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单选题(共600题)1、名著导读课上,教师用幻灯片为学生呈现了下面一段话,让学生利用知识积累完成填空。 A.吴承恩骆驼祥子诸葛亮坚毅B.施耐庵骆驼祥子关羽忍耐C.吴承恩茶馆诸葛亮机警果断D.罗贯中茶馆关羽勇敢无畏【答案】 A2、阅读下面一段教学案例,并试对这位教师的做法加以分析A.孙老师对学生情况分析不够透彻B.孙老师对复习的处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C.孙老师的做法会使复习的效果大打折扣D.孙老师不必理会个别学生的质疑【答案】 D3、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问题。 A.安排课前作业,课堂高效利用课堂作业,注意尊重学生主体性,有
2、效地开发课程资源,尤其重视对学生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B.善于利用课堂教学拓展延伸教学内容,对联教学深化了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C.教师和学生合作诵读,不仅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也体现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践行师生课堂同等的教学观念D.写作要求缺失,应在写作前强调写作要求,以利于学生写作的规范化,提高写作水平【答案】 D4、学习诗歌短歌行,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全诗表达的感情,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对这一活动分析正确的是()。A.掌握用典写作手法,提高赏析能力B.通过关键句引导学生领悟与阐释文本意蕴C.引导学生掌握赏析词句的方法D.
3、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深入理解作者情感【答案】 D5、名著导读课上,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水浒传这部经典著作,并请学生说出作品中著名的故事情节。下列学生总结的情节不属于水浒传的是( )。A.智取生辰纲B.三打祝家庄C.火烧博望坡D.大闹飞云浦【答案】 C6、文言文复习课上,教师建议学生归纳词类活用现象。下列学生归纳的句子中,不包括词类活用的是( )。A.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B.乃使其从者衣褐(廉颇蔺相如列传)C.如鸣珮环,心乐之(小石潭记)D.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答案】 A7、阅读某教师教学麦琪的礼物一课时设计的课堂导语,按要求答题。A.小说的特点之一就是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教师用作者的故
4、事来导入,切合小说的特点B.导语过于冗长,不利于后面课堂内容的跟进C.导语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探究的热情D.教师设计导语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爱听故事、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答案】 B8、教师在讲授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时,让同学们举出类似的爱国诗词,下列选项中不适合用来举例的是( )A.晏殊破阵子春景B.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C.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D.王昌龄从军行【答案】 A9、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A.在自由诵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达成总结课文内容及写作特点的目标,体现了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视为课堂教学主体的教学思想B.学生自由地诵读课文并领悟文章内容和写作特点,从学生回
5、答的实际情形来看,大家很好地掌握了赋体的特征C.如果学生不能了解赋的问题特点,在阅读中必然难以读出应有的节奏感、故教师应把对赋的教学放在教学之初,而不能放在结束部分D.在教学中教师反复强调诵读课文,这体现了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诵读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方式【答案】 C10、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后,教师对“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这一要求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实施,理解错误的是( )。A.应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B.主要由教师自行设计和组织相关探究活动C.应强调合作精
6、神,培养学生组织策划协调的能力D.应以提高语文素养为目的,进行跨学科学习【答案】 B11、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按要求答题。A.对雨巷主题的分析讨论,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B.教师适时将学生的课堂讨论转移到网络平台进行,既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探索积极性,又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C.网络平台快捷、高效,案例中的情况充分体现了在现代教学中网络平台已经逐渐发挥教学主导作用D.教师把课堂争论引到网络平台交流,体现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答案】 C1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
7、美境界。”这一能力发展要求侧重达成的课程目标是()。A.积累整合B.感受鉴赏C.思考领悟D.发现创新【答案】 B13、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要求答题。A.诵读是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古代诗歌内容的基本途径和方法B.比较阅读是分析“为什么这样写”,感受作品风格的有效策略C.用“专门化”的术语解读诗歌,能有效提高诗歌教学效率D.文中概括的三个层次是教学的层次,也是阅读古代诗歌的层次【答案】 C14、教师设计“报告文学”专题阅读,准备向学生介绍以下篇目。下列作品符合要求的是( )。A.周立明动物游戏之谜B.夏衍包身工C.林庚说“木叶”D.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答案】 B15、教学雷雨时,教
