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临床营养(士)答疑精华7卷
临床营养(士)答疑精华7卷第1卷
患者男性,24岁,有不洁性接触史,因近2日尿急、尿频、排尿刺痛而来院就诊。查体见尿道有白色脓性分泌物。分泌物涂片染色,镜下见到G一成双排列的球菌。该患者感染可能是由以下哪一种细菌引起()
A、葡萄球菌
B、淋球菌
C、肺炎球菌
D、链球菌
E、脑膜炎球菌
参考答案:B
尿崩症患者多尿症状是由于以下哪种激素异常所致
A、肾上腺素
B、催产素
C、血管升压素
D、甲状腺激素
E、生长激素
参考答案:C
促胰液素的主要作用是
A、促进胃酸分泌
B、刺激胰液中碳酸氢盐分泌
C、促进胰液中胰酶分泌
D、促进胆汁分泌
E、促进胃蛋白酶分泌
参考答案:B
预防心肌梗死主要针对()。
A、过度疲劳
B、动脉粥样硬化
C、低血糖
D、病毒感染
£、心律失常
参考答案:ABE
关于病毒的致病机制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引起细胞溶解和死亡
B、病毒产生侵袭酶使细胞裂解
C、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凋亡
D、导致机体发生超敏反响
E、病毒基因整合于宿主细胞而发生转化
参考答案:B
尿液防腐保存时,每升尿液加甲苯()
A、1〜5mL
B、5〜20mL
C、25〜40mL
D、45〜60mL
E、65〜70mL
参考答案:B
临床营养(士)答疑精华7卷第2卷
花生油中含少量(),生产过程中若不将其去除,在煎炸食物易起泡沫而溢锅。
A、植酸
B、磷脂
顷丁酸
D、油酸
参考答案:B
以下检验方法哪种属非参数法
A、t检验
B、u检验
C、方差分析
D、秩和检验
E、t‘检验
参考答案:D
新鲜尿液中白细胞主要是()
A、单核细胞
B、淋巴细胞
C、嗜碱粒细胞
D、嗜酸粒细胞
E、中性粒细胞
参考答案:E
以下有关交感神经系统的描述,哪一项为哪一项不正确的
A、交感神经分布广泛
B、交感节前纤维往往和多个节内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
C、交感神经系统可促使机体适应环境的急变
D、交感神经系统可使肝糖原分解加速
E、交感神经系统的意义主要在于保护机体、休整恢复
参考答案:E
为阻断仲胺和亚硝酸盐合成亚硝胺,应同时给予何种物质
()。
A. 维生素B12
B. 叶酸
C. 维生素B12
D. 维生素C
E. 维生素A
正确答案:D
判断人体是否发生肠衰竭唯一可靠的指标是()。
A、血中精氨酸浓度下降
B、血中赖氨酸浓度下降
C、血中谷氨酰胺浓度下降
D、血中胱氨酸浓度下降
E、血中苯丙氨酸浓度下降
参考答案:C
临床营养(士)答疑精华7卷第3卷
关于室间质量评价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是对实验室操作和实验方法的即时性评价
B、可以帮助实验室对自己的实验操作进行纠正
C、室间质量评价为室内质量控制的补充,属于实验室的内部质量控制措施
D、室内质控是室间质评的有益补充,做好室间质评就说明一个实验室质量控制很好
E、是对实验室操作和实验方法的前瞻性评价
参考答案:B
以下哪项不是疾病时间分布形式
A、季节性升高
B、流行
C、周期性
D、长期变异
E、爆发
参考答案:B
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A、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
B、通过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加速静脉回流
顷心房肌收缩的挤压作用
。、心室肌舒张的抽吸作用
E、胸膜腔负压促进静脉回流
参考答案:D
以下关于人体内电突触传递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结构根底是离子通道
B、传递速度慢,潜伏期长
C、允许大分子带电物质通过
D、一般为单向传递
E、主要发生在同类神经元之间
参考答案:E
尿沉渣染色后镜检可明显提高检出率和准确性的是()
A、上皮细胞
B、红细胞
C、黏液丝
D、结晶
E、管型
参考答案:E
肝性脑病患者可选用哪些膳食?()
A、低蛋白膳食
B、高蛋白膳食
C、麦淀粉饮食
D、低纤维膳食
E、以上都可以
参考答案:AC
临床营养(士)答疑精华7卷第4卷
以下对根底代谢的解释错误的足
A、人体在安静、恒温条件下(一般18〜25°C)
B、禁食12h后
C、静卧、放松时
D、熟睡时
E、是维持人体根本生命活动的能量
参考答案:D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成髓鞘的神经胶质细胞是
A、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
B、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
C、小胶质细胞
D、少突胶质细胞
E、放射状胶质细胞
参考答案:D
属于增菌培养基的是()
A、BA
B、EB
C、EA
D、CA
E、ABA
参考答案:B
以下不属于肠内营养禁忌证的是()。
A、年龄小于3个月的婴儿
B、空肠痿患者
顷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病
D、炎性肠道疾病
参考答案:D
动脉粥样硬化与矿物质关系不正确的选项是
A、补充铭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浓度
B、铅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C、锌过多可增加血清胆固醇含量
D、铜过多可增加血清胆固醇含量
E、镉对心血管疾病发生有促进作用
参考答案:D
在临床试验中要得到正确的结论,以下诸因素中哪个最重要
A、实验组与对照组人数相等
B、随机分组
C、依从性到达100%
D、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年龄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