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如何将信息技术服务于数学教学.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074683 上传时间:2025-04-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将信息技术服务于数学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将信息技术服务于数学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将信息技术服务于数学教学 化"枯燥'为"有趣',为激发同学探知欲而服务 《身边的行程问题》是一节五年级的数学活动课。上课伊始,〔教师〕利用播报新闻的形式创设学习情境: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牙买加飞人博尔特以9秒69的惊人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夺得男子100米金牌,他每秒约跑10.32米。数学课中播报奥运新闻,同学觉得很新鲜;接着教师引导同学从新闻中找出速度、时间、路程这三个数量,从而复习这三个数量间的数量关系,把所学知识与同学的兴趣、同学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接下来又利用课件创设了一个虚拟的生活情境:国庆节举行班队活动,学校将组织全班同学到溧阳天目湖去游览,领会家乡的美丽景色;课件还出示了天目湖旅游景区的一些图片资料,让同学对所到地方的方位及特点有一个感性的了解,使同学萌发出一种想去的欲望。同学的情感被调动以后纷纷提问:全班45人,坐什么样的车去?大车还是小车?费用如何?学校到天目湖有多远?坐车去要花多长时间?一天的活动大约要花费多少元钱? 这样,在学习知识之前,通过课件虚拟问题情境,既为同学后面的自主学习作了充分的铺垫,又把同学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给同学造成激烈的解决问题的必须求,从而产生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这对后面的学习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化"静态'为"动态',为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而服务 在小学教学中,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亮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既可特别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同学认知由模糊走向清楚。 "圆的面积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个抽象的内容,同学对其推导过程不太容易理解。因此,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演示,分别将圆分割成6等份、12等份、24等份,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通过演示,使同学看到把圆分割成的等份越多,拼得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而且很容易比较长方形的长、宽与原来的圆的半径、周长之间的关系,使同学能自己看出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宽就是圆的半径。因此,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从而突破了这个教学难点。 又如在学习完《圆的面积》之后,教材中有一道这样的习题:"一种麦田的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5米,它能喷灌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同学一般都没有见过这样的装置,不容易理解题意。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化静态为动态,化平面为立体,同学马上就理解了喷灌的面积是一个半径为15米的圆的面积。这种非常直观的演示,为同学积极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其它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形象的课件演示使同学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提升了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数学教学兴趣培养 创设问题情境 单纯的依靠教师的讲解与灌输,同学难以完全掌握数学知识,应教会同学正确的思索与探究,对知识点的内容与规律进行总结,在学习过程中所碰到的相关定义与公式进行灵活运用,而不是死记硬背。教师为同学创建合理的教学情景,引导同学发现数学的奥妙,加强其求知欲望。问题情景较为生动有趣,能使同学坚持大脑的兴奋,够使学习得到理想效果。 增加课堂施行活动 在数学课堂中不应只局限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而是让同学积极的参加到其中,让他们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动手能力完美结合,最大程度的激发同学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例如学习学习"一位数减一位数'的运算时,教师让同学摆出同样数量的彩色粉笔与白色粉笔,运用类比的方式,然后再把白色粉笔抽走几根,让同学算剩下的白色粉笔还有几根,比彩色粉笔少几根。让同学动手学习数学知识,调动其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在兴趣的推动下主动学习。 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 在培养同学学习兴趣时,还要充分发挥出同学的主体作用,这也符合现代教学的重要标准。教师应改变自己传统的地位,与同学之间平等相处。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同学已经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出同学的自由性与自主性,培养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与教育手段,激发同学内在的潜力,以此来培养同学的学习兴趣。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在课堂上积极激励同学进行自主学习,让同学充分熟悉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传统的课堂中,都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同学被动的接受知识,无论可以取得一定成果,但同学与教师之间会存在一定差距,难以构建有效的合作机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走下讲台,强化与同学的〔沟通〕,和同学成为良师益友,将教师的积极性得到从分发挥。师生之间构建和谐的相处模式,同学才敢向教师表达真实的想法,并更愿意学习,使学习兴趣得以有效提升。 3渗透数学思想 1、渗透方法,了解思想。 由于初中同学数学知识比较贫乏,抽象思维能力也较为薄弱,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还缺乏应有的基础。因而只能将数学知识作为载体,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渗透到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渗透的契机,重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决问题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同学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科学精神和革新意识,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忽视或压缩这些过程,一味灌输知识的结论,就必定失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次次良机。 2、训练方法,理解思想。 数学思想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方法也有难有易。因此,必须分层次地进行渗透和教学。这就必须要教师全面地熟悉初中三个年级的教材,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这些知识从思想方法的角度作认真分析,按照初中三个年级不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掌握的程度、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性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次地落实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3、掌握方法,运用思想。 数学知识的学习要经过听讲、复习、做习题等才干掌握和巩固。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同样有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干使同学真正领会。另外,使同学形成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必须建立起同学自我的数学思想方法系统,这更必须要一个反复训练、不断完善的过程 4优化数学思维教学 小学数学课程中有利于培养同学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1.数学教学本身就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 数学教学本身就是要同学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整个过程就是让同学去创造的过程。同学在接受一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后,就要去试着解决新问题。荷兰著名数学家费赖登塔尔说"学数学正确的方法就是执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同学将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到处都可以作为同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 2.丰富的图景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材中有丰富的图景,可以此作为培养同学联想、想象等思维习惯的突破口。在学习简单的数字时,通常会这样举例子,"3'象耳朵,"2'象鸭子,如此等等。当然,这一方面是为了提升同学的学习兴趣,但这简单的事例,可以培养同学的联想、想象能力培养他们的这种思索问题的习惯。 培养同学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1.提升老师创造性思维的水平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对创造性思维的熟悉及个人思维的创造性直接影响到到同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当同学做了一个不符合常规答案或提出奇异的想法时,如果得不到老师的肯定和引导时,同学就失去了对新思路的追求,进而落入了"唯师、唯书'的境地。"同学革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只有教师对创造性思维有深入的理解,自己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干对同学打破常规的行为进行认可与激励。 2.改变传统教育理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对同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重智力轻非智力因素,重收敛性思维轻发散思维,重理性思维轻非理性思维,重教师轻同学等等。在新时期,这些因素不利于同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只有转变教育理念,确立同学与老师之民主的关系,让同学自由的去思索问题,才干破解同学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够的难题。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有很多可以培养同学创造性思维的因素,但数学教学给人以呆板的感觉,如果把握不好将会阻碍同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及习惯的培养。有的老师让同学死记公式与定义,对同学错误观点一味的批评,这些将不利于同学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