8、师要求学生揣摩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体会人物语言内涵的丰富性。针对以上教学要求,下列教师的教学安排不恰当的是( )。A.教师设置隋境,要求学生表演剧本,体会人物语言的深意B.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思考说话者潜台词的深意C.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揣摩潜台词,把握人物的个性D.教师引导学生一一找出剧本中的潜台词,逐字逐句分析【答案】 D16、(2019年真题)某女,70岁,夏日中暑,症见头晕身热、四肢倦怠、咽干口渴、自汗心烦。宜选用的成药是()A.六合定中丸B.清暑益气丸C.紫金锭D.十滴水E.六一散【答案】 B17、阅读别了,“不列颠尼亚”备课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A.陈老师选择的教学内
9、容侧重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B.陈老师的做法关注学生在新闻阅读过程中精神的活动和生命的活动C.张老师把新闻知识作为教学的引子,把阅读文本作为解释和印证新闻写作的范本,这种做法比较好D.陈老师这样处理语言教学更实在【答案】 C18、阅读山中访友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A.学生对文中作者拜访了几位朋友的模糊是没有认真预习和朗读课文的不正常现象B.由问题切入教学,能迅速引发学生的疑问,激起学生探索文本的兴趣C.由题目导入,抓住文本中心事件.有利于学生准确解读文本内容D.“为什么题目叫山中访友?”是本文阅读中最具有价值、最核心的问题。教师开篇点题.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答案】 D19、在
10、学习完大堰河我的保姆后,教师列举了其他现代新诗,引导学生体味新诗的特点。下列作品不适合举例的是( )。A.戴望舒雨巷B.郭沫若天狗C.舒婷致橡树D.鲁迅孤独者【答案】 D20、阅读某教师的写作教学案例,按要求答题。A.制作PPT能更好地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软件运用的能力B.梳理并按照故事脉络讲解电影,有助于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C.该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电影的审美鉴赏能力D.教师限定一组电影让学生投票,没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答案】 B21、阅读背影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 A.运用这样的导入,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加深学生对于课文感情基调的了解B.导入
11、体现了师生互动交流的新的教学理念C.导人中互动较多,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见解,但不够简洁D.学生通过导人环节,能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答案】 C22、阅读两位教师教学孙权劝学的课堂小结,按要求答题。A.两位教师的课堂小结均为学生后期学习文言文奠定了基础B.两位教师的课堂小结均锻炼了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C.教师甲的总结有助于达成知识与能力维度的教学目标D.教师乙的总结让学生趁热打铁,强化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答案】 D23、以下是两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长亭送别一课时针对同一教学内容设计的两个不同问题: A.教师甲的提问更好,有方法,有方向,有要求,更具有针对性B.教师乙的提问更好,简练有效,针对性强,
12、更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要点C.教师甲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内容解析,提问更有效D.教师乙的提问明确性更强,教师提供给了学生鉴赏的具体方法,让学生知道该从哪里着手去分析、回答问题,不至于无的放矢,提问更有效【答案】 D24、学习完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归纳和“王之蔽甚矣”一句结构相同的句子的作业,以下学生给出的作业合格的一项是()。A.学生甲: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B.学生乙: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C.学生丙:帝感其诚(愚公移山)D.学生丁: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答案】 C25、教师在讲解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的时候,让同学们在课后找出几首怀古咏
13、史诗进行比较阅读。下列作品不符合要求的是( )。A.刘禹锡乌衣巷B.李白登金陵凤凰台C.杜牧赤壁D.岑参逢入京使【答案】 D26、阅读下面某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语文课堂教学的看法,按照要求答题。A.这是一种为追求课堂气氛,用“牧羊式”取代“填鸭式”的课堂活动B.语文教师采用了“活动式”的教学形式,课堂上教师一味追求让学生或分组讨论,或交流情感,或表演角色,而把自己仅仅作为一名“旁观者”或其中的“一员”,导致讨论交流的泛化、肤浅化C.这种教学学生可以有效地接受信息、掌握知识、创新思维,活动能力也得到了发展D.语文教学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课堂交流【答案】 C27、
14、教师准备在班级内组织一场“科学知识小博士”主题竞赛,要求学生提前阅读相关文学作品。下列不适合学生阅读的是( )。A.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B.梅涛生物入侵者C.何其芳秋天D.黄天祥落日的幻觉【答案】 C28、教师讲解高中语文必修(3)琵琶行时强调全诗以秋江月夜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为此教师又列举写月夜景色的诗句,下列诗句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A.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B.春风何处好、别殿饶芳草C.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D.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答案】 B29、教师在讲解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的时候,让同学们在课后找出几首怀古咏史诗进行比较阅读。下列作品不符合要求的是( )。A.刘禹锡乌衣巷B.
