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回延安》导学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086417 上传时间:2025-04-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延安》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回延安》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八)年语文教学案 课 题 课 型 教学时间 主备人 教 学 过 程 探 究 新 知 1.诗人写作这首诗抒发思想感情的线索是什么? 全诗以诗人离别10年后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为线索。 2.诗的第一小节是如何新颖地写出作者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的? 作者离别延安已达10年之久,日日夜夜都想念她。现在回来看望她,正所谓“近乡情更切”,越是接近,心情越是激动。但作者却说“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反衬出非同一般的兴奋心情。一开头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想尽快看到延安的心情。展示出作者心潮翻滚、思绪万千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深沉的爱和眷恋的表现。 3.体会作者在第一节中是怎样通过一系列动词表现情感的? 一“抓”一“贴”逼真的动作,表现了诗人见到延安时的激动情景。而“双手搂定宝塔山”中的一个“搂”字,则写尽了作者对延安的怀念之情。“唱”“笑”“招”更有拟人的色彩,渲染了欢乐的气氛。最后一个“扑”字,则更加洗练,表情达意更加强烈、准确。 4.分析诗歌第二节的比喻修辞运用的与众不同之处。 “亲山亲水有亲人”犹如看到家乡的山、水,家乡的人,一个“亲”字,突出了诗人与延安的亲密之情。而“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更是绝好的比喻,诗人如羊羔一样吮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延安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诗句活脱脱写出了延安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而诗人正为能投身于其中倍感自豪。 八、 回延安 新授 李飞 教 学 目 标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2.学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 3.使学生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让学生从朗读中理解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真挚、炽热的感情。 教学 难点 学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 教学 方法 讲授法 教学 时数 2课时 教 学 过 程 预 习 提 示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搂定(l u)    白羊肚手巾(d )   糜子(m€閕) 黍类(sh )   油馍(m€螅 ?    气喘(chu n) 2.解释下面词语。 (1)几回回: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成方式往往用叠字,表示数量多。课文中另有“一口口”“几辈辈”等,都有“一又一”的意思。 (2)糜子:一种子实形状像小米的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 拓 展 外 延 或 小 结 《回延安》采用了“信天游”形式,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读起来让人激情澎湃。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全诗除了真切的情感构成了诗的辐射源外,就是诗人对陕北风土人情的意象组合描写,更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 个性化备课 教者 板 书 设 计 第一部分:抒写久别重逢延安的感触。 第二部分: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 第三部分:描绘会见亲人的热烈场景。 第四部分:描画延安城的崭新面貌。 第五部分: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示继续革命的征程。 课 后 作 业 背诵课文 课 后 反 思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