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经济学基础,经济学基础,教材编写组,2021,年,6,月,1,教学参考书,(,1,),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第十九版,(,2,)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第,7,版,(,3,)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第,2,版,2,教学参考书,(,4,),美,斯蒂格利茨著经济学(上册,微观部分)梁小民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第,1,版;,2000,,第,2,版(国内译有该书配套的习题集、案例和小品、学习指导),Stiglitz E J,Economics,2th eds,,,1997,,,W W Norton&Company,(国内有影印本),(,5,),美,平狄克,鲁宾费尔德著微观经济学张军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第,4,版,Pindyck,S R,,,Rubinfeld D L.Microeconomics,5th eds,,,2001,,,Prentice-Hall,(清华出版社影印本),3,教学参考书,(,6,),美,H,范里安著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费方域译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1994,(中级教材),Varian R H,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A Modern Approach,5th eds,,,W W Norton&Company,,,1999,(,7,),美,曼昆著经济学原理(上册)梁小民译三联书店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Mankiw,N G.Principles of Economics,the Dryden Press,,,1998,(,8,)朱善利著微观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第,2,版,4,第一章 概述,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经济学的产生和演变,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学习经济学的作用,一、,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经济人,假设:,欲望无穷、自私自利,资源的稀缺性,假设:,相对性,经济学,:,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使人的欲望达到,最大限度,地满足。即,资源配置。,经济学的三大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计划,价格,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二、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经济学的产生:,先有人类的经济活动然后才有经济理论,经济学就是讲我们身边的事情,经济现象,经济思想,经济理论,经济学,二、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经济学的发展,重商主义,15-18,世纪,重农学派,18,世纪中期,古典经济学,斯密,1776,新古典经济学,马歇尔,1890,凯恩斯,1936,李嘉图,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新制度经济学,新古典主义,新古典综合,萨缪尔森,凯恩斯左派,罗宾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我们所学内容的位置,凯恩斯主义,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一)微观经济学,(二)宏观经济学,(一)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基本假设:完全信息、完全理性,研究对象:,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居民,厂商,需,供,供,需,(一)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核心,:价格决定,内容结构,:,价格决定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行为理论,产品市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要素市场,工资理论,地租理论,利息理论,利润理论,(二)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基本假设,:,市场机制有缺陷;经济政策起作用,研究对象,:,宏观经济总量,核心,:国民收入的决定,主要内容,:,国民账户核算体系,简单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经济政策作用原理,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国民收入的决定,四、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方法分类:,实证研究方法:,“,是什么,”,规范研究方法:,“,应该怎么样,”,(二)实证研究,理论要素:,概念、假设、假说、检验,研究程序:,理论表述(经济模型),文字叙述,图形、图表,数学公式,客观性特点,主观性特点,概念,假设,假说,检验,理论,四、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