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高中生物实验总结.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097097 上传时间:2025-04-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高中生物实验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高中生物实验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实验一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 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 物质鉴定 还原糖 +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脂 肪 + 苏丹III 橘黄色 脂 肪 + 苏丹IV 红色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 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考点提示: 〔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 〕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 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按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显然。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 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 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 〔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 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假设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楚,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 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 洗去浮色。 〔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 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 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实验三 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知识概要: 取材 制片 低倍观察 高倍观察 考点提示: 〔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 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 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 进行光照、提升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 〔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显然? 叶脉四周的细胞。 〔5〕假设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 仍为顺时针。 〔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 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7〕假设观察植物根毛细胞细胞质的流动,则对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应如何调节? 视野应适当调暗一些,可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来采光或缩小光圈。 〔8〕在强光照耀下,叶绿体的向光面有何变化?叶绿体的受光面积较小有一面面向光源。 实验四 观察有丝分裂 1、材料:洋葱根尖〔葱,蒜〕 2、步骤:〔一〕洋葱根尖的培养 〔二〕装片的制作 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 解离: 药液: 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 : 1混合液〕. 时间: 3~5min .目的: 使组织中的细胞互相分开开来. 2. 漂洗: 用清水漂洗约10min. 目的: 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并有利于染色. 3. 染色: 用质量浓度为0.01g / mL或0.02g / 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3~ 5min 目的: 使染色体着色,利于观察. 4. 制片: 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 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 。 2.谁有高中生物全部实验的总结,急必需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一、实验目的:1、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2、了解细胞的结构;3、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二、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可换〕松针、动物血液、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 三、实验用具: 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滴管、镊子、土豆、刀片、显微镜〔物镜5X、10X、40X〕 四、方法步骤:1、制作松针的临时切片:〔1〕取干净的载玻片一个平置于试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2〕将土豆切成条状〔截面约:0.5X0.5cm〕取两条,将一根松针夹在两个土豆条之间,用刀片削成尽量薄的薄片,削时,手腕不动,靠大臂带动小臂移动刀片。 切片数次。从中选取较薄的切片,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上。 〔3〕从一侧轻轻盖上盖玻片,不要产生气泡。用吸水纸轻轻吸去盖玻片四周的水滴,即完成临时切片的制作。 2、观察切片:〔1〕取出显微镜,置于试验台上靠左的位置,打开光源。〔2〕 将上步制作好的切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位置,使盖玻片对准光源。 〔3〕使用5X物镜观察切片,使松针切片在视野中心,换成10X物镜,观察松针叶面横切结构。〔4〕换成40X物镜观察,注意细胞及细胞内物质结构,画图。 3、动物血液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除了不用切片,其他类似〕4、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的观察。