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析高校消防火灾的成因及整改措施
高等院校,群英荟萃,人才辈出,象征着民族、国家的希望与将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学校规模快速膨胀,师生人数迅速增多,建筑功能日趋复杂,同时,由于高校的法治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以及消防安全设施未能同步发展,各种事故不断发生,给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给社会的稳定造成了负面影响。如何有效地保护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保护好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发展的前沿阵地,是我们的重要职责。
一、消防安全欠账太多
近年来,高校的消防安全问题十分特别,安全系数越来越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消防安全工作重视不够。一些高校在重视教学、科研的同时,没能保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也未能很好地贯彻学生应德、智、体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方针,片面地认为消防工作与教育质量无关,与学校稳定无关,可有可无,没能给予应有的重视,校党委、校务会很少或根本没能力研究消防安全工作,作为消防第一责任人的校长,长期不过问消防安全,主管校长也因公务繁忙对消防安全工作重视不够。
二是消防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全社会推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已经多年,并已见成效,但高校的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上还存在很大差距。有的虽然层层签定了责任书,但内容千篇一律,没有针对性;有的虽然签定,但却束之高阁,没有检查考评,基本流于形式;有的责任书只签定到中层,而没有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人员身上;有的对履行消防职责状况检查不及时,考评不严格,奖罚不分明;有的只奖不罚,有的只罚不奖,难以调动积极性;有的甚至没有建立任何消防安全责任制,只有几个保卫人员单打独斗。
三是消防宣扬教育活动不常常、不深入。高校师生众多,人员密集,消防宣扬教育应是搞好消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一些高校在消防宣扬教育方面频次很少,内容单一,形式欠缺,收效甚微。
四是学生宿舍隐患严重。(1)多数新建学生公寓未经消防部门审核、验收,在消防方面留下许多先天性的火灾隐患。(2)校方采用了许多便于行政管理却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做法。有些为了防止应急灯、疏散指示标志、逃生面具、灭火器的丢失,采用了统一保管在值班室的做法,一旦发生火灾,这些必要的物品将失去它应有的作用。有的学生管理部门为了防止学生夜间外出,则把多数疏散出口上锁,只留下一个门,隔断了生命之路。为了防止男、女生混窜,学校管理部门在楼道中间用门和隔墙等进行分隔,楼梯、消火栓、安全出口等消防设施也分被成两部分,难以满足消防安全要求。(3)学生用电管理混乱。虽然一些学生宿舍均安装了限电装置,但学生们有的点蜡烛照明,还有的偷接电线,其行为极易引发火灾。(4)为了防止外盗,在窗户、出口上安装铁栅栏,使救火、救援及逃生更加不易。(5)高校后勤产业化以来,一些投资方建造了体容很大的学生公寓,而在底层裙房出租时又不靠虑学生疏散,随意封堵安全通道。西安一所高校学生公寓,内住4000多学生,底下三层出租做网吧,堵塞安全通道,加之楼内结构复杂,一些学生上下楼只坐电梯,不知安全通道位于何处。
五是一些原有老建筑难以达到消防安全要求。有些学校是百年老校,特别是在五六十年代建造了一批闷顶式建筑,闷顶大多采纳木质结构,楼内消防给水管径小,垃圾道直通闷顶,电气线路老化。西安的高等院校,每过几年就要烧掉一座闷顶建筑。
六是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不健全,义务消防组织流于形式。一些高校没有健全的消防组织机构,也没有明确的消防专职工作人员,没有建立定期评议消防工作制度。有的重点部位没有相应的消防规章制度,也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有的学校没有成立义务消防组织,大多数义务消防组织缺少紧密联系,几乎不开展任何活动,无法很好地发挥义务消防组织的作用。一些高校没有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有些无论已经制定,但内容不全,组织松散,针对性不强,也因种种理由不组织演练,预案几乎没有实战价值。
七是高校的出租屋失控漏管。有些高校的周边建有大量商铺出租,这些出租屋经营性质复杂,财物集中,而学校对其经济效益比较关注,而对其消防工作则疏于管理和要求,导致失控漏管,时有火灾发生。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思想麻痹。高校师生普遍认为发生火灾的可能性比较小,谈教学、科研头头是道,谈消防安全却不以为然。由于思想上麻痹大意,违规违章行为屡见不鲜。
