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双减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桃花源记
一、作业内容
1. 古代汉语中有很多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但是意思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你解释下列划线词语,注意它们在句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常用义的区别。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 如若你就是误入桃源村并且被桃源人“延至其家”的武陵渔
人,面对此情此景你不由地感叹桃花源真是世外桃源,这里太美了!请就文中某个片段展开联想,用“桃花源真美!这里 你
看,这里。”的句式给大家描绘分享。
方法指导:可从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生活场景和社会风气等方面展开联想
例:桃花源真美!这里有不期而遇、美不胜收的美景。你看,这里桃花盛开,漫天飘舞,丛丛芳草,生机盎然。
二、设计意图
《桃花源记》用一个虚构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美好、平
等、安定的和谐社会。本课的教学目标一个是理解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常用词语、疏通文意。二是品味本文语言,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以及其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作业1对应第一个教学目标,属于积累文言词语类的基础题目,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本文除了以上古今异义词外,“舍”、“异”、“要”、“诣”等文言实词以及“为”、“乃”等文言虚词也是需要掌握的,在课堂教学中应给予重视。
作业2对应第二个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深层品读文本,体会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是一个怎样的社会,从而明白作者虚构这个美好社会的意图进而体会作者对美好社会的渴望和向往。完成这题作业首先根据提示从自然环境、生活场景、社会风气选择一个角度作答并展示分享成果,接下来从展示的成果中按自然环境、生活场景和社会风气三个方面各推举一个最佳成果组成排比句,最后全班齐读感受桃花源的美。
三、参考答案
1. 参考示例
(1)鲜美
古义:新鲜美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指交通运输事业
(3)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指男子的婚姻配偶
绝境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4)无论
古义:不用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2. 参考示例
桃花源真美!这里是资源充沛、美丽富庶的天堂。你看,这里土地肥沃、屋舍齐整、水池明净、桑竹掩映。
桃花源真美!这里有宁静祥和、各得其乐的生活。你看,这里男耕女织、长幼怡然、民风淳朴、安定和乐。
(这一题要抓住文中重点语句或关键词语展开联想,并用“桃花源真美!这里你看,这里”这个句式作答即可)
四、完成时间:20分钟左右
小石潭记
一、作业内容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头折蛇行,明灭可见
(3)其岸势犬牙差互
(4)凄神寒骨
2. “远在江湖砺心志,古来贬官多妙文”,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上承郦道元《水经注》的成就,而又有突破性的发展。明代文学家茅坤说:“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请同学们课外补充阅读“永州八记”中的《钻姆潭西小丘记》,体会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质。
方法指导:两文都是山水游记,皆按照游览路线写景,景物特点鲜明,并采用了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只不过《小石潭记》最后一段补叙了同游者,而《钻姆潭西小丘记》则在文中第二段即交代了同游人物。
二、设计意图
本单元收集的都是古代诗文名篇,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文理解和积累常用文言词语,要适当关注一些有规律的语言现象,而词类活用也是本文文言词语的一个特色,所以第一题作业设定为本文的四组词类活用词语的积累。其次,为了加深对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理解和感悟,作业2安排的是同类古文对比阅读。阅读写作背景相似、且同为“永州八记”的《钻姆潭西小丘记》。将两篇游记比较阅读,让学生在比同较异中更加具体深入地理解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叙写特点和情感态度。
三、参考答案
1. 参考示例
(1)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
(3)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犬牙那样
(4)凄: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寒: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2. 参考示例
(1)叙写内容,同中存异
《小石潭记》侧重写景,《钻姆潭西小丘记》则景物和人物活动都有描写;《小石潭记》中水清石奇、树青景幽,潭中鱼活波灵动。《钻姆潭西小丘记》中则是水流湍急,岩石奇形怪状,整理过后的小丘则变得清幽美丽。
(2)情景交融,前后有变
《小石潭记》第1—3段写作者闻水声而乐、观游鱼与“我”相乐,曲折源流之岸势一如“我”的曲折仕途,乐开始渐退。第4段写悲,作者因潭周景凄冷孤寂之氛围而内心变得忧伤悲苦。《钻姆潭西小丘记》则先写因小丘的际遇和美好奇特的环境而内心欣喜自得,再由小丘被弃置的遭遇联想到被贬的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油然而生。
两篇游记都获得了短暂的愉悦宁静与陶然自得,但长时间笼罩心头的依旧是被贬之后难以排遣的苦闷。
四、完成时长:20分钟左右
核舟记
一、作业内容
导语:一趟寻宝、鉴宝之旅让我们学会了品鉴、欣赏宝物的方法,相信各位同学家中还收藏了自己心爱的宝物。请你拿起手中的笔,运用今天所学,来展示你最心爱的宝贝吧!
