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湖南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096721 上传时间:2025-04-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南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浏阳一中、攸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高二语文备课组 审题人:朱香梅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入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经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尚。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行,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尽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zhì)、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尚,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尚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无论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无论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显然地反映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柔〞“忠〞“义〞“谦〞“贤〞“德〞等等品行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从此,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节选自《汉字趣编》之十二) 1.以下有关“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竹子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为它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君子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 B.《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行,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 C.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竹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诞生的竹谱专著。 D.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2.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对竹的“高节〞“坚贞〞大加欣赏,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B.王徽之、袁粲等人尽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是因为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 C.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晚唐以后的事。 D.白居易的《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的《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品行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 3.依据原文内容,以下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 B.“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 C.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 D.将“刚柔忠义〞等品行赋予竹子,将“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说明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牢固的地位。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周执羔,字表卿,信州弋阳人。宣和六年举进士。授湖州司士曹事,俄除太学博士。 建炎初,乘舆南渡。调抚州宜黄县丞。时四境傲扰,溃卒相挺为变,令大恐,不知所为,执羔谕以祸福,皆敛手听命。执首谋者斩以徇。邑人德之,至绘像立祠。 擢权礼部侍郎,充贺金生辰使。往岁奉使官得自辟其属,赏典既厚,愿行者多纳金以请,执羔始拒绝之。知贡举。旧例,进士试礼部下,历十八年得免举。秦桧既以科第私其子,士论喧哗,为减三年以悦众。执羔言祖宗法不可乱,繇此忤桧,御史劾罢之。 起知眉州,改夔州,兼夔路安抚使。夔部地接蛮獠,易以生事。或告溱、播夷叛,其豪帅请遣兵致讨,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召还,复为礼部侍郎。孝宗患人才难知,执羔曰:“今一介干进,亦蒙赐召,口舌相高,殆成风俗,岂可使之得志哉!〞上曰:“卿言是也。〞一日侍经筵,自言“学《易》知数,臣事陛下之日短〞,已乃垂涕,上恻然。即拜本部尚书,固辞,不许。 告老,上谕曰:“祖宗时,近臣有年逾八十尚留者,卿之齿未也。〞命却其章。复申前请。上度不可夺,赐茶、药、御书,恩礼尤渥,缙绅荣之。时闽、粤、江西岁饥盗起,执羔陛辞以为言,诏遣太府丞马希言使诸路振救之。卒,年七十七。 执羔有雅度,立朝无朋比。治郡廉恕,有循吏风。手不释卷,尤通于《易》。 〔选自《宋史·周执羔传》,有删改〕 4.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B.