三)实证研究工具,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均衡状态,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f,G,价格,需求,供给,四、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三)实证研究工具,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分析、,动态均衡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t,五、学习经济学的作用,理解经济现象,掌握经济分析工具,养成经济学思维习惯,学生,宿舍,图书馆,课后思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这种儒家思想与市场经济中利己的观念是否冲突?,人们生活的根本在于如何满足自己的意欲或欲望。解决方式大体有三种:,第一种,,向前要求,。克服困难,遇水架桥,逢山开路,进取奋斗;,第二种,,调和、持中,。满足于当前状态,乐在其中,知足常乐。,第三种,,反身向后,。取消问题,外在一切视而不见,根绝欲念,出世修行。,请问,你欣赏的方式是怎样的?,(,1,),需求理论,(,2,),供给理论,(,3,),均衡价格,(,4,),弹性理论、供求理论的应用,第二章 供求理论,18,2-1,需求理论,一、需求、需求表与需求曲线,需求(,D,demand,):(注:能力和意愿的统一),需求表,(demand table),:反映价格与需求数量关系的表格。(注:表示可能性),需求曲线,(demand curve),:反映价格与需求数量关系的曲线。,19,2-1,需求理论,二、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品自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互补品,价格的变化对本商品需求数量的影响),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预期,需求函数,(,demand function,),:,需求价格函数,20,2-1,需求理论,三、需求定理,(law of demand),: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商品自身的价格与商品的需求数量反方向变化。,1,、公式表达:,2,、需求定理的例外:,炫耀品,吉芬品,21,2-1,需求理论,四、需求量与需求;需求的变化与需求量的变化,需求量与需求的区别:(前者是数量,后者是数量与价格的对应关系),需求量变化与需求变化的区别:(前者是自身价格变化引起的,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后者是自身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22,2-1,需求理论,四、需求量与需求;需求的变化与需求量的变化,D,P,Q,D,P,Q,D,D,P,Q,A,B,23,2-2,供给理论,一、供给、供给表与供给曲线,供给,(S,supply),:(注:能力和意愿的统一),供给表,(supply table),:反映价格与供给数量关系的表格。(注:表示可能性),供给曲线,(supply curve),:反映价格与供给数量关系的曲线。,24,2-2,供给理论,二、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影响供给的因素:,商品自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厂商的成本水平,厂商的目标,供给函数,(,supply function,),:,供给价格函数,25,2-2,供给理论,三、供给定理: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商品自身的价格与商品的供给数量同方向变化。,公式表达:,26,2-2,供给理论,四、供给量与供给;供给的变化与供给量的变化,供给量与供给的区别:(前者是数量,后者是数量与价格的对应关系),供给量变化与供给变化的区别:(前者是自身价格变化引起的,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移动;后者是自身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整条供给曲线的移动。),27,2-3,均衡价格,一、均衡价格的决定:,均衡价格概念,(,Equilibrium Price,),均衡价格的形成:,P,Q,D,S,28,2-3,均衡价格,二、均衡价格的变动:,需求变动的影响:,供给变动的影响:,D,P,Q,S,D,P,Q,S,S,D,29,2-3,均衡价格,三、供求定理,供给与需求变化对于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产生的影响,注意与需求定理、供给定理的区分,30,2-4,弹性理论,弹性概念(,elasticity,),需求弹性(,elasticity of demand,),需求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需求收入弹性(,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需求交叉弹性(,cross elasticity of demand,),供给弹性(,elasticity of supply,),供给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31,2-4,弹性理论,一、需求价格弹性,概念:,计算公式:,需求价格弹性的特征:,负值,没有单位,32,2-4,弹性理论,需求价格弹性计算:,弧弹性,(arc elasticity),概念,计算公式,点弹性,(point elasticity),概念,计算公式,33,2-4,弹性理论,需求价格弹性的种类,P,Q,完全无弹性,P,Q,富于弹性,P,Q,缺乏弹性,Q,完全弹性,P,34,2-4,弹性理论,需求价格弹性分类,完全无弹性:,完全弹性:,缺乏弹性:(必需品),富于弹性:(奢侈品),说明,奢侈品与生活必需品是相对的。