氯氧化,其难易程度 一方面取决于络氤离子的稳定常数,另一方面取决于中心离子是否能被氧化(变价金属),而且氧化后是 否仍与氤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以Cu (CN) 32—为例,由于铜易从+1价被氧化为+2价,无论Cu(CN)32—的络离子 稳定常数较大,但二价铜不能与氤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所以Cu (CN) 32—还是很容易被氧化,结果+1价 铜变为+2价铜,氤化物被氧化。Fe(CN)64—则不然,由于其稳定常数比较大,一般有效氯浓度低或反应温度低 时不易被氧化,当强化反应条件使+2价铁被氧化为+3价时,由于Fe (CN) 63-仍十分稳定,所以氤离子 并不解离,也不氧化。各种物质被氧化分解的顺序大致如下:
S
o 2 ——\c C 2——\CRT —\nl、2 ——\ rj / T、2 ——'八、2——\ A / Zix T、 —\ !—'/ /-lA T、4 ——\A/ 八NT、 一
203〉S03 >SCN〉CN >Pb(CN) 4〉Zn(CN) 4〉Cu(CN)3 >Ag(CN)2 >Fe(CN)6〉Au(CN)2
其中Fe(CN)64—的氧化是指它氧化为Fe (CN) 63—,并不是其配位离子CN-的氧化。Cu (CN);-的氧化指铜 和氤离子均被氧化。
在含氤废水中,加入足够的氯而且pH值适当时,上述反应的速度很快,加入氯后,几乎立即出现Cu(OH) 2兰色,这说明,排在Cu (CN) 32—之前的络合物巳被分解。Fe (CN) 64—的氧化较慢,在化工生产中,常采纳 提升反应温度的办法加快其反应速度。从我们的处理目的出发,该反应最好不发生,因此反应速度慢也是 好事。
了解了含氤废水中各种物质的反应顺序的问题。我们就不难解释当废水中加入氯气时发生颜色变化的 原因,以反应pH值从7降低到5时的加氯过程为例,反应开始时溶液呈灰白色,这是Pb、Zn的氤络物离解 出Pb2+、Zn2与 Fe(CN)U-生成沉淀物所致,稍过几分钟,溶液变棕红色,这是由于Cu(CN)32—解离出Cu+与 Fe(CN) 64-生成棕色沉淀所致。再过数分钟,溶液变为黄绿色,这是亚铁氤化物氤化为铁氤化物进而与Cu2+生成CusCFe (CN)6】2沉淀所致。余氯低时,Fe(CN)64-不氧化,溶液不会出现黄绿色。如果反应pH值高于10,由始至终, 我们仅能观察到Cu (OH) 2的蓝色。
2。5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机理
废水中重金属铜、铅、锌、汞及贵金属金、银等均以氤络合物形式存在,在氯氧化法处理过程中,除亚 铁、铁的氤化物、金的氤络物未被破坏,其它重金属及其均被解离出来,并在适当的pH值条件下,通过下 列反应以沉淀物形式从废水中分开出来,在通常状况下,经过自然沉降的废水中,各种重金属含量均能达 到国家规定的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一. 重金属与Fe (CN)64-生成沉淀物
2Pb2++Fe(CN)64—…Pb2Fe(CN) 6 I (白色或灰色)
2Zn2++Fe (CN)64「f ZmFe (CN)6 1(白色)
2Cu++Fe(CN)64-fCu2Fe(CN)6l(棕色)
4Ag++Fe(CN)厂…Ag4Fe(CN) 6 I (白色胶状)
2Hg2++Fe(CN ) 64--Hg2Fe(CN) 6 I
Cd2++Fe(CN) 64—fCdzFe (CN)6 I (白色胶状物)
2Ni2++Fe (CN) 64—^NizFe (CN)6 I
二. 重金属与Fe (CN)厂形成沉淀物
3Cu2++2Fe(CN)63—…Cu3 [Fe(CN)6】2 1(绿色)
3Ag++Fe(CN)63—fAg3〔Fe(CN)6] 2 I (橙色)
三. 重金属与砷酸盐生成沉淀物
3Ag++AsO43—f Ag3AsO4 1(黑褐色)
四. 重金属与碳酸盐形成沉淀物
2Ag++CO32-f AgCO3 I Ksp=8.1X 10-12
Cd2++CO32—f CdCO3 I Ksp=5o 2X10—12
Cu2++CO32-f CuCO3 I Ksp=1。4X10-10
2Hg2++CO32—f HgCO3 I Ksp=8°9X10-17
Ni2++CO32-f NiCO3 I Ksp=6.6X10-9
Pb2++CO32-f PbCO3 I Ksp=7.4X 10—14
Zn2++CO32—f ZnCO3 I Ksp=1o 4X10—11
五. 重金属与氢氧化物形成沉淀物
Cd2++2OH-f Cd(OH) 2 I Ksp=2。5 X 10—14
Cu2++2OH-fCu (OH) 2 I Ksp=2 。2X10-20
Ni2++2OH-f Ni(OH) 2 I Ksp=2。0 X 10—15
Ni2++2OH-f Ni (OH) 2 I Ksp=1.2X10—17
在理论上,沉淀形成所必须的pH值可由溶度积求出,但由于盐化效应,估差甚大。由于废水组成不同, 能与重金属阳离子生成沉淀物的各种阴离子也不同,具体生成什么沉淀物,要由废水阴离子和重金属阳离子 含量和所生成各种沉淀物溶度积大小决定.
