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体味文化(公开课教案).doc

上传人:鼓*** 文档编号:10097605 上传时间:2025-04-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味文化(公开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体味文化(公开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教案 第1课时 第 周 日期: 月 日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分析文化的力量;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如校园、社区、网络等,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文化的含义;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 1.5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接触过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两个模块,这学期我们要开设一门全新的课程-—文化生活。如果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文化”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非常亲近的词汇,但我们却不一定真正懂得“文化”的内涵。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钱钟书老先生曾经说过,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快速阅读P4—5的内容,四人一组讨论一个问题:你参加过学校和社区的哪些文化活动?说一说参加这些活动的感受。 板书:1。文化“万花筒" 讲授新课 下面我请几个同学说一说你参加过的文化活动。 小结: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校文艺演出、演讲比赛、蓝球比赛、上课、自习、作业、上网、交友、聊天)接下来我们看一个视频,一起来感受文化的多样性。 视频1.《文化万花筒》3分30秒 我们可以看到文化是个“万花筒”,视频中出现了校园文化,民族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歌曲文化.可以体会到文化的形式丰富多彩,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板 书: 一、体味文化 1、 文化万花筒 (1) 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2)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问:文化现象在人类社会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具有普遍性.那是否意味着各地、各民族的文化是一样的?同样是迎接春节,北方哈尔滨是用五彩缤纷的冰灯迎新接福,而南方的广州则是以姹紫嫣红的花市闹春.那咱们湘西有哪些特色的文化活动?我请同学们来说一说. 视频展示:《文化地域特色》2分钟 小结:由此可见,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无论是在繁华的都市、新兴的乡镇,还是偏居边远、古朴的村落,人们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这些文化生活都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板 书:(3)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 (小结这一段学习的内容,加深印象,形成体系) 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很多的文化现象,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还没有解决,那就是到底什么是文化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也是我们本课要重点探讨的理论问题。下面请同学们阅读P/6—7的内容,思考两个问题:1.什么是文化2。文化有哪些特点? 二、 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涵义书上我们一起来看文化的含义P6第二段 师:把握文化的内涵,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的词语:(1)人类:文化的具体内容是与人类直接相关的,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人是文化的主体。那么我们来反思一下,除了我们人类,别的物种朋友具有这些活动吗?牛弹琴?猪跳舞?疯狂的石头?猴子创造文字?(学生气氛活跃起来,归纳出); (2) 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不是经济现象、政治现象,也不是自然现象。 (3)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精神活动如: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精神产品如:思想、理论、科学、文学、艺术等,都是文化.既包括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非意识形态部分。(这里详细解释一下意识形态的意思) 练一练: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②参加学校运动会③参加演讲会、辩论会④购买蔬菜水果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⑥合唱团、舞蹈队、装表演队⑦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⑧某国议员竞选⑨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2。文化的特点 〈合作探究> 提问古树古堡是文化吗?将古树古堡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能称得上文化吗?两者有什么区别? ◇探究点拨: 古树古堡本身不能称之为文化。将古树古堡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则属于文化。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纯粹自然的东西,而后者是经过人的实践活动,经过人的劳动,渗透了人的精神活动,成为人的精神活动的产品,因而成为文化。 《提出问题》: 根据刚才所讲,能否举例,哪些可以是文化现象,也可以不是。(石头刻字,泸溪的十里画廊;热带雨林,原始森林) <形成意念> 由此可见: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因此我们得出文化的第一个特点: 板书(1)特有性 《课堂表演活动》推门进教室 背景:冬日的早晨,寒风凌冽 时间:上午第一节课刚刚开始 活动:选出四位同学表演迟到者进门的方式,其他同学观察点评 教师归纳: (2) 文化也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流露于举手投足之间 提问:人的文化素养是出生就具有了吗?狼孩的故事同学们听说过没有? 视频展示:《狼孩》2分16秒 总结:狼孩没有文化,虽然本身是人,但是由于长期跟动物生活在一起,完全脱离了人类社会,没有对社会生活的体验,没有人类所形成文化的实践基础,因而他们无法学会人类的文化。所以说人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文化只有通过后天的学习实践才能获得.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因此我们得出文化的第二个特点: 板书(2)实践性 材料导入:几年前,西安媒体曾经发起“拯救古树”行动.截至目前,西安登记在册的古树就有1000多株,在册树龄最长的为两千多年,千年以上的古树有70余株,在全国城市中最多.专家说:关爱古树就是保护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 提问:为什么保护古树就是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 视频:《保护古建筑》2分20秒 归纳总结: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都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一座城市的古树和古建筑就是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 我们怀念屈原的爱国精神,每年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借此表达对他的思念和敬意。我们怀念屈原是属于人的精神活动,而通过吃粽子、划龙舟这一物质活动得以实现。 由此可见,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是精神活动以物质活动为载体,借以看到历史上的和现实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我们得出文化的第三个特点: 板书:(3)物质性 小结:从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文化现象实质上是人的精神现象,对文化概念的把握要着眼于精神世界,归结于精神生活。 板书:(4)本质:是精神现象。 (小结这一段学习的内容,加深印象,形成体系) 过渡:同学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当我们看电视、电影或者小说的时候,被其中的某个场景感动的热泪盈眶或者热血澎湃,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思考并回答)电视、电影、小说他们都是文化形式,我们被感动,那说明这些文化具有一种精神力量,能够感染我们的情绪,甚至为我们提供精神动力。接下来我们一起探讨本节课最后一个问题:文化的力量 三、 文化力量 1. 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文化的外延) 文化具有不同的形式.从地域看,有中外文化;从时间看,有古今文化;从性质看;有先进与落后文化。 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歌曲:《追梦赤子心》5分钟 提问:同学们看着这些追逐梦想的身影,此时内心是否也是热血澎湃呢?我请同学们说说感受,看了之后有没有给你什么动力? 小结:同学们都说的很好.那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1)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双重影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举例说明) (2) 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引导:09年的阅兵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看过,还有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太空飘扬的情景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现在,让我们共同重温那些让所有中国人沸腾的激动人心的一幕幕。 视频:《核导弹阅兵》2分12秒 问:长缨在手,敢缚苍龙。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但是,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也的确使中国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地站在世界面前.从文化生活的角度,为什么我国的导弹和航天事业能在短短的60年见获得如此大的发展呢? (是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一代代航天人努力奋斗、不断创新的结果) 师:那是什么激励着我们的航天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不畏艰辛,勇于探索呢? (爱国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小结:可见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不断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这也是优秀文化对于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积极影响。但是,反动、腐朽的文化则会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封建专制,迷信,男尊女卑,权力崇拜,等级观念) 课堂总结: 我们都生活在文化生活中,文化就像血液一样浸润着我们的心田,我们的生活需要文化,我们的成长呼唤文化,让文化引领我们走向成功。 板书设计:略 课堂练习:略 备注 引出文化多种多样之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引出文化的 区域特色 作业布置 完成试卷相关练习。 6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