,弹性为一:,35,2-4,弹性理论,讨论:弹性与斜率的关系,Q,P,A,B,D,F,O,E,36,2-4,弹性理论,影响需求弹性大小的因素:,商品的性质,替代品的多少,购买支出占收入的比例,37,2-4,弹性理论,二、其它需求弹性,(一)需求交叉弹性,概念:,计算公式:,种类:,需求交叉弹性大于零(替代品),需求交叉弹性小于零(互补品),需求交叉弹性等于零(无关品),38,2-4,弹性理论,(二)需求收入弹性,概念,计算公式,种类,正常品:需求收入弹性大于零,劣等品:需求收入弹性小于零。,恩格尔系数与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用于食物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恩格尔定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逐渐变小。,39,2-4,弹性理论,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裕;,20%,以下为极其富裕,1978,年:中国农村家庭约,68%,,城镇家庭约,59%,2008,年:中国农村家庭为,43.7%,,城镇家庭约,37.9%,;,2011,年:农村家庭约,40.4%,,城镇家庭约,36.3%,40,2-4,弹性理论,(三)供给价格弹性,概念,计算公式,点弹性情况(弧弹性同需求),弹性大于,1,弹性小于,1,弹性等于,1,41,2-4,弹性理论,三、弹性理论的运用,蛛网模型,收敛型蛛网模型,发散型蛛网模型,封闭型蛛网模型,Q,P,Q1,P1,Pe,Q2,P2,Q3,42,2-4,弹性理论,价格变化与销售收入变化的关系,富于弹性的商品降价,缺乏弹性的商品提价,解释“谷贱伤农”现象,?,43,2-4,弹性理论,价格政策,支持价格,限制价格,Q2,Q1,P1,S,D,Pe,Qe,Pe,P1,Q1,Qe,S,D,44,(,1,),概述,(,2,),基数效用论,(,3,),序数效用论,(,4,)案例分析,第三章 效用论,45,说明,需求,消费,消费者行为,消费什么?消费多少?,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厂商行为,生产,供给,价格,效用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第一节 概述,一、效用的概念(,U,Utility,),定义:,特点:,主观感受,:同一物品的效用因人而异;同一物品对相同的人效用也会有所不同。,与,使用价值,区别,使用价值具有客观性。,二、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基数与序数(,Cardinal;Ordinal,),基数效用论:效用可以用基数来衡量,可以加总。,序数效用论:不同商品的效用可以排序。,说明: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到了,相同的研究结论,。,第二节 基数效用论,一、总效用、边际效用,总效用的概念:(,TU,,,total,utility,),边际效用的概念:(,MU,,,marginal,utility,),举例说明:什么是总效用?边际效用?说明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第二节 基数效用论,三、总效用与边际效用函数,TU,MU,第二节 基数效用论,三、消费者均衡(,Consumers equilibrium,),假设:价格不变、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消费者均衡条件:,证明:,第二节 基数效用论,四、需求曲线推导,五、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拥有货币的效用转化为消费商品的效用,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一、消费偏好公理,顺序性公理:,转移性公理:,一致性公理:,二、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定义:,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特点:,减函数,离原点的远近表示效用水平高低,不相交,凸向原点,矛盾,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三、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of X for Y,MRS,),定义,公式,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表述,推导过程,MRS,与无差异曲线形状,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四、预算线(,budget line,),含义:,曲线,:,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预算线的移动,价格不变,收入变,收入不变,,Y,价格不变,,X,价格变,收入不变,,X,价格不变,,Y,价格变,X,Y,X,Y,X,Y,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五、消费者均衡,均衡条件,与基数效用论比较,X,Y,E,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六、需求曲线的推导,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七、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总效应,”,由,”,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构成,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正常商品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总结:,替代效应总是反向变化,;收入效应有区别,替代效应,收入效应,需求曲线,概念,市场需求曲线的取得(计算办法),个人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曲线,例子:,课后思考,有人说,“穷人的快乐比富人多,穷人的幸福感比富人更强”。