氤酸盐的水解产物氨大部分逸入空气中,少量存在于废水中可能会和能形成氨络物的重、贵金属离子进 行下述反应:
Cu2++4NH3=Cu(NH3)42+
除铜外,Ag+、Ni2+也会发生类似反应,但废水在尾矿停留时间较长,氨会被去除,这种现象并不严重, 在排水中重金属不会超标.
2.6氯氧化法药剂消耗量估算
氯氧化法必须要氯和石灰两种药剂,氯的消耗可以依据氤化物和硫氤化物完全氧化反应以及其它物质的 氧化进行理论估算,其公式如下:
完全氧化理论氯耗:Wt=6.83Ci+6。73C2+2.54C3+0。95C4+C5
部分氧化理论氯耗:Wp=2。73C1+4。9C2+0。56C3+0。95C4+C5
式中Ci浓度为g/L或kg/m3。某组分浓度低时,可忽略。
C1:氤化物浓度
C2:硫氤化物浓度
C 3:铜浓度
C4硫代硫酸盐浓度(包括亚硫酸盐浓度)
C5反应后余氯浓度.一般可按0。1〜0.3kg/m3计算。
处理全泥氤化炭浆厂废水(浆)时,C2、C3、C4均可忽略。总氯耗仅用CN—浓度决定。C4对大部分氧化 厂来说可忽略。氤化厂的实际氯耗W在控制好崛反应条件时可降低到理论估算值Wt的70%~85%,但均大 于Wp。不同的废水组成尤其是SCN-浓度对节氯效果影响很大。
WpZWZWt
石灰耗量不太容易估算,它与废水的组成及氯的种类有关,废水中重金属必须石灰提供OH-形成沉淀,反应 的产物为酸性物质,必须石灰中和,反应的类型也影响石灰耗量。因此,难以用一个准确的公式估算出石灰 的耗量.
当使用漂白粉、漂粉精时,不必须要石灰,仅使用氯气时必须石灰,其耗量依据工业施行约为氯耗量的2〜 2.5 倍。
Wcao= (2~2.5) W(kg/m3)
2.6氯氧化法的二次污染
氯氧化法处理含氤废水过程中,由于操作控制和设备问题,产生剧毒的氯化氤气体;为了使氤化物降低 到0。5mg/L,必须加入过量的氯,致使处理后废水中存在余氯,由于加氯尤其是加入漂白粉、漂粉精或次 氯酸钠这些含有效氯低但氯离子浓度高的药剂,使外排水中氯离子浓度达0.5〜15kg/m3;由于氤酸盐水解 生成氨,排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氨。这就是氯氧化法产生二次污染的四大因素。如何避免或尽可能减少二次 污染,是该处理方法深入研究的方向。
3氯化氰
在用氯氧化氤化物和硫氤化物的过程中,氯化氤是反应的中间产物,这种物质沸点仅13。6°C,在水 中溶解度又低,如果反应的pH值低于8.5,氯化氤的分解速度降低,那么在敞反应器中,氯化氤就会释放 出来。污染操作场所。解决办法有两种,一是提升反应pH值,一般pH值大于9。8即可。二是采纳封闭反 应器,
使CNCl慢慢水解,或被碱液汲取水解.氯化氤水解速度与温度pH值前面巳讲过,不再赘述。
3.1余氯
为了降低出水氤含量,必须使废水残余的氯坚持一定浓度,称为余氯。依据施行经验,当CN-W0。5mg/L 时,余氯至少50mg/L。参见图4-6。如果废水中含亚铁氤化物,余氤必须更高才干使氤化物达标。因此, 有的废水要求余氯在50mg/L以上,含铁更高的废水不适用氯氧化法,否则,即使再我加氯氤化物也不会达 标。余氯高时,废水即使在尾矿库自净一段时间,余氯也不会全部消失。美国的一项研究指出,氯同水中 的泥炭等有机物起反应生成氯仿〔三氯甲烷〕,氯仿的含量同膀胱癌、结肠癌和直肠癌有很大关系。如果 含余氯的废水进入水体,就会造成水污染,消除余氯的方法有三种,其一是向废水中加入亚硫酸盐,使余氯 还原成氯离子。其二是进入尾矿库的其它废水由于含还原性物质,与余氯反应使之还原,这种方法使用较 多;无论常常不是从消除余氯的目的出发。第三种方法是尾矿库自然净化,此时余氯主要是在紫外线作用 下生成氯气和氯离子.也有少量逸入大气。去除效果受气候影响大,不易反应完全.在处理废水过程中,一 定要把余氯控制在最低限度,以防止污染,减少氯耗.
