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泾口中学八年级语文假期作业〔第十五周〕
一、积存与运用〔22分〕
1.将文言词“毕〞“诸〞“已〞“易〞填入下边的空白处,并说明它们的词义。〔6分〕
〔1〕争论不__ 〔2〕移风__俗 〔3〕诉__法律
〔4〕原形__露 〔5〕付__实施 〔6〕死而后__
2.下面各组加粗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汝心之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C.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D.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
3.下面句子中加粗的字与“始一反焉〞中“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系向牛头充炭直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一狼洞其中
4.下面句子中加粗的字与“以君之力〞中“之〞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于厅事之东北角 B.策之不以其道
C.杜少府之任蜀州 D.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5.对下面句子理解错误的一句是〔 〕〔2分〕
A.曾不假设孀妻弱子: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B.虽我之死:虽然我死了。
C.无陇断焉: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 D.惧其不已也;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6.区分以下句子是疑问句还是反问句。〔8分〕
〔1〕且焉置土石?〔 〕
〔2〕如太行、王屋何?〔 〕
〔3〕何苦而不平?〔 〕
〔4〕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
二、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阅读〔30分〕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假设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7.结尾说上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这个“诚〞指的是什么?〔5分〕
8.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5分〕
9.对选段分析有错误的一项 〔 〕〔5分〕
A.智叟和愚公之妻都对愚公移山之事提出了疑问,但愚公之妻是善意的,而智叟的话却句句充满嘲讽。
B.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是因为他看到了自然的不变和人的无穷无尽,正确地看待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
C.智叟之所以对愚公移山采用讥讽的态度,是因为他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看到了自然的庞大力量。
D.本文采纳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抱负,反映了古代劳作人民的美好愿望。
10.有人说这个故事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同意吗?〔5分〕
11.结合本文说说愚公精神的实质是什么?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10分〕
〔二〕课外阅读〔48分〕
那年花开
钱海燕
①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集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思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②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常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③“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动着举到我面前。
④“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⑤“作业做完了,再做其它的学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⑥“老师,我确保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当心翼翼地说。
⑦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⑧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⑨在老师的激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⑩“喝杯茶吧。〞 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⑪“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一般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⑫“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当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⑬“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⑭“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碰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⑮听了徐老师 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载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居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
⑯ B 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选自《中同学阅读》第 2期 有删改〕
12.依据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10分〕
答:____________
_
13.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0分〕
〔1〕“……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答:____________
〔2〕徐老师知道后,居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答:_____________
14.请从 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8分〕
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答:____________
_
15.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10分〕
答:_____________
16.文中的徐 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10分〕
答:____________
第十五周参照答案
1.〔1〕已,止;〔2〕易,改变,变幻;〔3〕诸,之于;
〔4〕毕,完全,全部;〔5〕诸,之于;〔6〕已,止
2.C
3.D
4.A
5.B
6.〔1〕疑问句〔2〕反问句〔3〕反问句〔4〕疑问句
7.指愚公移山的决心和实际行动〔意思对即可〕
8.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的道理是: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作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势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需下定决心,保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9.C
10.愚公挖山不只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动,文章这样写,正是恰恰表现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感人至深,其移山之举有不可抗拒的力量。
11.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备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
12.(2分)指的是初三那一年在老师的激励下,“我〞重拾了信心,获得了成功。〔或:“我〞 重拾了信心,越来越多的文章刊载在报刊上,中考作文得了满分。〕
13.(4分) 答案示例: ⑴ 吞吞吐吐〞的意思是说话有顾虑,想说又不敢说。这个词语写出了“我〞当时害怕老师批评的紧张、不安的心理。⑵“一反常态〞的意思是突然改变了平常的状态。这个词语写出了徐老师得知“我〞中考作文得满分后行为的庞大反差,特别了徐老师内心的喜悦和兴奋。
14.(3分) 答案示例: A.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徐老师看“我〞小说时的专注和耐心,以及对“我〞 写的小说的欣赏和认可。B.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收获成功之后的喜悦心情。
15.(2分)用“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激励和开导“我〞 化挫折为成功的动力。〔或:说明了“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的道理,激励“我〞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动力。〕
16.(3分)从耐心看“我〞的小说,愿意当“我〞的读者,引导“我〞投稿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赏识同学,激励同学个性发展的好老师;从“我〞失败后,主动约“我〞 谈心,用“故事〞来引导“我〞等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始终关注同学成长,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