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试题
一、 生字、字音。〔10分〕
数罟〔gǔ〕镂 〔 lòu〕 除yōu〔櫌〕句读〔 dōu 〕逡巡〔qūn 〕
槁暴〔pù 〕衣褐〔 yì 〕 纺缴〔zhuó〕 逾侈〔chǐ〕帷幄〔 wò 〕
二、 通假字。〔10分〕
1.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 颁 通 斑 〕
2.君子生非异也。〔 生 通 性 〕
3.合从缔交。〔 从 通 纵 〕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 通 授 〕
5.召有司案图。〔 案 通 按 〕
6.因泣下霑衿。〔 霑 通 沾 〕〔 衿 通 襟 〕
7.或师焉,或不焉。〔 不 通 否 〕
8.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 通 叛 〕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 通 熟 〕
三、词类活用。〔10分〕〔指出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养生丧死。〔 名词活用作动词,为……办丧事 〕
2.积善成德。〔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善行 〕
3.以弱天下之民。〔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 弱,消弱 〕
4.耻学于师。〔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耻 〕
5.怒发上冲冠。〔 名词作状语,向上 〕
6.诚甘乐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乐 〕
。〔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擅长 〕
8.吾师道也。〔 名词作动词,学习 〕
9.何久自苦如此。〔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 受苦 〕
10. 客之美我者 。〔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 〕
四、一词多义。〔7分〕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更
②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增加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①蟹六跪而二螯。 连词,表并列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连词,表递进
①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连词,来
②临不测之渊,以为固。介词,把
5.于
①会于西河外渑池。介词,在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比
6.乃
①十年乃成 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 就
①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名词,逃亡的人、逃兵
②吞二周而亡诸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消亡
五、古今异义。〔6分〕〔每题1分〕
。
古义: 可以凭借 今义 表示可能或者能够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矣。
古义: 广泛的学习 今义 学问广博精深
3.以致天下之士。
古义: 来招纳 今义 连词,表结果
4.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 用来……的,……的凭借 今义 连词,表因果关系
5.明年复攻赵。
古义: 第二年 今义 今年的下一年
6.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 年纪 今义 春季和秋季
六、文言句式。〔50分〕〔句式推断2分,翻译3分〕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
这样做了却不能统一天下,没有这样的事。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 〕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
3.为天下笑者,何也?〔 被动句 〕
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
4.师不必贤于弟子。〔 状语后置 〕
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能
5.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后置〕
想找一个能够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6.见犯乃死,重负国。〔 被动句 〕
等到被侮辱后才去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
7.验之以事。〔 状语后置 〕
用事实来检验它
8.传以视美人及左右。〔 省略句 〕
把〔和氏璧〕传给宫中妃嫔和身边的大臣观看。
9.不拘于时。〔 被动句 〕
不受世俗的限制。
10.其闻道也故先乎吾。〔状语后置〕
他懂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
七、名句填空。〔7分〕〔每空一分〕
1.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
2.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3.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5.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徒慕君之高义也。
6.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於弟子。 问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