3.2氯离子
氯离子是难与其它常见物质形成难溶沉淀物〔银除外〕的阴离子,故废水中的氯离子难以通过经济、 有效的方法去除,在处理含氤废水过程中,必须加入数倍于氤化物的氯,其产物绝大部分是氯离子,以处理 含氤化物1mg/L的废水为例,排水氯离子浓度依据所使用的是液氯、漂白粉、漂粉精和次氯酸盐〔电解食 盐崛水产生〕分别为0。5〜1.0、0.6~1。5、0。3〜0。85、5〜10kg/m3。当废水氤化物浓度增加时,废水中 氯离子浓度成正比增加,尤其是使用含盐电解产生次氯酸钠工艺时,废水中氯离子浓度极高。漂白粉因活 性氯降低引起加量增加,使废水中氯离子浓度增加。废水中氯离子对水利设施有较大腐蚀性,而且不能灌 溉农田。氯离子渗入地下水中,使水质恶化,Mg2+、Ca2+、Cl—含量增加,不能饮用。
氯离子进入水体是氯氧化法的致命缺点。
3.3氨
氤酸盐水解生成氨〔NH3、NH4+〕和碳酸盐。氨在水中产生下边电离平衡:
NH4+fNH3+H+
K=5。8X10-10〔25°C〕
K=1.14X10-10〔5°C〕
水中氨浓度与pH、温度关系见图4—7。由图可知,pH值、温度越高,水中的氨以NH3形式存在的比 例越多,毒性也就越大,尤其废水中存在氤化物时,其协同作用使毒性又有所增加。当NH3和CN-分别为0。7 和0。1mg/L时,在156分钟内可导致鱼类死亡。而废水中仅含0。1mg/L的CN—或0.7mg / L的NH3时不会 使鱼致死.氨对一些鱼类24〜96小时的半致死浓度LC50在0。32〜2.92mg/L.氨对鱼类的9 6小时致毒浓度 为 0。 3mg/L。
氤化厂废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氨数量有限,合计到逸入大气一部分以及在水中的硝化作用,排水氨浓度 不会太高〔〈25mg/L〕,至今尚未见氨污染的报导.
3.4碱性氯化法工艺
氯氧化法处理含氤废水按反应的pH值不同分为两类,即碱性氯化法和酸性氯化法。前者可使用各种含 氯药剂,在pH10以上进行除氤反应,巳有五十余年的应用历史了.近年来,我国黄金行业又研究出具有节 氯特点的酸性氯化法,把氤化物的部分〔局部〕氧化反应控制在pH值小于3的条件下。目前我国至少有两 个氤化厂使用酸性氯化法,从经济和技术角度合计,酸性氯化法使用液氯为佳。本节介绍广泛使用的碱性 氯化法。
3.4。1碱性氯化法工艺特点
碱性氯化法工艺也分两种,一种是控制反应pH值在9〜11,使废水中氤化物降低到0.5mg/L,而不合计 氤化物的氧化产物是什么,或者说,把反应控制在氤化物不完全氧化〔局部氧化〕阶段,〔在尾矿库内,氤酸 盐因废水pH下降而水解〕。一些行业称之为碱性氯化法一级处理工艺,我国黄金行业几乎全部采纳这种工 艺,另一种是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第一步使氤化物在碱性条件下氧化为氤酸盐,第二步使氤酸盐氧化为 氮气和碳酸盐,彻底消除氤化物的毒性。我国引进的炭浆厂原制定就是这种工艺,前一种工艺简单、氯耗 小,后一种工艺较复杂,氯耗大。
3。4。2碱性氯化法设备
碱性氯化法工艺装备主要由反应槽、pH值调节设备、加氯设备和检测仪表构成.
