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三 峡·短文两篇 综合能力测试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
一、为以下加粗字注音
欲颓〔 〕 遂至〔 〕 与其奇者〔 〕曦月〔 〕 襄陵〔 〕
沿溯〔 〕 素湍〔 〕 怪柏〔 〕 飞漱〔 〕 属引〔 〕
二、填空
1.《三峡》一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的地理学家__________给《水经》作注写成了《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3.《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三、依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
4.两岸石壁,五色〔 〕:________________
5.晓雾将〔 〕:________________
6.〔 〕竞跃:________________
7.未复有能〔 〕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
8.庭下如积水〔 〕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
〔一〕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
12.本文分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13.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4.解释以下词语。
念: 遂: 盖: 但:
15.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
“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运用到拟人手法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写景,写了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抒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
18. .翻译以下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9.“怀民亦未寝〞中“寝〞的读音是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中有这个字,就作这个意思讲。
20.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21.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状况〕?
(三)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以下句中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夏水襄陵: ②亭午夜分: ③不见曦月:
④沿溯阻绝: ⑤乘奔御风: ⑥绝 :
⑦霜旦: ⑧属引凄异:
⑨或王命急宣 ⑩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将以下写景的句子与相应的季节用线连接起来。
①沿溯阻绝 春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夏
③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秋
④清荣峻茂 冬
3.三峡具体指哪三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默写并译述句子。〔18分〕
〔1〕写三峡两岸的山长又多的句子。
默写:
译述:
〔2〕写三峡夏水暴涨的句子。
默写:
译述:
〔3〕写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句意思差不多的一句话。
默写:
译述: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 〕。提示:从视角的角度。
6.依据文中内容,解释“峡〞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人认为三峡壮美,有人却说三峡秀美,请依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最后一句诗写出了渔者怎样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描写了三峡美丽的风光,请你利用文中的词句,组成一副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tuí lín suì xìng
二、1.陶弘景;华阳隐居;信 2.东坡志林;苏轼;东坡居士;宋;文学;苏洵;苏辙;三苏
三、1.交辉:交相辉映。 2.歇:消散。 3.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4.与:参加,这里指欣赏。
四、〔一〕1.想,合计;于是,就;原来是;只。 2.月色〔或月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赏月漫步的时间、原因;月下庭中景物;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 4.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这是因为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尽情山水,在江山月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人间世俗,使作者感到了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自慰。
10.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
〔 1〕点明夜游的起因、时间、同游的人及游览的地点。
〔2〕运用比喻描述庭院月色
〔3〕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感。
.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借景抒情。
表达和张怀民的深厚友情
1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状况〕?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被贬时的失落,悲伤,沮丧~~~~~~~
①同“缺〞空缺 ②漫上 ③很 ④早晨 2.quē xī xiāng sù yù tuān bǎi sù zhǔ 3.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简称三峡 4.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5.俯视 仰视 6.峡是两山夹水的地方。 7.不设同一答案 8.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9.不设同一答案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
〔3〕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黄昏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7.〔1〕“霜旦〞应译为“降霜的早晨〞。〔2〕“林寒涧肃〞应译为“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