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C.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D.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5.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 B.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 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没的御前讲席。 D.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遵守法律、爱民富民的地方官。 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周执羔铁腕治乱。他在宜黄任职,社会动荡不安,他指明利害关系,控制了局面;有少数民族作乱,他严责相关人员,使局势稳定下来。 B.周执羔铁面无私。他担任生辰使,这个职位是个肥差,愿意跟随的大多要交钱,他却拒绝请托;他因事得罪了秦桧,被秦桧弹劾罢免。 C.周执羔反对官场不良风尚。周执羔回朝廷任职,皇帝感觉人才难以了解,周执羔批评当前的用人风尚,并提出建议,皇帝表示赞同。 D.周执羔不恋权位,心系朝廷。他两次请求退休,第一次被皇帝挽留,第二次才得以实现愿望;他临走时还关怀福建、广东等地的饥荒问题。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执首谋者斩以徇。邑人德之,至绘像立祠。(3分) (2)上度不可夺,赐茶、药、御书,恩礼尤渥,缙绅荣之。〔4分〕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鹧鸪天•惜别 严仁 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柂①转牙樯②。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①捩柂〔lièduò〕:扭转船舵。②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8、上阙后两句描写了一幕什么样的场景?句中的“重〞字有着怎样的艺术效果?(5分) 9、词的下阙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人物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以下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以“ , 〞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光的闲适之情。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特别秋日景物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 〞。 (3)李密在《陈情表》中以乌鸟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卖白菜 莫 言 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的,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委屈地抽噎着。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摩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透过模糊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棵最大的白菜从墙上钉着的木橛子上摘了下来。母亲又把那棵第二大的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就像熟悉自己的一根手指。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一行的拐角的位置上,它一直长得不旺,我们在浇水施肥时就对它分外照顾。我曾经背着母亲将一大把化肥撒在它的四周。后来,它无论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的脸上洋溢着珍贵的欣喜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苦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不时有赶集的人从我们身边超过去。我的手很快就冻麻了,以至于当篓子跌落在地时我居然不知道。母亲就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我在后边扶持着,让她站直了身体。 终于挨到了集上。在我们旁边卖青萝卜的是一个高个子老头,母亲让我叫他七姥爷。听母亲说,是我姥姥村里人,同族同姓。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去看看吧,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吧。〞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我,问母亲:“这是谁?是你的儿子吗?〞“是老小,〞母亲回答了老太太的问话,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老太太将她胳膊上挎着的柳条箢篼放在地上,腾出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母亲劝说着她。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母亲用秤钩子挂住白菜根,将白菜提起来。老太太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 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急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我看到七姥爷的尖锐的目光在我的脸上戳了一下,然后就移开了。 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旧悲痛。 〔选自《中国最好的散文》有删改〕 〔1〕以下对文章的解读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母亲见到“我〞哭而批评我不像男子汉,看似是批评其实是深深的爱,也有对生活艰辛的无奈。 