15、李白登金陵凤凰台C.杜牧赤壁D.岑参逢入京使【答案】 D30、阅读绿色蝈蝈一课的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A.在整节课中.学生的活动占据了主要地位.师生成为彼此的倾听者和交流者B.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阅读较少,对文本内容解读有脱离阅读文本之嫌C.在学生介绍作者法布尔之后,教师直接要求学生谈一谈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教师急于把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强加给学生,比较生硬D.对文本的鉴赏局限于第5自然段.体现了教师抓住重点段落进行重点赏析的教学思想【答案】 D31、阅读祝福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体现该教师追求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理念B.让语文回归生活,改变单一的作业设计模式C.作业由易到
16、难、有启发性D.作业形式多样、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答案】 D32、教学爱莲说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师列举应用该手法的其他诗词来说明,下列诗词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A.陆游卜算子咏梅B.郑燮竹石C.贺知章咏柳D.于谦石灰吟【答案】 C33、教学赤壁赋后,教师提出中国古代诗文有“穷而后工”的说法,并让学生自主讨论这种现象,从古代文学家及其作品中找出更多相似的例子。下列对该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A.以学生讨论代替教师直接讲解,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B.出示与课文相关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创作”与“生活”的关系C.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展开自主
17、讨论,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加写作素材D.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思考相结合,帮助学生学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答案】 B34、教师教学柳永的雨霖铃时,向学生强调合理地使用不同意象对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诗歌意象与雨霖铃中“寒蝉、长亭”所渲染的气氛、表达的情感基本一致的是( )。A.五柳B.双鲤C.南浦D.流水【答案】 C35、在学习胡同文化时,教师为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出的“京味儿”,播放了北京胡同的纪录片和老北京的小贩儿的吆喝声儿。对于这一教学资源分析不恰当的是( )A.引导学生体会“京味儿”,有利于学生品味文章语言B.再现了文章中的内容,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C.真实的教学情境对
18、学生体会文章情感没有帮助D.有效利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教学现代化的进步【答案】 C36、阅读故乡教学设计,完成下面的问题。 A.三个目标呈递进状态.每一层均以前一层为基础.同时显示了学生在学习把握与理解的过程也是递进式的.符合学习的规律B.恰当设计三维目标.且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C.第二课时是教学的重点所在完成写法分析和写作片段训练D.本篇设计虽然对学生培养写作能力有很大帮助.但缺乏对文本本身的欣赏与揣摩【答案】 B37、教学社戏一课时,教师想为学生推荐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中的小说。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A.藤野先生B.孔乙己C.祝福D.伤逝【答案】 B38、阅读下面一节作文讲
19、述课的片段,按要求答题。A.学生发现问题,当场进行修改,读书能力很强B.生生交流和谐,讨论气氛浓厚,乐于展示威果C.教师态度模糊,没有主导课堂,只有学生表现D.师生互动顺畅,课堂流程明晰,体现师生平等【答案】 C39、随着网络的普及,语文教学也逐渐开始在各个方面采用网络教学。然而,有些教师却不以为然。以下四位教师关于网络教学的评价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让学生上网查询资料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但是由于初中生的自制力差,故不应把网络引入教学B.网络教学是新时代的必然产物,网络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率,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故我们应大力提倡,并且每一位老师都应尽快实现全面网络教学C.网络教学
20、有很多优势,教师可以从网络平台上搜寻教学资料,至于学生,网络对其学习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D.网络教学虽然有不少副作用,但是只要教师控制得当,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从中得到很多有利于学习的资源【答案】 D40、阅读以下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教师应时刻树立“大语文”观念,与其他学科、生活相结合B.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在生活、社会中学习语文C.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不需要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系统小结D.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但只是学习的很小一部分【答案】 C41、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某专题设置了儒学飞人澳星风险发射两篇文章,这一专题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所属的系列是(
21、A.小说与戏剧B.诗歌与散文C.新闻与传记D.语言文字运用【答案】 C42、名著导读课上,教师用幻灯片为学生呈现了下面一段话,让学生凭借知识积累完成填空。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能够了解社会,懂得人生道理。从 A.吴承恩骆驼祥子诸葛亮坚韧不拔B.施耐庵骆驼祥子关羽自强自立C.吴承恩茶馆诸葛亮机警果断D.罗贯中茶馆关羽勇敢无畏【答案】 A43、阅读某教师有关苏武传一课的教学反思片段,回答问题。A.突出了本文人物的形象特点,准确地抓住了本文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B.以文章人物形象为切人点,能够让学生围绕人物展开讨论,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C.四个问题,体现了层层深入
22、的课堂教学节奏,有利于学生领略文学作品在选材和表现上的艺术手法,使学生在知识积累中拓展、迁移D.整个阅读教学课堂以“高贵”为中心串联在一起,课堂结构紧凑,阅读中心明确,提高了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答案】 B44、完成鸿门宴课堂教学后,教师组织了一场主题为“项羽是能人吗”的辩论赛。以下对该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人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B.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锻炼语言组织以及表达能力C.辩论主题选用合理,有助于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D.自主、合作、探究,辩论赛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答案】 C45、学生自主研读“名著导读”中的外国文学作品,对外国文学作品流派产生了一
