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分析方法
施工前的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1.对施工队伍的资质进行重新的检察,包括各个分包商的资质的检察。如果发现施工单位与投标时的状况不符,必须采用有效措施予以改正。
2,对所有的合同和技术文件、报告进行具体的审阅。如图纸是否完备,有无错漏空缺,各个制定文件之间有无矛盾之处,技术标准是否齐全等等。
3.配备检测实验手段、设备和仪器,检察合同中关于检验的方法、标准、次数和取样的规定。
4.审阅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案。
5.对施工中将要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进行审核,核查鉴定书和实验报告。
6.对材料和工程设备的〔采购〕进行检查,检查采购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7.协助完善质量确保体系。
8.对工地各方面负责人和主要的施工机械进行进一步的审核。
9.做好制定技术交底,明确工程各个部分的质量要求。
10.准备好简历、质量管理表格。
11.准备好担保和保险工作。
12.签发动员预付款支付证书。
13.全面检查开工条件。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1.工序质量控制
包括施工操作质量和施工技术管理质量。
(1)确定工程质量控制的流程;
(2)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主要指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
(3)及时检查工序质量,提出对后续工作的要求和措施;
(4)设置工序质量的控制点。
2.设置质量控制点
对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某个工序或环节,设置技术和监理的重点,重点控制操作人员、材料、设备、施工工艺等;针对质量通病或容易产生不合格产品的工序,提前制定有效的措施,重点控制;关于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也必须要特别引起重视。
3.工程质量的预控
4.质量检查
包括操的自检,班组内互检,各个工序之间的交接检查;施工员的检查和质检员的巡视检查;监理和政府质检部门的检查。
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分析制度
提升熟悉,强化对一线工人的管理
要提升施工管理水平,必须思想领先,即首先要提升管理意识。〔企业〕核心问题是管理。由于生产工人流动性大,普遍技术素养差,质量意识薄弱,只重工作进度,忽视工程规模及质量,贪图方便,盲目求快,责任性不强,安全意识差,给施工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对这些意识和做法要彻底改变。项目经理在提升管理人员意识的基础上,对生产工人也要强化管理。具体的做法是实施"一选择,二教育,三管理'的原则。一选择即对生产工人执行"优胜劣汰'的原则,对那些安全意识差、技术素养低、不服从管理的生产工人必须淘汰。二教育既是对工人上岗前必须执行"三级教育'
进场前作好各项安全技术交底,并进行安全技术签证。对各施工班组工人必须执行奖罚分明的制度,以充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发挥工人的主导作用。对各工种,各项目主要部位操作人员等也要执行岗前培训。三管理即是在施工前必须向生产工人做好各项技术交底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每道工序,执行跟踪、监督、记录、复查或抽检,从技术措施到实际操作中严格把好质量关。保持自检、互检、抽检相结合;保持上道工序不合格不流入下一道工序的具体做法,特别对容易发生质量通病的工种及工序进行专职跟踪施工,以强制的手段来克制质量通病,改变不规范的做法。
组织施工,努力抓好工程质安管理
项目经理在指挥各项工程中,必须认真搞好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要把一个施工现场的许多单位组织起来,有节奏地、均衡地进行施工,使其达到工期短、质量好、保安全、成本低的效果,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包括技术、质量、安全、材料、进度和施工现场等各项管理工作。
因此,在施工管理中,必须执行制度化、网络化,理顺公司的管理制度,使各项管理形成制度化。项目经理要常常组织召开专业业务分析会,要把各种专业业务分析的结论、信息及时反映给公司,能更好地实现对现场施工过程的全面控制。
在工程的管理上要严格按照"三检查、二保持、一过硬'(即自检、互检、复检;保持按图施工,保持按规范施工;产品过硬)的方针进行施工,做到挂牌施工,责任到人,思想到位。对质量管理采用攻通病、创合格、上水平,使产品质量合格,将质量隐患消灭在施工过程的萌芽中,对每一道工序都进行验收,提升产品的一次成活率。争创工程合格率达到80%以上。力争攻克和排除工程上的"渗、漏、壳、裂、倒、毛、糙、塞、污'等常见病,力图以管理制度来提升工程质量,以技术措施来确保工程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