五、考点提示:1、松针的叶面结构是什么样的?2、动物细胞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与植物细胞又什么不同?3、显微镜的物镜倍数愈大,视野的亮度如何?物体的大小如何?4、如何调节焦距?5、如何才能使切片尽量的薄?切片的厚薄对显微镜下观察的效果有什么影响。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实验目的: 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阐明实验原理—颜色反应,识记和区分用于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的试剂及产生的特定颜色,初步掌握鉴定上述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学会描述实验现象,掌握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的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类较多,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分子内没有,为非还原糖。 实验中所用的斐林试剂,只能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而不能鉴定可溶性非还原糖。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 如:葡萄糖 + 2Cu2+ + 4OH— 加热 葡萄糖酸 + Cu 2O↓〔砖红色〕+ H 2O 即Cu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淀粉遇碘变蓝色〔直链〕或紫〔红〕色〔支链〕。 2、脂肪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脂等〕统称为脂类。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正常成分,不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中。 在化学组成上,脂类属于脂肪酸的酯或与这些酯有关的物质。脂类的主要功能是氧化供能。 脂肪主要存积于脂肪组织中,并以油滴状的微粒存在脂肪细胞浆内。在病理检验中,脂类染色法最常用以证实脂肪变性,脂肪栓子以及肿瘤的鉴别。 脂类染色使用最广泛的染料是苏丹染料,最常用的有苏丹Ⅲ,苏丹Ⅳ,苏丹黑及油红O等。脂肪被染色,实际上是苏丹染料被脂肪溶解吸附而浮现染料的颜色。 经研究认为组织中脂质在液态或半液态时,对苏丹染料着色效果最好。依据这一原理,适当提升温度〔37℃-60℃〕对组织切片染色效果是有好处的。 脂类染色,用冰冻或石蜡切片,以水溶性封固剂封固,如甘油、明胶和阿拉伯糖胶等。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橙红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胆脂素呈淡红色,脂肪酸不着色,细胞核呈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三、实验材料: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经试验比较,颜色反应的显然程度依次为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 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Ⅲ或苏丹Ⅳ染液3.双缩脲试剂〔包括A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 mL CuSO4溶液〕4.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5.碘液6.蒸馏水 六、方法步骤:一、可溶性糖的鉴定 操 作 方 法 注 意 问 题 解 释1. 制备组织样液。 〔去皮、切块、研磨、过滤〕 苹果或梨组织液。 高中生物知识列表 绪论 生物的基本特性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新陈代谢作用 应激性 生长、发育、生殖 遗传和变异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和影响环境 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中都有蛋白质和核酸。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当者。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生物学发展 三阶段: 描述性生物学、实验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细胞学说》——为研究生物的结构、生理、生殖和发育奠定了基础; 《物种起源》——推动现代生物学的发展方面起了庞大作用; 孟德尔;DNA双螺旋结构; 生物科学发展 生物工程、医药、农业、能源开发与环保 疫苗制造——核心:基因工程 抗虫棉;石油草;超级菌 生命的物质基础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 化学元素 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分类: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化学元素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 化合物 水、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 水——自由水、结合水 无机盐的离子关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糖类——单糖、二糖、多糖。 脂质——脂肪、类脂、固醇 自由水是细胞内的合格溶剂,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 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细胞形态、功能。 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也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脂肪是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减少身体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减少内脏摩擦,缓冲外界压力。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胆固醇、维生素D、性激素;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 蛋白质与核酸 蛋白质和核酸都是高分子物质。 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蛋白质结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和肽链的空间结构。 蛋白质功能:催化、运输、调节、免疫、识别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分类:真核生物、原核生物 细胞具有非常精细的结构和复杂的自控功能。 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细胞膜 结构:流动镶嵌模型——磷脂、蛋白质。 基本骨架:磷脂双分子层 糖被的结构:蛋白质+多糖。 