23、定的兴趣,自主整理了相关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下列学生对表现主义流派作家及其作品的归纳中,有误的是( )。A.斯特林堡鬼魂奏鸣曲B.卡夫卡变形记C.奥尼尔琼斯皇D.契诃夫变色龙【答案】 D46、学完鸿门宴,教师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史记中的作品。下列作品符合要求的是( )。A.苏武传B.张衡传C.项羽本纪D.曹刿论战【答案】 C47、下面是某教师执教故乡一课的教学片段。 A.能够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阅读B.多渠道开发文章内容,多途径质疑、设疑C.能够使学生从不同层次发现问题D.能够使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发现问题【答案】 B48、教学紫藤萝瀑布时,教师讲到“在山川溪泉中听见回荡的心声,在
24、花草树木间发现人生的影子”主题,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A.贾平凹一棵小桃树B.刘湛秋雨的四季C.梁启超最苦与最乐D.叶圣陶苏州园林【答案】 B49、教师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引导学生理解“梧桐”在诗词中所代表的凄凉悲伤的意象。下列学生整理的诗词名句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A.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B.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C.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D.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答案】 A50、学习米洛斯的维纳斯,导入时教师先以冯骥才高女人和他的矮丈夫发问:“在现实生活中这是很不协调的一对,但作者写得很美。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这
25、对夫妻美在何处?”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缺陷美”。然后拿出维纳斯石膏塑像展示,以“探讨断臂的维纳斯到底美在何处”设疑,揭示课题。对该教学导入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A.整个导入循循善诱、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B.可看出教师对课文特点和学生情况很熟悉,善于拿捏导入角度C.联系学生生活,于无疑处设疑,巧妙引入“缺陷美”,为揭题作铺垫D.教师直接展示断臂雕像,开门见山入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答案】 D51、在学习陈情表时,学生发现课文下面有很多对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解释。从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这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系统?( )A.范文系统B.知识系统C.助读系统D.练习系统【答案
26、 C52、以下教师对79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认识,错误的一项是()。A.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B.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800字C.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D.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答案】 B53、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A.“三十年前”这个时间有丰富的意蕴,同时又是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教师能够抓住这一个点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体现了教师对戏剧精妙语言的准确把握B.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才更容易让学生产生陌生感、新奇感,表现出对
27、知识的新奇感,故也总是能够在教师引导下品出个中滋味来C.找对语言点后、教师适时引入补充资料,体现了教师充分利用资源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D.若全让学生品味“三十年前”,则学生会因为资料的匮乏很难品出什么,而教师巧妙地引入“人物关系表”,恰当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文本,链接的材料补充了文中的空白,为学生的理解搭了桥【答案】 B54、阅读某教师有关雨巷一课的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诗歌教学应在情境渲染下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领会诗歌的意境与情感B.情境教学法是诗歌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C.诗歌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不应该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D.语文课是开放的,同一内容可从多角度解读【答案
28、 C55、阅读某教师关于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教研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对学情的错误判断会影响教学实施B.课外文言文教学并非只是某个年级教师的任务C.高三才开始教学课外文言文为时已晚,不会有效果D.文言文教学切忌“从本到本”,要帮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答案】 C56、阅读氓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教师能准确找到品析人物的切入角度B.品析人物的切入角度新颖,有助于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C.教师能结合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重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D.教师能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答案】 C57、教师在班级里每个月会根据学过的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观点举行一次小型的辩论会,如“亡羊
29、补牢,为时晚矣”和“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该教师的做法意在引导学生达成的目标,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A.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B.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C.借助语调、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D.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答案】 B58、在高三语文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中国古代诗歌流派的相关知识,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B.边塞诗派是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
30、代表作有高适的别董大、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王昌龄的古从军行和李颀的塞下曲C.“韩孟诗派”是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贾岛等人D.江西诗派是宋代文学流派,以黄庭坚、陈师道为首,诗歌理论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答案】 B59、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古代诗文中辞格的综合运用。下列关于诗文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综合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愁思化为具体的形象,以一叶轻舟来承载山重之愁,既写出了愁思的深重,又饶有新意B.“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综合运用了对偶、比喻、互文的修辞手法,句
