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落实工程负责人制度 
  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关于建设项目的建设施工必须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负责和协调,确保施工的正常运行,施工过程有一定的风险,当承包建设项目之后,项目部门要充分的重视工程建设,必须要成立一个工程建设管理部门,行使工程建设的管理,在这个部门中,必须要建立完整的工程管理制度,明确好责任、权利、利益之间的关系,确保队伍有效的运作。 
  在各个环节实施严格的监控 
  关于质量控制体系来讲,它是由多个环节共同构成的,不管哪个环节有所松懈,都会造成场面的失控。所以,不可以把控制点仅仅设到验收这个步骤,必须要在每个环节都设立质量监控。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常常性的对施工技术人员等进行检查,查看他们的施工记录是否真实,施工的质量确保机构是否安排合理。关于工程的监理部门也要做好监工,担负起各自的责任,使得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人进行监控 特别要防止因工程小或非主体工程,单体工程分散等原因造成建监管等单位重视不够,投入人力不够,监管松懈等现象。 
   
  进一步提升水利工程技术人员素养。 
  在水利施工建设中,施工人员的整体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施工队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等。 
  基层水利常见的问题 
  (一)技术力量单薄业务水平偏低 
  制定或监理工作多由县(区)级以上相应单位负责,基层水利人员从思想上有了靠山并产生了惰性,致使整体技术水平徘徊不前,有的还出现下降趋势。 
  另一方面,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从事上传下达等事物性工作较多,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深造,技术水平提升的速度慢,更缺乏深层次的施行经验,难于承当有一定深度的工作。 
  (二)技术资质不具备多种职能融一身 
  制定单位按其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当勘测制定任务,监理单位依照核定的业务范围承当相应的监理任务。 
  基层水利部门管理范围窄、级别低、直接面向乡村,其职能不单纯是行政管理,技术服务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兼有制定、监理、施工、政府监督等多种职能,但一般不具备相应资质。 
   
  (三)制定施工不规范因陋就简意识浓 
  小型水利工程立项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工程建设经常不合理或不规范。国家或水利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很多水利基层单位和个人并没有掌握并付诸实施。小型水利工程多以民办公助为主,建设资金较为紧张,存在能省则省、因陋就简的意识。 
  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必须求而甚少涉及艺术和美观的必须要,使得大部分水利建筑给人们的印象是粗老笨重。 
  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应采用的对策 
  强化工程质量管理意识 水利施工〔企业〕不仅要关注工程是否赢利,更要强化对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小型水利工程工期短、规模小,更要将质量管理放在重要位置。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科学、先进的施工方案;严格选拔施工单位,以绩效考核为主要方法,奖先惩后,逐步强化水利工程质量监管力度;进一步强化质量管理的宣扬力度,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将工程质量作为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以此为出发点,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意识渗入到日常施工过程中。 
  强化水利工程日常维护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不仅要贯穿到施工过程,更要贯穿到使用过程。针对早期建设水利工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如下改善:工程建设完成后要在使用阶段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对水利工程基本建筑物和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问题进一步扩展化,影响整个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只有这样才干提升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延长工程使用寿命,节约工程修理费用。 
  提升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力度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是工程顺利建设的基础,提升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力度,不仅是工程质量的基础保证,更是工程顺利进行的保证。提升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必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项目法人对水利工程的质量检查体系、监管单位对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体系、施工和制定单位对水利工程的质量确保体系以及政府对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体系,各个部门要以国家和群众利益为中心,对人民负责,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履行自己的使命,按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工程的进展及出现的问题;对施工单位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规范施工工艺,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建设过程中要认真执行"三检'制度,只有经过质量检测人员验收后,方可进入下一个施工环节;假设未通过检测,必须要对工程进行重新建设和改善,直至达到要求为止,将一切危害工程使用的质量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