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质疑.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076329 上传时间:2025-04-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质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质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质疑 营造轻松自由的气氛,让同学敢于质疑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同学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同学的紧张心理,使同学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正确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因此,〔教师〕要与同学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同学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三年级《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时候,我给每组的同学发了一个长方形纸片,要求这个图形的面积,当即就有同学问:不知道长和宽,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我接着问:这个问题要怎样解决呢?同学们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寻找问题的答案,课堂气氛活跃,最后小组动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很快就计算出图形的面积。 教师善问只是为同学树立了问的榜样,而善问才为同学的质疑提供了可能。因此,我们要采纳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同学的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勇气倍增,激起无数次的追求。同学一旦具有这样的意识,就会消除自卑心理,毫无顾忌勇于质疑。 精心创设矛盾,让同学善于质疑 教育家孔子提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是点燃同学思维探究的火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矛盾,让同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同学的好奇心理,培养同学质疑的主动性。这种好奇心理往往能促进同学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主动去进行探究活动。 在教学《万以内笔算减法》的时候,教学进入学习之前,我留下一按时间让同学质疑问难,一个同学提出:四位数的减法,可不可以从高位减起?这是大家都意想不到的问题,我听到这个质疑以后,没有马上表态,更没有提出反驳看法,而是把质疑的问题当成新的认知冲突,因势利导,引导同学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究学习,我为同学提供三道计算题,作为新的探究材料,接着耐心地等待大家的研究和探讨。在组织交流时,我启发同学充分发表看法,同学经历了猜测(假设)――论证――施行――结论这样一个认知过程。得出从高位减起,一次看两位,不够减时,也要向前一位退1,不过要先退1,再写上差。最后我通过问题:课本上为什么选择了从个位减起来小结,引导同学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使同学熟悉到有些方法无论是可行的,但由于操作繁琐、效率低下,一般是不可取的。这样,既使同学熟悉到这段学习的收获和意义,又没有给质疑的同学留下一丝一毫的伤害痕迹。而是有效地特别了同学的主体地位,使同学再一次获得了自主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 2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同学质疑能力 教给方法,让同学有"疑'可质 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同学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可让同学这样想: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质疑。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引导同学对分数含义的关键词质疑,如"为什么单位l的l字要加引号?'计算: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在"理'字上下功夫质疑。例如,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56.280.67时,可质疑"为什么一定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而不是把被除数化为整数?'应用题:列式的依据是什么?力求寻找更好的解法。例如,在教学"分数工程问题'时,可问"为什么可以用单位1来代替具体的数据。'教学时要激励同学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究,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同学或教师一时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有时同学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教师要组织同学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引导同学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同学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 教给质疑方法,让同学学会质疑 常言道:授之一鱼不如授人一渔。培养同学学会是前题,而让同学会学才是目的。我们要让同学想问、敢问、好问,但更应该让他们会问。要使同学熟悉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教师要做好示范。同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教师要启发同学自由发表看法,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使同学敢想、敢说、敢问、敢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并进而达到问的巧、问的精、问的新、问的有思维价值。 例如教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在总结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法则后,我问同学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这时,有一位同学举手问:因数是三位数,为什么在计算过程中只乘两次?这个问题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说明还有同学不理解,这时我抓住同学提出的这个问题进行着重教学,巩固了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结论,使同学明白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的道理。这样,同学在自己提出的问题的驱动下,积极思索,获得了渴求获得的知识,而且逐渐培养了同学的质疑兴趣。让同学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同学求知、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点。 3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质疑策略 一、质疑要难易适度 在数学教学中之初教师要〔制定〕好问题的难易度。首先问题的难易度,决定着同学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难易程度设置必须合计同学群体及个体之间的差异;其次问题的难易设置教师要依据小同学的数学思维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不同年龄段小同学思维方式存在差异性,而且同学受家庭环境及家长素养影响思维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第三,问题难以设置要接近同学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数学课堂知识衔接逻辑性较强,所以问题设置必须充分合计新旧知识的链接;第四,提出的问题能够使同学在教师的引导下"跳一跳,摘下那个桃',就能有效的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提升同学的成就感,让同学享受自身成功的快乐,达到启发同学主动思索,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设问要有梯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引疑、释疑,把同学的兴趣牢牢吸引住,把同学的思维不断向纵深推动。依据同学的学习水平实际和思维特点实际,课堂设问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形象到抽象,层层递进,让同学通过设疑达到思维目标确实立,通过引疑让同学朝着既定目标方向进行思索,最后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完成释疑的思索目标,让思维由"未知区'向"最近发展区'最后向"已知区'转化,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质疑要问在有疑之处 数学课堂中教师提问必须在同学有疑之处,让同学感受这个问题必须在此处解决,只有这样才干完成本课时教学任务,也只有这样的问题才干引起同学探究的兴趣。同学才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从而会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如果教师没能把问题问在同学的有疑之处,而是满堂问或随意问,这样的问题都会引起同学的厌倦,也影响探究教学的效果。 四、质疑要问在知识的重难点处 重点制定,举一反三。教师提问的效果与提问的策略有必定联系,教师在本课时教学重点处提问,依据教学重点和同学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提出深浅难易适度、具有启发性代表性的问题,通过在知识的重点处提问,把难点的解决设置在恰当的课堂气氛中,在课堂气氛高涨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完成难点突破,让同学们不仅理解了知识的内容,可达到加深同学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目的,极大的提升同学们的学习质量,驱动本课时教学目标的完美展示,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 4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同学质疑技巧 让同学有"疑'可质 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同学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可让同学这样想:在教学计算时,有没有更简便的算法?为什么可以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在"算理'上下功夫质疑;在教学应用题时,列式的依据是什么?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让同学力求寻找更好的解法。例如教学"160.25'时,先让同学尝试去做,同学们都认为把16和0.25同时乘100,然后再去除。教师首先肯定同学的做法,同时教师引导同学质疑:难道这道题没有更简便的算法吗?为什么可以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通过教师引导同学质疑,同学小组合作逐渐发现把16和0.25不必须要乘100,而只必须要乘4,变成(164)(0.254),这样计算更简便。在课堂中教师充分让同学有质疑的空间去探究思索,有助于养成质疑的习惯。 引导同学善于质疑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的固有必须要,这种必须要在小同学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教师依据小同学好问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引导同学善于质疑。首先,要把握质疑的时机,特别在讲授新课时和新课结束后,应让同学有质疑的机会。其次,为同学创设质疑时机的同时要留给同学充分的思索时间。有时间思索、讨论、交流,就能有所发现。三是,同意同学有疑就问,不懂就问,不要怕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而完不成教学任务。四是,质疑问难要面向全体同学,尤其激励后进生质疑。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角色真正体现了新课标下的"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教学中的一切数学活动,都要以同学为主体,让同学更好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引导同学质疑的施行反思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导同学质疑'的研究与教学施行,时间虽然不长,但已见到一些初步效果。课堂上同学的注意力更集中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浓了。同学举手提问的人次有所增多,无论有些问题"幼稚'、"可笑',但同学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提升,"参加'意识有所加强。从作业状况来看,同学自己的想法变多了、思路变宽了。无论有些想法并不"超人',但能反映出同学的思维品质、解题能力得到了发展。 教学的施行说明,在教学中强化同学的质疑,符合新课标的精神,有利于教师转换角色,使教师变成同学学习的组织者、合、亲密朋友,让同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小同学身心的全面发展,体现数学教育"以人为本'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