对此,你怎么看?,一则故事:一位中国老人与美国老人在天堂相遇,两人聊起生前买房子的事。中国老人攒钱买房子,攒了一辈子钱,等钱攒够买了房子,自己很快去世了;美国老人年轻时贷款买房子,还了一辈子钱,等钱还清时,自己很快去世了。你如何评价两种不同的消费理念?,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教学目的:明确生产函数的定义与表现形式,掌握一种可变要素与两种可变要素下生产者均衡是如何实现的,掌握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分类和图形,能够运用规模报酬理论分析现实案例。,教学要求:阐明生产者均衡的原理,重点介绍生产函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以及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定义。,经济学基础,第,4,章,64,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教学重点: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总产量线与总成本线、生产者均衡,教学难点:规模报酬、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推导。,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案例分析与讨论。,计划课时:,10,课时,经济学基础,第,4,章,65,本章我们将从供给方面研究生产者行为,分析产品供给状况的决定及其变化。这种分析从两个方面进行:从实物形态上分析生产的原理,即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称作生产理论;从货币形态上分析生产成本的结构,即从价值及货币形态角度分析对应产量变动所消耗的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的变动情况,称作成本理论。它们是同一生产者行为的两个方面。,本章导读,经济学基础,第,4,章,66,本章内容,(,1,)生产函数,(,2,)一种生产要素的连续合理投入,(,3,)两种要素连续同比例增加投入,(,4,)规模报酬,(,5,)短期成本,(,6,)长期成本,经济学基础,第,4,章,67,第一节 生产理论,一、厂商,1.,厂商的组织形式,.,(,1,)个人企业:单个人独资经营的厂商组织。,(,2,)合伙制企业:两人以上合资经营的厂商。,(,3,)公司制企业:按公司法建立和经营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厂商组织。,2.,交易成本:交易中产生的成本。,偶然因素:,太多而无法写进契约。,所带来的损失。,交易中:签约、监督和执行契约的成本。,经济学基础,第,4,章,68,3.,厂商(企业)的本质,市场上的交易成本较高,企业可使市场交易内部化。,有的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成本更小,即企业有着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不完全信息,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导致,交易成本,市场与企业的并存,厂商(企业)的本质:为降低交易成本而对市场的替代。,某些交易必须在市场上完成,此时市场交易成本更小。,经济学基础,第,4,章,69,4.,市场和企业的比较,市场优势,企业优势,(,1,)规模经济和降低成本;,(,2,)提供中间产品的单个供应商面临着众多的厂商需求者,因而销售额比较稳定。,(,3,)中间产品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迫使供应商努力降低成本。,(,1,)自己生产部分中间产品,降低交易成本。,(,2,)特殊专门化设备,必须在内部专门生产。,(,3,)长期雇佣专业人员比从市场上购买相应的产品或服务更有利。,经济学基础,第,4,章,70,5.,企业内部特有的交易成本,具体:,(,1,)企业内部的契约、监督和激励。其运行需要成本。,(,2,)企业规模过大导致信息传导过程中的缺损。,(,3,)隐瞒信息、制造虚假和传递错误信息。,企业内部特有的交易成本:原因是信息不完全性。,企业的扩张是有限的。,企业扩张的界限:内部交易成本市场交易成本,经济学基础,第,4,章,71,6.,厂商的目标,厂商的目标:利润最大化。,条件要求:完全信息。,长期的目标:销售收入最大化或市场销售份额最大化。,原因:信息是不完全的,厂商面临的需求可能是不确定的。,今后讨论中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假设:,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一个企业竞争生存的基本准则。,委托,-,代理问题,经济学基础,第,4,章,72,7.,生产,生产:投入变成产出的过程,投入(,input,):包括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产出,(output),:生产出来的各种产品的数量。,经济学基础,第,4,章,73,二、生产函数,1.,生产函数,产量,Q,与,生产要素,L,、,K,、,N,、,E,等投入存在着一定依存关系。,Q=f,(,L,、,K,、,N,、,E,),-,生产函数,其中,N,是固定的,,E,难以估算,所以简化为:,Q=f,(,L,、,K,),研究生产函数一般都以特定时期和既定生产技术水平作为前提条件;,这些因素发生变动,形成新的生产函数。,经济学基础,第,4,章,74,2.,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固定比例生产函数:,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固定的生产函数。