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怎样写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同学积极探究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在进行教学制定时,要注意把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同学学习起来就会更加贴近实际,也有利于同学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同学在生活氛围中培养数学意识。同时,要引导同学积极进行学习探究,给同学创造一个生动真实的探究学习环境,提升同学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了"克与千克'之后,老师可以给同学制定一个课后作业,让同学回家后做一个小调查,看看家里天天要买多少千克的菜,每千克菜是多少钱等等
还可以让同学自己制作一个秤,称一下手边的东西,熟悉克与千克的用法和转换规律,再比如,学习了年、月、日以后,可以让同学制作年历,在年历上把一年有几个月,一个月有几天都标出来,看看自己制作的年历,跟家里的年历有什么区别,有没有错误的地方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同学熟练掌握知识的运用,而且能够把数学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同学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在无意识中培养同学的学习能力。
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同学思维能力
同学的思维能力是逐步发展的,从简单到复杂,但这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形成的,必须要不断地学习和培养,小学阶段是同学思维能力的起步阶段,在小学数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帮助小同学培养优良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圆柱和圆锥'的时候,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教学制定:第一,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引出问题。现在有一个高20厘米的圆柱形水杯,它的半径是5厘米,那么它的侧面积是多少?让同学先来进行自主探究。依据课本上的公式,同学会解出答案,圆柱的侧面积是底面周长高,已知它的半径是5,那么底面周长依据公式是底面半径2兀,也就是10兀,再依据侧面积公式计算也就是10兀20=200兀。那么,为什么说底面周长乘以高,就能得出侧面积呢?第二步就是要解决问题,要证实圆柱的侧面积是底面周长高,我们首先要把圆柱的侧面拆开来看,一个圆柱状的纸筒,如果拆开的铺平的话我们会发现它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是面积=长宽,再把它折起来会发现,原来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体的高,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这也就印证了前面的分析推理,经过再次类比推理,多进行几次验证,最后可以进行归纳,统一公式,也就是S侧面积=Ch=2rh。这个推理验证的过程也是同学思索的过程,通过一步一步的思索,锻炼同学的思维能力,对课堂教学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从课前备课做起。在潜心备课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思想的小火花冒出来,这就是所谓的灵感,把这样的灵感收集起来、记录下来就完成了优化课堂的第一步。然后要做的是把教材的内容进行分割整理制定一下教学步骤。我认为执行新课改之后,没有必要非得遵循某一个教学模式的几大步骤,只要课堂教学中收到奇效,那么教学步骤的安排可以自然一些、随意一些。比如说,在制定七年级《图形的平移》时,在没有多媒体演示的条件下,又难于做教具时,要求把课上得生动形象些,我的想法是在班上找一个同学上讲台向不同方位按标准走动而后观察想象,对此,我认为即便不写在教案本上,直接在课堂上就能实现的,虽然美中不够,但无妨试一试。
其次,都说计划没有变化快。我们写在纸上的教案是固定的,可是同学是活生生的,课堂也是活生生的。我们不可能让同学去适应教案,但我们可以依据同学的实际状况来改变教学计划。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上课的时候要用脑子上,要用心去上,随时观察同学的反应,体会他们的感受,然后把课堂内容、形式或讲课节奏作出适当的调整。在同学沉闷的时候,释放一些激情给他们;在同学过于活跃的时候,传递一些冷静的信息给他们。比如,在进行八年级《实数》单元复习,同学做实数计算方面学习题时,让同学通过简单常规题型训练,我的做法是分组比拼看谁又快又准的方式使同学更有兴趣,也依据同学的实际状况,提出难题向同学们发起挑战,这样让全体同学都感到这节课是我们分享快乐,而不是简单的重复,让人感觉有一些烦。总之,要恰到好处的控制同学的状态与自我的情绪,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再次,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课堂上我们过足了导演瘾,那么在下课之后,我们就必须象张艺谋、陈凯歌那样仔细地认真地回味一下本节课的精髓所在,不够的细节都要不遗余力的把它记忆下来,一次次反思、改善,以供日后上课之随机应变之必须要,这样才会不断地涌现出象专家级教师的优质课。
3引导同学主动学习教学
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同学学会学习
伟大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我在教学中注意让同学进行学习方法的学习,让同学掌握学习的策略,自学的方法,引导同学通过观察分析,自己去掌握知识,发现知识。其中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去学习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如在教学《圆柱体的熟悉》时,让同学观察长方体与圆柱体的异同。通过对圆柱体实物,教具的充分观察,让同学从已有的长方体的知识出发去猜测,去熟悉圆柱体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定义。也使同学学会依据底面的形状熟悉区别不同的柱体的特征,对各种柱体的异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又如"已知甲数的八分之三等于乙数的五分之一,求甲数是乙数的( )分之( )'这类题目曾难倒很多同学,同学感到无从下手。我在教学时,依据同学会解如"( )的三分之一等于4的八分之五'这类题目。从而把两类题进行比较,把前一题理解为求"乙为1的时候甲是多少?'原来较难的问题就变得容易多了,这关键是同学学会了方法。
强化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让同学主动参加
小同学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份的形象性。 小同学这一思维特点与数学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是一对矛盾,解决这一对矛盾的有效方法是强化直观教学在学习活动中尽可能多让同学通过动手操作。配合语言表达操作的过程和结果,使他们参加了解知识的形式过程,从感知到表象的形成,促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符合同学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使同学在兴趣盎然之中探求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乐学和优化的效果,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直观形象性,通过精心制定教具学具精心制定观察,操作活动,让同学动脑动手动口参加学习的全过程。
如在《圆与周长》的教学中,我首先在课前让同学剪好三个大小不同的圆,上课时通过让同学用手指一指.摸一摸各圆的周长,使同学得到充分感性熟悉,形成圆周长的表象再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引导.从而形成圆周长的概念。同时在探求圆周长计算方法时,先让同学观察,推测圆的周长跟什么有关? 让同学动手操作。通过同学量一量、算一算、从而引导同学主动积极参加圆周长计算方法的探求,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或者是半径的六倍多一些,只有这样,止学主动参加学习活动,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才使同学既获得了知识,又提升了能力。
4营造数学课堂气氛
1.巧妙制定课堂提问
教员要认真分析教材,吃透每课精髓,课前精心制定提问,切忌随意提问。既要合计知识的重点,又要依据学员的实际,合计不同层次水平学员的理解应答能力,尽可能将相应问题落实到不同的个人。同时,要争取使问题具有趣味性,让每个学员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课上得生动、有趣,学员爱听、乐于参加。对学员的应答,要慎重处理,多肯定激励,忌讽刺挖苦,以免学员产生对立情绪,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对学员中具有独特革新想法,要特别呵护、启发并引导,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员"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2.互动形式多样化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员好比导演,要为学员这些"演员'创设施展的舞台,营造和谐、平等的优良氛围,还要特别注重师生之间、学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善于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配合活动,推陈出新,尽量每次都给同学带来新鲜感,防止学员因活动的单一而疲惫,进而分散注意力。在互动的制定安排中,应当合计到活动的目的性、趣味性,以及全体参加的可行性,让每个学员都有发挥特长、锻炼应变能力的机会。
3.调动学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如果只是单调的"我讲你听,我说你记',学员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员的思维就会趋于呆板。关于一些适宜学员讲解的教材内容,可以尝试让学员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让其充分探究道理,讲思索方法,激励学员之间彼此质疑并答疑。这样,学员会学得富有激情,且印象深入。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会锻炼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一节课马上结束时,也可尝试让学员自己去小结。这样,不仅会提升学员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会使教员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学员对本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有效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
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