二是学校资金短缺。高校在消防工作的投入上普遍不够,能砍则砍,能省便省。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本身教学科研资金缺口较大,对消防的投入更是少之又少。还有一些民办院校,起步较晚,实力不够,更不愿意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看不见效益的消防工作中。由此,一些必备的消防设施严重短缺,一些火灾隐患迟迟得不到整改,消防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三是缺乏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制约手段。大学生思想活跃,组织纪律性较差,对参加社会活动完全凭个人的喜好,所以,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义务消防队、开展消防宣扬和灭火演练时,往往得不到密切配合。有些学生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学校的消防规章制度他偏不执行。对此,学校也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和纪律约束。
四是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水平低。一些管理人员对消防工作的熟悉仅仅局限在灭火器的配置和使用上,而对消防安全教育、安全出口、用火用电管理、自动报警灭火设施、防火检查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不懂不会。还有一些专职消防工作人员,不会组织宣扬检查、更发现不了存在的火灾隐患。
五是消防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督。由于高校相对独立、社会地位较高等特别性,辖区的消防部门对其监督和指导相对薄弱,没有将其作为重点来监督检查。对高校存在的问题,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未能及时得到解决。
三、保证高校消防安全的对策
高校有其特别性,消防安全不可简单地“克隆〞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的办法,一方面,高校要按公安部第61号令的要求,切实负起安全责任,另一方面,消防监督机关要学会用矛盾转化的方法,把高校人员素养高、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等特点转化为工作优势。
(一)提升熟悉,强化领导。高校是人员高度集中的公共场所,教学仪器多、科研设备价值昂贵,用电量大,易燃品多,加之前述的种种问题,极易发生火灾事故。一旦失火,极有可能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00年以来,全国学校共发生火灾3700余起,死亡44人,受伤79人,直接财产损失2200 余万元。高校发生的火灾,不仅造成了较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更造成了极大的负面社会影响。对此,各级领导应有一个清醒地熟悉,要看到高校消防安全方面存在的特别问题,深入熟悉到高校消防安全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同时,要转变思想观念,真正熟悉到抓消防工作就是保学校稳定,抓消防工作就是促教学科研,抓消防工作就是用实际行动施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抓消防工作就是心系莘莘学子、为他们的前途和命运着想的具体体现。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体会到强化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重大意义,才能加强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责任,履行职责,千方百计搞好消防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火灾危害;也只有这样,各项工作才能得到有力的保证。要正确处理好教学科研与消防的辨证关系,在重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同时,始终不忘消防安全工作,牢牢把握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重点和方向,研究解决消防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推动消防工作与学校建设同步进行,快速发展。
(二)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网络。在提升熟悉的基础上,要健全由校领导挂帅的消防组织机构,建立定期检查评议制度,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网络,认真履行消防工作职责。要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明确各个层次、各个单位直到每间宿舍、每个实验室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以及他们的工作职责。要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制定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重点强化管理和监督。学校要定期组织,检查下属各单位消防工作及责任制的落实状况,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各级的消防工作积极性。