,假定只用,L,和,K,,则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的通常形式为:,Q=Minimum,(,L/u,,,K/v,),u,为固定的劳动生产系数(单位产量配备的劳动数),v,为固定的资本生产系数(单位产量配备的资本数),固定比例生产函数下,产量取决于较小比值的那一要素。,产量的增加,必须有,L,、,K,按规定比例同时增加,若其中之一数量不变,单独增加另一要素量,则产量不变。,经济学基础,第,4,章,75,3.,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由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于,1982,年根据历史统计资料提出的。,A,为规模参数,,A0,,,a,表示劳动贡献在总产中所占份额,(,0a0,TP,MP=0,TP,最大,MPAP,AP,当,MPAP,AP,MPAP,AP,MP,生产规模扩大;,随生产规模扩大,超过一定限度,产量增加将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使产量绝对减少。,就使规模经济逐渐走向规模不经济。,第四节 生产的规模报酬,一、规模报酬:,其他条件不变,各种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动,,即生产规模扩大,所引起产量变动的情况。,与,一种生产要素的连续投入比较,具体见,经济学基础,第,4,章,99,(,1,)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比例,规模(要素)增加比例。,Q=100,Q=300,2,8,4,Q=200,6,L,O,K,R,2,4,6,8,规模报酬递增,劳动和资本扩大一个很小的倍数就可以导致产出扩大很大倍数。,投入为两个单位时,产出为,100,个单位,但生产,200,单位产量所需的劳动和资本投入分别小于,4,个单位。,是一种规模经济,经济学基础,第,4,章,100,(,2,)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比例规模(要素)增加比例。,Q=100,Q=200,Q=300,2,8,4,6,2,4,6,8,L,O,K,R,规模报酬不变,劳动和资本投入分别为,2,个单位时,产出为,100,个单位,;,劳动和资本分别为,4,个单位时,产出为,200,个单位。,经济学基础,第,4,章,101,(,3,)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比例,规模(要素)增加比例。,L,O,K,R,2,4,6,8,Q=300,2,8,6,4,Q=200,Q=100,规模报酬递减,劳动与资本扩大一个很大的倍数,而产出只扩大很小的倍数。,是一种规模不经济,劳动与资本投入为,2,单位时,产出为,100,单位;,当劳动与资本分别投入为,4,单位时,产出低于,200,单位,投入是原来的两倍,但产出却不及原来的两倍。,练习,经济学基础,第,4,章,102,二、规模报酬问题三类型曲线,a.,规模收益递增,产出扩大规模大于生产要素扩大规模。,Q,L,、,K,O,a,b,c,b.,规模收益不变,产出扩大规模等于生产要素扩大规模。,c.,规模收益递减,产出扩大规模小于生产要素扩大规模。,经济学基础,第,4,章,103,三、要素密集型,某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100%,,所需劳动力增加,150%,,资本增加,60%,,则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labour intensive industry,:,单位劳动占用资金或资本少,技术装备程度低,容纳劳动力较多的产业。,资本密集型:占用资本较多的产业。,经济学基础,第,4,章,104,四、适度规模,适度规模:,两种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根据经验判断:企业规模应该最大的行业是?,服装业,钢铁业,饮食业,确定适度规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1,)行业技术特点。需投资量大的行业,适度规模大。,(,2,)市场条件。生产市场需求量大,而且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的厂商,适度规模也应该大。,经济学基础,第,4,章,105,第五节 成本收益理论,一、成本的概念,1.,生产成本:生产一定产量所支付的费用。,取决于:产量,Q,和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P,。,显成本(,Explicit Cost,):会计学成本,厂商在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隐成本(,Implicit Cost,):对自己拥有的、且被用于生产的要素应支付的费用。不在帐目上反映。,如自有房屋作厂房,在会计账目上并无租金支出。,2.,生产成本经济成本隐成本,+,显成本,经济学基础,第,4,章,106,3.,利润,经济学从稀缺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研究生产一定数量某种产品所必须支付的代价。,用机会成本来研究厂商成本。,经济利润总收入总成本。,总成本显成本隐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经济学中的利润与会计利润不一样。,企业所追求的利润就是经济利润最大。,正常利润:厂商对自己提供的企业家才能支付的报酬。,隐成本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经济利润,会计利润机会成本,经济学基础,第,4,章,107,二、短期成本曲线,1.,长期与短期的问题,是要素是否全部可变的问题。,部分投入可调整,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 VC,:随产量变动而变动。,包括:原材料、燃料支出和工人工资。,长期:一切成本都可以调整,没有固定与可变之分。