一. 反应槽
为了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尤其是处理矿浆时,防止矿浆沉淀,反应器均为搅拌槽。当向反应槽加入氯水、 漂白粉、漂粉精、次氯酸钠时,反应槽为敞开式即可.一般不采用特别的防腐措施。氯水一般加入反应槽中 心桶内以利迅速与废水泥和,故中心桶和搅拌器轴应采纳防腐措施.反应槽搅拌速度只要满足固体不沉积即 可,转速低有利于节电.
当氯以气体形式加入反应槽时,应采纳全封闭式反应槽,反应废气经排气管导入汲取装置,汲取CNCl、 CL、HCN后排放。汲取液注入反应槽即可。这种反应槽及配套的废水处理设施要求防腐。
从反应动力学角度研究,我们在碱性氯化法工艺中采纳的是全返混式反应器,为了使氤化物降低到0。 5mg/L以下,在总反应时间或反应槽有效容积一定的条件下,采纳我个小体积反应槽串联要比采纳一个大 容积的反应槽要好得多。一般矿山采纳二台反应槽串联.由于氯氧化氤化物的反应速度较快,反应器数量超 过3台没有多大意义。多年施行证实,有的废水〔浆〕无论增加反应时间还是氯加量也不能使氤化物降低 到0。5mg/L,这是由于废水中Fe〔CN〕63-、Fe 〔CN〕U—存在所产生的影响。并非反应器有效容积不够。但如 果废水含锌、铝足够使Fe 〔CN〕 64—沉淀时,氤化物可降低到0。5mg/L,当然,这种作用不一定发生在反应 槽内,很可能是在尾矿库内完成的,在尾矿库内废水pH值降低,有利用这种反应进行。尾矿库也是反应器, 只不过容积很大。反应产生的氤酸盐的一部分也是在尾矿库内水解的.因此,尾矿库的几何形状、结构对废 水处理也起很大作用,江水面积大的尾矿库较理想。
二. pH值调节设备
pH值调节设备有给料机、制乳槽、搅拌槽〔中和槽〕、流量计、调节仪表、一套碱性氯化法装置可能
只用上述设备的几种。在我国,目前还没有成功地使用pH值调节仪表的先例.
当然可直接用石灰乳调节反应pH值,此时只用给料机即可,设备很简单,优点是操作方便,劳作强度 低,节约水,不必处理石灰渣,缺点是将石灰直接混入废水,石灰不会迅速水解形成Ca〔OH〕2,影响pH值的 调节效果,增大石灰加量,出水pH值易超高,因此直接加石灰时,应设混合槽,使石灰在废水中乳化。然 后再进入反应槽。直接加灰的另一缺点是在空气潮湿地区,石灰粉可能结块,给料机产生堵塞。
使用石灰制乳的氤化厂较多。制乳工艺有两种,一种是连续加水,间歇加灰〔每小时1〜2次〕。其缺点 是石灰乳浓度波动大。另一种是采纳两台制乳槽替换作业,交替使用,虽然石灰乳浓度稳定,但操作不方 便,而且这两种制乳工艺均要处理积存于制乳槽底部的灰渣,较为麻烦,也有采纳球磨机与螺旋分级机联 合制石灰乳的,虽效果好,但投资大,占地面积大,成本高。无论采纳哪种制乳方法,加石灰乳的管线都容 易产生堵塞,为此,有采纳泵循环石灰乳进行加石灰乳作业的,虽解决了堵塞问题,但成本增加,投资增 加。比较简单的办法是利用较高的流速〔石崛灰乳管径小、管线短、弯头少且光滑〕,并用球阀调节流量, 也可在石灰乳管线易堵处〔阀门处等〕加按时疏通装置,其介质可以是压力水也可是压缩空气,这种办法 效果好,投资小.
