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脾胃科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0093599 上传时间:2025-04-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脾胃科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脾胃科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脾胃科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建设方案 脾胃科是我院的一个重点科室,为把我科建设成一个技术精湛、服务优良、设备完善、管理规范,具有相当规模的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规定及指南,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中医专科特色,充分认识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建设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提高脾胃专科学术水平和防治疾病能力为核心,加强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优化临床诊疗方案,强化专科规范建设,加强学科带头人和专科骨干培养,促进中医医院内涵建设和中医学术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为人民群众健康和经济建设服务. 二、基本情况 綦江区中医院脾胃科成立于22年,现有医护人员20名,医生7名,护士 13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4人;副主任护师1名,护师3名,护士 9名.编制床位25张,实际开放床位29张。年门诊人次,出院人次。开展的主要项目有: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肝病及风湿性疾病、胃肠息肉切除经内镜高频电刀及氩气刀治疗、小肠疾病诊断、食管支架置入、经胃镜胃肠营养管置入、经内镜镜下止血(注射药物或止血夹)、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 三、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建设,努力形成医疗、科研、教学、管理密切切合并互进的学科建设良性运行机制。使我科成为基本设施和医疗设备先进,医疗技术领先、中医特色突出、治疗方法独特、专科优势明显、创新能力较强,适应医疗市场竞争,并通过和相关科室合作,带动全院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 四、实施方案 1、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专科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陈思芸(副主任中医师) 副组长:蔡明建(主治中医师)张绍勇(主治中医师)、李传群(副主任护师) 成 员:王勇(住院医师)、刘剑芳(住院医师)、张艳妮(住院医师)、李娟(护师) 2、实施办法: 1、基础设施建设 1)依托医院现有的基础设施及场所,进一步加强科室医疗环境建设,改善就医环境,突出中医氛围,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温馨的住院条件。 2)通过与医院积极协商沟通,逐步开设脾胃科专病门诊及肝 病门诊,并设置内镜室。 3)通过积极申报论证,改善及更新科室现有设备.积极与相关功能检查室及康复科、针灸科沟通合作,运用其针灸设备、理疗仪、中药超声导入治疗仪等有助于提高中医疗效的诊疗设备. 4)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各种诊疗设备的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人员队伍建设 1)脾胃病科医师必须接受中医脾胃病专业系统培训,掌握中医脾胃病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应熟练掌握本科常见病种(病证)的诊断标准,掌握本科主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临床指南和基本诊疗技能,重点掌握1首常用方剂见附件)掌握脾胃病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 2)内窥镜医师在脾胃病内科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接受过不少于3个月的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能够掌握内窥镜管理制度、诊疗常规、操作规程、并发症的处理原则及方法。 3)通过医院“师带徒”形式培养中医脾胃病学术继承人。充分利用本科室、本院以及本地区的资源,通过跟师学习、进修、学术交流等方式,着重进行中医理论、老专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中医脾胃病防治新进展等方面的培训。 4)积极做好本科室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采取师带徒、名医讲堂、老专家工作室等方式,整理、传承名老中医专 家的学术经验. 5)通过医院“西学中”的形式及科室培训学习的方式让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 3年内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时间不少于80学时.通过培训学习后熟悉中医药诊疗常见脾胃病的基本知识,掌握脾胃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护理知识和方法,掌握本科疾病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能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护理服务和健康指导。 6)积极派遣科室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培养专科医生及专科护士,打造脾胃科专业团队. 3、服务技术建设 1)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发布的相关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结合本科室临床实际,制定本科室优势病种及临床路径诊疗方案,并应用于临床,定期对本科室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情况及疗效水平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不断优化诊疗方案,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2)注重继承发扬中医传统诊疗技术,在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新脾胃病中医诊疗技术。 3)在具备脾胃病的常规诊疗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脾胃病科疑难、急危重症的诊疗工作;提高内镜常规检查的准确率,掌握常规诊疗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新技术。 4) 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鼓励门诊和病房使用中药饮片,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合理应用中成药。开展中药外敷、中药灌肠、针灸、耳穴治疗、穴位贴敷、艾灸疗法、中药封包、穴位注射等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积极与康复科及针灸科等相关科室合作,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5) 强化中医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中医诊疗水平。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查房内容要体现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做到辨证准确、理法方药一致,充分发挥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中医诊治的指导作用;及时开展病例讨论,提高急危重症、疑难病的中医诊治水平. 3、实施时间: 1) 2014年1月成立专科建设领导小组. 