,部分投入不可调整,固定成本,fixed cost FC,:固定不变,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短期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要素费用。,包括:厂房和设备折旧,及管理人员工资。,短期,经济学基础,第,4,章,108,2.,短期总成本,(,shortrun total cost,),STC,STC=FC+VC,STC,曲线:,陡,-,平,-,陡,STC,不从原点出发,而从固定成本,FC,出发;,C,Q,TFC,TVC,STC,F C,没有产量时,短期总成本最小也等于固定成本。,TC,曲线和,TVC,曲线的形状完全相同,经济学基础,第,4,章,109,3.,短期平均成本,SAC,average,cost,Q,C,AFC,AFC,随产量,Q,的增加一直趋于减少。,但,AFC,曲线不会与横坐标相交,因为总固定成本不会为零。,(,1,)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 Fixed Cost,),AFC,。,短期内平均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经济学基础,第,4,章,110,(,2,)平均变动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短期内生产平均每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总变动成本。,Q,C,AVC,AVC,初期随着产量增加而不断下降,产量增加到一定量时,,AVC,达到最低点,,而后随着产量继续增加,开始上升。,(先下降,后上升),经济学基础,第,4,章,111,(,3,)短期平均成本。,SAC,Q,C,AFC,AVC,SAC,SAC,=,AFC,平均固定成本,+AVC,平均可变成本,生产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经济学基础,第,4,章,112,4.,短期边际成本,SMC,Marginal cost,边际成本: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FC,始终不变,因此,SMC,的变动与,FC,无关,,SMC,实际上等于增加单位产量所增加的可变成本。,MC=dTC/dQ=dVC/dQ,(因为,dTC=dVC+dFC,,而,dFC=0,),经济学基础,第,4,章,113,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原因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是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开始时,边际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Q,C,SMC,MP,递增,,MC,就递减。,投入增加超过一定界限,,MP,递减,所需,MC,就递增。,经济学基础,第,4,章,114,5.,推导,STC,TVC,SMC,TFC,SAC,AVC,Q,Q,P,P,Q 3,Q 2,Q,1,请注意,STC,的两个特殊点,A,、,B,。,SAC,最低点对应,B,点。,SMC,最低点对应,A,点。,A,B,经济学基础,第,4,章,115,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STC,0.04Q,3,-0.8Q,2,+10Q+5,,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及相应的边际成本值。,【解答】(,1,),VC,0.04Q,3,-0.8Q,2,+10Q,,,FC,5,。,(,2,),AVC,VC/Q,0.04Q,2,-0.8Q+10,,,AVC,0.08Q-0.8,0,。,Q,10,。代入,AVC,0.04Q,2,-0.8Q+10,6,。,(,3,),MC=STC,0.12Q,2,-1.6Q+10,6,。,经济学基础,第,4,章,116,6.,成本函数与产量函数间关系,(,1,)平均产量与平均可变成本。,AP,与,AVC,成反比。,AP,递减,,AVC,递增;,AP,递增,,AVC,递减。,AP,最大,,AVC,最小。,AP,顶点对应,AVC,最低点。,MC,曲线与,AVC,曲线相交于,AVC,最低点。,MP,曲线与,AP,曲线在,AP,顶点相交,所以,MC,曲线在,AVC,曲线最低点相交。,经济学基础,第,4,章,117,(,2,)边际产量与边际成本。,MC,与,MP,成反比。,MP,先升后降,所以,MC,先降后升。,且,MC,最低点对应,MP,顶点。,TP,递增,,TC,和,TVC,递减;,TP,递减,,TC,和,TVC,递增;,TP,上的拐点对应,TC,和,TVC,上的拐点。,经济学基础,第,4,章,118,SMC,与,SAC,、,AVC,相交于,SAC,和,AVC,的最低点。,7.,综合分析,Q,C,AVC,SAC,SMC,N,M,进一步分析,经济学基础,第,4,章,119,(,1,),SMC,与,AVC,相交于,AVC,最低点。,SMC,AVC,AVC,SMC,=,AVC,AVC,最低,Q,C,AVC,SMC,M,M,点后,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成本,大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可变成本,,在产量增加后,平均可变成本一定增加。,经济学基础,第,4,章,120,(,2,),SMC,与,SAC,相交于,SAC,的最低点。,Q,C,SAC,SMC,N,SMCSAC,SAC,SMC=SAC,SAC,最低,相交之前,边际成本,平均成本;,相交,边际成本,=,平均成本,这时平均成本处于最低点,经济学基础,第,4,章,121,1.,长期总成本,LTC,:,长期中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是厂商长期中在各种产量水平上的最低总成本。,三、长期成本,long-run cost,长期:厂商能根据产量调整全部要素。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总可以选择最优规模进行生产。,Q,C,O,LTC,Q1,Q2,陡峭,平坦,陡峭,开始阶段,OQ1,,要素无法充分利用,成本增加幅度大于产量增加幅度,,LTC,曲线较陡。