采纳石灰乳调节pH值时,不必设中和槽石灰乳与废水的混合位置可以设在废崛水进入反应槽前的管道 中或反应槽内。石灰乳浓度一般为10%~20%.
我国黄金氤化厂废水处理设施尚未采纳pH值检测、调节仪表,一般靠pH试纸检查反应pH值。由于石 灰乳在废水中并非全部溶解,一部分还以CaO、Ca〔OH〕2固体存在,当试纸与废水接触时,纸条往往分两种 颜色段,不易确定哪段为正确的pH值。影响pH值的调整。由于检测频率低,常常逸出CNCl污染操作环境.
三. 加氯设备及操作
采纳漂白粉或漂粉精时,无论加入固体干粉还是乳液,其设备都与加灰设备相似。当使用次氯酸钠时, 可使用流量计计量;使用液氯时,有三种加氯方式,一种是把氯气直接加入反应槽,其设备有气化装置〔蛇 管加热器〕、计量装置、氯化装置可采纳电或水做热源;最好采纳石灰乳汲取氯气,再把次氯酸钙注入到反 应槽的工艺,其优点是反应过程中不易逸出CNCl,而且石灰消耗小,节省水,易于控制。常用的一种加氯 方式是加氯水于反应槽中,首先,液氯被气化,然后经计量被吸入水中,形成氯水,再加入废水中。普遍采 用的制备氯水的设备是自来水厂使用的加氯机.为达到一定的氯浓度,加氯机给水加入和水量必须合适。加 氯机给水可以是贫液也可以是新鲜水。采纳敞开式反应槽时,用贫液制氯水时会增加CNCl逸出的可能性. 因此大部分氤化厂用新鲜水加氯,加氯机给水压力不应小于0。2MPa,水量一般为氯气重量的50倍。水量 过大一方面浪费新鲜水,另一方面减少了反应槽的处理能力.
直接加入氯气于反应槽内,必须要气体处理设备,以免反应废气〔CNCl、HCN、C12〕污染环境。在加氯 过程中,氯瓶应放在磅称上,由磅称测出的重量变化推断加氯量并估计瓶内剩余的氯量。当瓶内气压降低到 0。5MPa时,停业加氯,以防加氯机水倒灌到氯瓶内引起氯瓶腐蚀。冬季应对氯瓶喷淋温水,以提升供氯 蒸发所必须热量。
氯气管道必须常常检查,发现操作场所有氯气味时,应检查管道、阀门等是事漏气,使用氨水涂抹管 道的方法检查漏气处比较有用,因为氯气与氨生成白雾,易于发现.对漏点应慎重处理。以防漏加重, 必要时,应停止加氯,进行彻底地修复。
为了使氯连续、平稳地加入反应器,应同时使用几台加氯机并连加氯或同时使用几只氯瓶加氯,当改换 某只氯瓶时,由于其它氯瓶仍然工作,确保了加氯量的稳定。
加氯间应设低位排风机,按时排风,并配备防毒面具,改换氯瓶时或发生泄漏氯事故时,应带防毒面具 进入污染区进行工作,而且必须有人监护。
四. 检测仪器
可通过几种途径了解反应进行的程度,加氯量是否足够、残氤是否达到要求,第一种是测定反应后废 水中余氯含量,依据经验,余氯在10〜50mg/L残氤即可达标.测余氤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取样手工化学分 析一滴定法和比色法均不够快速。国外用比色法在线分析仪连续测定余氯,很理想。国内各别单位用氧化 还原电位法间接测量余氯浓度,比较方便,使用甘汞参比电极和铂电极配合,当电位达+3mV时,说明余 氯在10〜50mg/L.由于废水组成不同,使氤化物达标的余氯含量也不同,上述两种检测方法必须经过施行以 确定使氤达标的检测值。河套、搬其它氤化厂的经验。第二种是测定氤化物含量,其优点是直接、准确、 但测按时间长,做为控制系统的信号尚不能满足时间要求,国外有利用比色原理和离子选择电极原理而开发 出的在线测氤仪,据秒效果尚好,能满足工业生产要求。
测定反应pH值的在线仪表和调节仪表在我国氤化厂有所应用,所存在的电极结垢和石灰乳流量调节阀 易堵塞的问题均妥善解决,故氧化法装置可使用pH自控设备、pH值测定仪表。
3。4。4碱性氯化法一级处理工艺
