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与管理策略探讨
“双减”政策落地,让作业成为各中小学乃至整个社会都在讨论的热门话题。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管理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成为老师面临的一大挑战。我们整理了一些关于作业设计和管理的策略,希望能给您启发。
一作业设计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好作业是有特征的:量不必多却类型多样,不同学力的学生都有体验成就感的机会,常常聚焦同一个问题却让不同学生经历不同的思考过程、展示不同的结果......0I让学生拥有作业选择权,减量常规解题作业常规解题作业是指常见的、以呈现结果为目标的封闭式单一性作业。常规解题作业侧重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强化,重在训练。这种类型的作业有其价值所在,不能一刀切“取消”,而是要减“量”提
“质”。
1、选“好”题,辨析一道题包含的知识点容量。我们往往认为,常规解题作业重在“解”。其实,练习的路径不只让学生“解”这一条,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选择、辨析“好”题中来。何谓一道好题?评判的标准并非它能难倒多少学生,而是一道题是否由多个知识点结合而成,且所蕴含的这些知识点、能力点能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适恰,是否能在体现一定区分度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和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
2、比“结构”,题量较大时比较问题的相似性。在学习完某个知识点后,教材和作业册一般都会安排大量同结构的解题练习。当学生的基本训练目标达成后,就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定作业题量”活动,即观察一批习题,找出结构相同的题目,讨论通过后,只保留其中一或两道题,将题量减下来。这能让学生更加认真阅读这些题目,并积极参与到辨析、讨论、选择题目中来,提升解题、析题的能力,学生也为自己能决定作业量而获得成就感。02满足两头尖学生的成就感,小量恒定作业“小量恒定”就是每天一点点,分为“每日一算”和“每日一题”。1、“每日一算”夯基础,谁都可以是计算达人在一个班里,总有一部分学生数学能力相对较弱,获得肯定的机会少,学习积极性也随之受挫。但这些学生面对与教材同难度的计算题,在每日重复练习之下完全有能力答对。为了鼓励这部分学生,我特地设计“每日一算”作业。“每日一算”,即全体学生每天做两道计算题,重在夯实计算技能。题目一般由教师和学生负责人共同商定范围,然后负责人每日在黑板一角抄题。负责人由学生自主申报,每人负责一周,不仅负责抄题,还承担督促全体完成的任务。连续一
周没有计算错误的学生,可免下一周的“每日一算”。
“免”字积累多的学生,期末还能被评为“计算小达人”,奖励幅度和其他各类优秀奖一致。我想让学生感受到:优秀,只有类的“区别”,没有质的“差距”。2、
“每日一题”重拓展,你争我抢上榜台“每日一题”是每日一道思考题,难度高于教材,“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学生可自己决定做不做。负责人也由学生自主申报,负责抄题和微信群视频解说,每天上传说题小视频,解说该题的解答思路。说题的过程是学生将自己的解题思考过程梳理、审视的过程,将大大培养负责人的说题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在黑板边侧开辟“解题成功榜”,每天解答成功的前20名学生可在光荣榜上用粉笔写上自己的名字。班里有一些调皮好动却爱动脑筋钻研难题的学生,平时也很少能在检测、课堂表现等方面得到表扬,这张动态变化的解题榜单让这些学生获得了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情绪体验。03看到每个人的不同,注重个性表达的研究性作业在解题练习册中,教师往往只看见数据和结论,学生从审题开始的思考过程都是内隐的。探究性作业是根据探究问题而展开的可以呈现学生思考过程的作业,具有探究性、过程性和个体性等特点,给学生打开了一个自我表达的自由空间。学生完成该类型作业需综合运用描述、分析、发散、操作、经验、归纳、梳理等思维形式和数学能力。如学完“圆柱的认识”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问题:这个立体图形与我们以前学过的立体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学生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从各个角度阐述,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他们展现出不同的解决问题、探究、推理、传意和构思的能力。04关注不同学生的喜好,可以“自由选购”的寒暑假作业超市“作业超市”,借鉴了超市的大型“自选”模式,是从学生的个体、群体需求出发而设计出不同层次、不同完成要求的多项作业。作业的难度必须分层,既要有基础性的解题作业,也要有关注过程的探究性作业、回顾目的的复习类作业、创造性的绘本、调查报告类作业,甚至允许自定义作业。作业的知识点要全面,以数学学科为例,图形与几何、数与代数、综合与实践、统计与概率,这四大领域的知识都要有所涉及。只有层次丰富、内容齐全,学生才有选择空间。
如“2021年寒假作业超市”中,我设置了契合不同学生能力、兴趣的12种作业,包括常规解题练习、写数学日记、设计有数学味的春节贺卡或漫画、汉诺塔10级通关、不同主题的数学小研究等,给学生以充分选择的乐趣和权利。
作业的质量能清晰地反映出学生之间学力的不同,更是正确“差异观”落实的重要手段。作为教师,我们不必纠结于作业中展现的“差距”,而应该聚焦到如何设计作业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世界”,了解“自己"体验“成就
感”,从而让学生走上良性的学习轨道。
二请多开展当堂作业开展当堂作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能保障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而且作业就是练习,练习放在课堂之上,紧跟在新知之后进行,效果往往比较好一一此时学生的思维最聚焦,练习的环境最宜人,最能学以致用或巩固提升。在实际教学中,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当堂作业就能轻松顺利地实现。
其一,备课时关注作业。日常备课时,教师在解读教材和教参之后,再把教材上、作业本上的作业试做一下,明确作业习题的总量、用意和难度等。在此基础上,考虑好作业习题的合理摆布和教学策略,预想教学的时间。
(特别提醒:教师应尽量减少自己额外补充的习题,能将教材或作业本上的习题高质量利用并完成,就已足够。习题越多,当堂作业越难实现!)
其二,课堂中分解作业。在课堂上,教师可结合着教学推进的过程,把作业合理地分解到相应的环节中。如例1教学之后,尝试练习就是作业本上的第一大题;再教例2,第二大题就是其相应的练习;两个例题之后,巩固练习就直接用第三大题......也可在例题教完之后,几组练习一并布置。不管怎样的形式,到下课时,全部或大部分作业就已悄然完成,当堂作业无痕实现。
其三,年级要求有差异。不同的年级,知识的容量和难度有差异,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也有不同,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年级的不同,对当堂作业有差异的要求。如一二年级,没特殊,作业应当全部当堂完成;中高年级,内容不难量不大的课,作业尽量当堂完成,内容多难度大的,努力多一些当堂作业的成分。
三丰富作业类型,确保“量”少“质”不变“双减”落地,其中对作业时长做出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作业,其他年级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计控制在一小时以内。减少作业时间,不只是在“量”上做简单的“减法”,要从作业形式、内容、评价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以确保“量”少“质”不变。 低年级 随堂练习《习字帖》(或《补充习题》)
1、每节课保证10分钟指导书写时间。作为小学起始阶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
2、采用“蚕食”策略,“化整为零”。考虑到低段学生有意注意时间很短,可把各种“练习”内容进行有效切割、划分,然后配合着教学进入,“分块”完成。头作业1、拼读练习。一年级起始阶段,汉语拼音的拼读很重要,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要把课文中的音节、儿歌、童谣反复诵读,积累语感。2、亲子阅读。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有一个“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这里的“大人”,既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家长”,在校可以利用午间休息时间,组织“师生共读”;在家,更是有大块时间可以进行“亲子阅读”。中、高年级常规作业《习字帖》(或《补充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