专科建设领导小组协调与各级领导的关系,争取给予政策和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协调院内各方面的关系,解决科室实际困难和问题。定期组织召开科室会议;把任务层层分解、明确任务目标、责任到人.定期做好专科建设工作总结,充分研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优化措施,并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弥补和充实。 2) 2014年2月一-2014年3月科室环境形象改善 大力改善就医环境,突出中医氛围,重新制作科室宣传栏、中医脾胃病相关知识展览牌、脾胃病科相关管理制度、诊疗常规、操作规程等.积极与医院相关领导及总务设备科等相关科室沟通,逐步更换老旧病床、电视、空调等。 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对内镜室重新布局,充分开展利用现有设备. 3) 2014年4月一-2014年5月 制定本科室的优势病种及临床路径诊疗方案,形成地区特色的诊疗方案,并具体实施. 4) 2014年6月一-2014年9月 通过医院设备论证及招标购买富士 10肠镜系统。 5) 2014年9月一一2014年10月 购置中医治疗专用病床及多功能病床。 6) 2014年10月一一2015年4月 派遣1名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消化疾病的最新诊治方法及内镜下治疗技术。 7) 2015年1月一一2016年1月 通过医院设备论证购买奥林巴斯290内镜系统、超声胃镜. 8) 2015年派遣1名护士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专科护士. 9) 2016年4月一一2016年10月派遣1名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肝病的最新诊疗技术。 10) 2016年10月派遣1名医生、1名护士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11) 2014年1月一2016年12月 开展脾胃病、肝病、风湿性疾病的中西医治疗,在三年内对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肝硬化、胃食管反流病等疾病形成医院内规范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价廉的综合治疗手段。定期对本科室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情况及疗效水平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不断优化诊疗方案,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12)2014年1月一2016年12月 争取科研立项1项。 13)2016年12月 积极与“治未病科”合作,大力推广中医在脾胃科保健、康复上的作用,在全县县乡村全面铺开,开展此项工作。 附件 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常用方剂目录1.八珍汤(《正体类要》)2.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白头翁汤(《伤寒论》)4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5.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6.半夏泻心汤(《伤寒论》)7.保和丸(《丹溪心法》)8.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9.补中益气汤(《脾胃论》)10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1柴胡疏肝散(《证治准绳》)12.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3 .大柴胡汤《〈伤寒论》)14大承气汤(《伤寒论》)15.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16大建中汤(《金匮要略》)17丹参饮(《时方歌括》)18.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19当归四逆散(《伤寒论》)20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21调胃承气汤(《伤寒论》)22. 丁香散(《三因极一病症方论》)23.二陈汤(《和剂局方》)24甘草泻心汤(《伤寒论》)25葛根苓连汤(《伤寒论》)26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27.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28.桂枝汤(《伤寒论》)29化肝煎(《景岳全书》)30化积丸(《类证治裁》)31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32黄芪汤(《金匮翼》)33.黄土汤(《金匮要略》)34•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5济川煎(《景岳全书》)36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36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38理中汤(《伤寒论》)36良附丸(《良方集腋》)40苓桂术甘汤(《伤寒论》)41六磨汤(《证治准绳》)42.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43.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44•麻黄汤(《伤寒论》)45.麻杏石甘汤(《伤寒论》)46.麻子仁丸(《伤寒论》)47•木香顺气散(《沈氏尊生书》)48.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4.启膈散(《医学心悟》)50.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51清金化痰丸(《统旨方》)52清营汤(《温病条辨》)53.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54•润肠丸(《沈氏尊生书》)55.三仁汤(《温病条辨》)56.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57.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58.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59.十灰散(《十药新书》)60.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61十枣汤(《伤寒论》)62.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63四磨汤(《重订严氏济生方》)64.四逆散(《伤寒论》)65.四神丸(《内科摘要》)66.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67酸枣仁汤(《金匮要略》)68.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69.通幽汤(《脾胃论》)70.痛泻要方(《景岳全书》)71.胃苓汤(《丹溪心法》)72温胆汤(《备急千金要方》)73.乌梅丸(《伤寒论》)74.吴茱萸汤(《伤寒论》)75五苓散(《伤寒论》)76五皮饮(《华氏中藏经》)77五仁丸(《世医得效方》)78.犀角地黄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79•香砂六君子汤(《时方歌括》)80.香苏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81.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82小柴胡汤(《伤寒论》)83•小承气汤(《伤寒论》)84•小建中汤(《伤寒论》)85.旋覆代赭汤(《伤寒论》)86血腑逐瘀汤(《医林改错》)8. 一贯煎(《续名医类案》)88益胃汤(《温病条辨》)89茵陈蒿汤(《伤寒论》)90.茵陈术附汤(《医学心悟》)91.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92银翘散(《温病条辨》)93.右归丸(《景岳全书》)94玉屏风散(《丹溪心法》)95.越鞠丸(《丹溪心法》)96.真人养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97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98猪苓汤(《伤寒论》)99驻车丸(《备急千金要方》)1.左归丸(《景岳全书》)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