,Q1Q2,阶段,要素充分利用,属于规模经济,,LTC,曲线平坦。,Q2,以后阶段,规模产量递减,成本增加幅度又大于产量增加幅度,,LTC,曲线较陡。,无固定成本,,LTC,从原点开始,经济学基础,第,4,章,122,LTC,可以由,STC,线推导出,假设长期中只有三种可供选择的生产规模,分别由三条,STC,表示。,三条,STC,截距不同。,生产规模由小到大依次为,STC1,、,STC2,、,STC3,。,O,C,Q,STC,1,STC,2,STC,3,Q,2,Q,1,Q,3,c,a,b,最优生产规模,STC1,是较小规模:最低总成本在,d,点;,STC2,是中等规模:最低总成本在,b,点;,STC3,是较大规模,最低总成本在,e,点。,假定生产,Q2,的产量。,厂商面临三种选择:,d,e,经济学基础,第,4,章,123,规模调整得到,LTC,长期中可以调整选择最优规模,以最低总成本生产。,O,C,Q,STC,1,d,STC,2,STC,3,LTC,Q,2,Q,1,Q,3,c,a,b,长期总成本曲线,LTC,的形成,e,在,d,、,b,、,e,三点中,b,点的成本最低,所以长期中厂商在,STC2,规模生产,Q2,产量。,b,点是,LTC,曲线与,STC,曲线的切点,代表着生产,Q2,产量的最优规模和最低成本。,同理,可以找出长期中每一产量水平上的最规模和最低长期总成本,也就是可以找出无数个类似的,b,点,连接即可得到,LTC,。,LTC,是,STC,的包络线,经济学基础,第,4,章,124,LTC,曲线表示厂商在长期内进行生产的最优生产规模和最低总成本。,LTC,可以由生产扩展线推导出,B,2,B,1,B,3,0,Q,E,1,E,2,E,3,Q,1,=50,A,2,Q,1,=100,Q,1,=150,A,1,A,3,O,K,R,L,C,LTC,wOB,3,=r,OA,3,wOB,1,=r,OA,1,100,50,生产扩展线,(,b,),(,a,),150,wOB,2,=r,OA,2,生产扩展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最优要素组合,代表长期生产中某一产量的最低总成本投入组合。,E1,点产量为,50,单位,成本为,A1B1,。,假设劳动价格为,w,,则,E1,点的成本为,W,OB,1=rOA1,。,将,E1,点的产量和成本表示在图(,b,)中,即可得到,LAC,上的,E1,点。,同理,可得到,LTC,曲线。,E,1,E,2,E,3,经济学基础,第,4,章,125,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长期平均成本,LAC,:长期内厂商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成本。,LAC,是,LTC,曲线连接相应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可从,LTC,曲线推导出,LAC,曲线。,C,Q,LAC,E,LAC,的变动规律是:,呈型变化,先减而增,经济学基础,第,4,章,126,LAC,的推导,假设可供厂商选择的生产规模只有三种,规模依次为:,SAC3,、,SAC2,、,SAC1,。,SAC,1,SAC,2,SAC,3,C,1,C,2,C,3,Q,1,Q,2,Q,3,Q,2,Q,1,O,C,Q,生产,Q1,,可选较小规模,SAC1,,也可选中等规模,SAC2,,成本相同。,究竟选哪一种规模,要看长期中的销售量是扩张还是收缩。,销售扩张,则应选用,SAC2,规模;销售收缩,则应选,SAC1,规模。,生产,Q1,,选择,SAC1,,,OC1,是最低成本。,生产,Q2,,选择,SAC2,,成本为,OC2,。,生产,Q3,,选择,SAC3,。,得出只有三种生产规模时的,LAC,曲线,即,SAC,曲线的实线部分。,经济学基础,第,4,章,127,LAC,与,SAC,的关系,LAC,C,Q,SAC,存在无数生产规模,有无数条,SAC,曲线,,得到,LAC,曲线是无数条,SAC,曲线的包络线。,在每一产量水平,都有一个,LAC,与,SAC,的切点,切点对应的平均成本就是生产相应产量水平的最低平均成本。,在切点之外,,SAC,高于,LAC,:,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短期成本要高于长期成本。,经济学基础,第,4,章,128,SAC2,SAC3,SAC1,LAC,LAC,递减,处于生产规模递增阶段,与,SAC,最低点左端相切;,LAC,递增,处于生产规模递减阶段,与,SAC,最低点右端相切;,只有在,LAC,最低点,,LAC,才与,SAC,最低点相切。,LAC,包络线的形状,原因:规模经济。,规模收益通常都是先上升,后下降,所以,,LAC,曲线通常是型。,包络线不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连接,LAC,曲线呈,U,形的原因:内在经济或规模经济。,经济学基础,第,4,章,129,3.,内在经济与规模经济,Economy of Scale,内在经济:厂商由自身内部规模扩大所引起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内在经济的原因:,第一,,使用更先进技术;,第二,,实行专业化生产;,第三,,提高管理效率;,第四,,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第五,,要素的购买与产品的销售方面也会更加有利。,也称作规模经济。,假定多种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比例是相同的,就是规模报酬问题,其他情况不变,产量增加倍数,成本增加倍数,经济学基础,第,4,章,130,内在不经济,内在不经济:随着厂商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由于本身规模过大而引起的经济效益的下降。,也称作规模不经济。,原因:,(,1,)企业内部合理分工被破坏,生产难以协调;,(,2,)管理阶层的增加;,(,3,)产品销售规模庞大、环节加长;,(,4,)获得企业决策的各种信息困难。,其他情况不变,产量增加倍数,成本增加倍数,经济学基础,第,4,章,131,特殊的长期平均成本,C,Q,LAC,(,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