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提质增效,以学定教
自2021年7月23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意见》以来,家长因无从下手辅导变得焦虑不安,对教师而言,他们同样面临“课堂转型”、“作业重构”的挑战。事实上,“双减”政策的出台,旨在还原教育本质,避免家长盲目报班而导致孩子的身心疲惫。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不仅是社会教育的目标趋向,更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标准要求。
“双减”对于初中生而言是减法,孩子减少了课外学习负担,也减少了课后的大量作业。但对于老师来说,这绝对是加法。在新形势下,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增效而减负?如何将课堂变成“核心素养”的培育之地?这值得各位初中英语教师重新探究。众所周知,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在缺少学习语境的氛围下,如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效率?我认为应当让初中生化被动为主动学习,可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利用身边所熟知的事物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在课堂内外做出一些创新性的改进措施:
一、 课堂转型
1、优化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这很考验教师对教材的编改能力。“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此话出自陶行知先生。我们的生活应当如此,学校教学更应如此。拿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6《I’m watching TV》sectionB 2b reading内容来说,文章讲述主人公留学在外过中秋节,以及家人在家过节的情景。教师在整合材料时,可以更多融入有关中国中秋节的知识,比如用简单的英文介绍节日由来,节日习俗,节日活动,节日对中国人的意义等。在讲解语篇时,可以请每位学生联系自己过中秋节的情景,涉及语法知识点操练时,都可以例举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这样的课堂氛围很贴近学生真实生活,学生都可以做到有话可说,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学生也能自主意识到所学知识的作用,自然会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热情的态度。
2、减少课堂上无效的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往往在教学过程中,讲完一篇阅读后,教师习惯性带读或让学生齐读,其实这样的朗读在课堂上效果很差,教学目标不明确,同学们盲目跟读,很少有自主意识。同样以上文为例,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根据自己或某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形成一篇小文章,采用填空题或用图片猜测的方式让学生巩固现在进行时的用法。这样学生对发生在自己同
学或老师身上的中国传统节日活动会乐乐津道。
3、重视英语基础的教育,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并非填鸭式教育,一定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5《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show?》section B reading内容来说,教师首先将会影响阅读的生词短语讲透,而对另一些生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猜测,让学生通过上下文的语篇自主探究生词的意思,这样做一定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满足感。接下来教师可引出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读懂文章。比如:Why Mickey is thefamous symbol in American culture?由此推出学生熟知的中国卡通形象,再让学生分组讨论Which cartoon is thefamous symbol in Chinese culture? Why? 比起外国的事物,学生们更愿意谈及具有中国的卡通形象。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框架,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让学生写出所有学过的可描述人物优点特征的形容词。教师还可以再补充一些基本句型供学生描述原因,在这种氛围下,学生能轻松掌握相关词汇和语法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作业重构
重新整合作业,这无疑对教师自编、改编、选编和创编课后作业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在“双减”政策下如何消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如何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如何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事实上,适当的课后作业是对课堂学习的一种巩固、延伸和补充。“双减”并不是单纯说学生不需要写作业,而是要求教师避免布置机械式的无效抄写作业。教师如何精挑细选去布置个性化的分层作业呢?我认为可尝试做出以下改进:
1、独立做业,又叫基础类作业。
这是面向所有学生发布的当日作业,既有读背单词和课文,又有与教材紧密相关的最基本的知识点训练题,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呈现。教师在布置这类作业时,应当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一定要确保对应本课堂的教学目标,严格把控好质和量两个方面,力求做到精心挑选,让学生练得恰到好处。
2、选做作业,又叫提高类作业。
这一项作业只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当日少量布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性练习,主要以主观题的形式呈现。目的在于激励和挖掘一部分优等生,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求知欲;再调动一部分中间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而后进生也不会因未能完成作业而受到批评,同时也保留了他们的自尊心。
3、小组作业,又叫分组类作业。
这是面向全体学生布置的一项作业,将全班分为若干个
小组,每组约6人,每个小组成员的英语水平涵盖各个阶层。
每一位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分别承担作业的一部分。而这类作业的呈现方式一般是通过文章展示,可以是调查类、可以是PPT、也可以是一篇作文等等,为期约一周时间。如何分工完成?比如A同学负责收集文章所需运用的一些基本词汇和短语,B同学负责将字词整理成句子,C同学负责将零散的句子整合成完整的文章,D同学负责修改文章的小错误,E同学负责最后的美化工作,F同学担当面向全班的播报员。一项作业,小组人人参与,一方面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培养大家的集体主义荣誉感。而这份荣誉是要建立在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如何让人人参与进来?这要求教师选题要精确,学生普遍对外国文化了解不深、兴趣不浓,所以我认为不如将主题融进中华优秀文化甚至是当地特色文化,借由描述学生熟知事物来巩固课本上所学知识点,这比起让学生死记硬背加抄写,其效果不言而喻。对于学生自己完成的文章,总能让他们倍感荣耀,即便有点小错误,教师更改之后,学生也总能快速记下,以求在全班面前展示自己最完美的作品。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3和unit4,要求学生掌握比较级和最高级用法。总拿书上图片去做比较讲述,也许学生感知度不高。这两个单元,教师都可布置这样的小组作业,让学生随意挑选本市的任何东西去比较,并阐述原因。我相信学生的热情度会非常高涨,大家齐心完成的作业,学生总是愿意展示出最完美的状态,这样主动的学习效果一定比被动的抄写更理想,还能促进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Learn to know, learn to do, learn to live together,and learn to be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这正是当下学生核心素养之所在。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我们责无旁贷为学生营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环境,我们更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快乐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