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语文版七年级(下)诗词赏析专项训练.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076861 上传时间:2025-04-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七年级(下)诗词赏析专项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诗词赏析专项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诗词赏析专项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诗词赏析专项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本文档共4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1、语文版七年级下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饮 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而“望字则很好地体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实际上是说,由于诗人眼中的景色是如此的美丽,因此让人只顾得上去细细观赏,却忘记了用语言表达出来。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首联中总写北固山秀丽景色的两个互

2、文词语是青山、绿水4请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画面。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船行江中,和风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诗句在描述时序交替的景物中,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6次北固山下景物描写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7次北固山下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述出了景物的特点,

3、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将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8赏析“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远胜过晚春满城到处烟柳的景色。这句诗显示了以下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9“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浮现的景象描述出来。细雨蒙蒙,春草乍生,远远望去,大地浮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走近细看,却又看不清有什么颜色。以此景描写早春再恰当不过。雁门

4、太守行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0“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中“压的作用: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境况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显示出来。1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角声满地,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

5、12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 老树 、 西风 ;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昏鸦,与“天际相呼应的是:“古道,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人家。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际。13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12“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亮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亮的对比,反衬“天际人的思乡愁绪。 13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际游子怎样的心情?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

6、凉的心境。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盈盈不是形容水,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15迢迢牵牛星中叠词运用的妙处:这首诗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叠词的使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

7、是极难得的佳句。16.“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这是写景句。,“河汉既“清且“浅,而且也相距“复几许,并不遥远,可望却不可即,咫尺胜天际。这样就更加有力地特别了织女的情绪,更有力地强调了织女离愁别绪的哀怨。17.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句强调织女与牛郎虽只隔一水间,却只能用默默地眼神含情地相望来表达心中的渴念和喜爱情意。“盈盈“脉脉两组叠词的运用,更特别地表达了织女对牛郎之间的缠绵情意。18.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这是描写织女手的特征、劳作的情景及其勤劳的形象。“纤纤一词,写织女手的形态,纤细柔长。“札札叠词写出织女织布时不停的织机声,一个“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动,同时

8、也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娴练和纯熟。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写出织女因思念亲人的孤寂苦闷心情。渡荆门送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9.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山随平野尽形象地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随字将群山语原野的位置逐渐变幻、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

9、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20.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21.“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恋恋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22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现他对故乡恋恋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怜。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

10、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望中所见,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悲痛。“国破的断垣残壁与“城春的生机蓬勃构成鲜亮的对比。这一对比,特别勾画了长安城沦陷后的破败景象,寄寓了诗人感时忧国的深沉感慨。2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因“感时在溅泪,鸟为“恨别而惊心。这看似不合理,其实是用了移情法。花、鸟本是自然物,现在由于诗人的特别心境,把自己的感受移加到它们身上,觉得它们也通人情。花朵含露,是感伤时局在落泪,鸟儿跳跃,是因为生死别离而心绪不宁。2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

11、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26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破字写出触目惊心之景色。“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2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比喻中含有广

12、阔而美丽的象像,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忽如二字写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造境俱称奇绝。28.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与李白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主人看不见客人了,只看见串串马踪的印迹,他迟迟不返,一定是在为客人担心。以景抒情,言虽尽而意未绝。同时也表现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和惆怅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13、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29.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纳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明月、清风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惊鹊和“鸣蝉两句以动写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述得令人悠然神往。30.“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亮而深入。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也透露出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着力表现诗人陶醉在累累硕果的欢乐之中。31.“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忽见二字,流露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样大雨将至而终得“茅店的惊喜之情。 32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述。乌云骤起,月光消逝,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慢慢的,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旧在社林边,词人此时心里是何等高兴呀!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