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郑 人 买 履》教案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2、理解句意,体会寓言所讲的道理。
重点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和寓意的基础上,流畅地朗诵和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3*
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
读过这些寓言故事之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样的道理。
〔如“龟兔赛跑〞:乌龟跟兔子赛跑,结果兔子失败。寓意:骄傲使人落后、失败。 “守株待兔〞:种田人放弃劳作,想不劳而获。寓意:成果靠劳作取得,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是危害自己的。〕
这就是寓言:在一个短小的故事中蕴含着一个深入的道理。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另外两则寓言:《郑人买履》,相信大家一定能明白更多的道理。
2、请同学起来介绍作者及寓言出处的相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5*
1、指名朗诵课文。指导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诵课文。读《郑人买履》时,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另外别人问话应表现出疑惑之情。
2、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3、同学自读,画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4、试着翻译课文,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找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探究 3*
1、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10*
1、重点词语解释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及反
市罢
遂不得履
何不试之以足
宁信度
无自信也
2、通假字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找出以下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而置之其坐
〔2〕反归取之
3、一词多义
度 〔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之 〔1〕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
〔3〕何不试之以足
而 〔1〕而置之其坐
〔2〕而忘操之
4、特别句式
郑人有欲买履者 定语后置结构
何不试之以足 倒装句
五、疏通文义10*
理解句意
讲故事
事情的起因,欲买履,度其足
事情的经过:至之市——已得履 忘持度——反归取之
事情的结果:市罢,遂不得履
六、分析课文10*
A 最能体现郑人思想性格的句子在哪里?并反复朗诵。
B 运用哪些描写方法表现郑人特点? 试各举典型一例作答。你怎样看待郑人?
C 这则寓言讽刺了怎样的人?今天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七、探究学习3*
分析郑人形象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什么
八、兴趣作业:1*
1、如果你是卖鞋的人,你会对这个郑国人说些什么呢?
2、由于这个人的生搬硬套,墨守成规,没买到鞋。请大家做一个小编导,充分发挥想象,为《郑人买履》编写续集,写在日记本上。
〔1〕《郑人买履》中那个买鞋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寓意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
〔2〕说了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谈了它的现实意义。
答案:〔1〕《郑人买履》中的买履者是一个十分死板,固执的又愚蠢的人,文章在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之后,用“至〞、“忘〞、“反〞、“取〞等动词,勾画了买履者相信量好的尺寸,不相信自己脚的愚态,当别人问他“何不试之以足〞时,他“宁信度,无自信也〞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市罢,遂不得履“一句讽刺了死搬教条者徒劳无益的结局。
〔2〕寓意: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教条主义的人。
现实意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
《郑人买履》课堂学习
姓名 班级
1、重点词语解释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及反
市罢
遂不得履
何不试之以足
宁信度
无自信也
2、通假字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找出以下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而置之其坐
〔2〕反归取之
3、一词多义
度 〔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之 〔1〕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
〔3〕何不试之以足
而 〔1〕而置之其坐
〔2〕而忘操之
4、特别句式
郑人有欲买履者 定语后置结构
何不试之以足 倒装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