碱性氯化法一级处理工艺之目的是把氤化物浓度降低到0。5mg/L以下,而不管生成物如何,其特点是 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反应pH值不小于9。我国黄金行业几乎全部采纳这种工艺.其反应pH值一般控制在10 以上。反应条件如下:
1〕反应pH值控制范围9〜11
2〕反应时间0。5〜1。5小时
3〕反应槽搅拌速度4~7RPM
4〕反应温度常温
加石灰粉调pH值时,一般设pH值调节槽,废水在槽中停留5~10分钟,然后进入反应槽,反应过程中 不再加石灰随着加氯及反应的进行,pH值逐渐降低到9〜11。其工艺特点是容易控制,设备简单,操作平稳。 如果加石灰乳调节反应pH,石灰乳可直接加入反应槽,不必设专门的pH调节槽,可在第一槽加入全部石 灰乳,也可以分别加在各槽中,前者容易控制,应用较多。
仅在使用液氯时才必须调节反应PH值,使用漂白粉、漂粉精和次氯酸钠时由于本身是碱性,不必须要加石 灰调节pH值.漂白粉和漂粉精可加干粉也可先制乳然后再加入反应槽,其设备与加石灰、石灰乳设备相同。 次氯酸钠经计量后即可加入反应槽。
如果直接向反应槽加氯气,必必须设废气处理设施。各反应槽排出的含HCN、CNCl、CL的气体必须经碱液 汲取才干排放。汲取液注入反应槽即可。
碱性氯化法一级处理装置一般设2〜3台反应槽,最后1~2个反应槽往往不加氯和石灰。以便使反应进 行完全。
如果废水处理车间距尾矿库较远,反应可在尾矿输送管道内进行,不必设反应槽,也有的氤化厂加氯过 程在管道内完成,而后在反应槽中持续进行反应.这些做法避免了 CNCl气体的逸出,减少了动力和投资, 因此,处理成本降低。
3。4。5碱性氯化法二级处理工艺简介
二级处理不但要求废水中氤化物降低到0。5mg/L以下,而且要求处理后废水中的氤酸盐全部分解, 生成无毒物。
二级处理在国外应用较多,处理效果优于一级处理,排水毒性低,第二级处理实际上是氤化物的完全氧 化反应,氤酸盐氧化分解反应的关键是控制反应pH值。pHN8时,反应速度很慢,pH8.5〜9时,必须要30 分钟,pH>12时,则反应终止,pH值高时反应速度降低的原因大致如下:
一•次氯酸的氧化能力大于次氯酸根离子,在pH值低时次氯酸的比例增大,氧化能力增加。
二.酸性条件下利于产生的碳酸盐以CO2气体逸出,促进反应向右进行。
但是,pH值过低时,不仅CNO-水解生产生氨,会造成氨污染,而且氨与次氯酸也有生成氯胺的可能性。 氯胺的毒性比氨大,反应pH值越低,生成的氨越多,所以生成氯胺的可能性越大,耗氯越多。
pH 〉7。5:HClO+NH3=NH2Cl+H2O
pH=5 〜6.5: 2HClO+NH3=NHCL+H2O
Ph=4.4: 3HClO+NH3=NCL+3H2。
为了节氯,应控制第二级处理的反应pH值在6〜6。5之间,第一级处理按CL/CN-为2.73加氯、两级 处理总加氯量稍大于(Cl2/CN-)6O 83。处理后的废水由于pH值低,重金属含量高,必须再提升pH值以沉淀 重金属.
经过上述二级处理后,废水氤化物含量低于0.5mg/L,氤酸盐浓度小于5mg/L,余氯不高于10mg/L。
二级处理工艺比较复杂、控制程度大,药耗也高于一级处理,而且我们也应看到,当经过一级处理后 的废水进入尾矿库后,由于pH值不断降低,CNO-也会不断地水解,所生成的氨会硝解和逸入空气中,因而不 会造成氨污染,这也是二级处理工艺在我国尚未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提升处理后排水水质,在国外还有采纳比二级处理更复杂的处理工艺的,如在二级处理的基础 上,再用亚硫酸盐还原余氯,以免产生氯代烃致癌物,并把Fe(CN)63—、Fe(CN) 64一,以便以沉淀物形式沉淀 下来。为了除去废水中的汞、金、钡等金属,再进行活性炭吸附和离子交换树脂吸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