细胞壁:纤维素、果胶 功能:流动性、选择透过性 选择透过性:自由扩散〔苯〕、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能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必需要,选择汲取所必需要的营养物质,排除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有害物质。 糖被功能:保护和润滑、识别 细胞质 基质——营养物质 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各种细胞器是完成其功能的结构基础和单位。 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是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 内质网——光面:脂类、糖类合成与运输 粗面:糖蛋白的加工合成 核糖体 高尔基体 液泡对细胞的内环境起着调节作用,可以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和膨胀状态。 细胞核 结构:核膜、核仁、染色质 核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但不是半透膜 染色质——DNA+蛋白质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和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功能: 核孔——核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孔道。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决定作用。 原核细胞 主要特点是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其细胞壁不含纤维素,而主要是糖类和蛋白质。 没有复杂的细胞器,但有分散的核糖体。 拟核 裸露DNA 细胞相对较小 细胞增殖 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有丝分裂 细胞周期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是有周期性的,也就有细胞周期 动物与植物有丝分裂区别:前期、末期 不同种类的细胞,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不同。 分裂间期最大特点:完成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意义: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细胞分化 仅有细胞的增殖,而没有细胞分化,生物体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 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胚胎时期达最大限度。 细胞稳定性变异是不可逆转的。 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全能性表现最强的细胞是已启动分裂的干细胞; 受精卵具有最高全能性。 细胞癌变 细胞畸形分化。 〔有一种学说认为是这样,人体的体细胞是由原始的干祖细胞逐渐细胞分裂,在其过程中通过相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体细胞,这样的过程就是分化。 那么在分化的过程中,出现基因表达的异常,而自身对其的监测和修复机制失效的话,异常表达的基因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形成癌细胞了。所以癌细胞大多产生于经常更新而其更新过程又受到多种因素干扰的组织,也就认为细胞癌变是畸形分化的结果了。〕 致癌因子:物理、化学、病毒。 癌细胞。 必需要显微镜:细胞分裂〔中期最易观察〕,验证脂肪〔苏丹三,苏丹四〕,线粒体〔健那绿〕,叶绿体〔本身是绿色〕,细胞核〔吡罗红〕,细胞质〔甲基绿〕,质壁分开〔淡糖水〕,观察细胞的数目。 加热:验证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时,加入菲林试剂〔A,B液混合后加入〕,然后水浴加热,直到出现砖红色沉淀。 细胞有活性:质壁分开,〔只要加入了化学药剂染料的,都不能是活细胞,因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只有细胞死亡,化学药剂的染料才可以进入细胞,帮助人们观察〕 绿:健那绿染线粒体,是淡蓝色;甲基绿染细胞质,是绿色。 滤液划线 〔2〕干燥后重复划2-3次 〔1〕向烧杯中倒入3ml层析液〔以层析液不没及滤液细线为准〕纸上层析 〔2〕将滤纸条尖端朝下略微斜靠烧杯内壁,轻轻插入层析液中 〔3〕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观察结果:滤纸条上出现四条宽度、颜色不同的彩带〔如以下图〕最宽:叶绿素a;最窄:叶绿素b;相邻色素带最近:叶绿素a和叶绿素b;相邻色素带最远: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六、考点提示:1、二氧化硅:为了使研磨充分;碳酸钙:保护色素免受破坏;丙酮:色素的溶剂。2、扩散最快的是胡萝卜素〔橙黄色〕,扩散最慢的是叶绿素b〔黄绿色〕。 3、滤纸上有四条色素带说明了绿叶中的色素有四种,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慢也不一样。4、裁取定性滤纸时,注意双手尽量不要接触纸面,以免手上的油脂或其他脏物污染滤纸。 5、制备滤纸条时,要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这样可以使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均匀,便于观察实验结果。6、依据烧杯的高度制备滤纸条,让滤纸条长度高出烧杯25px ,高出的部分做直角弯折。 7、滤纸上的滤液细线如果触到层析液,细线上的色素就会溶解到层析液中,就不会在滤纸上扩散开来,实验就会失败。8、画滤液细线时,用力要均匀,速度要适中9、研磨要迅速、充分。 a.因为丙酮容易挥发; b.为了使叶绿体完全破裂.从而能提取较多的色素;c.叶绿素极不稳定,能被活细胞中的叶绿素酶水解而被破坏。 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坚定 1。 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糖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与斐林〔Fehling〕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以被苏丹3染液染成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尿试剂发生作用,可以产生紫色反应。 因此,可以依据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坚定生物组织中糖,脂肪或蛋白质的存在。 目的要求: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实验二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实验原理:高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叶绿体一般是绿色的,扁平的椭圆形或球形,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目的要求:1 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3 通过在显微镜下的实际观察,理解细胞质的流动是一中生命现象。 