B.“我看到七姥爷的尖锐的目光在我的脸上戳了一下,然后就移开了。〞暗示“我〞的伎俩被识破了。 C.“我〞多次冲撞老太太,但老太太没有与我争吵,证实老太太是一个道德素养较高的人。 D.老太太撕扯白菜帮子,母亲却没有阻止,说明母亲是一个软弱的人。 E.前文写我和母亲侍弄白菜,用大段文字写那棵最小的像和尚头的白菜,写出对劳作果实的珍爱,更为下文我对老太太的厌恶提供了情感缘由。 〔2〕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买白菜的老太太的形象特点。〔6分〕 〔3〕文中划横线的两处对母亲的眼睛进行了描写,请分别赏析两处细节描写的意蕴。〔6分〕 〔4〕本文没有具体写“最坏的事情〞的发生经过,请推测这一经过,并分析这样省略写的好处。〔8分〕 第II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我真不解自家的弟兄何必这样___________,岂不是横竖都一样? ②就是族中亲派,不管亲疏,但与他财利交往,__________,一些情面也没有的。 ③凌雪春从夏侯晶婴手中借过纸笔,端坐在灯下,驰笔假设飞,千言长书,__________。 ④勿因事小而不屑为,当知“万丈高楼从地起〞,天下决无__________之事,亦未有一学即能之业,无不从一点一滴的知识经验积聚而成,假设事小尚不能为,安见其能为大事? A、锱铢必较 斤斤计较 一挥而就 一蹴而就 B、斤斤计较 锱铢必较 一蹴而就 一挥而就 C、斤斤计较 锱铢必较 一挥而就 一蹴而就 D、锱铢必较 斤斤计较 一蹴而就 一挥而就 13、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3分〕 〔 〕 A.2015年1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在美国《名利场》杂志发表《中国世纪从2015年开始》一文,该文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争论。 B.“两会〞召开期间,部分媒体和网络上常见政协委员提交议案、人大代表提交提案之类的说法。这无疑是混淆了“议案〞和“提案〞两个不同的概念。 C.《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按照物权法的有关规定,把登记资料查询人限定在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有关国家机关可以依法复制、查询与调查处理事项有关的登记资料。 D. 12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讲话说,美国将终止过去半个多世纪对古巴执行的业已过时的政策,试图通过实施一系列新政策寻求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______ ,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升腾,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①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 ②金色主宰了世界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 ③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 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⑤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慢慢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 ⑥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A.③④②⑥⑤① B.⑤ ①⑥③④② C.③⑤①⑥④② D.②④⑥⑤①③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植物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每个植物都具有全能性,整个植物体就是个松散的联合体,不像动物那样 ① 。所以,即使植物失去了大多数组织后,② ,所谓“枯木逢春〞就是这个道理。理论上,只要有一个植物细胞存活,③ ,但这对环境条件要求非常高,必需让这个细胞在试管里慢慢分裂,直到可以分化出根茎叶。 16.下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请简析标识的寓意。〔5分〕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作文。 一条又深又宽的峡谷,梅花鹿在这边,大雕在那里。梅花鹿想跳到那里去,可峡谷太宽,她跳不过去。大雕对梅花鹿说,不要用消极的思想打败自己,只要有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就能做成任何事情。于是,梅花鹿一弓腰,一挺胸,向对面的悬崖猛冲过去。结果,梅花鹿并没有跳过峡谷。大雕看着掉入峡谷的梅花鹿,自言自语道:看来,光鼓动她的热情是不够,还得教她如何锻炼腿部肌肉。 请依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心得,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5年下期浏阳一中、攸县一中高二年级期中联考语文答案 1、答案 C 解析: “发展到鼎盛时期〞错,原文只说“蔚成风尚〞。 2、答案 D 解析:A项 对竹的“高节〞“坚贞〞大加欣赏,属无中生有,B项原因表述错误,由第三段可知,原因主要是南方秀丽的山水可以使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C项时间应是“中唐以后〞 3、答案 A 解析 “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错,应源于竹子的特点与“历史上某些……产生深入的影响〞。 4、D (原文标点: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白是皆惕息。) 5、A“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错,在文中是官名。 6、B“被秦桧弹劾罢免错,应是被御史罢免。 7、〔1〕抓住为首策划的人斩首示众,县里人感激他,甚至为他画像建立祠庙。〔得分点:执、谋、德各1分〕 〔2〕皇帝估计不能改变周执羔的想法,赐给他茶叶、药品和御书,恩遇特别丰厚,士大夫以他为荣。