作业:小练笔一一介绍你最心爱的物品
要求:1.抓住该物品的特征展开创作。可以仿照课文用文言文叙写,也可以用现代文进行描述。
2. 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
3. 字数3字左右。
二、设计意图
《核舟记》是一篇自读课文,具有一定的说明性。作为一篇文言自读课文,内容较为浅易,可以引导学生在了解古文大意的基础上学会描写物品的方法,并感知雕刻者的精巧构思和高超技艺。基于这个教学目标,本课作业设计采用小练笔形式,用一定的说明顺序来描绘自己最心爱的物品,做到活学活用。同时根据学情,学生自主选择用文言文还是现代文呈现,分层设计,将作业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作业更显人性化,提高作业实效。
三、参考答案
示例1:
我最心爱的宝贝就是我的小台灯
小台灯在我家并不出众,它既不像水晶灯那样荣华富贵,也不像吊灯那样小巧玲珑,更不像壁灯那样清新典雅,然而,它在我眼中,却是无人能比的!
小台灯颜色单一,但造型奇特,它好似一个雕塑,中间连着一根弹簧,但是,蓝色的底座,有两个灯泡,非常好看,这个台灯从我小学时候就陪伴着我了,可是时光不等人,台灯也慢慢变得苍老,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发光发亮了,但是这就是我心中的那盏明灯,它使我领略了无数人生的真谛,让我明白了无数道理。
小台灯,我的明灯。我会永远记得你对我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
示例2:
每晨嗜睡,余常卧床不肯起,余母市闹钟一,盖卡通猫骑月
云。钟左右宽十有五厘米,高可半尺许,中白色圆者为猫,圆头小耳,圆身小爪,其态可掬,尽在不言。其一耳紧贴黄月,另一耳小巧耸立,两耳间有一触角,乃闹钟开关是也。头正中央为两眼,眼两侧各有三须,黑色,长可半寸。眼下为一黄色鼻头,椭圆微凸,大小如豆。头下为一小身,粉色猫身,白色小爪,其一紧靠身下月,其一按住头边钟,后爪有一粉色猫尾,不盈半寸,可爱之极。
猫骑一黄色弯月,厚有一寸,其上缀有数星,三五粒而已。月中央为一钟,外罩一壳,内有四针,长短不一,速度不同,最长最快者为秒针,次者分针,再次时针,其固定不动者,乃闹时指针也。猫月共卧一云朵之上,其状四方,其上凸回凹沟,真切分明。通计一钟为猫、为月、为云各一,为星三五点,为秒针、分针、时针、闹钟各一,小巧不失大气,为余掌中之宝也。
四、完成时间:20分钟左右
《〈诗经〉二首》
一、作业内容
1. 改写《关雎》
方法指导:结合课后积累拓展第5题,发挥想象,把《关雎》这首诗改写成一个白话诗(或小故事)。可以加入环境和人物描写,也可以加入自己联系实际的思考。
2. 画写《蒹葭》
方法指导:根据诗歌《蒹葭》的内容,结合文中的意象,抓住该意象的特点,想像画面,给诗歌配上一幅图画。
二、设计意图
《关雎》作为《诗经》开篇之作给我们呈现出一段美好的感情,在学习本文的时候要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在情韵。基于此教学目标,本课作业设计成改写拓展类,通过把《关雎》改写成白话小诗(或小故事),从而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内在情韵,提高学生对语言驾驭运用能力。
《蒹葭》是一首抒情诗,诗歌朦胧、含蓄,历来被誉为情深景真、风情摇曳的好诗。故第2题作业设计的是“画写《蒹葭》”,即给《蒹葭》绘制一幅插画,只有在把握意象特点并体会意境朦胧之美的基础上才能画出符合诗歌意境的画作。
三、参考答案
1. 《关雎》示例
关关雎鸠和鸣唱,飘落小小河洲上。
婀娜姑娘文又静,谦谦君子想成双。
高高低低荇菜密,左左右右忙摘取。
苗苗条条好女子,日日夜夜念迎娶。
迎娶难遂君子意,日思夜想萦心际。
长夜漫漫不解愁,翻来覆去净回忆。
高高低低荇菜鲜,或左或右采得欢。
善善良良姑娘好,弹琴击瑟笑开颜。
高高低低荇菜香,时左时右挑得爽。
文文静静好姑娘,钟鼓齐鸣乐锵锵。
2. 配画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抓住意象特征,运用意象体现诗歌朦胧美和意境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