实验三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实验原理: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 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和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依据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变化状况,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 目的要求:1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2 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术。 3 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实验四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实验原理: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Fe3+是一种无机催化剂,它们都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 分别用一定数量的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可以比较两者的催化效率。 经计算,用质量分数为3.5%的氯化铁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做实验,每滴氯化铁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的25万倍。 目的要求:1 初步学会探究酶的催化效率的方法。 2 探究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的凹凸。 实验五 探究淀粉酶对顶粉和蔗糖的作用 实验原理:顶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 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就可以看出淀粉酶是否能催化这两种化学反应。 实验目的:1 初步学会探究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 探究淀粉酶是否能催化这两种换写反应。 实验六 叶绿素中色素的提取和分开 实验原理:叶绿素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中,所以,可以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慢。 这样,几分之后,叶绿体中的色素就在扩散过程中分开开来。 目的要求:1 初步掌握提取和分开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 探究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4种〕。 实验七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开与复原 实验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开。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开复原。 实验目的:1 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开与复原的方法。 2 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实验八 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制定和观察 实验原理: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它的运动方向随刺激的方向而定。 在单侧光刺激下,植物表现出向光性运动。在地心引力〔重力〕的影响下,植物的根表现出向重力性运动。 目的要求:1 初步学会制定植物向性运动实验的方法。 2 学会观察植物的向性运动。 发完了。 打字打死我了……呼。 我是一名生物老师,碰巧今年也高三任教,就高考实验方面,我有几点建议,都是出自自己想法,讲得不对的请谅解。 一、高考生物高中生物实验题型归纳下:一种是选择题考查课本实验基础及知识点,关键就是要求同学掌握书本每一个实验的原理、选材要求、试剂选择、步骤、注意事项等等。第二种是填空题考查,难的可能要实验制定。我重点展开第二种状况。 二、关于考查同学实验制定及实验填空和实验推断修改方面的题型,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掌握好“对照实验〞的原理、步骤等。我们在专题复习实验时,重点讲解的也是对照实验的方法及基础知识。引导同学认真审题找出实验目的,依据实验目的获取两大信息,第一是实验性质,属于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这个将决定我们最后如何描述实验结果和归纳实验结论。比如:探究镍是否是小麦幼苗生长的必必需矿质元素。这个实验目的说明的就是探究性实验,而我们最后回答结论时就必必需分组讨论,如果实验现象是。。。,则镍不是小麦幼苗生长必必需的矿质元素;如果实验现象是。。。,则镍是小麦幼苗生长所必必需的矿质元素。第二,我们要从实验目的中找出实验变量,即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自变量就是题目要探究的量,镍就是这个实验的变量;因变量就是随着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量,比如小麦幼苗的生长状况;无关变量就是其他的一些可能会干扰和影响实验结果的量,比如光照、温度、水分、其他矿质元素、小麦幼苗的起始长势和每一组的数量等等。实验目的读完,就必必需了解对照实验的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只同意一个变量即实验目的中得出的自变量,而其他的无关变量必必需相同且适宜,这样因变量才会是由自变量变化导致的。最后是书写实验步骤,一般我们大致分为三步;:第一步分组与编号〔分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就是没有对自变量处理的组而且也无法得出实验结论,而实验组是对自变量进行处理的组并且可以得出实验结论〕,第二步变量处理〔无关变量与自变量处理,无关变量要做到相同且适宜〕,第三步观察记录检测等。 例举一例:探究镍是否是小麦幼苗生长所必必需的矿质元素 得出信息:探究性实验,结果预期描述要分状况描述,结论也要分组讨论 自变量是镍,所以对照组添加镍,而实验组缺镍 无关变量:栽培过程要有相同的光照、水分、温度、和其他矿质元素,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小麦幼苗初始长势相同,数量相等,培养相同的时间等。 步骤:取两个型号相等的烧杯,编号甲、乙 往甲乙烧杯中加入等量的完全营养液和缺镍的完全营养液〔甲为对照组,乙为实验组〕,往甲乙两烧杯中放入相同长势数量相等的小麦幼苗,并用固定泡沫固定好小麦的根让其至于液面下,讲甲乙两烧杯至于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相同的时间 观察并记录甲乙两烧杯中小麦幼苗的生长状况 实验预期与结论:甲乙长势相同,生长状况合格,镍不是小麦幼苗生长所必必需的矿质元素 甲长势很好,而乙长势不如甲,出现了病症,镍是小麦幼苗生长所必必需的矿质元素。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