〔得分点:度、夺、荣、渥各1分〕 〔3〕哪用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再往南去呢?〔得分点:奚以…为、之、南各1分〕 参照译文: 周执羔,字表卿,信州弋阳人。宣和六年考中进士。授任湖州司士曹事,不久授任太学博士。 建炎初年,皇帝南迁。调任抚州宜黄县丞。当时四方边境动荡不宁,散乱的士兵互相聚集造反,县令很害怕,不知怎么办,周执羔把祸福利害告诉他们,都停手听从命令。抓住为策划的人斩首示众。县里人感激他,甚至为他画像建立祠庙。 提升代理礼部侍郎,充当贺金国君主生辰使。往年奉命出使的官员可以自己征召部属,赏赐也很丰厚,愿意去的人大多要交钱作为请求,周执羔才开始就拒绝这样做。掌管贡举考试。以前的惯例,进士参加礼部 考试落第,经过十八年才干免试举人。秦桧因为把科举考试名次私自给他的儿子,学子议论纷纷,秦桧给减去三年来取悦大众。周执羔上言祖宗的法规不能乱改,因此得罪了秦桧,御史弹劾罢免了周执羔。 起用担任眉州知州,改为夔州知州,兼任夔路安抚使。夔部辖地连接不开化的獠族,容易发生事端。有人报告溱、播地的夷人叛乱,那里的豪门首领请求派兵去讨伐,周执羔对豪门首领说:“朝廷任用你做长官,现在这一带骚动,责任该谁负责?能尽力就饶恕你,一个兵也不派。〞豪门首领害怕,斩了叛乱的人的头献来,夷人从此都恐惧屏息。 召还朝廷,又担任礼部侍郎。孝宗担心人才难以了解,周执羔说:“现在一个小民希图进用,也能获得皇帝召见,用言辞互相抬高,已经成了风尚,怎么能让这样的人得逞呢?〞皇帝说:“您说得对。〞一日侍候经义讲席,自己说“学习《易经》懂得命运,我侍候陛下的日子不长了〞,说完流泪,皇帝很难过。就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坚决推辞,皇帝不答应。 请求退休,皇帝告知他说:“祖宗那时,君主左右的大臣有年纪超过八十岁还留在朝廷的,您的年龄还没到。〞命令退还他的奏章。再一次提出以前的请求。皇帝估计不能改变周执羔的想法,赐给他茶叶、药品、御书,恩遇特别丰厚,士大夫以他为荣。当时福建、广东、江西年成歉收,盗贼兴起,周执羔上朝辞行把这件事作为进言,朝廷下诏派太府丞马希言出使各路赈济灾民。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周执羔有宽宏大量的风度,在朝廷没有依附勾结。治理地方清廉宽容,有奉公遵守法律的官员的风格。手不释卷,尤其对《易经》精通。 8、描写了一幕情意深挚的离别场景,行人乘船缓缓去向江心,相送的女子倚楼眺望,粉泪涟涟。(2分)“重〞字表面写蒲帆滞重,船行缓慢,实则暗示远行之人心情的繁重,移情于物,抒情委婉含蓄。〔3分〕 9、①“瑶草碧,柳芽黄〞两句以乐景写哀情,以景色的清新明丽反衬心情的哀婉忧伤;②“载将离恨过潇湘〞化抽象为形象,将无形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生动地写出了离恨的繁重;③末两句以眼前东流不息的江水,比喻绵绵不尽的离愁别恨,直接议论,自然浑成。〔每点2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10、〔1〕策扶老以流憩 时矫首而遐观 〔2〕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 〔3〕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11、〔1〕〔5分〕C D〔选C得3分,选D得2分〕 〔2〕〔6分〕①瘦弱。她手指弯曲、枯柴一样,声音细而沙哑;②贫困她的钱放在一个肮脏的手绢里,层层包着,面额很小;③精明〔尖酸刻薄〕。她将白菜的老帮子全部撕脱,占小便宜。把脸贴到秤杆上,不信任“我〞算的数字。④没有文化素养。她批评我们的白菜,对“我〞说话很不客气。〔每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 〔3〕〔6分〕第一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 ①写出了母亲因为不能让孩子在过年时吃上一顿白菜馅饺子而深深自责,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1分〕②但她并没有哭,特别母亲面对生活的苦难不屈不挠,执着坚强的品质。〔2分〕 第二处“眼睛红红的〞: ①说明母亲已经哭了很久,这充分展现了母亲在人前丧失了诚信与尊严的痛苦;〔1分〕② 表现了母亲讲究诚信、自尊自爱、正直善良的高尚人格。〔2分〕 〔4〕〔8分〕经过:指“我〞多算老太太一毛钱的事情被发现,老太太退回白菜,要回钱,并揭穿、责备了“我〞。〔2分〕好处:①符合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的认知特点;〔2分〕②给读者留出了想象的空间,详略得当,使文章更具可读性;〔2分〕③这一结果更彰显了文章任何状况下都要诚实待人的主旨。〔2分〕 12、C 斤斤计较:形容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锱铢必较:形容对极少的钱或日常小事非常计较,形容非常小气,也比喻气量狭小;其书面语强,计较的程度甚于“斤斤计较〞。一挥而就:多用于一动笔就能成功地书写、作画、成文,形容熟练敏捷,运笔如飞;多用于肯定句中。一蹴而就:多用于难以一做就成功的庞大的工程、艰巨的任务、伟大的事业,形容求之过急,多用于否定句中。 13. A〔B. 有歧义,“部分〞限定的内容〔对象〕不明,且“媒体〞和“网络〞两个概念不能并列;C.语序不当,“复制、查询〞应为“查询、复制〞;另外‚“限定在〞应为“限定为〞D.成分残缺,“寻求〞缺宾语〕 14.C〔③与开头衔接最紧,构成比喻句; ①⑥为一组,描写主体为“林〞,⑥在①后;④②为一组,描写主体为“麦〞; ⑤与①通过“也〞字相连,由“草〞到“林〞。〕 15.答案 ①每个器官都有严格的分工 ②碰到合适的条件仍可再生 ③这个细胞就能变成一个植株〔意思相近即可〕 16.数字“70”与时间“1945-2015”共同组成的标志性符号,衬以长城图案组成展现胜利的“V〞字〔1分〕,体现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庆祝〔1分〕,亦代表中华民族组成的钢铁长城,共同抗敌〔1分〕。图案上方为五只象征和平与希望的和平鸽由远及近展翅飞翔,表现对历史的纪念、对和平的向往〔1分〕,也象征五大洲人民团结一心,在血与火的洗礼后重生,携手前行,共创美好将来。飞翔的和平鸽也表达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飞向将来〔1分〕。 五、写作〔60分〕 17、参照立意 (1)大雕的角度:引导、激励他人需要理智;尊重实际的引导、激励才是尊重他人。 (2)梅花鹿的角度:正确熟悉自己,是成功的第一步;仅凭冲动和热情是无法实现目标的,实现理想要靠实力;正确熟悉自己,是成功的第一步;提升自身的能力,才干跨越人生的障碍。 其它符合材料含意的立意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