31、式整齐,音韵和谐,描写形象生动,琴音变化如在耳边C.“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运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所用典故的主要人物为楚怀王与屈原、汉文帝与贾谊D.“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综合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诗句赋予“蜂”“鱼”以人的动作“抱”“吹”,为残春之景平添意趣与生机【答案】 B60、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古文中的词类活用”专题研究,为考查学生对词类活用的掌握情况,教师给出一些示例让学生分类。下列不能与其他三项归为一类的是(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C.范增数目项王D.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答案】 C6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A
32、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生发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发散迁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提升学生思维品质B.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进行了有机联系,将读和说两种能力要求合理整合。将课堂知识积极向课外拓展延伸C.反复提到“和原文衔接”“和原文一致”“和原文中心思想吻合”等要求、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D.教师通过教学小结将学生思维发散开来、既巩固了当堂课的教学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答案】 C62、阅读归去来兮辞并序的评课记录,按要求答题。A.背景知识的学习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做了铺垫B.“少教多学”的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C.教师要
33、清楚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这样更有利于教学环节的设计D.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控自己的预设,按照预设进行教学【答案】 D6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A.视频能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B.配乐朗读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C.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D.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情感【答案】 D64、在教授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鲁迅的杂文集作品,以下举例不恰当的是( )。A.且介亭杂文B.而已集C.坟D.彷徨【答案】 D65、教师在讲授完庄暴见孟子中“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中“乎”字的用法后,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又为其举了
34、以下例子,其中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A.日食饮得无衰乎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C.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答案】 A66、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文学史上有名的作家,学生做了课堂笔记。其中正确的是( )。A.“三曹”:曹操、曹植、曹冲B.“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杜甫C.“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询、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D.“一祖三宗”: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答案】 D67、以下是某教师设计的包身工的三维教学目标: A.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目标是教学的重点,需要重点关注B.在以上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整个教学目标的
35、出发点C.以上三维目标的设计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D.三维目标之间是独立的,可以单独完成【答案】 C68、 某版高中语文教材装在套子里的人后有一道“研讨与练习”题,第一题是“别里科夫在生活和思想方面都有哪些套子 他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 ”从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这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系统 ()A.知识系统B.练习系统C.助读系统D.范文系统【答案】 B69、某版高中语文教材设置有“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专题,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篇目,以下不符合推荐要求的一项是()。A.醉翁亭记B.钴镯潭记C.洛神赋D.雁荡山【答案】 C70、如果让你对学生讲述“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这句话,以下讲解
36、角度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让学生在翻译时注意:此句中的“假”和“腰白玉之环”中的“腰”一样,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B.要向学生指明“假借”是同义复合词,“假”和“借”都理解为“借”C.可将“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之”和“走送之”“当余之从师也”“无鲜肥滋味之享”“弗之怠”几句中的“之”放在一起讲解,加深学生对“之”的几种用法的理解D.要让学生明确这是一个倒装句,原句应是“每于藏书之家假借”【答案】 A71、名著导读课上,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水浒传这部经典著作,并请学生说出作品中著名的故事情节。下列学生总结的情节不属于水浒传的是( )。A.智取生辰纲B.三打祝家庄C.火烧博望坡D.大闹飞云浦【答案】
37、 C7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A.在他人的故事中,反省自己;在感慨唏嘘中,汲取正能量,以此来砥砺学行B.达成“在品文中.感受一代大师梁启超的风采,学习其爱国热情及做任何事都充满激情、积极投入的精神”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C.总结文本写作特点,重申文章思想内容,强化德育目标D.补充拓展梁任公语言特点、人物背景及人生态度,达到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答案】 A73、古代诗词复习课上,有学生背诵了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教师借机引导学生复习运用了互文修辞的诗词,并举出了几个示例。下列适合的是( )。A.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B.
