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生流行音乐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0084787 上传时间:2025-04-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流行音乐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生流行音乐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高中生流行音乐教案模板 高中生流行音乐教案 一、设计理念为了适应高中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根据当代高中生的知识结构和实际需求,选择了中XX俗音乐的教学内容安排。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感受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流行音乐作品的魅力,演唱两三首流行歌曲,模仿表演片段,体验其情感和风格特征。本课重视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实践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获得愉快的审美体验。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学生可以了解和熟悉一些优秀的中国流行音乐作品,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本课选自湖南XX出版的音乐鉴赏(第二册)第七课第五单元中XX俗音乐。设计思路如下: 1.确立主题以“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为主题,开展这门课的教学活动,通过让学生看图听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的积极性。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主要由“欣赏与体验”和“活动与探究”组成。 2.教材选择为了增加信息量,增强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感受和理解,除了教材中提供的音频材料外,还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视听作品,如罗XX的童年、周XX的双截棍以及一些健康的网络歌曲作为本课的补充欣赏。此外,还指XXX出版的中外通俗歌曲鉴赏一书。 3.课件的应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通过音乐和直观的画面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验流行音乐的魅力;学生可以在充分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制作DV短片、提问、弹吉他、分组演唱、模仿表演等方式探索流行音乐的特点。 4.活动和调查通过视听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与流行音乐、歌唱和表演有关的话题,以增强学生对流行音乐特征和形式的感受和理解。 5.学术条件分析大二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但对流行音乐的理解并不全面,欣赏也只停留在一般的感性基础上。本课程通过音频、音像和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流行音乐的发展过程以及不同音乐元素和形式在促进作品广泛传播中的重要作用。高中生的认知理解和分析能力强于初中生。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的理念,该班的教学活动中应安排一定比例的音乐实践和创作时间,引导学生在听、感受、唱、模仿流行音乐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流行音乐的特点。三,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欣赏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 2.学生可以随音乐唱两三首流行歌曲,愿意参与相关话题的讨论。 3.在欣赏流行音乐的过程中,我愿意参加“模仿秀”。 4.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2.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吉他。不及物动词教学过程 1、DV电影导入,激发兴趣:)老师:我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流行音乐,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喜欢的歌手和自己的歌。今天请大家看一部校园DV片我心中的流行音乐,由我校高二学生制作、主持、导演、剪辑。 2)学生看DV电影,表现了三代人对流行音乐和留在心中的歌曲的理解。(老人:我的祖国,跑马溜溜的山上;中年:少年壮志不言愁,妈妈的吻;青年:曹X,欧美歌曲)3)(师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流行音乐)老师:古典是流行的沉淀,流行是古典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感受中国流行音乐的旅程。设计意图和效果分析:播放学生自编自导的DV影片,吸引学生注意力,为流行音乐的引入做铺垫。从课堂效果来看,目标达到了,学生们对此很感兴趣。他们还小声谈论着自己喜欢的流行音乐作品。 2.欣赏和体验 一、了解流行音乐的发展过程(3分钟左右) (1)曲折起步期(课件演示):老师:问题:中国流行歌曲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中国第一个歌手是谁?(毛毛雨李XX927年创作;金嗓子,周X。请欣赏周X的艺术人生。设计意图和效果分析:学生对早期流行音乐了解不多,老师提问启发拓宽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对中国流行音乐的诞生感兴趣,愿意了解流行音乐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