(三)加大宣扬力度,提升消防安全素养。高校人员素养高,是更讲理智的地方,只要宣扬到位,讲清道理,比单纯的行政命令会更有效;加之高校人才济济,新产品、高科技设施多,只要愿意去做,必将做得很好。针对这些特点,高校应把消防宣扬作为防火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学生消防知识技能教育作为学生素养、能力教育的组成部分,与文化知识教育相结合,提升学生学习消防知识、预防火灾事故的自觉性。要充分发挥师生的聪慧才智,保持“集中宣扬与常常性宣扬相结合、专业培训与广泛培训相结合〞,采用组织开展消防运动会、消防有奖征文、演讲比赛、知识比赛、播放宣扬片、组织参观消防站、进行逃生自救演练等多种形式,继续不断地将消防宣扬工作引向深入,把消防法规、科学知识和技能送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手中,不断提升其消防安全素养。要在校内刊物、互联网页、闭路电视等媒介开拓固定消防宣扬栏目,形成强势和稳固的消防宣扬阵地。在校内的主要路口,建设大型户外消防公益广告宣扬牌或多处小型固定宣扬板牌。对学校下属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重点岗位工作人员、消防专兼职管理人员等应强化消防培训教育,培养一批消防工作骨干,带领所属单位切实搞好消防安全。有条件的高校,要建设消防教育室,配备音像器材,常常播放消防知识和火灾案例;布置消防安全图板,组织学生观看;摆放火灾隐患实物、火灾事故残骸等,从直观上震憾和教育师生,建立稳固的消防教育基地。通过反复地、立体式地宣扬教育,使广大师生切实加强消防安全意识,提升做好消防工作的自觉性,从根本上减少火灾隐患的产生和火灾事故的发生。
(四)以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为重点,强化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为了从根本上杜绝火灾和减小火灾危害,彻底消除各种致灾因素,学校及下属各单位应以学生宿舍、食堂、礼堂、网络中心等人员密集场所为重点,常常组织开展防火检查,催促整改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各校学生宿舍管理混乱的状况,应积极采用技防代替人防的做法。为了防止外盗,可采纳红外线报警仪,一旦有人翻越窗户,设在值班室的报警装置即可报警,不必安装铁栅栏。为了减少应急灯,疏散指示标志的丢失、损坏,可采纳自发光型标志灯、带有蓄电池功能的吊顶灯或学校设置内部双回路供电等方式来解决。针对各学生公寓、宿舍安全出口上锁等状况,可以采纳消防安全专用疏散门,平常此门从外难以打开,从内按压后,门即可打开。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违反用火制度的学生,要采用警告、扣除奖学金等处分,关于顽固不化者,应予处分。对未办理审核验收手续且存在火灾隐患的宿舍,应责成专人迅速改正。关于整改难度特别大的学生宿舍,应聘请有关消防专家进行专题论证或做建筑安全性能的评估,从科学的角度解决遗留问题。各级消防监督机构应强化对高等学校的监督工作,适时深入学校,检查其消防安全工作开展状况,指导学校积极开展消防工作。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执法程序,下发通知,催促整改,不能及时整改的,辅之以行政处罚手段,催促其彻底消除隐患。另一方面,要耐心细致地向学校宣扬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充分阐明火灾隐患的严重危害,使学校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消防工作和火灾隐患整改工作,从而自觉地消除隐患,保证安全。
(五)加大投入,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各高校应不断加大消防投入力度,杜绝新隐患的产生。首先,要保证日常消防经费,保证消防宣扬、检查、奖惩以及消防器材购置修理的基本开支。其次,要保证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费用,常常检测、保养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安全疏散通道、应急照明和指示标志等消防设施,使其始终处于完好状态,充分发挥建筑消防设施的作用。再次,要保证新建、改建项目消防设施的建设经费,不得因任何理由,减少或砍掉消防设施。同时,各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科研优势和管理优势,在一些建筑消防设施的建设、管理中,可以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其予以改善,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设施的效能。要依托后勤保证社会化,采用由后勤集团出资、管理、维护的方法,不断改善和强化对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
(六)大力发展义务消防组织,强化灭火疏散演练,提升自防自救能力。火灾具有偶发性、突发性的特点,加之一些心怀叵测者的破坏,使得火灾事故更是防不胜防。因此,在积极做好火灾预防的同时,还应构筑抵抗火灾的最后一道屏障。这道屏障,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方面是要具备较好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就是生活在这个空间的人群,要具备善于运用这些设施来自防自救的能力。作为高校,要充分利用青年学生众多的优势,大力发展义务消防组织,常常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灭火疏散演练,使师生们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程序和技能,切实提升自防自救能力。校内应以学院、系、楼等为单位,建立义务消防队,并组织开展消防业务学习和灭火技能训练;各重点部位及人员密集场所要制定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并进行演练,所有人员要熟悉预案,铭记自己在紧急状态下的职责。学校也要制定灭火、应急疏散预案,侧重点应是如何强化指挥和协调各义务消防组织间的联系,以尽快处置突发事故,要强化对校警队的消防训练,把他们培养成为灭火救灾的骨干,一旦失火,能迅速出动,指挥和带领义务消防队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自防自救,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