38、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D.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答案】 B74、某选修教材中有“新闻阅读与实践”单元,教师准备从单元选文中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人手,联系单元中的其他新闻作品如刘翔勇夺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60米栏冠军进行阅读,通过让学生练习写作新闻,完成对“博观约取、简洁真实”这一新闻特点的掌握。该教学设计的特点不包括()。A.实现了新闻教学中“阅读”与“实践”的统一B.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C.有效地利用了选修教材中的内容、加深了学生对新闻的了解程度D.对单元内容进行了整合、
39、利用专题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答案】 B75、学习完邓稼先一课后,教师布置了以下作业。A.作业一有助于深化学生对邓稼先的了解,学习其精神品质B.作业一引导学生重读课文,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C.作业二引导学生拓展认知,鼓励学生了解更多科学家事迹D.作业二与本篇课文内容无必然关系,不建议作为本课作业【答案】 D76、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修辞的理解与使用仍存在问题,便借用一些语句引导学生理解并判断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下列学生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A.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夸张)B.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对偶、双关)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
40、绿丝绦。(拟人、比喻)D.没事的时候,她喜欢读读张爱玲。(借代)【答案】 A77、阅读伟大的悲剧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A.课前预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新课内容,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B.用关键词以“造句”的形式把故事复述出来,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C.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学法的指导,执行学习常规,以便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D.学生用一句话表达读后感受,抓住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为后续的解读打下情感基础【答案】 C78、在学到孔雀东南飞的时候,有同学问,为什么是孔雀东南飞而不是西北飞呢?对此,下列教师的评价最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是( )A.我国的东南经济发达,到那里后有钱可挣B.古诗有云“
41、西北有高楼”,飞不过去,并且“西北”给人以荒凉之感,“东南”则被寄以美好和希望C.因为该诗抄袭前人的诗句,前人的诗句中用的多为“东南”D.这个问题问得好,课下不妨上网查找一下【答案】 B79、教授天净沙秋思时,教师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夕阳”在古诗词中渲染意境、表达情感的作用,下列诗词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A.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B.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C.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D.王绩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答案】 C80、教师教学过秦论时提及秦孝公有“并吞八荒之心”的雄心壮志,强调“八荒”所指的地域范围。以下词语中,与“
42、八荒”所指地域范围相差较大的一项是( )。A.六合B.四海C.海内D.中原【答案】 D81、教师在讲解普希金时,提到他成功地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并给学生举例说明了“多余人”的特点。下列举例不恰当的是( )。A.谁之罪别尔托夫B.当代英雄毕巧林C.罗亭罗亭D.钦差大臣赫列斯达可夫【答案】 D82、学习多篇文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现象,下列语句没有包含“古今异义”的是( )A.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送东阳马生序)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D.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答案】 A
43、83、学习鲁迅故乡时,在讲解“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借代”这种修辞方式,教师列举使用该修辞手法的其他语句来说明。下列语句中,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A.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C.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D.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答案】 C84、初中语文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中国文学作品之最,学生做了以下笔记。其中无误的一项是()。A.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史记B.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是班超的汉书C.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是刘勰的文心雕龙D.木兰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答案】 C85、通过再塑生命,学生认识了海伦凯勒,教师引导学生去阅读相关的表现女性人格魅力的文学作品,下列推荐不合适的是( )。A.托尔斯泰一安娜卡列尼娜B.川端康成一伊豆的舞女C.夏洛蒂勃朗特一简爱D.海伦凯勒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答案】 B86、在学习北京的胡同时,教师为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出的“京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